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挑山工》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集《珍珠鸟》,讲述了一个普通挑山工的故事。
课文通过作者与挑山工的偶然相遇,描绘了挑山工在艰难的山路上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文本、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挑山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挑山工在艰难山路上的坚韧精神。
2.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词卡片3. 挑山工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猜测课文主题。
b.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阅读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标注段落。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交流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b. 教师引导各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精讲课文a.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挑山工的形象特点。
b. 引导学生关注挑山工在艰难山路上的坚韧精神。
5. 观看视频a. 播放挑山工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挑山工的艰辛。
b. 引导学生结合视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挑山工的精神风貌。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1. 课题:《挑山工》2. 主要内容:挑山工在艰难山路上的坚韧精神3. 主题: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挑山工的短文。
3. 搜集其他关于挑山工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挑山工的坚韧精神。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优秀7篇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优秀7篇《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篇一教学设计旨在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绞手架,使他们能努力的跳一跳,摘到更丰硕的果实。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体现语文学习特点,通过借鉴文本,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中学习语言,提升学习品质,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
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平等对话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主动发展地学,充满智慧地学。
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维目标地整合。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在质疑中凸现重难点。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提前备好的教案走。
这样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来调控自己的教学。
本文的文章思路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结。
如果学生在自读时或教师指导阅读初始就紧紧把握好这个结,学生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1、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下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作者的表达顺序怎样?4、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把自学讨论引向深入,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与难点。
最后在全班交流时,第一步是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是围绕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是游人的两倍,却总是走在游人的前面?这个问题按生疑解疑悟理的顺序表达。
第二步:按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初读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质疑、梳疑①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特点?为什么?②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怎样意味深长的哲理?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幅画放在自己的书桌前?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挑山工》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挑山工》教学实录(精选12篇)《挑山工》篇1第一课时师:昨天我们划了这一课的词语,并提前抄写了,课文读了吗?生有的说读了,有的说没读。
师:那再认真读两遍。
生读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迅速进入读书,鼓励那些读得认真投入的学生。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很正确,也很顺,但从你的读中,大家都听出你还不是很理解这一段。
你读书的时候不少同学听得很认真,这既是对你的赞扬,也是他们会学习的表现。
他们一定在听读中又听出许多新的东西。
谁接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真好!同学们从你的读中听出你读懂了这一段。
请坐。
接下来——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几个字的音没读准。
像“马”“岭”两个字单个出现你一定不会读错,但在文中你读成了第二声,什么原因?刚才两遍没有用心读没把它们读顺,是不是?(生点头)像“咧”是第三声,你读成第二声,是受平时方言的干扰。
以后要看准了读,再用点心,好吗?也请坐。
接下来——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问句读得好。
接下来——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挑山工说话的语气读得很逼真,说明你很会读书。
好的,请坐。
你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以后读书声音要大点,因为你和你的声音很重要,大家都想听到。
最后一段想读的都来读。
全班同学都一齐读起来。
师:味道不对啊!再来一次吧。
生又读,这一次好多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三遍课文了,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了课文知道了挑山工工作是很辛苦的。
师:是啊!生:我知道喝山泉水牙齿很白。
师:是吗,你要是在那里每天就不用刷牙了是不是?众生笑。
生:我知道挑山工走路是怎么保持平衡的,他们是靠一条胳膊甩来甩去保持平衡的。
师:对。
从你们刚才的汇报看出你们还没有来得及触及课文深层的东西。
不急,下面再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再读一下课文。
课文的作者游览泰山,发现了挑山工,完成了一次奇妙的精神之旅,让我们也走进课文,透过语言,去向作者问一问。
然后,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来教这篇课文打算提什么问题给学生答?生读书。
【实用】《挑山工》教案四篇

《挑山工》教案四篇《挑山工》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 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三、请你看课后生字: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挑山工》教案篇2教学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
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8篇】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挑山工》教案篇一5、挑山工教学目标: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
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课题,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
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板书(生谜)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
(同桌讨论)3、交流: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理解《挑山工》这篇小说;
2.了解挑山工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内容;
3.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的敬重;
4.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熟读并理解《挑山工》这篇小说;
2.了解挑山工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内容;
3.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的敬重。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提高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的敬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挑山工》的课文,挑山工的图片,挑山工的工具等。
学生准备:课本、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挑山工的了解,他们认识的挑山工都有哪些形象?
2.引入话题: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有很多工作需要劳动者完成,比如挑山工。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挑山工教案优秀6篇

挑山工教案优秀6篇挑山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准确认读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
2、理解“腾云驾雾”、“朴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后来居上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重点句“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膝头是受不住的。
”练习照这句话写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
2、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挑山工、泰山的资料。
3、将对比表事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所查资料,谁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挑山工。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第一组词语:★平衡:读准后鼻韵。
★斜行:注意“捺”变为“点”。
★诵读:给“诵“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变形。
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
请一个孩子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价值。
★腾云驾雾:神话中描写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作者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写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说:很快)。
【在这个词的旁边旁批:速度快】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们长期来往于山中,走得比游人快很正常,为什么他们的快会让游人大吃一惊呢?请你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么。
★、他们要挑着沉甸甸的物品。
(游人则是轻装上山)★、他们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指导学生填写在表中。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①抽人朗读这一句话,在头脑中想象挑山工登山的路线。
②请同学上讲台,师讲述,学生用手指出行进的路线。
得出结论:比游人多走近一倍的路程。
3、在这种情况下,挑山工登山速度居然还快些,让作者感到很奇怪。
(引读第二自然段。
《挑山工》教案设计[全文5篇]
![《挑山工》教案设计[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040c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f.png)
《挑山工》教案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挑山工》教案设计《挑山工》教案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挑山工》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
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设计理念: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
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什么精神来。
人
文精神是渐进的,沉淀的,学生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
语文学科重在对学生“熏陶”,如何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去感悟流露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更添诗意,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要努力做到的。
二、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课堂实录:
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说人生是奋斗,是攀登。
孩子们,我不知道你们如何理解人生,但学完了《挑山工》这一课,你们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师板书课题:挑山工)
师:你们看这幅图,你能从图上对挑山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吗?
