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快速摆脱斯诺登阴影

合集下载

警惕中国的“棱镜门”

警惕中国的“棱镜门”

特征,虽然只有300万用户,也被卷入其中;2、掌握个人数据。

IM、邮箱、社交网络、存储分享服务等都涉及到大量的与人和账户关联的私密信息。

相关部门对隐私数据的觊觎正是互联网公司卷入棱镜门的根源;3、全球化的市场。

由于棱镜门的监视的主要目标是境外用户。

因此九大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国际化颇为成功的公司。

看回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具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巨头屈指可数。

老三大门户新浪、网易和搜狐;新三大被称为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360依靠安全业务强势崛起成为与QQ对立的另一个桌面帝国。

不过社交网络Facebook在中国的对应产品也依然是QQ ,存储分享服务在中国也是对应这几个巨头。

优酷土豆与Youtube不同,优酷土豆更多是一个视频媒体,而不是分享社区。

因此优酷土豆不太需要考虑。

还有一个产品无法缺席:YY语音。

在多次社会热点事件中起到聚集的作用而崭露头角。

例如淘宝卖家集会声讨等。

YY语音拥有4亿注册用户,是一个不小的体量。

再看第二点隐私的个人数据。

新浪的微博一直是重点监控对象;网易有占有率极高的邮箱和新闻评论系统;搜狐旗下的搜狗则具备输入法、浏览器等最靠近用户的客户端,搜狐自身也有邮箱、微博(基本可忽略)。

百度因为账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进而缺少个人私密数据,但仍然有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你搜索过什么,点击过什么,搜索一下,百度知道。

另外百度云的发力则让其拥有更多的云存储数据,包括文件、照片。

阿里巴巴则拥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电商购物数据和信用数据,你买过什么,阿里知道。

但从美国九大涉事公司不包括Amazon以及eBay,也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数据的监控价值没有其他几类数据大。

但一个人的购买情况、支付宝账号、关联银行卡和收货地址,也是可以追溯到人的极度私密数据。

而腾讯则是极为恐怖的掌握用户极度核心私密数据的公司。

你什么时候上过网、与谁沟通过视频过、沟通的内容是啥、你的好友关系、你感兴趣的群、甚至你有几个QQ马甲,QQ比你记得还清楚。

你敢轰炸香港,我就炸你的白宫

你敢轰炸香港,我就炸你的白宫

你敢轰炸香港,我就炸你的白宫
昨天,中国人民民兵总指挥部授权副总指挥戚爱国接受媒体采访。

当记者问起斯诺登叛逃事件时,戚爱国副总指挥说:“斯诺登是一位了不起的世界知名人物,他有权寻求政治庇护,各国也都可以给予庇护。


记者问:美国参议员麦凯恩说斯诺登就藏在香港,现在有可能去大陆,你怎么看?戚爱国说:“中国人民民兵总指挥部并不分管外交,请你关注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


记者问:麦凯恩说,如果中国不交出斯诺登美国就轰炸香港,中国将如何应对?戚爱国副总指挥反问:“他是开玩笑吧?”记者说:不是的,麦凯恩的确说美国将轰炸香港、占领香港。

戚爱国郑重其事地表示:“既然并非玩笑,那我也借此机会警告麦凯恩和美国政府:你美国敢轰炸香港,我就炸你的白宫!”。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周浩然之前,一个叫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人,他工作在美国国家安全局。

他把美国的“棱镜”窃听计划曝光了,目标有欧洲国家还有日韩两国的大使馆。

这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也多次向斯诺登逃往的俄罗斯“要人”。

我想提一个问题: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斗士”的形象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来美国,英国都是最标榜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但是美国这种行为,使他配不上民斗(也就是民主斗士,笔者注)这一个称号。

其次,从斯诺登曝光的计划来看,美国的窃听对象不仅包括了美国的敌人,还有不少美国坚定的盟友。

这样的话美国与欧盟与日韩会出现一道裂痕,而且除非美国正式结束“棱镜”计划,否则北约,美日韩同盟,中东条约组织(美国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建立的,笔者注)内部会发生矛盾。

这里面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日韩同盟出现裂痕。

现在,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剑拔弩张,如果日本和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

会出现两种可能。

第一种:日本国会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然后换了一个左翼政党,最后中日韩迅速走近。

不仅可以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还有可能出现美国佬担心的“亚元”或者“东亚元”。

最终就会导致美国霸权的总结。

第二种:日本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后,换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右翼政党,比如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

到时因为此时朝鲜拥有核武器,又因为之前日本还有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导致日韩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就是支撑核保护伞的美国可以在被保护的国家受核威胁时对威胁的发出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或者后发制人的核反击,笔者注)持怀疑态度。

