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合集下载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虞美人宋黄庭坚至当涂,呈郭功甫 [23]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 [24] 。

当涂舣棹蒹葭外 [25] ,赖有宾朋在。

此身无路入修门 [26] ,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27] 。

注释:[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

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

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

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

这里泛指诗词。

评析:此词作于当涂。

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

到任九天,即被罢官。

词作于此时。

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

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

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

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

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

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春去秋来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往事不知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我不忍回望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的容颜已经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怨恨愁苦?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继位。

开宝八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传李煜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表现的是作者的亡国之痛。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是亡国后怀念故国的哀伤悲痛之情。


者运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写出了今昔的巨变及无限的痛苦之情。

特别是末句的比喻,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以景抒情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

这首诗词是李后主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李后主《虞美人》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作者:李后主年代:五代十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诗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诗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后主诗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诗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后主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

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逸乐的宫廷生活。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上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 月,一时尚不得遽了,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 仍须偷息人间,历尽折磨。
3.名句填空。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胭脂泪,留人醉,几时 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3) 剪不断 ,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 番滋味在心头。
(4)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4.简答: “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
五、主旨归纳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六、探究学习
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 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 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明确:
不同点:《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 生活的厌烦和愁绪,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 和结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相同点:表达对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七、拓展提高
1.在李煜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写愁的词作, 看下面几首词,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 (一) 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 乌 夜 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 人生长恨水长东。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 “朱颜改”改变的有哪些呢? 改变的内容有:雕栏的朱颜、宫女的朱颜、 词人的地位、词人的心情。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 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 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 “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 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 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 无尽无休。
虞 美 人
李 煜
一),五代词人,南唐的最 后一个国君。 薄命君王: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出现 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十国中有个小王朝称南唐, 李煜就是其第三代君主,史称南唐后主。李煜 即位时,南唐面临的形势十分险恶。政治、军 事、经济上皆很严峻。但是他治国无方,宫廷 生活也很奢侈。975年,宋兵攻入金陵,南唐 后主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 实际上犹如囚徒一般。978年的7月7日,是李 煜的生日,他作了这首词,命乐伎在寓所演唱, 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
2.同学们思考在学过的诗词当中有哪些是 化抽象为形象的句子?
例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八、练习巩固
1.给红色的字注音。 虞美人( yú ) 李煜( yù ) 雕砌( qì ) 沏茶( qī ) 胭脂( yān ) 阑珊(lán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终止。 ) (2)不堪回首(可,能。 ) (3)春意阑珊(将尽,衰落。 )
绝代词人:李煜虽在政治上无能,但却多 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 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词可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 情爱;随着他境遇的变化其词风格也为之一变, 后期词主要写对“故国”的追忆与留恋。 李煜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语言精练而又 富于表现力,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君王薄命使他的词风发生了改变,也促使 他成为了绝代词人;而绝代词人的气质似乎注 定了他是一个薄命君王。
二、浅唱低吟
三、置身词境
(一)春花秋月图
(二)往事如烟图
(三)不堪回首图
(四)愁似春水图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课内探讨
1.全词有一个字,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 请找出来。

2.“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
问它“何时了”?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虽名为违命侯, 实际上犹如囚徒,面对如此美景,更易引 起无限的伤感:对当前屈辱地位的痛苦, 对美好往事回忆的伤感,所以毫无欣赏的 兴趣。作者不禁要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才 到尽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