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5.6《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6 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练习题二十五

2019年精选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6 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练习题二十五

2019年精选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 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练习题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蔡伦B、华佗C、张仲景D、祖冲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史实,通过解读下图所示著作可从中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文字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技术④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

你知道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谁?(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蔡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名医是( )A、张仲景B、李时珍C、扁鹊D、华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

这部史学名著是(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纸张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促进了文化典籍的流传,为造纸技术的改进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萧何B、蔡伦C、张仲景D、华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春秋》D、《汉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成就有( )A、麻沸散、五禽戏B、《伤寒杂病论》C、望、闻、问、切四诊法D、《本草纲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改变《史记》中记载的“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的局面,改进造纸术的是( )A、屈原B、张衡C、蔡伦D、毕昇【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附答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3、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堂导入:1、前不久在我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德国游客因为太喜欢兵马俑了,便把自己打扮成兵马俑,希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你知道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对中国秦代的东西如此痴迷呢?让我们一起领略秦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吧!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

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⑴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么?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课本93、94、95页动脑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目录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山东大汶口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3.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二、填空题1.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我国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年, 是我国最早的居民。

3.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后来又在其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人。

4. 北京人过着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国。

能力提升1.《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习题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习题

1,佛教传入: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发源地:古印度时间:西汉末年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地点:中国时间:东汉创始人:张陵。

尊老子为教主。

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3,司马迁:评价: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时代:汉武帝
4,《史记》: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体裁:纪传体,地位: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5秦兵马俑:出土地点: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初一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重点难点剖析重点(1)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①佛教:a.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b.主要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传播: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

d.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②道教:a.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b.主张: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c.发展:道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d.影响: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2)司马迁与《史记》①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

继承父业,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编写成《史记》。

②《史记》:这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他以纪传体的体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常考热点质疑1.示例:(1)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鲁迅先生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方法商讨●知识系统概述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传播是秦汉文化繁荣昌盛表现之一。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欢迎和扶持而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文化昌盛,还表现在史学和艺术的大发展上。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6 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中图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6 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中图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我国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什么?
【答案】:
【解析】:
材料二是对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这项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请写出东汉时期我国对造纸术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历史的感悟】综合上述探索,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无
【解析】: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答案】:
【解析】: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通过什么途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A、丝绸之路
B、战争
C、商人的来往
D、秦统一
【答案】:
【解析】: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部史学著作是(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
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
【解析】:
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默写带答案(上下册)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默写带答案(上下册)

时间:15分钟班级:姓名:得分:(1)_元谋人_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经学会使用_火_,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全的_直立人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_磨制_石器,种植粟,最具特色的陶器是彩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子,种植水稻,会制作陶器和玉器。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人文始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的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厦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启继承禹的位置,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_商_朝。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了_西周_,并为了稳定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了分封制。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为管仲相,提出“尊天子,攘四夷”口号,并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在军事上武力激战激战,在政治、外交上_“合纵”、“连横”。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纷纷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它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春秋时期,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仁_。

战国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5)公元前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1.知道佛教与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的路线及基本教义,对中国文化深远影响。

2.了解了司马迁生平及《史记》内容特点及纪传体。

领悟他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掌握兵马俑发掘情况及意义,认识它的阵势与设计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世界三大宗教指:()①基督教②佛教③道教④伊斯兰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

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哪个成语可以反映这件事()A.好高务远B、有勇无谋C、天花乱坠D、纸上谈兵3.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4.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品是()A.画像石B.铜奔马C.秦兵马俑D.博山炉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B.《春秋》C.《史记》D.《诗经》*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汉武帝B.班超C.陈胜D.秦始皇*7.司马迁说他《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A.搜罗天下奇闻B.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C.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传名后世8.秦始皇兵马俑是以步兵、骑兵还有()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A.车兵B、仆士C、弓箭兵D、轻兵9.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D.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0.首先派人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教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明帝 D.汉高祖二、课堂回顾1、材料分析题“我们应该求佛祖保佑考试过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6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的产生: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