这样的话日韩两国会迅速开始研发核武器,到时东北亚地区就成了核武器最密集的地区,军备竞赛更加激烈,甚至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

这对中国很不利。

还有,现在美国的窃听计划是包括欧盟国家的,这已经引起了欧盟核心即法德两国的强烈抗议。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斯诺登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斯诺登事件的背景斯诺登事件指的是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国家安全机密文件事件。

斯诺登通过公开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通讯监控和网络侵入的广泛程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斯诺登事件对全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公众意识提高:斯诺登的披露揭示出了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反思。

2. 法律法规改革:斯诺登事件促使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网络监控和数据隐私的保护。

3. 国际形势变化:斯诺登事件对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纠纷和政治动荡。

斯诺登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是人权的一部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应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目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2.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对网络威胁的警惕性。

3. 国际合作与规范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共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揭示了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作为普通用户和企业,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建立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1. Michael G. Resnick, \。

面对斯诺登,美国网络巨头怎么办

面对斯诺登,美国网络巨头怎么办

面对斯诺登,美国网络巨头怎么办
信海光
【期刊名称】《中国工人》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棱镜”监控计划曝光,牵扯出脸谱、微软等九大互联网公司。

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可以直接进入这九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以搜集情报,日前,部分网络科技巨头发表声明,虽否认政府可以直接进入公司中心服务器,但承认配合了政府的信息索求。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信海光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416
【相关文献】
1.斯诺登泄密文件暴露美国天基侦察系统发展现状 [J], 梁巍
2.美国情报业务外包制度述评*--以“斯诺登事件”为切入点 [J], 李志鹏
3.在斯诺登阴影笼罩下的美国网络安全立法背负“信任赤字”,奥巴马向网络攻击宣战 [J], 青砚
4.透过斯诺登事件看美国政府监控制度 [J], 周学峰
5.斯诺登:美国国家安全局密切监视全球比特币用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斯诺登事件的背后阴谋 东方时事评论

斯诺登事件的背后阴谋 东方时事评论

斯诺登事件的背后阴谋 :东方时事评论资料:土耳其示威民众开创静止站立新形式副总理批准【东方档字NO.201306200302】据媒体报道,土耳其副总理19日同意了一种新的和平示威形式,这种形式19日在土耳其广泛传播开来。

据美联社报道,虽然18日夜,警方还在驱散土耳其两大城市示威民众竖起的人墙,但暴力的反政府示威已经部分演变成被动的抵抗方式,人们静止站立。

在几个城市的主要街头,数百名示威民众在广场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纷纷模仿星期一(17日),一名男子在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开创的形式,被戏称为“静止人”。

土耳其政府19日首次对这种新的示威方式表态,副总理亚林科对记者说,站立的示威方式是和平的,“赏心悦目的”。

但是他敦促示威民众不要阻断交通,小心不要对自己的健康构成危险。

他说,这不是暴力的行为,政府不会谴责。

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去年底开始对塔克西姆广场实施改造,根据计划,政府将拆毁广场附近的盖齐公园,改建购物中心,但遭到当地民众静坐抵制。

警方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很快点燃了土耳其民众的愤怒。

抗议活动很快蔓延至全国。

示威者和警察多次爆发激烈冲突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16日为警方驱散伊斯坦布尔示威民众的行为作出辩护。

他表示,警方的行动已经结束,而驱散示威者则是他的职责.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3.65亿吨原油【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向媒体记者表示,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

他说:“25年内供应3.65亿吨,预计交易金额可达2700亿美元。

”他指出,将从今年7月开始供应。

俄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周四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的非正式会谈中表示,计划在论坛框架下签署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华供油合同。

他表示,该合同的各项指标不一定会与3月份签署的协议条款有所区别。

文件称今年将供油规模增至80万吨,明年增至200万吨,2015年增至1500万吨。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在当代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一直存在着一道纷繁复杂的边界。

斯诺登事件摇撼了世界,揭示了国家监控网络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博弈。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斯诺登事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斯诺登事件让我意识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但同时也暴露在了信息泄露和侵入的风险中。

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大规模监控的事实,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权利的重新评估和警惕。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平衡开放与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权益。

其次,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公众讨论和对权力滥用的关注。

国家安全和反恐怖主义是政府监控的合法理由,但监控的规模和方式是否超出了合理的界限,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斯诺登的举报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全球民众的大规模监听,引发了公众对于权力滥用的强烈愤慨。

这个事件呼唤我们对于政府监管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

第三,斯诺登事件催生了隐私保护和加密技术的发展。

在斯诺登之前,大多数人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性关注较少。

然而,斯诺登事件的曝光让人们认识到互联网的安全风险,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的需求激增。

