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
内蒙古:加快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努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

记者 :围绕 ( ( 意见》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畜
☆2 1 年 第 1 期 0 1 7
Tp 特别关 注 oi c;
牧业 ,内蒙古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将采取哪 区 , 建设一批适度规模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 些具体措施? 地, 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 、专业化生产。 郭健 :在推进规模化经营方面 ,牧区要积极争 要 充 分 发 挥 草 原 牧 区 环 境 优 势 ,积 极 发 展 取 国家即将启动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 , 无公 害畜产 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 ,加 大 大力推 进生 态家 庭牧 场建设 ,促 进草 原畜 牧业规 模 畜产 品地 理标 志认 定 ,扩大 绿色 畜产 品产地 规 化经营。在水源条件好 的半农半牧区,建设节水灌 模 ,打造草原 品牌 ;加大对内蒙古草原无污染 、 溉 饲草 料基 地和 人工草 场 ,发展 规模 化舍饲 养殖 。 纯天然畜牧业和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 ,提升草 原 农 区要利用 国家实施奶牛 、生猪 、禽类标准化规模 畜产品的影 响面和知名度 ;制定饲养管理 、品种 养殖项 目 扶持资金 ,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加工龙 等相关标准 ,通过龙头企业 、专业协会服务家庭 头企业 ,以带动奶牛 、生猪和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牧场 ,对草原牛羊分 区域统一品种 、统一饲养管 步伐,增加农民来 自于畜牧业的收入。 理 ,对 牛羊 肉产 品统一标准 、统一 品牌 ,共同打 在 提高畜 禽 良种 化方 面 ,要充 分利 用 国家 造草原绿色 品牌 ,共 同开拓 市场 ,实现产品优 质 和 自治 区 良种补 贴资 金 ,全 面推 进提 高百 万奶 优价 ,把草原牛羊 肉打造成高端消费品。 牛 、百万 肉牛 、千万 肉羊个体产出为 目标 的 “ 双 百千万 高 产创 建工 程 ”建设 。 记者: 意见 指出要建立健全畜牧业技术推 广服务体系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记者 : 意见》提出要加强饲草料基地 储 郭 健 :一 要 抓好 创 新 环 节 。 以实 施 国家 和 自 草棚 、青贮窖等设施建设 ,这对于促进畜牧业持 治区 良种补贴为契机 ,做好 “ 双百千万高产创 建 续稳定健康发展意义何在? 工程 ” ,全面开展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跟踪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标准版(4篇)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标准版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部署,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标准化示范创建、生态健康养殖为抓手,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创新发展服务、防疫保护、安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势头。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____年工作完成情况预计____年全市畜禽出栏____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____万吨,畜牧业产值____亿元,畜牧业增加值____亿元,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势头。
圆满完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顺利通过上级验收;畜产品安全形势逐渐向好,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我市被授予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____县,获得生猪生产大县、秸秆养畜示____县、高效特色畜牧业示____县、生猪产业健康养殖示____县资金奖励。
主要有以下成效:(一)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
争取惠农资金____万元,实施了标准化猪场改扩建、良种补贴等项目____个,在____市率先实施了育肥猪保险工作,参保育肥猪____万余头,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加速养殖标准化进程,新建、改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102处,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处、省级4处、____市级30处,规模化养殖提高____个百分点,实现了装备、技术提档升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鼓励发展草食家畜,奥华屠宰厂上线运营,产加销一体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加大秸秆青贮和有机肥利用,新增青贮池____万立方米、有机肥场1处,全市年青贮玉米____万吨,生产有机肥____万吨。
对____家规模养猪场进行了治污设施建设。
(二)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扎实做好畜禽强制免疫,共免疫家禽____余万只、猪____万头、牛羊____万头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____%以上,继续保持了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成效。
