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记念刘和珍君.docx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精练:(9)纪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精练(9)纪念刘和珍君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佳佳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甘之如饴地吃着奶, 一双小手不停地乱动,小脚还不时地蹬几下,那样子真是乖巧可爱。
②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儿玩比较省钱? 哪里既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的作风。
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安土重迁,拨给搬迁的农民一笔拆迁费,以使他们在建设新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⑤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⑥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C.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城门和瓮城,这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D.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____①____离不开酒。
____②____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7《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答案

7《记念刘和珍君》要求:选择题涂卡,主观题认真书写在指定位置。
一、语基落实。
(每题3分,共15分)1、选出加点词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容(cóng)不惮(dàn)桀骜(jié)菲薄(fēi)B.赁(lìn)屋诧异(chà)立仆(pū)殒身不恤(xù)C.攒(cuán)射寥落(liáo)下劣(liè)长歌当哭(dāng)D.惩创(chěn g)尸骸(hái)喋血(xiě)浸渍(z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委曲求全殒身不恤不径而走妄自菲薄B.广有羽翼桀骜不驯故步自封阴谋诡计C.黯然神伤惨淡经营淡装浓抹前仆后继D.耳提面命礼尚往来冠冕堂皇出离愤怒3、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这样凶残,一是语言家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女性临难如是之从容。
A.竟至竟会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会竟至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冤馆内,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目不暇接。
5、选出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C.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D.倘使我能相信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阅读题目。
(共26分)甲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段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测试3.7记念刘和珍君新(1)

《记念刘和珍君》·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为加粗字注音寥落()愤懑()洗涤()攒射()喋血()桀骜()()立仆()山阿()从容()虐杀()浸渍()菲薄()不惮()长歌当哭()陨身不恤()()追悼()绯红()庸人()惩创()尸骸()2.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________。
我已经出离________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________;以我的最大________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了我的________。
A.悲愤愤恨悲痛哀痛痛苦B.悲哀愤恨悲凉痛苦苦痛C.悲哀愤怒悲凉哀痛苦痛D.悲愤愤怒悲痛痛苦痛苦3.全是多音字的一组是[ ]A.难菲当创仆恶亲B.行弹寥痕血闲惮C.概慨阿驶稍背泣D.攒亲弹竟强锋温4.为下列各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A.用引吭高歌或写诗文来代替哭泣,抒发胸中的悲愤。
()B.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愤怒的程度。
()C.到处都是帮凶。
()D.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毫不顾惜。
()5.给下列空缺处填关联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我在十八日早晨,①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②得到噩耗,说卫队③开枪,死伤至数百人,④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⑤我对于这些传说,⑥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⑦我还不料,⑧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⑨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⑩何至于无端在政府门前喋血呢?6.完全符合原文的一句是[ ]A.真的猛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
B.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得以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C.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确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D.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语文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一)测试:第三单元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Word版含答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测试一. 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
()A. 寥落(liào 稀疏)黯然(àn 昏黑)攒射(cuán 聚,凑集)喋血(dié 血流出来的样子)B. 浸渍(zì浸)噩耗(è 惊人的)不惮(dàn 怕)立仆(pū倒下)C. 菲薄(fēi微、薄)踌躇(choú chù 犹豫)血痕(héng 痕迹)赁屋(lìng 买)D. 长歌当哭(dàng 当作)殒身不恤(xù 畏惧)桀骜(jié’áo性情暴烈)屠戮(lù 合力)二.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划“√”,错误的后边划“×”。