这推动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加密通信工具的广泛应用,以确保个人和组织的通信不会被窃听或监控。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使用加密工具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最后,斯诺登事件给了我启示,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敢于为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站出来。

斯诺登选择将真相揭示给全世界,付出了个人自由和安全的巨大代价,但他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应该敢于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敢于表达对于不公正行为的不满和抗议。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才能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秩序。

总结起来,斯诺登事件让我认识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引发了对于权力滥用和隐私保护的关注,促进了加密技术的发展,并激励了每个人敢于捍卫自己的信仰。

浅谈棱镜门事件

浅谈棱镜门事件

浅谈棱镜门事件斯诺登引发的棱镜门事件在一直在持续发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布什政府开始的棱镜监控项目得到曝光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对美国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情局雇员,为什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在于他手中掌握着美国秘密监控丑闻的大量资料。

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一样,斯诺登也被全球“召唤”。

前一阵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驻多国大使馆的楼顶上都有一个白色的建筑,人们猜测这里面就隐藏着美国的监听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如果说美国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都在监听的话,那么那些看似对它威胁更大的国家,诸如伊朗、朝鲜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美国政府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斯诺登,让美国声誉遭到重创。

在我看来,棱镜事件是美国的全球全球霸权主义新的体现,美国可以借助其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和盟友来监听自己想要监听的国家,其霸权主义十分明显,而且从未停歇。

此外,美国,一个到处宣扬自由与民主、强调人权的国家,它的这种行径着实让自己丢尽颜面。

毫无疑问美国是虚伪的,可以说它的双重标准一直存在,利益是它唯一不变的追求。

所以美国在监控他国和个人的同时,也在干涉着他国内政,因此这种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唾弃。

我相信棱镜监听事件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肯定的是中国也在监控范围之内。

那么棱镜门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人们对自己的信息通讯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我们打的电话,发的短信、E-MAIL会不会被监控?那些国际知名厂商的电信设备还值得我们信赖吗?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影响并不大,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衷于苹果手机,还是会选择微软的软件。

不过对于官方来说,对国外电信设备的选择就比较慎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快速摆脱斯诺登阴影
普京一场空欢喜
2013-06-24 00:41:45
被美国以三项控罪起诉的前国家安全局合同雇员斯诺登在香港藏匿两周后,6月23日上午离开香港。

这个不速之客,无端引发一场可大可小的中美外
交风波,同时将力求内部稳定、外部和谐的经济金融国际大都市卷入一番同美国的口角。

斯诺登这个麻烦制造者神神秘秘地来,鬼鬼祟祟地走,香港人可以“纸船明烛照天烧”。

所谓香港同美国的法律争拗,大家都在作门面功夫。

白宫已私下施压香港政府尽快将斯诺登逮捕并引渡回美国。

港府6月23日下午4点后发表声明说,斯诺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第三国。

香港政府23日下午证实并知会美国政府,声明说,美国政府早前曾向特区政府要求向斯诺登发出临时拘捕令,由于美国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特区政府已向美方要求提供进一步资料,以供律政司考虑美方要求能否符合相关法律条件。

特区政府在未获得足够资料处理临时拘捕令的情况下,并无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

美国明知作为中国特区的香港早已经不是双方签订引渡协议的港英时代,根本没有可能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

而香港政府在处理如此敏感的重大外交危机,怎么
敢不亦步亦趋紧跟北京的眼色办事?一些地方政府的小政客抢镜头、出锋头,只能表现香港的确不是出产“政治家”的地方。

对于美國要求香港引渡斯諾登。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前香港保安局长葉劉淑儀说:斯諾登若被捕可申請保護令。

按照香港法律程序,打这场斯諾登官司可以拖上两年。

这位曾经政坛翻船落水的前局长葉劉难度希望斯诺登这块招苍蝇的臭肉在香港折腾两年不成?!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認為,对于美國要求香港引渡斯諾登;應依照法律及斯諾登個人意願處理事件。

作为香港政坛最核心成员,他很应该以香港和谐稳定大局为重,不能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国人的什麼“個人意願”去奢谈“人权”温情。

香港付不起那么高昂的政治代价。

有报道说,斯诺登11时左右搭乘俄罗斯航空公司航班前往莫斯科。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表示,如果斯诺登提出政治庇护申请,俄罗斯会进行审议。

KGB出身的普京以为能捞到点政治筹码,可惜斯诺登是在莫斯科转机飞往古巴。

卡斯特罗兄弟起码不会出卖美国CIA叛逃者。

据说斯诺登的最终目的地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
,那就更保险。

我们期待他披露更多内幕,对中国纯属娱乐性。

斯诺登如果再也没有新料可爆,这块乌云就只能给所在国带来阴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