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红色节目广播稿

合集下载

红色文化广播稿400字

红色文化广播稿400字

红色文化广播稿400字《红色文化》篇一:红色文化嘿,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啊,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矗立在咱们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长辈就老给我讲那些革命英雄的故事。

就说董存瑞吧,那可是个响当当的英雄。

当时的场景啊,那敌人的碉堡就像一个恶魔张着血盆大口,喷吐着罪恶的火焰,咱的战士们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董存瑞呢,他就像一个无畏的勇士,双手托起炸药包,那坚毅的眼神就好像在说:“今天就是拼了我这条命,也要把这碉堡给炸了!”也许有人会说,他当时怎么就那么傻,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呢?可我觉得啊,这就是红色文化里最宝贵的东西——舍生取义。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小小的红色纪念馆。

那里面的东西啊,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走进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照片里的战士们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但眼神里却透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的衣服啊,破破烂烂的,打着补丁,就像一块破布拼凑起来的一样。

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的长城。

红色文化也不只是这些沉重的历史,它还体现在咱们的生活当中。

你看现在,到处都有红色旅游景点。

这些地方啊,就像是红色文化的一个个小窗口。

我有一次去井冈山旅游,那一路上啊,听着导游讲当年红军的故事,看着那些保留下来的旧址,心里就特别激动。

在茨坪的小路上漫步,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训练、生活的场景。

那些简陋的房屋,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老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我就在想啊,咱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是不是有时候就把红色文化给淡忘了呢?现在很多年轻人啊,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对红色文化了解得少之又少。

这可不行啊,红色文化可是咱们的根啊。

就好比一棵大树,如果根都烂了,那这棵树还能茁壮成长吗?咱们是不是应该多去了解了解红色文化,去那些红色景点走走,听听那些英雄的故事呢?咱们再说说红色文化里的团结精神。

弘扬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广播稿

弘扬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广播稿

弘扬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广播稿主播: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广播节目。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要为大家讲述一些精彩的革命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音乐声起……主播:最近,我们走进了一个革命老区,追寻爷爷辈们的红色足迹。

深入了解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我们更加坚定了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些故事。

音乐声轻缓……主播: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一位年轻战士。

这位战士身上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他参加了长征,历经艰难险阻,从未退缩。

在长征途中,由于弹药不足,红军连长决定进行强行突破。

而这位年轻战士却发现自己心爱的冲锋枪被遗忘在了原来的地方。

在大家都劝他离开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返回原地,冒着危险将冲锋枪带回。

正是这颗勇敢的心,为红军的胜利保驾护航。

音乐声沉重……主播: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

这位英雄名叫杨根思,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当他得知日本侵略者正在摧残他的家乡、奸淫掳掠百姓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日救国的队伍。

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他却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保护了战友们的安全。

最终,他虽然壮烈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音乐声庄严……主播:这些革命故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顽强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也要勇往直前。

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致敬,传承他们的优良传统。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音乐声响起……主播: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大家的收听。

希望这些革命故事能够打动你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弘扬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扬红色精神,坚定信念,迎接未来的挑战。

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音乐声渐渐消失……。

重温红色记忆广播稿范文

重温红色记忆广播稿范文

重温红色记忆广播稿范文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广播节目,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名字]。

今天啊,咱们要一起踏上一段特别的旅程,去重温那些热血沸腾的红色记忆。

您想啊,红色记忆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大书。

每一页都写满了英雄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咱们先来说说红军长征吧。

那时候啊,红军战士们可真是不容易。

他们穿着草鞋,背着重重的行囊,面对的是高山峻岭、大河险滩,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没有舒服的汽车坐,没有平坦的大路走,还随时可能有“坏人”来捣乱。

但是红军战士们可没怕过,他们一路披荆斩棘。

“飞夺泸定桥”那一段,简直就是一部超级惊险的大片。

十三根铁链横在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上,桥下河水那是咆哮着,好像要把一切都吞掉。

可是咱们的红军战士呢,手握着枪,脚踩着铁链,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啊?这就是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在支撑着他们,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伟大的使命,一定要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拼出一条路来。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咱们全民族都团结起来了。

那时候啊,老百姓和战士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大家都听过“地道战”吧?这可真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在华北平原的地下啊,有一个像迷宫一样的地道网络。