1. 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2.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3. 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4. 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5. 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与杨德群等爱国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国民党政府屠杀。
()6. 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所以鲁迅才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7. 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8. “三•一八”惨案后,那些害怕反动势力,苟且偷生的人,将会被血的事实惊醒,逐渐看到革命的希望,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将更加勇敢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三. 默写。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7)记念刘和珍君-word文档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1.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安慰淋蓠尽致诧异几缕血痕B.苟活惨淡经营和蔼消行寥落C.沉默徒手请愿微漠暗然泣下D.徘徊洗成绯红授课屠戮妇婴答案:D解析:A“蓠”应为“漓”。
B“消”应为“销”。
C“暗”应为“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他在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地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他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他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写基础,描绘人物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A.①③⑤B.①④⑥D.②⑤⑥“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望文生义。
②“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③“目不斜视”,眼睛不看旁边。
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
此处可用“目不转睛”。
④“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⑤“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
形容不敢作声。
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
⑥“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ɡān)练噩(è)耗传来立仆(pū)长歌当(dànɡ)哭B.绯(fēi)红赁(lìn)屋授课尸骸(é)桀骜(ào)锋利C.不惮(dàn)洗涤(dí)旧痕攒(cuán)射广有羽翼(yì)D.屠戮(lù)无端喋(dié)血山阿(ā)祭品菲(fěi)薄答案:C解析:A“干”应读“ɡàn”。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3.7《记念刘和珍君》(人教新课标必修1)广西.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3.7《记念刘和珍君》(人教新课标必修1)广西(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阿.(ē)浸渍.(zī)长歌当.哭(dànɡ)B.绯.红(fēi) 尸骸.(hái) 面面相觑.(qù)C.干.练(ɡān) 喋.血(dié) 殒.身不恤(yùn)D.寥.落(liáo) 菲.薄(fěi) 从.容不迫(cōnɡ)解析A项“浸渍”的“渍”读“zì”;C项“干练”的“干”读“ɡàn”,“殒身不恤”的“殒”读“yǔn”;D项“从容不迫”的“从”读“cónɡ”。
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踌躇造化和霭依稀B.淋漓流言编辑惨淡C.洗涤喋血诧异廖落D.屠戳噩耗黯然羽翼解析A项“和霭”应为“和蔼”;C项“廖落”应为“寥落”;D项“屠戳”应为“屠戮”。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A.竟至竟会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能竟会解析“竟至”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
“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1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下面书写、注音、释义全对的一组是()A.赁.(lìn租借)屋羽冀.(yì)微芒.(máng)菲簿.(bó,少)A.和霭.(ǎi)屠戮(lù,杀)黯.然(àn,暗淡)不恤.(xù,救济)C.干.练(gàn,能干)噩耗.(hào,消息)惩创.(chuāng,伤)苛.活(gǒu,只顾眼前,得过且过)D.浸渍.(zé,泡)殒.身(yùn,牺牲)长歌当.哭(dāng,当做)绯.红(fēi,鲜红)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洋溢焦燥原由无端B.欣然攒射碾转立仆C.谈资微漠阴谋微茫D.销亡屡次罗网尸骸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B.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C.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依次填入下面文句中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如是之从容。
A.竟能竟至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会竟能5.对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是()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A.比喻反复对比反语比喻B.比喻反复对偶对比借代C.移觉反复对偶对比借代D.移觉反复对比反语比喻6.文中两次提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对“中国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
C.泛指愚昧、落后、麻木的中国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题新

《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解释:A长歌当()哭桀()骜()B立仆()殒()身不恤()C菲()薄黯()然D浸渍()喋()血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C深沟陷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D花团锦簇好高鹜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试题: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
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阿.(ē)浸渍.(zī)长歌当.哭(dànɡ)B.绯.红(fēi) 尸骸.(hái) 面面相觑.(qù)C.干.练(ɡān) 喋.血(dié) 殒.身不恤(yùn)D.寥.落(liáo) 菲.薄(fěi) 从.容不迫(cōnɡ)答案 B解析A项“渍”读zì。
C项“干”读ɡàn,“殒”读yǔn。
D项“从”读có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谍血绯红噩耗陨身不恤B.寥落屠戮尸骸桀骜锋利C.黯然立扑踌躇下劣凶残D.转辗惩创和蔼阴谋密计答案 B解析A项谍—喋,陨—殒。
