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优质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1.1.2 掌握生词和难点词汇的释义及用法。
1.1.3 分析并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3.2 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李凭箜篌引》全诗。
2.2 教学重点2.2.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法点。
2.2.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2.3.1 生词和难句的理解。
2.3.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释义、语法点等。
3.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4.2 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5.2 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5.3 收集其他李白的诗作,与《李凭箜篌引》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问答中的积极性。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背诵情况。
6.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在读后感中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7.2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认识。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引言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代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教案旨在深入探讨《李凭箜篌引》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艺术价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背景音乐作品的起源•《李凭箜篌引》所述情节源于《曲礼》中的《乐记》。
•曹操与杨修的一次对话中提到了李凭箜篌引这首音乐作品。
李凭箜篌•箜篌是古代一种有弦乐器,起源于西周时期,形状似古琴。
•李凭箜篌是古代箜篌演奏家,据传他在演奏箜篌时能引来渔船唱曲,惊动白鹭成双。
音乐特点曲式结构•《李凭箜篌引》采用了古典音乐中常见的对称曲式结构,分为A、B、A、B’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由一段独立的旋律构成,呈现出富有变化的音乐形态。
调性和音阶•《李凭箜篌引》使用了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阶,营造出古典而庄重的音乐氛围。
•调性上以宫音为基调,强调了旋律的稳定性和整体统一感。
节奏和速度•音乐的节奏相对稳定,速度较缓慢,如同风吹鹭起的画面。
•节奏上注重对旋律的自由及情感的表达,突出了音乐的动感和韵律感。
和声•《李凭箜篌引》的和声简洁明了,没有复杂的和弦进行。
•和声上注重与旋律的协调,营造出舒适的听觉效果。
演奏技巧箜篌演奏技巧1.指法训练–熟练掌握指法,保证准确演奏每一个音符。
–注意指力的调整和控制,保持音乐的情感表达。
2.弹奏技巧–熟悉箜篌的弹奏方式,掌握良好的演奏姿势,保证演奏的舒适性和准确性。
–通过练习,培养演奏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3.表情表达–箭为木弓为弦,箜为音乐,演奏者需通过箜篌表达音乐的情感。
–注意音符的音量与变化,突出音乐的情感层次和表现力。
《李凭箜篌引》的演奏要点1.气息控制–演奏时需注意呼吸的控制,使音乐的起伏和韵律更加自然流畅。
2.速度和节奏的把握–在演奏过程中,准确把握曲速和音符的节奏变化,保持音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表现音乐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的变化,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艺术价值文化传承•《李凭箜篌引》作为古代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2、解题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2)学生自由朗读(3)配乐齐读三、具体赏析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一)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
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
(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李凭箜篌引》教案1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反复朗读。
(1)箜篌( ) (2)女娲( ) (3)神妪( )
(4)瘦蛟( ) (5)胭脂( )
答案:(1)kōng hóu(2)wā(3)yù(4)jiāo(5)zhi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吴丝蜀桐张高秋( )
(2)李凭中国弹箜篌( )
(3)十二门前融冷光( )
《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方法。
课 型 :新授
一、情景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解题 “ 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和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序奏”。 箜篌是古代的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这这首诗说它“二十三弦”,是竖箜篌,和竖琴相似。
(3)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音乐响起来了,李凭的音乐会开始了,李凭在哪儿,诗人为什么要把李凭放到第四句出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案: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诵读技巧。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李凭箜篌引》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练习。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分析和解读第三步:诵读技巧指导第四步:诵读练习和展示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分析诗歌内容。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技巧和引导学生模仿。
互动法:学生提问和回答,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李凭箜篌引》文本。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材料。
3.2 教学材料PPT:包含诗歌文本、背景介绍、诵读技巧指导等内容。
音频材料:包含《李凭箜篌引》的诵读示范和背景音乐。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诵读练习:评估学生在诵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等方面。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反馈,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和分析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指导诵读技巧并进行诵读练习。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第二课时:40分钟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教学扩展活动一:古诗词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
通过问答活动,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6.2 教学扩展活动二:古诗词创作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比赛。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的古诗词技巧进行创作。
邀请学生对各组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投票。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唐代名曲,内容源于唐玄宗的一次游幸西楼,看到风景美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那里弹奏箜篌,唐玄宗忍不住与之交谈。
这首诗歌描述了唐玄宗的心境和美景。
如何教授这首诗歌呢?下面我们来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堂导入在进入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一些课堂导入,让学生对于这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听音乐播放《李凭箜篌引》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
2. 观赏画展示唐代画家刘松年所画的《李凭箜篌引图》,让学生通过画面对这首诗歌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3. 阅读诗歌请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这首诗歌,并给出他们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导入过程,让整个课堂注入诗歌的氛围,使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二、教学中的应知应会1. 词汇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生僻词汇或是对于学生而言陌生的成语。
对于这些词汇,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李凭箜篌引》中的“润物细无声”,“车如流水马如龙”,“凭阑人不寐”,对于这些生僻的词汇和成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辞典或是网络等渠道进行解释。
2.写作技巧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例如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以便他们在学习其他诗歌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
3.文化背景在教授这首唐诗时,也需要介绍唐朝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后拓展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后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
1. 编写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包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感受和评论,以及它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
2.撰写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是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举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这首诗歌的了解和认识。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1.1.2 分析并欣赏《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
1.1.3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2.3 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1.3.2 理解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的密切关系。
1.3.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和主题。
2.1.2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1.3 欣赏并评价《李凭箜篌引》的音乐美和文学美。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2.2 分析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2.3 深入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和哲学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1.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子的问题。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课文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3.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3.3 解读作者的音乐思想和哲学观点。