2.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都城长安。

东汉初年,朝廷开始重视佛教,佛教逐渐在上层社会流传。

3.佛教的教义:佛教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都是“苦”,只有放弃人世间一切欲望,信奉佛教,忍受苦难,才可以摆脱生死轮回,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涅槃”。

二、道教的兴起
1.思想来源:道教是黄老学说和巫术结合而形成的,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2.兴起时间:东汉时期。

3.创始人:于吉、张陵等。

4.教祖:老子。

5.教义:宣扬修身养性,炼服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6.影响:道教的炼丹术直接促进了我国古代化学和医药学的发展,火药的发明就与道士炼丹直接有关。

【问题】佛教、道教为什么能迅速传播?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其基本教义是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报应。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基本主张是修身养性、修道成仙,这些主张既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幻想长生不老的需要,又能给饱受困苦的人民以心理安慰,所以这两大宗教得以流传开来。

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斗志,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也曾利用宗教作为反抗压迫的武器,如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了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反动统治。

1.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哪一宗教有关()
印度舍利塔印度支提式塔
A.基督教B.佛教C.道教D.伊斯兰教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秦朝B.西汉初年C.西汉末年D.东汉初年3.主张修身养性,炼服丹药,得道成仙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
4.古代民俗中出现的神灵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土地神、城隍等都来自虚构的神仙世界。

那么道教的思想来源于()
A.孔子的儒家思想B.佛教思想C.黄老学说和巫术D.法家思想5.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D
4. 解析:道教是黄老学说和巫术结合而形成的。

答案:C
5. 参考答案:有道理。

佛教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道教主张通过修身养性以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二者均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总而言之,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来使人民放弃争取现世幸福的斗争,放弃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因此,宗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成了“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1.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都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D.伊斯兰教的传播
2.“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无事不登三宝殿”“普度众生”,这些词语何时开始在我国流传()
A.西汉末年B.秦汉之际C.春秋战国D.西周后期3.我们常说的词语“因缘”“彼岸”“世界”“烦恼”“方便”“功德无量”等与哪一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佛教C.道教D.伊斯兰教4.曾派使臣到古代印度求取佛经的东汉皇帝是()
A.光武帝B.汉明帝C.汉武帝D.汉献帝
5.民间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城隍、土地神等来自于哪一宗教()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6.在我国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7.有位同学在学习本课中道教这一知识点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东汉时期②教祖是如来佛祖③追求炼丹成仙④迎合了许多人追求
长生不老的欲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8.仔细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后完成问题:
(1)与上述图片相关的两种宗教分别是什么?你能说出哪一个是外来宗教,哪一个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吗?
(2)图1中的宗教传入中国是在何时?图2中的宗教创立于何时?
(3)我国封建统治者一直提倡和扶植宗教,请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试举一例说明。

(4)宗教和封建迷信、邪教一样吗?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
(5)请说出与宗教有关的成语两例。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解析:“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无事不登三宝殿”“普度众生”这些词语都与佛教有关,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答案:A
3. 答案:B
4.答案:B
5. 答案:D
6. 解析:所谓“土生土长的宗教”就是起源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宗教。

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都不起源于我国,属于外来宗教。

答案:B
7.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道教的教祖是老子,而不是如来佛祖。

因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C
8. 参考答案:(1)图1:佛教,图2:道教。

其中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2)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

(3)例如东汉明帝派人到天竺去取佛经,为安置用白马驮回来的佛像和佛经,特地在洛阳城郊修建了一座寺庙。

因为宗教有利于麻痹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所以受到他们的扶植与提倡。

(4)不一样。

封建迷信和邪教的某些做法残害人民的身体,而宗教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但是身为青少年,应该从小崇尚科
学。

(5)佛教成语:半路出家;大彻大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因后果;如影随形等。

道教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