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中的比较

合集下载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氯吡格雷(75mg/d)与阿司匹林(100mg/d)对降低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等危险性的相对疗效和相对安全性。

方法:计划人选120例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一临床组各人选60例,在随机化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组(60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

随访3~6个月,研究终点为致命或非致命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性死亡。

统计两组治疗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药物的副作用。

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治疗组51例中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48例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

治疗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氯吡格雷为7.84%,而阿司匹林为16.67%。

结论: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氯吡格雷的总体安全性至少等同于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

标签:缺血性事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缺血性事件是临床上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要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减少死亡率,防止血栓形成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包括抗血小板药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为此我们设计了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卒中进行预防缺血性事件的临床试验,对早期和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在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观察该药的副作用,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诊治的确定为新近的缺血性卒中,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由动脉血栓性原因引起,起病<6个月,CT排除出血性卒中或无关的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透壁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起病<35d。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28. 8
r 三登 '里 -
9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 ei l o r a F b 0 9, o.3 ,N . dc u n l e .20 V 1 0 o 2 aJ

化、 清除氧 自由基 ; 其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 、 降低血液黏 稠度 、 抗血小板 和红细胞聚集 以及改善微循 环 。 。
神 经 科 杂 志 ,19 2 ( : 7 3 0 96, 9 6) 3 9— 8 . [ ] 孙 琦 ,张 颖 冬 , 阳 ,等 晡 梗 死 患 者 血浆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抑 2 刘 制 物 一1 性 及 其 基 因 多 态 性 研 究 [ ] 活 J .脑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肖卫 民 , 王世 芳 ,林显仙 , 桂华 , 爱萍 ,袁伟 杰 ,马 荣 ,吴志 强 唐 李
广 东省 东 莞 市 人 民医 院 神 经 内科 (5 3 1 ) 20 8
【 摘要 1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 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 。方法 连续入选住
院 的首 次 非 心 源 性 急性 脑 梗 死 患者 24例 , 2 随机 分 为 氯 吡 格 雷组 ( 1 12例 ,5mgd 、 司 匹林 组 ( 1 7 ) 阿 / 12例 , 溶 阿 肠
林 组 失 访 9例 。 氯吡 格 雷组 脑 梗 死 复发 率 为 57 , 阿 司 匹林 组 ( . % ) .% 与 87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39 , .9 )
氯 吡 格 雷组 消化 道 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较 阿 司 匹林 组 低 ( . % 7 6 1. % , 00 3 。结 论 氯吡 格 雷在 非 心 源性 脑 6 5 P= .4 )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比较NIHSS得分、血小板聚集率、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

结果:经治疗,实验组NIHSS(3.35±1.04)分,比对照组(5.06±1.49)分低,血小板聚集率(47.15±13.20)%,血小板计数(179.25±41.39)×109/ L,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0.56%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脑梗死防治中,阿司匹林联合高剂量氯吡格雷可取得更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脑梗死起病急骤,具有较高致残率和发病率,属于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在脑梗死预防与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取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入院就诊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

排除标准:(1)中途主动退出者;(2)精神及神经性疾病;(3)全身急慢性感染,严重外伤,脑肿瘤,免疫缺陷,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4)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5)近期服用抗凝药者。

纳入标准:结合MRI、CT检查、NIHSS评分、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输 1> 1 2个单 位 ) 轻微 m 。  ̄ 或
() 性粒 细胞 减少 、 小 板减少 。 4中 血
键 作用 , 困此临床 卜常用包括抗 m小 板药在 内的综 合措 施预 防
缺 『性事 件的发生, f I l 为此我们 没汁 r氯吡格雷对急性冠 脉综 合 征和缺 m性卒 叶 进行预 防缺 m性 事件 的临床 试验 , 与期 和长 上 1 对 上 期使 用氯吡格雷和阿 司 林 治疗 的有效 性 币 安全性进行 比较 , I 1 在 观察治疗效果 的同时观察该 药的剐作 , 分析如下 :
对疗效 和相对 安全性 。方法 : 划入 选 1 0例病 人 , 随机 化 原则 分 为氯 吡格 雷组 和 阿司 林 组 , 一 临床组 各 入 计 2 按 每 选6 0例, 随机 化 前 , J 抗 凝或 抗 小板 药物 : 吡格 雷组 (0例1 在 停 } j 氯 6 口服氯 吡 格雷 7 i, 日 1 : 5tg 每 r 次 阿司 林组 (0 6
例 病 人 . 随 机 化 原 则 分 为 氯 吡 格 雷 组 和 按 林 组 每 一
临床组 各人 选 6 0例 。其 r 性 7 8例 , 性 4 女 2例 ; 均 年龄 平
f8 1 ) 按 l9 5 + 2岁 _ 9 4年 第 4 全 心 呐 m管病 学 术 会 议制定 的急性 脯 I管 病分类 J m _ 曼诊断 要点 确 诊 , 随机 分 为氯 吡格 雷 治 疗组 和 阿 司 林治 疗对 照 组 治疗 组 6 0例 , 3 男 8例 , 2 女 2
22临 床 疗 效 .
m 性 _ 巾 .其 局灶 性 神 经 功能 缺 损 是 由动 脉 血 栓性 原 I 引 卒 六 1 起 . 病< 起 6个 』 . T排 除 … I 巾或 尼 的疾 病 ; jC 生 急性 冠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对比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对比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对比研究1. 引言1.1 疾病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老年人是冠心病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心血管功能衰退、代谢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降脂药物等。

