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导学案
近似数导学案

近似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学前准备1、说说下面的数据最接近几十?7,1,14,73,21,69,38,42,95,862、观察这些数据,体会近似数的意义。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为一亿三千万。
北京市人口约有1400万,全国人总部数约为13亿;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些话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自主学习(一)近似数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四舍五入到十位,要看()位。
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位。
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学生尝试完成: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棵;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棵。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就(),尾数改写成()。
(二)改写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148264≈(15 )万“≈”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学生观察,交流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⑶用什么符号)温馨提示:一、小组合作。
1、逐题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做好记录。
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2、如果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圈出来。
3、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讨论展示内容及方式。
二、全班展示交流。
近似数导学案

2.14 近似数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2.对于给出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即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3.能按指定的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人取近似值.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重点难点】1.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等概念和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2.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个数、保留有效数字取近似值.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1.问题探究:(1)你能统计出我们班的男生人数吗?它是一个准确数吗?(2)你能量出课桌的长度吗?它是一个准确数吗?合作交流:生1:我能统计出我们班男生的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生2:我用直尺能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因测量会出现偏差,它不是一个准确数.教材精华知识点1 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意义准确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如班级的人数,一个单位的车辆数等.近似数就是与实际很接近的数,如我国约有13亿人口,小红的身高约为1.50米等.出现近似数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需要度量的数量,都难以得到精确值,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和度量的可能性得到一定精确程度的数值.知识点2 精确度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精确的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如:近似数0. 576精确到千分位或精确到0.001,那么千分之一(O.O01)就是0.576的精确度.知识点3 了解特定情况下取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进一法”,即把某一个数保留到某一指定的数位时,只要后面的数不是O,都在保留的最后一位数字上加1.“去尾法”,即把某一个数保留到某一指定的数位为止,后面的数全部舍去.友情提示: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自我检测:1、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2)2009年宜宾市交通事故6344起。
《近似数》导学案

《近似数》学习目标:1、知道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概念。
☆2、能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能根据近似数的不同形式确定其精确度。
☆☆3、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重点: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按要求取近似数难点:确定以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回顾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π≈3 (精确到个位)π≈3.1 (精确到0.1或精确到十分位)π≈3.14 (精确到或精确到)π≈(精确到万分位或精确到)☆ 2、近似数(1)生活中有的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出来,我们称这个有理数为这个量的近似数。
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
因此,我们把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
一般测量得到的数值都是近似数。
(2)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导学案探究点一:按要求取近似数☆例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270.18(精确到个位) (2)0.0376(精确到0.001)(3)27.04(精确到0.1)(4)0.518(精确到0.01)学习致用☆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7.93 (精确到个位)(2)1.576 (精确到0.01)(3)0.81204 (精确到万分位)(4)426500 (精确到万位)探究点二: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例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
(1)100.17 (2) 0.185 (3) 42.3万(4)960万解:(1)(2)题学生自己完成(3)42.3万精确到千位。
(4)960万精确到万位☆☆近似数3.102×106精确到哪一位?解:近似数3.102×106精确到千位(3.102×106还原后的数是3102000) 点拔:对于a×10n 精确度由还原后的数字a 的末位数字所在的数位决定。
《近似数》导学案(公开课获奖)人教版小学数学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2:3 4.5:2.7 10:680:4 4:6 10:21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导学案第【1】篇〗笔者近日随堂听了两位老师的《积的近似值》一课,觉得有做一番比较的必要:片断一:(教师甲执教)师出示例题“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 .16元,王成买1. 4千克,李勇买 1. 6千克,两人各应付多少元?”,后组织学生审题并列式计算。
两生板演:8 .16× 1.4=11.424(元)8 .16 ×1.6=13.056(元)(竖式略)师:你们对结果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短暂沉默,有的学生偷偷翻课本┉)生1:我觉得应该保留两位小数。
生2;人民币最小是分,所以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分比较好。
师:说的很好,付钱时的确应该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分,保留两位小数。
(板书:8 .16×1 .4=11 .424≈11. 42元8 .16 ×1 .6=13 .056≈13 .06元师接着举例讲解如何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及三位小数,然后小结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下略)片断二:(教师乙执教)师:今天上班路上,老师买了一串香蕉,请同学们帮我再复称一下,算一算,猜猜我付了多少钱?(取出电子台称和香蕉放讲台上)立即有两个男生自告奋勇冲到讲台上:我来我来……生1:老师,香蕉重1. 81千克,价格是多少?师:哦,每公斤3 .6元。
(学生低头计算)生1:(快速冲口而出)1 .81×3. 6=6 .516元,应付 6 .516元。
生2:不对,6厘怎么付,应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付6. 52元。
生3:不对,现在谁还用到分,2分也四舍抹去,保留一位小数付6 .5元就可以了。
生4:保留整数也可以,6 .5约等于7,付7元。
生5:乱说,买东西哪有多付钱的,我看可以和老板还价,付6元得了,5角也抹去了。
生6:老师,到底谁对啊?师:同学们刚才都讲得非常好,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些乘积不需要保留很多位数,可以根椐需要,取积的近似值,一般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如刚才第2和第3位同学的方法(具体讲解过程略)生7:买东西时,6 .5元的东西付6元也是经常有的,那肯定不是四舍五入,是什么呢?师:是啊,除了用“四舍五入”取积的近似值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6 .5元付6元就是去尾法,这些我们可以以后再学。
近似数导学案