锚定目标任务 强化使命担当 全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目标任务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来源:《新长征》2024年第03期吉林省委、省政府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明确畜牧业要由一产向二三产转型、由调活畜禽向调肉产品转型、由增加养殖业产值向增加全产业链产值转型,赋予了畜牧系统全新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将全面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突出目标牵引、结果导向,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坚持“工业化思维、项目化带动、园区化集群、品牌化经营、智能化监管”,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行养殖量扩量和产业链提质两手抓,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夯实安全链,全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一、抓实首要任务,全力推动“千万头肉牛”工程提质增效聚焦新增百万头肉牛饲养量这一目标,组织各地对重点项目企业建立“一对一”包保服务机制,对大县、大乡(镇)、大村建立分区划片包保机制,对散养户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推动养殖主体扩养增量。
一要抓牢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对211个千头以上项目企业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调度项目企业存出栏情况,对项目企业面临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确保其尽快建成达产,释放优势增量,带动全省肉牛养殖规模快速提升。
二要抓实大县大乡(镇)大村大户这个“基本盘”。
突出34个肉牛养殖大县、182个大乡(镇)、1711个专业村和11739个大户,复制推广梨树县“四级书记赛牛、村书记带头养牛”以及通榆县“五位一体”养牛等发展模式,在带动现有大村大户增养补栏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新的大村大户,促進养殖主体和肉牛饲养量“双增长”。
三要抓好种源支撑这个“关键点”。
加快沃金黑牛、吉牧牛等新品种培育,持续放大6个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试点县政策效应,确保基础母牛存栏量稳定增长。
加强繁改技术普及推广,健全养殖场户系谱档案,做到优选优育,不断提高肉牛成活率、繁殖率。
四要抓细秸秆饲料转化利用方式变革这个“新模式”。
总结推广伊通模式,支持存栏千头以上养牛大村建设“菌酶协同”秸秆发酵饲料示范点,由村集体组织,以养牛大户为项目申报主体,为周边养牛户免费提供发酵菌剂。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20•【字号】黑政办规〔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黑政办规〔2019〕19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精神,切实做好我省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养殖必保产业安全、必保粪污综合利用、必保屠宰加工的“三个必保”原则,推动生猪养加销一体化发展。
完善稳产保供的约束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生猪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猪肉供应能力,在保障省内自给的基础上,外调率保持在20%以上。
到2020年,全省生猪生产恢复到历史常年出栏水平2000万头左右。
到2022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0%左右,规模养猪场(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
到2025年,产业素质明显提升,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以上,规模养猪场(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二、加快恢复稳定生猪生产(一)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生猪调出大县要利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猪生产等方面的支出,具体支持范围包括:生猪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防疫、保险及流通加工环节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支出。
(二)延长贷款贴息期限,扩大政策范围。
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实施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
将符合规定的种猪场、规模猪场用于新建、改扩建猪场的建设资金纳入支持范围,缓解养猪企业流动和建设资金压力,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出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
下面将从方案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案的目标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科技支撑、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措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达到生猪出栏率90%以上,乳制品自给率85%以上,肉禽产品自给率80%以上。
2.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推进畜禽种养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
3.提高畜禽养殖品质和健康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4.扩大畜牧业产业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5.促进农村基层协作创新,推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
二、方案的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畜禽品种提质增效,推进品牌化建设,扩大供给、提升质量,推动畜牧业产业变革。
