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的旋转,以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的旋转,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对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面的旋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面的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面的旋转的特点,总结旋转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启发,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的旋转。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下册说课稿Unit 1 How tall are you ?我今天的课题是——How tall are you?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⑴能理解对话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⑵复习辅音/p/、/b/、/t/、/d/,学习双元音/ei/、/ai/、/oi/,学会拼读由以上音素组成的音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掌握用英语表达高度、长度的方式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话内容,侧重掌握高度、长度的方式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是:⑴双元音的教学以及由这些因素组成的音节;⑵形容词funny比较级的构成。

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与问答法相结合。

本课主要分为:热身/复习、新知呈现/操练、拓展/巩固、作业设计四个部分。

在热身/复习这一环节中,通过播放歌曲My Pets,活跃课堂气氛,熟悉歌曲旋律。

Let’s chant的设计使学生能以更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英语课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设计了“说说我的小天地”这一活动。

在新知呈现/操练这一环节中,通过出示二幅熊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用不同的形容词比较级对这两幅图片进行比较,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活动中自然呈现新的语言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语言。

为了巩固新的语言点,特设计“量灰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新的语言点,进而通过让学生量其他物品,巩固句型I think……。

在教学Let′read时,先是让学生观察插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去做,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提高听力及语言理解的效率。

两人一组阅读对话,使学生感觉处于真实的交际状态。

通过完成填句子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话内容。

随后通过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练习对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Pair work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画出自己及好友,并运用形容词比较级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范文Teaching Unit: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in the 6th grade English textbook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说课单元:《人教版》六年级英语教科书中的第一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

In this first unit, the focus is on welcoming students back to school and helping them settle into the new academic year. It introduces vocabulary related to school subjects, classroom objects, and greetings, as well as grammar points such as plurals and simple present tense. The unit also include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o engage students in using English in various contexts.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是欢迎学生们回到学校,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年。

它介绍了与学校科目、教室用品和问候相关的词汇,以及例如复数形式和一般现在时等语法知识点。

本单元还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活动,以便让学生在不同背景下使用英语。

First and foremost, the lesson begins with a warm-up activity to get students excited about the topic and activate their prior knowledge. This can involve a group discussion, a short video clip, or a game that introduces key vocabulary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theme. By setting a positive and engaging tone from the start,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motivated and eag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sson.首先,课程开始于一个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激活他们的先前知识。

说课稿 《认识负数》

说课稿 《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的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本课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

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就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分析与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由于负数具有不同于自然数的抽象特点,所以怎样结合实际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就是本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说一下我本堂课的教学法。

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法,从小朋友们熟悉的温度计出发,然后扩展到海拔高度,逐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温度和海拔进行观察、理解、探究,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进而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正数、负数、0这三者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课程内容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形式,根据课堂教学时的现场效果,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桃花心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哲理散文。

这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学习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

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HowTallAreYou》(Letssing)说课稿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HowTallAreYou》(Letssing)说课稿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How Tall Are You》(Lets sing)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How Tall Are You》是一个关于身高和年龄话题的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关于身高和年龄的词汇和句子,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单元的Let’s sing部分,学生将学习一首名为“How Tall Are You”的歌曲,通过歌曲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身高和年龄这一话题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借助。

但是,六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关于身高和年龄的词汇和句子,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和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关于身高和年龄的词汇和句子。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歌曲、图片、游戏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通过播放《How Tall Are You》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一起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展示(10分钟):教师展示身高和年龄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听后进行模仿和跟读。

3.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身高和年龄的问答。

六下第一单元说课稿

六下第一单元说课稿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贾镇光彩小学郭明亚一、单元教材与课标联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这一部分的”,通过习作一进行这一方法的训练。

课标还指出: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单元依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设计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交流会,旨在训练学生借助各种渠道搜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材编写意图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描述了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人情。

《腊八粥》作者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过程。

《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藏戏》作者介绍了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

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另外还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了《家乡的习俗》这一习作。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

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留白,给人想象。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体会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还可以借助对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01课《学会尊重》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01课《学会尊重》说课稿

第1课:《学会尊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道法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尊重》,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学会尊重》是人教版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1课的内容,该单元以“养成交往品德”为主题展开。

《尊重他人》着重培养学生诚实、信任、尊重的美德,让学生通过对三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不断塑造思想、道德、人格,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

2.知识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

3.能力目标: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由于本课是第二课时,属于承上启下部分,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因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尊老爱幼,关爱女性:②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情景创设,提高学生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的好习惯。

2.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根据学科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分组讨论汇报法、情景分析总结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乐学好学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课是利用出示一组图片及问题,然后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 Let’s read / Pair work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对话,让学生围绕着Ben和Ben’s father对动物园里三只猴子的讨论,进一步掌握高度、长度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较级的阅读能力而设计的,
可以说有些句型对于前两个课时是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中的三会单词和句型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要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的绘图并描述最好朋友的活动. 【能力目标】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学会用英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人、物的身高和长度,并能根据所给数据,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使用英语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导入设计
(1)Let’s chant.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Main Scene中的chant.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Listen and do.
Touch your h ead / nose /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2.新课呈现
(1)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在发指令时,加入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
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老师自己引出only一词,注意这个词的发音.
多媒体再出示两只猴子的图片,一只黄色,一只棕色,让学生加以比较.教师问: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
【设计思路】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同时在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猜一猜游戏:它们有多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学生用上I think….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测.在这里也可安排一个竞赛,看谁能猜中正确数据,教师让一些学生猜后出示数据.
【设计思路】学生对有悬念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在此不仅练习了两位数的读法,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3)学习younger、taller、funnier.
画面上同时出现上述三只猴子,让学生比较Which one is older?Which one is younger?Which one is taller?Which one is funnier?在此特别注意funnier的发音,可在屏幕上同时出现funny/funnier,happy/happier.
(4)任务阅读
经过以上过程,已基本解决了短文中的难点.这时,就可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中的对话,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判断题如下:
①There are three monkeys. Two are big,one is small.
②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
③The yellow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brown one.
④The little monkey is 38cm tall.
⑤The little monkey is younger.
⑥The yellow monkey is about 150cm tall.
⑦The brown monkey’s tail is 40cm tall.
⑧Ben is taller than the little monkey.
⑨Ben is funnier than the monkey.
如果学生可以判断以上句子,就说明他们读懂了这篇阅读材料.
【设计思路】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懂短文主要内容,通过上述判断题,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完成课文中的填空并校对.
(6)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操练巩固
请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课件出示情景和提示.这里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表演但语音语调在这节课上还没完全掌握,这里就可以请那些擅长表演的学生脱开课文表演,一部分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配音.
【设计思路】采用这个方式,可以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面更广.
本课时的阅读材料是动物间的比较,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人物间的比较,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比较词和人称代词.这里可以采用游戏法和交际法.教师在屏幕上依次出现下列几组学生熟悉的人物: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王楠和张怡宁:贝克汉姆和欧文:樱木花道和流川枫.首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How old is he/she? How tall is he/she?Who is stronger/taller?Who is
older/younger?等.在这一块内容里,教师需在课前找好资料.待学生做出猜测后,教师可同时出示上述几组人物地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同桌配合自主选择一组进行讨论比较.资料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