( 师出示课文插图)
生: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
生: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顶。
生:挑山工被肩头的担子压弯了腰。
师:对!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
师:孩子们,看看图上的这条山道,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
生:这是一条崎岖的山道。
师:用“弯弯曲曲、崎岖”这样的词语很准确。
生:这是一条坎坷的、充满荆棘的山道。
师:你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
生:我想到挑山工很辛苦。
师:你是个感觉敏锐的孩子!
生:我觉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
师:你真棒!你的语言里充满了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你一定是个体贴他人的人。
师: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生:他穿着红背心,黑色裤子,裤脚卷到了大腿,他的皮肤黑黑的,挑着担子,弯着腰,低着头。
师:如果你的描述再注意一下顺序就好了。
生: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师:“黝黑”这个词用在这位挑山工身上很贴切。
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
生:第七段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第七段
师:谁还想读?
生2:读
师:评一评,他们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生:“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读得有力,速度慢一点,我觉得这种处理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挑山工挑着重物,走起来应该是吃力的,不会很快。
生: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说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应该慢点读。
师:你真细心,会学习!下面大家来试试,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师: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吗?
全班齐读第七段
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艰辛
不易。
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进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
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出示填空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为了)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为了)省些力气,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2.(因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师:大家很聪明,能不能根据第一段课文的内容用别的关联词来说说你读第一段的收获呢?
生:如果挑山工不走折尺形的线路,就无法担着重物上山。
生:既然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那他登山走的路程就肯定比游人要远。
师:关联词的使用使我们的逻辑更严密,大家对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
师: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
为什么?
生:因为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
生:挑山工很艰辛。
生:挑山工很辛苦!
生:对挑山工的同情!
生:对挑山工的敬佩!
师:你们的理解都不错。
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
一生回答:是!(众生笑齐答不是)
师:课文中的作者有一个疑问在那一段表达出来了?
生:课文第五段说了这个问题。
师:哪一小组愿意来读一读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呢?
(各小组争先恐后举手。
师指名一组读。
)
师:课文哪儿又这个谜揭开了?找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
生轻声读课文
生:给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是“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很深?
生:它告诉我一步一步走,还要抓紧时间,我平时经常边做作业边玩,浪费时间。
师: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你有勇气,我也看到了你改正的决心了,好!
生:“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
师:你的理解真棒!
师:课文第五段把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进行了比较。
谁能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书)
师:(分两行板书游人/挑山工,一位学生上黑板在“游人”后写道: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又一学生补充: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位学生在“挑山工”后面写道:踩实、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
)
师:咱们黑板上有的句子长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换个词呢?
生:“高兴怎么就怎么”和前面的“随便”是一个意思,可以不要。
师:同意他说的意见吗?
(众生表示同意,师擦去后一句。
)
生:“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可以换成“坚持不懈”。
师:学以致用,好。
你能来写吗?
(生上台写)
生:“踩实”让我想到了学习要踏实,能不能再写个“踏实”呢?
师:好!你来写吧!
生:我想可以补充一个词:抓紧时间。
师:好!上来写吧!
生:挑山工面对陡峭的山路,没有害怕,还“一个劲儿往前走”,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真棒!你想写上“勇敢”是吗?
(生点头上台写)
师:你们从挑山工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么多,真不错!下面大家看作者的表现。
读!
(生齐读第六段第一句)
师: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生:“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还有“意味深长”?
师:谁来帮助他解答这个疑惑?
生:“心悦诚服”是指真的打心里服气或佩服。
“意味深长”大概是说意思很丰富。
师(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明白了吗?能勇敢提问的孩子也是值得表扬的。
师:关于这句话,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包蕴”就是包含的意思。
生:也就是说挑山工的几句实在的话,好象包含着很多道理。
生:我想“意味深长的哲理”指的应该是挑山工的特点: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和勇敢。
师:你真是聪明的孩子!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这幅画。
生:不对,是指挑山工的精神。
生:我认为是指画中挑山工表现出来的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和勇敢。
师:现在有a、b、c三中答案了,大家认为哪个最完整?
生(笑齐答):c!
师:如果让你根据这幅画和我们所学的课文来写一句座右铭,你会写什么呢?
众生思考,静无声。
师:请大家想想,写在课文插图的下面。
生动笔写。
(两分钟后)师:谁来读读自己的座右铭?
生:生活就是奋斗,坚持不懈的奋斗!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掌声起
生:人生是一场攀登,只有抓紧时间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掌声起
生:面对坎坷的人生路,勇敢无畏才是大英雄!
掌声起
生:水弱吗?不!它的坚持不懈是我学习的榜样!
师:大家写得真好!回去用纸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或书桌上,好吗?
生齐答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挑山工,从他身上我们汲取了精神力量。
课后,请大家给挑山工写一封信,我们在班级墙报中展出。
下课!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