2.坚持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3.坚持安全第一、绿色生产,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防控,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坚持生态保护和改善,推广科学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绿色发展。
5.重视农村基层协作创新,推进畜牧业“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增收致富。
三、重点任务1.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强对专业性、高效性的牛、猪、鸡、羊等主产种的综合培育,拓展特色品种推广,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高畜禽养殖质量、利润和效益。
2.改进畜禽养殖技术加强现代科技在畜牧业的应用,提升科技含量,推进畜禽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
同时注重培训牧民技能,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促进肉、蛋、奶产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畜牧业重点物种品种示范场、大型畜牧、加工企业,整合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肉、蛋、奶等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县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安全、健康、稳步发展,根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XX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批复》(XX政字〔XX〕20号)等畜牧业五大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批复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办字〔XX〕32号),结合全县畜牧业生产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探索保障供给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以提质增效和安全供给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为抓手。
坚持生态优先与科技支撑相结合,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养殖相配套,农民增收与产业转型相协调。
走“规模集聚、科技支撑、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绿色养殖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径,加快全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助力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现途径为:以“三退一进”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以“四推二保”为重点,加快产业升级。
“三退一进”即:引导村内及村边的养殖场(户),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居民区、进入规范养殖区,通过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区)引导村内或离村较近的养殖场(户)进入标准化场(区)养殖或打工,实现养殖模式转变和保障畜产品供给的两大产业转型目标。
“四推二保”即:在现存和新建的养殖场中,推行标准化的养殖生产规程,推广科技化的技术设施装备,推进无害化的粪污资源利用,推动产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保障养殖环境无污染,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两大产业升级目标。
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按照土地消纳能力核定土地载畜量,科学确定畜牧业发展目标,到XX年,建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4万头肉牛、2000万只家禽和存养2万头奶牛的四大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立起畜牧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8.08•【字号】陕政办函〔2020〕75号•【施行日期】2020.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函〔2020〕75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8月8日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
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稳住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做强畜产品加工业,围绕“做大生猪,做强奶山羊,做优奶牛,发展肉羊肉牛,提升家禽产业”思路,强化科技支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全省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200万头、170万头、1200万只和8500万只,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45万吨、72万吨、220万吨;到2025年,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高,全省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500万头、200万头、1500万只和1亿只,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5%,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80万吨、80万吨、30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85%;到2035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现代化。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1.31•【字号】内党发[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0〕1号2010年1月31日)2009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着力化解多年不遇的旱灾和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好形势。
