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的形成 2
田黄石的成因及产地

田黄石的成因及产地田黄石的成因及产地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优良品种,多用作印章石。
田黄石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挖掘,田黄石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
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传说归传说,寿山石及田黄石在地质学上总有一定的成因。
原来在地质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到6700万年),在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火山大爆发,大量岩浆突破地表形成了冲天的烈焰,伴随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这就是分布在寿山乡群山中的寿山石诸矿。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而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
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
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至于田黄石,通行的说法是在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由于风雨的剥蚀,盛产寿山佳石的“高山”矿脉中的部分矿石从矿床中分离出来散落在溪旁的基础层上,以后逐步为砂土层所覆盖。
这些矿石埋没于砂土中,天长日久,表面所含的三氧化二铁受周围土壤、水分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酸化,使石块改变了原有的面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黄石。
根据现有的地质学成果,我们知道寿山石的形成是低温热液矿,寿山石都是“填充”在花岗岩的缝隙之中的。
但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田黄石,或其他“掘性独石”却都是单一的“寿山石”,而没有寿山石和花岗石“粘”在一起的石头。
田黄石的奥秘

田黄石的奥秘田黄石的奥秘:田黄石原石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是石陨石在坠落过程中,被燃烧融化的流体状的结晶体,因此全世界唯独福建寿山村稻田小溪两米深的沙层里才有。
田黄石经过切割,断截面,内部结构的萝卜纹的形成,是流体状结晶体接触水面,受到冷水的抨击,热胀冷缩,流体状结晶体迅速爆裂而形成。
红筋和血丝绝不是沙层的氧化铁侵染而成,而是流体状结晶体内部的有色矿物,如辰砂、雄黄之类的矿物色素,在流体状结晶体受冷水抨击爆裂的一瞬间,玄色的色素沿着爆裂缝隙渗透出来,结晶而成。
田黄石成色黄金黄,被古人誉为软黄金,因为其色彩和硬度与软黄金相当,而且韧性极强,是金石篆刻的绝佳石材,内部结构布满如黄金粉的色彩。
田黄石内部结构,从内到外呈萝卜纹状,田黄石原石外表布满的不规则的红筋和血丝。
田黄石所具备的“细、温、润、腻、凝、结”之特性,不是通过书面文字和语言,就能体会到的感触,绝不是用语言能完全描述确切,表达恰当的。
田黄石不生虫、永远不会见到有飞虫落在田黄石上。
田黄石不落尘。
我们的玻璃茶几,窗台,有两三天就会落尘,有手指摸一下,就能看到灰尘,田黄石永远摸不到灰尘。
田黄石接触身体任何部位,口腔会分泌唾液,不会感到口渴。
田黄石可以吃,用田黄石粉末泡酒喝,让亚健康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用田黄石碎石、碎屑泡茶,可以清理肠道,人体各种不适的症状,都会自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田黄石解百毒、散百结,活血化瘀,净化血液,有百益无一害,胜过灵丹妙药!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知道田黄石的妙用。
田黄石在清末民国初,就开采殆尽,而且价值昂贵,市场价格早就是“一两田黄百两金”几十克的田黄,价值几十万、上百万。
大个头上千克的田黄,很难见到,即便是见到了,价值过亿元,一是藏家不卖,二是买家不认识,三是买不起。
世上有没有“仙丹”,有没有“灵丹妙药”,这还真不好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长命百岁,长生不老,几千年来炼丹炉里也没有炼出“灵丹”来。
“田黄石”也许就是人类苦苦寻找了几千年的“灵丹妙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揭开田黄石之【奥秘】

揭开田黄石之【奥秘】田黄石:是指中国福建寿山村深埋在稻田小溪沙层里面的金黄色的“石头”,人们称田黄石为“软黄金”。
乾隆皇帝至爱田黄石,封田黄石为“帝石”、国石。
因为田黄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精美的石头,具有温、润、细、腻、凝、结之特点,加之其柔软、稚嫩,因此深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青睐,是篆刻图章、雕刻艺术品物件的绝佳石材。
田黄石的形成应该起源于创世纪,也许与地球的形成的起源有关。
这是科学家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田黄石是含硅酸盐矿物的、石陨石燃烧形成的流体状结晶体。
外星球运动,星球与星球发生碰撞、爆炸,崩落的陨石,在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摩擦,燃烧融化,呈流体状的结晶体,坠落到福建稻田小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两米深处的沙层里。
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福建寿山村的稻田小溪的沙层里出产田黄石。
传说:田黄石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福祉,是女娲娘娘洒向人间灵石。
女娲娘娘在补天时,有一块石头没有用上,女娲娘娘发现福建寿山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福地洞天!故此将灵石赐给了福建寿山这片沃土。
因此,古人云,田黄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洒向人间的灵石,即是传说,就是人言相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典故,不可能空穴来潮,扑风捉影、无中生有!“灵石”的“灵”字,就是彗星燃烧的意思,古人看到的情形如同“天女散花”,这一幕壮观的奇景,被上古时代的人类亲眼目睹,古人不知道是星球碰撞、爆炸,陨石降落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形成的流星雨!“田黄”二字,所谓“田”:一横一竖,一方匡,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方的,一经、一纬,“田”也!“田黄”的“黄”字,“艹”字头下面一横,这个一横“一”,古时候,在【周易】、八卦里,代表“天”,代表“天”的一横,与下面的“田”相连。
“田”的下面是个“八”字,“八”字,在中国佛教里,是“轮回”之意,“生”意味着死,“死”意味着生,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石陨石”燃烧经过“火”的历练,浴火重生!融化、析出、结晶,从一种物质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黄”也,中国的古文明有多么伟大,可想而知也!“艹”字,代表了大自然!“一”横字,代表了天!“田”了“地”!“田”由“一”天而生。
田黄基础知识