3.4 课堂欣赏3.4.1 播放《李凭箜篌引》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3.4.2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
3.5 课堂小结3.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3.5.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4.2 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音乐美和文学美的赏析文章。
4.3 搜集其他有关音乐和诗歌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解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
题
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 七言、杂言。
李贺:中唐到晚
作
唐诗风转变时期 的一个代表者,
他继承浪漫主义
的创作精神,以
诗中点明弹琴地点的句子是 :
写箜篌声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
写箜篌声由哀怨走向欢快的一 句是:。
诗中含有“女娲补天”之意 的句子是:。
诗中含有“吴刚伐桂”之意 的句子是:。
诗中含有“响遏行云”之意的 一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中点明弹琴地点的句子是 :李凭中国弹箜篌。
写箜篌声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昆山玉碎凤凰叫。
作 业
累”,采用激情诵读法背诵《李凭箜篌 引》全文,以增加文学积累。
二、用优美的语言改写《李凭箜篌 引》,展现你精彩的文笔。要求:内容 完整,忠于原文,书写大方。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 心预习杜甫诗四首。要求:通过查阅资 料了解作者杜甫生平简介及作品写作背
景。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
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练 一 练
听《青藏高原》,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
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断 桥 听《断桥残雪》片断,谈谈听许 残 嵩歌曲的感受。 雪
·
·
断 桥 残 雪 许 嵩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 又想起你的脸
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若是无缘再见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颖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师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弹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琴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韩 愈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一、“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
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 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 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 力量。
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 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角度之一: 侧面烘托
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 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善于鼓瑟 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 愁怀,潸然泪下。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 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断桥是否下过雪 我望着湖面 水中寒月如雪
指尖轻点融解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 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断桥是否下过雪ຫໍສະໝຸດ 受断《断桥残雪》是我感觉比较好
桥 的一首歌。舒缓而忧伤的旋律像淙 残 淙的清泉冲洗着我的心灵,仿佛感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 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 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 表现音乐世界的。
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 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
“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 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 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 果。
诗中含有“响遏行云”之意的 一句是:。
觉自己落寞的走到断桥前,顶着寒
雪 月的清辉,孤独的聆听雪的怨诉。
·
悲伤的曲调,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
许 只是安静的、也只愿安静的带领我
嵩 们行走塞北的荒野,寻觅那凋落的 枯叶,断桥边的寒梅。
1、诵读过程中不懂的语句可参照课文 解释,也可同学间互相探讨 。
品 2、注意诗歌层次,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一
3、我们鉴赏诗歌时要关注诗歌意象。 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谈谈诗人是如何描
一 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
写 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 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
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
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
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
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 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 “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 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 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 形神兼备之妙。
角度之三
音乐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现实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天上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山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 小弦切切如私语 琶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行 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 幽咽泉流冰下难 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易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
明 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
湖 居 听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 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
书 际。
·
刘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
鹗 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
练 可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 一 练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
高 山
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俞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流
“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
水 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
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 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 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极力 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 地,泣鬼神”的魅力。
角度之二:
昆山玉碎凤凰叫
清脆激越
芙蓉泣露香兰笑 时而幽咽时而欢快
(比喻、拟人)正面描写
“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 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 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 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
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 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 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
绝无对”。毛泽东“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写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用
一
散文的语言写出诗歌描写 音乐的妙处 。
写
范例:“芙蓉泣露香兰笑”,我们可
以用这样的文学语言描绘它:
写
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
丰富的想象力和
新颖诡异的语言,
者
表现出幽奇神秘 的意境。一生体
弱多病,27岁逝世。
李贺诗评选摘
(严羽)“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然仙诗、 鬼诗皆不堪多见
(王思任)以其哀激之 思,变为晦涩之调,喜 用鬼字、泣字、死字、 血字。
内容分析 :
时间:蜀丝吴桐张高秋
地点: 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 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写“箜篌“演奏出来的美妙音乐的 。
品 提示:可从大自然的静物、动物、传说
中的神人等考虑。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 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篌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写箜篌声由哀怨走向欢快的 一句是:芙蓉泣露香兰笑。
诗中含有“女娲补天”之意 的句子是:女娲炼石补天处。
诗中含有“吴刚伐桂”之意 的句子是:吴质不眠倚桂树。
李贺诗中的名句 :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
月宫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 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 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 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 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 ,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 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 果老衬托音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