近似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准确说出近似数的精确度;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预习学案(概念)1.准确数:与________一致的数叫做准确数。
2.近似数:与实际数________的数叫做近似数。
3.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___________用精确度表示。
一般的,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________到哪一位。
三.技能提升(易错点)先动脑,再动手1.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800,它精确到_________位。
2.近似数10.4万精确到________位。
3.近似数1.43x104精确到________位。
4.近似数1.430x104精确到________位。
5.用四舍五入法把数2.7096精确到千分位是__________。
四.交流讨论1.小明和小红测量教室内的窗高,小明测得为2.3米,而小红测得为2.30米。
(1)两人测量的高度_________,精确度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2)2.3米精确到__________,2.30米精确到__________。
(3)近似数2.3米的准确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而近似数2.30米的准确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4)2.3米的误差不超过___________(填0.05米或0.5米)2.30米的误差不超过___________(填0.005米或0.05米)2.某地有煤炭205吨,用40吨的卡车进行运输,需要多少辆?五.作业:1.必做题:第47页习题1.5 的第6题2.选做题:近似数3.2的准确值a的取值范围是()A.3.1<a<3.3B.3.15≤a≤3.25C.3.15≤a<3.25D.3.15<a<3.5六.自我反思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需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导学案

年级 四
课题
近似数
1.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
主备人 魏艳艳
授课时间 2013.8.27 审签人
截止 2008 年底,全市有小学 1489 所,在校学生约 47 万人。
学习 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 合作
目标 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达标 课本第 12 页第 1,3 题。
检测
课后 反思
学生作业设计
A 类作业
1.下面的□可以填几?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99□485≈ 100
(
)
(2)□9865≈9 万
(
)
(3)74□982≈75 万
(
)
(4)3407□754≈3407 万 (
)
2.省略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是“舍”还是“入”,
1210000 (课 1200000000
900000000 12000000000
探究) 就要“舍”,
就要“入”。
4.想想“改写”和“省略”有什么想同点和不同点?
前预 2.改写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 ) 习、 个 0 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依标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就把亿位后面的( )个 0 省略掉, 自 换成一个“亿”字。 学) 3.改写后数的大小变了吗?
学习
看上面的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
这样的数叫近似数。上横线画出下面几句话中的近似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互动 (1)实验小学共有学生 1439 人。 (2)北京市人口约 1400 万,全国人口总数约 13 亿。
1.4求近似数(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1.4 求近似数(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我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部分——1.4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今天要学习的是第1章的第四节——求近似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求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求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近似数的概念,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学生需要准备计算器和纸笔,以便进行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近似数。
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3个苹果,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学生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求近似值。
例如,我会问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有45个学生,你想把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会有几个学生?”学生需要使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将求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我会写上“求近似数”的,然后列出步骤:1. 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2. 找到小数点后的第一位;3. 如果小数部分大于等于0.5,将整数部分加1;否则保持整数部分不变。
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对求近似数的理解,我会布置一些作业。
例如,我会让学生计算一些数的近似值,并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
作业题目可能是:“求下列数的近似值:3.75,12.8,9.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数: 小组讨论并 总结取近似 数的方法。 )号,读作:( )位 )位 )位 )位 )
近似数: 2、“≈”是(
3、四舍五入到十位,看(
四舍五入到百位,看(
探究展示
四舍五入到千位,看( 四舍五入到万位,看( 满 5 进( 4、1、把 14 8264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 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 148300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不足舍去。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31777≈( 356071≈(
能力达标
教师点拨
) ) ) )8720≈44 万(填最大数) )300≈358 万(填最小数) )?
205658≈,分析 哪些是“五 入的”,哪 些是“四舍 的”。
导学 准备
学习过程
导学案、课件
1.我们班有 37 名同学。 2.我们学校共有 221 名学生 3.全世界大约有 70 亿人。 4.全国小学生约有 110000000 人。 你能把上面的四个数字分成两类吗?(分一分)
自学检测
教师导学
明确数字可 以分为精确 数与近似数 两类
第一类:
第二类:
1、 课本第 10 页上面的数据中, 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教师点评
创新实验小学“一二一”双向课堂模式数学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课 题 科目:数学 近似数 授课教师:冯早春 课时 1 审批人:张行 课 型 ____组 姓名 自学+展示+反馈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 练习本 准备 学习环节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3、有这样一个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49 万,这个数最 )?最小是(
知识网络
四舍五入到或精确到哪一位,要看( 足 5 就( )
),如果满 5 就进(
),不
我的反思
作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