田黄基础知识
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以下是田黄的基础知识:
1. 概述:田黄是菊科植物田菊的干燥根茎,通常采收于花果期后,晒干或烘干而成。
2. 外形:田黄根茎呈长椭圆形,直径约1~3厘米,长度可达30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长条状皮孔,质硬而脆。
3. 成分:田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苷类、挥发油、多糖、蛋白质等。
4. 药理作用:田黄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抗菌、抗病毒、降糖、抗肿瘤等。
5. 适应症:田黄可用于治疗肝炎、急性肠炎、口炎、咽炎、扁桃体炎、痈肿疮毒、痔疮、痢疾、带状疱疹、糖尿病等疾病。
6. 使用方法:田黄可入药泡水饮用、煮汤服用、外敷等。
7. 注意事项:田黄性寒,不宜过量使用,孕妇及体质虚寒者不宜服用。
同时,田黄也不宜与草酸类药物同服。
以上是田黄的基础知识,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田黄有一定的帮助。
但在使用田黄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1 -。
田黄怎么形成的

田黄怎么形成的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你对田黄石的形成好奇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田黄怎么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田黄的形成石皮形成过程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矿液矿,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转化为锑的氧化物。
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对其长期浸润,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
同时,田黄石中所含的氧化铁也对自身浸润,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泽变化,因此田黄石不仅有特有的石皮,而且其质地与寿山石的质地也是有区别的。
格纹形成过程田黄石是从山上母矿中分离出来的寿山石,从山巅经漫长的雨水和溪水冲击,沿沟溪经无数次滚落,最后流至田中,在这运动过程中,外表难免会受到损伤,出现一些裂纹。
而这些裂纹在埋藏土壤里,受氧化铁渗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纹、因此格与无菱角是田黄石重要的特征。
雕刻“度”“格”与“皮”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也是辨别真伪的依据之一,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适当保留。
但是格纹过多、石皮过厚,毕竟会影响田黄石的品质,因此雕刻高手都巧妙地狩其加以利用,既保留它的特色,又可化弊为利。
溪管独石形成“溪管独石”是指散落寿山溪中的田坑石,因为主要出自中吸溪管屋附近而得名。
这种田坑石人蕴水中,石质倍加莹澈,向为鉴藏家青睐。
溪蛋石形成“溪蛋石”是指散落月洋溪的芙蓉或半山矿石碎块,由于溪水的冲荡,使石块是印蛋形,外表泛淡黄薄色层,而石质则仍保留月洋矿区的特征,与“溪管独石”有明显差异。
田黄的鉴别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
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
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
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
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
田黄:中国特有的“软宝石”

田黄:中国特有的“软宝石”
收藏虽无捷径,但给您一点点建议或参考,也许可让您少走些弯道!
田黄石是田石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寿山乡内洋、外洋的寿山溪,是山石经风化作用滚落田坑中,经过数万年的侵蚀,在雨水、泥沙、地热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渐渐转变而成,它看上去微微透明,温润凝滑,更因为土壤中铁质的侵染,形成一种诱人的黄色。
这种极为特殊的生成条件使得田黄石的形成几率非常小,产量有限,再加上近干年的开采挖掘,现在真正的田黄石几乎绝迹,因此成为很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田黄鉴定方法!