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研究旨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通过对疾病背景、治疗方法现状和研究目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冠心病的治疗需求及现状,为后续的研究设计和实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2 治疗方法现状目前,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他汀类药物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和耗氧量,对稳定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ACEI或ARB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对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心脏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绞痛,对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有明显疗效。

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常常结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用药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用药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用药比较一、二者在应用历史上的区别?二、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上有什么不同?三、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有什么不同?四、两种药物的性价比上有何不同?五、从药物抵抗上来说二者有什么区别?六、总结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都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这两种药物有区别吗?硫酸氢氯吡格雷是否可以取代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到底哪种药更好?一、二者在应用历史上的区别?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了100多年,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早期主要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疼痛等方面的疾病。

后来,人们研究发现: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这种应用已经持续了40余年,至今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完全取代阿司匹林在这方面的作用。

硫酸氢氯吡格雷被应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临床应用已经超过了20年。

虽然应用时间上不如阿司匹林,但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二、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上有什么不同?阿司匹林主要作用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COX),使其乙酰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

阿司匹林除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具有抑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和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

硫酸氢氯吡格雷作用于血小板的ADP受体,抑制ADP对血小板产生的诱导聚集反应,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硫酸氢氯吡格雷不具有抗炎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炎的作用。

三、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有什么不同?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是引发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眼底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淤青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有过敏反应,影响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中,胃出血的发病率最高,因为,阿司匹林除了会抑制血小板功能以外,还抑制了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为了减少对胃肠黏膜的直接刺激,医生会建议服用肠溶片,肠溶片在肠道内分解,减少了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对照组, 每组40例。

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 1 次;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脑缺血发生率,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缺血事件复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拮抗血小板作用,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clopidogrel plus aspirin and aspirin alone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clopidogrel plus aspirin and an aspiri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The aspirin group was orally given aspirin of 100mg once a da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clopidogrel of 75mg and aspirin of 100mg once a day. The follow-up lasted for 3 months. Incid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clinical effect was then summari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elapses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has the function of collaboratively antagonizing platelets, and therefo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It also causes less side effects and is thus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 Aspirin; Clopidogrel; Cerebral ischemia脑缺血事件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对本病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作者:孙承伟闫俊强王丽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3期【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患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1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当做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应用抗血小板医药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

其中,根据药物种类差异性将药物组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

分析对比3组病患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

结果针对消化道发生出血之前,药物组病患腹痛发生机率明显低于非药物病患,但是两组病患呕吐恶心、嗳气反酸等情况发生机率相近。

两组病患消化道的出血方式各内镜表现差异并不明显。

药物组病患消化道严重出血为百分之四十八;非药物组病患消化道严重出血为27%。

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使用增加了心脑血管病患上消化道的出现风险。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脑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1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当做本次研究对象,病患年龄范围35岁~89岁;男女性别构成比例为76:40。

按照应用抗血小板医药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病患年龄范围43~7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56:30。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单一性药物治疗冠心病40例、冠脉支架搭桥24例、脑卒中18例、心率失常四例。

非药物性病患年龄范围51~77岁、男女性别比例20:10。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单一药物治疗冠心病14例、冠脉支架搭桥8例、脑卒中6例、心率失常两例。

此外,根据药物种类差异性将药物组分为阿司匹林组(30例)、氯吡格雷组(24例)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32例)。

纳入标准:第一,所以病患均确诊为心脑血管类疾病;第二,满足上消化道的出血诊断标准,经过临床显示大便隐血、便黑以及呕血等症状,检查结果为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中的比较
作者:钱亚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中的比较。

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和心绞痛发作史以及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史患者共698人,把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8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330人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病风险中的复发率为2.44%,而对照组为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一人颅内出血,治疗组有3人消化道出血,对照组2人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

但药品费用的支出氯吡格雷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几十甚至几百倍。

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降低心脑血管系统发病风险中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但药物经济学方面差异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比较
根据循证医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栓性疾病,应使用最佳剂量,即阿司匹林75-100mg/d,每晚一次口服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率,因此阿司匹林被推荐为此类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虽然在预防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阿司匹林无显著差异,但价格昂贵,因此不提倡用作一级和二级预防[1]。

1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698人为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和心绞痛发作史以及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发病时间、经济状况等把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68人)单独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d,1次/d,晚饭后用温水送服,因此药为肠溶片要嘱咐患者整片吞服不能掰碎。

对照组(330人)则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单独口服也可与食物同服。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复发率为2.5%,心绞痛发作史的复发率为2.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复发率为2.5%,平均复发率为2.44%,对照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复发率为2.4%,心绞痛发作史的复发率为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复发率为2.3%,平均复发率为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
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症状。

而对照组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2.8%,治疗组则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2],特别是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越多以及未来冠心病风险越大的人群,其预防作用更为显著,因此2008年的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循证临床实用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已发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建议终身服用[3]。

而我国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风险预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不能长期连续服药以及用药剂量不准确(用量过高或过低),使用率低(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中使用率14.38%,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中不足14%)等现象。

参考文献
[1]纪宝华.关注80岁以上老人的抗栓治疗.医学论坛报,2008,34(6):C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型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81-284.
[3]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新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08:219-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