敌人来的时候,咱们的乡亲们就躲进地道里,敌人在地面上找不着北,咱们的战士还能从地道里突然冒出来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就像玩捉迷藏一样,只不过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捉迷藏,咱们可是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还有那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们,他们在战场上和敌人拼刺刀,子弹打完了就用大刀,就是死也不后退一步。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再说说解放战争吧。

那时候,人民解放军那可是势如破竹。

在三大战役里,战士们的英勇表现那是可圈可点。

就拿淮海战役来说吧,那是一场规模超级大的战役。

老百姓们推着小车,带着粮食、物资,支援前线。

关于红色故事的广播稿

关于红色故事的广播稿

关于红色故事的广播稿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播节目。

本期节目将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红色故事的主题,这个故事以红色为主线,将带领我们探索红色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故事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角是一群年轻的共产主义者。

他们身上的红色象征着革命的热血,信念的坚定和对祖国与人民的无限热爱。

红色故事带领我们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与斗争展开。

这些年轻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组织起来,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红色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伟大的历史事件。

红色代表了革命、奉献、牺牲和希望。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红色是人民心中的信仰,他们愿意为了红色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生命。

红色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一面照妖镜,引导我们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红色故事,我们不仅能够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更能够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红色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红色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使得我们在娱乐中学到了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人文关怀。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我们的历史,还提高了我们的文化修养,培养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红色故事中的英雄和革命者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争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色故事激励着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秉持勇往直前、无私奉献、坚持真理的价值观。

通过这个红色故事,我们追寻了那段革命年代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

珍惜和平,努力奉献,让红色故事在我们的心中继续发光发热。

谢谢大家收听,希望这个红色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激发我们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情。

红色文化广播稿范文

红色文化广播稿范文

红色文化广播稿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聆听者: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在这个美丽的早晨里很荣幸为大家带来红色文化的广播节目。

红色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更是一面独特的镜子,能够反映出我们民族的勇敢、坚定、智慧和奉献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代表了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在红色文化中,英雄人物、革命传统和优秀作品等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不仅讲述了英雄事迹,更讲述了人民的心声。

它植根于井冈山、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革命历史事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利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红色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它传承和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无论是党的初心使命还是革命英雄,红色文化都以他们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红色文化中,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为人民而奋斗的精神,看到了为了理想和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为了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来龙去脉,找到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宣传红色文化,把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向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再次,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来传承红色文化,使之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最后,要提高人们的红色文化素养,激发人们的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意识,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风尚。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聆听者,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动力。

让我们以红色文化为指引,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关于缅怀先烈广播稿【三篇】

关于缅怀先烈广播稿【三篇】

关于缅怀先烈广播稿【三篇】【范文大全】让我们跟着总书记一起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缅怀先烈广播稿【三篇】,欢迎品鉴!第1篇: 缅怀先烈广播稿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祭奠革命先烈,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你听,陈然烈士义正严词地对劝降的敌人说“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夏明翰烈士被敌人杀害前还高声吟诵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吉鸿昌将军在敌人的枪口下仍在后悔“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如今,我们收获了两弹一星成功的自豪,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号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都是献给烈士们的礼物。

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不正是为了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

我们要努力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上课时,是否因知识枯燥而开小差?自习时,是否因意志薄弱而讲小话?在家中做作业时,是否禁不住电视和电脑游戏的诱惑而虚度时光?周末,是否因贪玩而无暇顾及书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惜时如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谢谢大家!第2篇: 缅怀先烈广播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是一年清明时。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了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

看着眼前的烈士纪念碑,听着烈士的感人故事,我心潮起伏,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心酸了,我的眼睛湿润了……“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热爱祖国广播稿_演讲稿

热爱祖国广播稿_演讲稿

热爱祖国广播稿_演讲稿篇一:热爱祖国广播稿大家好!我来自县人民医院。

在这举国上下热烈庆祝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我能站在省级优秀图书馆——太湖县图书馆里,以读者代表的身份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同时更多的感到惶恐。

说实话,和在座的各位比起来,我读的书很少。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的贫穷农村,小时候虽酷爱读书,但受环境和条件所限,除课本外,几乎读不到一本课外书籍。