田黄鉴定方法!田黄鉴定,虽然网络上廉价的鉴定知识多若牛毛:从产地介绍、到石种分类、再到皮纹格辨别、加之形而上的六德揣摩、最后是仿田黄造假法披露,都是高大上全绝对正确的辨田真经。
如此等鉴识宝典,作为芸芸众生的普通收藏者,估计大多数研读之后除了蒙圈还是蒙圈,头晕眼花在所难免;回头还是要到处找专家,而真正的鉴田专家又凤毛麟角殊难有缘拜见,有幸能见到的又大多为砖家毫不认理(不论辨识之理)只凭其感觉一句定是否,弄得田黄辨别真假难分(有时专家之间都会发生截然相反的鉴识意见),云山雾霭,玄之又玄。
田黄鉴定还是如此神秘莫测,难以登堂入室。
本文试图在前人广博的鉴定知识中去粗取精、删繁存简,梳理出一个简单实用的田黄眼学鉴定流程(鉴田四招),谬误之处,敬希方家不吝赐教。
黄金黄田黄冻石薄意随形章鉴田第一招:辨筋格(唯一特征)鉴别田黄石的秘密是:最主要标志看血丝(红筋格)。
是否具有血丝才是鉴定是否是田黄最靠得住的特征。
因为在世界上所有的石头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品种具有这一特征。
由于田黄石是由寿山石二次或者多次生成,若干年以前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使得寿山石脱离山体,滚落到寿山村前的那十平方公里大小面积的田地里,在反复滚落的过程中多次碰撞形成众多的裂缝,由于寿山溪水和寿山泥土所含的特殊元素,经过地质年代变迁的浸沁形成了田黄石所特有的红色裂纹,其中纹路较粗的称为红格,细若游丝的称为红筋(又称血丝),内部棉絮状的纹络就是萝卜纹。
附图一:筋格纹指征齐全的田黄冻印章(九枚成套)红格、红筋(血丝)是寿山田黄所独有的特征,红格在寿山石里的其他品种也可能有,血丝则不仅其它石种没有,就连寿山石中的其他品种也没有(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
所以,是否具有血丝才是鉴定是否田黄石的最靠得住的特征(无格不成田,确切地说是为无筋不成田)。
这一鉴定田黄石的秘密很多行家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往往都不肯说出来,这个你懂的。
附图二:红筋(血丝)虽然“无格不成田”不能绝对化,传世中亦有小块因本身体量(脱落独立)或者加工选材切取实际无筋格的田黄,但每当面对无筋格的高纯度田黄时,还是要加倍审慎为妙。
田黄石的渊源

田黄石的渊源田黄石的渊源当前的收藏界在辨别田黄上有三大标准,即“有萝卜丝纹、红筋、石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田黄石的品种、样貌多样,如果仅用这几个标准来衡量,难免会以偏概全。
因此在鉴定田黄时,除了要观察以下一些常见特征,还要综合考虑质地、色泽等其他因素。
喜欢田黄石的人,多数知道明代中晚期官员、大学士、藏书家、闽剧的首创人曹学佺,就是这位大学士首先发现并使用了这种无比滋润、漂亮但绝不张扬的石头。
据史料纪录,万历年间某一天,福建寿山脚下的洪塘县有一个叫石仓园的大宅院内异常热闹,被罢官返乡的大学士曹学佺领着一帮人在排演闽剧,这时来了一位为曹家送稻谷的老农民,当稻谷倒入粮仓之时,曹学佺发现老农装稻谷的箩筐里滚出了一块黄色的石块,曹学佺见石块黄中带红,半透明,内里尚有丝丝缕缕的酷似萝卜丝的纹路,滋润无比,马上爱不释手。
老农将黄石头混在黄色的稻谷里原是为了压秤,但曹学佺没有怪罪老农,并要求老农以后再见到这种石头带来给他。
几天后,曹学佺请人将石块磨制成了方形章料,并亲自操刀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台甫,这就是田黄章的泉源。
听说,老农的稻田就在现在被挖得千疮百孔的中坂田,因此,可以说田黄章的使用滥觞于万历,曹学佺自然成了田黄章的鼻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田黄陆续现身全国各大拍卖场。
但其价格真正飙升是在2004年。
到了2006年底,田黄价格达到了历史,精品田黄每克达4000元。
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089.28万元,位居历年田黄石拍卖首位。
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之作。
2008年,一方重257克的田黄凤钮闲章拍出423万元,折合每克为1.6万元。
此后,精品田黄的价格徘徊在每克2万元到5万元左右。
田黄石和其它的玉石相比,生来本无根,它是从母矿当中分裂出来,然后被埋藏到田间小溪边,经历了上千年溪水冲刷沉淀,在特殊的条件与环境的改变下,它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出现了独具的外观特征,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黄的形成
2013-02-05 19:08:30来源:《第1收藏》
在谈田黄的价值和它的收藏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田黄以及它的形成。
田黄石是火成岩大类中的硅酸盐矿物质,田黄的“母石”是寿山石,化学名称为“叶蜡石”。
而田黄石作为“子石”或仔料,在大自然的外力作用下脱离了原矿体,万千年的孤独存在,竟渐渐的改变了原本的DNA,生成了全新的化学成分,并在地质学上被命名为——“地开石”,此乃为超脱胎换骨之变。
田黄石的珍稀名贵在于此地球上的绝无仅有。
即:全世界只中国才有;全中国只东南沿
海的福建省才有;福建省只省城福州市才有;福州市只城北50华里处一个名叫寿山村的小村庄里才有。
事实上,在我们所处的地球上,只有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不足两平方公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田黄石。
坑头溪——源于寿山村南面小高山北麓中下段坑头占的溪流,就是在这条坑头溪流过的溪床底及两侧的田地里才有十分稀少,且无规则散布着的宝石——中国寿山田黄。
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今田黄的价格涨势越来越猛了。
薄意,是浮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从浮雕到薄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心血。
薄意形制精美,意韵丰厚,然极惜材料,非常适合珍贵石材的雕琢。
不得不说,唯田黄石可以承薄意之深情,唯薄意可以衬田黄之贵重。
它们的相遇,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
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
黄石出自田坑,其质地温润,颜色从外到内由浓渐淡。
田黄石色黄如枇杷,质韧而坚,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被收藏界称为“万石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