粮食总产获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5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这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增大,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环境也变得较为复杂,促进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同时还要看到,我区农牧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粗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滞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保持农村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搞好“三农三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三牧”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和主要畜产品、特色产品的生产不滑坡、农牧民增收的步伐不放缓、农村牧区发展的好势头不减弱。
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畜牧 兽医・003 ・ 2 1・期 总第 23 3 期
抗 风险 能力显 著增 强。 大 重
有力的综合措施 , 保障上市畜产 编 辑 品质 量安 全 。深入 开 展饲 料 、 兽 药 企 业 全 覆 盖 检 测 ,抽 检 饲 料 彭
亩 , 家投 入 3亿 元 , 施范 围 国 实 新增 6个 县 , 累计 退牧 还草 面积 达 86 4 0万 亩 ( 亩 = 6 1 6 7平 方米 ,
第 三 , 极 应对 生猪 价格 剧 积 烈 波动 。生 猪调 控 是 2 0 0 9年 工
作 的一大 亮点 。 面对生 猪价格 剧
大省 地位 。
病 防控 。 加强动物 防疫体 系建设 , 全省 1 0个县完成兽 医管理体 制 7 改 革 , 1 市 ( )8 2个 州 、8个县 ( 、 区 市 )成立动物 卫生监督所和动 物 疫病预 防控制 中心。 0 9年在我 20
生产 方式优 化提升。新建畜 禽 标 准 化 养 殖 小 区 19 2 7个 , 增 长 2. 5 %。全省 生猪 、 牛 、 4 奶 蛋鸡 规模 养殖 面 , 分别 提 高 6 、 、. . 33 9 7
订 了 5. 09亿 元 的 购 销 投 资 合
全省畜牧 兽医系统坚持 以科 学发 展 观统领 畜牧 经济 发展 全局 , 认 真 贯彻 落实省 委 、 省政府 决 策部 署, 围绕 “ 增 长 、 民生 、 稳 保 保 保
定” 主线和 “ 止滑提速 , 快发展 ” 加
年来 , 们重 点 抓 了以下 我
生产总 量 性显著 成效 ,初步 形成 了各具特 色的现
代畜牧业 产业体 系,畜 牧经济各 项指标均远 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 第二 , 实推 进重 大项 目建 扎
水 禽 、 、 群 继 续 保 持 全 国 第 兔 蜂
一
第五, 全力 抓好 重 大动物 疫
1 %以上。 6
个畜牧 业项 目建设 累计 完成 投资 6. 6 7亿 元 , 完成 了年 初下达 0 超额
监管。按照“ 全程 监 管 、 点 监 重 控 、 时处 置 ” 及 的原则 , 取坚 决 采
的 “ 社会畜牧业投 资 3 全 8亿元 , 力争达 到 5 元” 0亿 目标任 务。稳
几 方面 工作 :
第 一 , 力推 动 现代 畜牧 业 强 提质 扩面。资 阳、 宁、 山三市 遂 眉
基调 , 开拓 创 新 , 实工 作 , 动 务 推
同。根 据生 猪产 地检 疫 统计 , 全
年 出省 活猪 7 84 5. 6万 头 ,同 比
增 长 42 %。 .7
畜牧经济持续稳定 发展。
应 急水 平给予 了高度评 价。 第六, 强化 畜产 品质 量 安全
个, 增长近 1 , 倍 生猪三 元杂交面
达到 6 %, 7 提高 2个百分点。
争 取 到 位 国家 和 省 级 畜 牧 业 专
项财政 资金 2 . 56 6亿元 , 全省 1 5 4
产 业化 经营步 伐加 快。 全省 新增 销 售 收 入 过 亿 元畜 牧 龙 头 企业 1 8家 ,畜 牧业 亿元 企业 达 到 1 3家 , 2 畜产 品J -产值 增 长 jr D
烈 波动 的严 峻形 势 , 们 多措 并 我 举 , 定 生猪 生产 发展 。 生猪 生 稳
产 形 势总体 好于 全 国。 第 四 , 大畜 产 品市 场开 拓 加 力度 。 制订 畜 产 品市 场开 拓工作
1 20 0 9全 省 畜 牧 经 济 工 作 成 绩 显著
玄 田
20 0 9年 ,面对 繁 重 的灾后 重 建任务 、 国际金 融危 机 的严重 冲 击、 生猪价格 下跌 等多重压力 ,
48 5 4批 次 、 药 产 品 9 0批 次 , 兽 1
蓉
7
动 物 疫 病 免 疫 密 度 常 年 保 持 在
从 源头上保 障投 入品 安全。 格 严 落 实检疫 “ 四到位 ” 制度 , 检疫 畜
禽 5 2 76 06. 3万 头 ( )活 畜 产 只 ,
畜 禽养 殖 加 工 一 体 化 和 畜 禽 良 繁 、 物 防 疫 、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动 畜
见 . r登 如 下 : J q L-
9 %以上 , 效抗 体 合格 率 高 于 5 有
农 业部 规定 标 准 1 ~ 3个百 分 12
复 重 建完 成 投 资 2 . 58 5亿 元 , 共
开工项 目 2 4个。 3
点 , 大动物 疫病 防控 效 果达 到 重 近年 来最 好 水平 , 全年 实 现清 净 无疫 。 草原 保 护建设 取得 新成 绩 。 20 0 9年 新 增 退 牧 还 草 9 0万 6
下同) 。草 原保 护建 设项 目区生 态 明 显好转 。 全年无 草原重 特 大
火 灾发 生。
一
方案 ,采取 多种形 式拓 展 市场 。 尤其 在西 博 会 中成 绩 突 出 , 牧 畜 兽 医 系统 6个单 位 获 中 国 农 交 会 执 委 会 授 奖 ,5家参 展 畜 牧 2 企 业 产 品 获奖 。2 0 0 9年 累计 签
个百 分点。新建种 畜禽场 51 3
设和 灾后 恢复重 建 。 快建设 国 加
家优质 商 品猪 战 略保 障基地 , 新 增 出栏 优 质商 品猪 30万头 , 7 生
猪调 出大 县 由 4 8个增 至 5 2个 。
省举行 的全 国突发重大动物疫 情
应 急演 练 中,农业部领 导对我省
Nt 牧业 型 i 进现 提质
八 王
杨 昌 明
编 者 按 :0 0年 四 川 省 畜 21
牧 经 济工 作 会在 成 都金 牛 宾馆 召开 . 川省 畜牧食 品局 局 长杨 四
昌 明 在 会 上 就 如 何 全 力 推 进 现 代 畜 牧 业 提 质 转 型 讲 了 三 点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