后来,我上了卫校,在城市里读书,发现学校旁边有新华书店,竟然像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于是,三年的卫校生涯,我省吃俭用,所剩的钱几乎用于买书。

我参加工作以后的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于临床工作较忙,很少有整块的时间来读书,只能利用一些时间的“边角料”来充实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零零碎碎的。

可在内心深处,常常渴望着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甚至为虚度青春而隐隐作疼。

好在近年来,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我的自主时间多了一些,于是,我又捡起了那些布满厚厚灰尘的书籍和笔记本,把过去的积累一点点“串”起来,有时间也动笔写一些小文章。

我把这看作是自己读书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不知被多少人铭刻在脑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曾让无数人走进了读书的行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文学家刘向又把多少无知者变成有识之士;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更是鼓励了世人勤奋读书;“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

罗兰在博览群书后发出这样的感概……这些名人名言,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人活着,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无愧人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工作和国家安定,社会发展,人民安康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先进的工作方式。

一个光有感情、热情而不好学、无才情的人,是不可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

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广播稿

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广播稿

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广播稿主持人:大家早上好,欢迎收听我们的广播节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红色故事”,即以红色为主题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饱含激情和力量的故事吧!故事1:红星闪耀很久以前,在中国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风雨兼程。

有一天夜晚,天空中的星星似乎更加明亮,其中一颗红色的星星尤为耀眼。

红军战士们看到它,纷纷干粮镐下了头。

他们相信,那颗星星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和信仰的象征。

在红星的照耀下,红军战士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行,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故事2:红领巾的力量许多年前,中国的少年儿童都佩戴着红领巾,象征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有一天,一位小学生在上学路上被不法分子欺负,但他挺起胸膛,坚定地说:“我有红领巾作为底气,我不会屈服!”他的勇敢和坚强激励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击退了不法分子。

故事3:热血红色在二战期间,一位中国飞行员驾驶着红色的战斗机,奋勇与敌人作战。

他的战斗机犹如一团火焰,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红色弧线。

他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地保护着祖国的疆土和人民的安全。

他用热血染红了天空,也用红色的勇气和骄傲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故事4:血染红花在革命年代,有一位勇敢的女性红军战士。

一次战斗中,她身受重伤,却毅然选择继续战斗,不顾一切地保护战友。

她的鲜血染红了她身边的花朵,但她依旧坚持站在前线,直到最后一刻。

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革命的象征。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带来的几个主题为“红色”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勇敢、忠诚和奉献的,他们用红色的力量和热情,改变了自己和中国的历史。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象征。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红色故事,永远不忘这段历史,为红色事业奋斗继续!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0月29日红色记忆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红色记忆。

今天的红色记忆将为大家播出八大英模专栏,带朋友们一起缅怀张思德同志。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张思德同是自觉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

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

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他担任过警卫班长和毛泽东主席的内卫班战士是我们警卫战士的老前辈,参加过长征。

作战勇敢多次负伤。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

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直属机关为张忠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张思德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一个冬天的早晨,起床以后,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很吃力。

他到了伙房,搬过来一个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给他脱鞋。

老王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那一双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渗着血。

张思德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涂上一些猪油,又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

第二天,张思德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


是,他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涂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

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经常走远路外出送信,饭量都比较大。

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

没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

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他只好转身回来。

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

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

“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

”“我吃饱了。

”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他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

”张思德见实在推不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

张思德每天都把毛泽东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常走的土路上的坑坑洼洼垫平。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

张思德早早起床,悄悄地把毛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和牲畜赶得远远的,用小石块把在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撵走,好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他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上面挂一个小铃铛,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为战友献出生命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

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

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3个地方挖窑。

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遮雨的麻袋回来继续挖窑。

跟他一起干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

张思德说:“我不累。

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

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雨渐渐停了下来。

快到中午时分,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

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

“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

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

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题噩耗传束,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

毛泽东也沉痛地说:“思德是个好同志,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

”队长向毛泽东报告消息,并说人砸在窑里还没挖出来。

毛泽东听后很生气地说,打仗死人没办法,搞生产死人不应该。

他随即吩咐了三点:那一带狼多,晚上要派人站岗,要是尸体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不用当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

他还指示机要科长叶子龙用汽车到石峡峪村去接张思德的遗体,并指示中央警备团一定要隆重追悼张思德同志。

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