C项扑—仆。
D项密—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穿。
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
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D.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答案 C解析A项“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项“出离愤怒”是褒义词,指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
多指富有正义的人对待不平之事极其痛恨的情形,此处褒贬误用。
D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应改为“触目惊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B.为促进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塑造广州市民的良好形象,市政府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时间在本月之内进行。
C.曾经的冠军球队居然屡遭败绩,直到科比连续四场砍下40+的疯狂得分,开赛以来一直受伤病困扰下的湖人队才逐渐找到了往日总冠军的感觉。
D.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答案 A解析B项搭配不当,“时间”和“进行”不搭配,应删去“时间”。
C项句式杂糅,“受……困扰的”与“在……困扰下的”杂糅,应删去“下”。
D项否定不当,“避免”和“不再”相互冲突,应删去“不再”。
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8分)阅读课文第六部分,完成5~8题。
5.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分) 答:答案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
这里也包含着对以往斗争和斗争方式是否正确的思考。
6.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
(4分)(1)“无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2分)答:(2)“有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2分)答:答案(1)一般庸俗的小市民。
(2)走狗文人如陈西滢之流。
7.讲讲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
(4分)答:答案作者引用《挽歌》诗句的意图: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但她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
8.作者对“徒手请愿”的做法赞同吗?为什么?(结合原文回答)(6分)答:答案作者对“徒手请愿”的做法是不赞同的。
作者明确指出,“三一八”徒手请愿,死伤的爱国学生“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
而“街市依旧太平”,正反映出“请愿”“流血”并没有震撼卖国政府和唤醒民众。
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空谈鲁迅一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
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
我只知道他们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
能逆料的,大概只有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和他们的同类罢。
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骗去的,简直是诱杀。
有些东西——我称之为什么呢,我想不出——说: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
这些东西仿佛就承认了对徒手群众应该开枪,执政府前原是“死地”,死者就如自投罗网一般。
群众领袖本没有和段祺瑞等辈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沟通,怎么能够料到这阴险的辣手。
这样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预想不到的。
我以为倘要锻炼[注]群众领袖的错处,只有两点:一是还以请愿为有用;二是将对手看得太好了。
二但以上也仍然是事后的话。
我想,当这事实没有发生以前,恐怕谁也不会料到要演这般的惨剧,至多,也不过获得照例的徒劳罢了。
只有有学问的聪明人能够先料到,承认凡请愿就是送死。
陈源教授的《闲话》说:“我们要是劝告女志士们,以后少加入群众运动,她们一定要说我们轻视她们,所以我们也不敢来多嘴。
可是对于未成年的男女孩童,我们不能不希望他们以后不再参加任何运动。
”(《现代评论》六十八)为什么呢?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这次用了四十七条性命,只购得一种见识:本国的执政府前是“枪林弹雨”的地方,要去送死,应该待到成年,出于自愿的才是。
我以为“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参加学校运动会,大概倒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危险的。
至于“枪林弹雨”中的请愿,则虽是成年的男志士们,也应该切切记住,从此罢休!看现在竟如何。
不过多了几篇诗文,多了若干谈助。
几个名人和什么当局者在接洽葬地,由大请愿改为小请愿了。
埋葬自然是最妥当的收场。
然而很奇怪,仿佛这四十七个死者,是因为怕老来死后无处埋葬,特来挣一点官地似的。
万生园多么近,而四烈士坟前还有三块墓碑不镌一字,更何况僻远如圆明园。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死掉了。
三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
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
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
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
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
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
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
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四月二日【注】锻炼,这里是罗织罪名的意思。
9.作者为什么说这次屠杀“实在没有梦想到”“是万万预想不到的”?(4分)答:答案①对烈士们徒手请愿却遭到残杀表示极度的震惊,②对段祺瑞执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凶残卑鄙感到出乎意料。
解析“实在没有梦想到”是承接“那样的惨杀”,在下面的解释中有一个类似的意思“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
“是万万预想不到的”出现在第4段的末尾,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
10.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死掉了。
(2分)答:答案活着的人要牢记烈士的事迹,不要让烈士的血白流。
解析第10段作者介绍了四十七位遇难烈士选墓地的事件,先肯定“埋葬自然是最妥当的收场”,然后就她们被埋葬在“僻远如圆明园”发表的意见。
(2)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2分)答:答案这种徒手请愿,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是应该改变对敌斗争的方法的时候了。
解析思考“这样的请愿”是一种怎样的请愿,并有什么样的后果。
结合第10段作者所谈的观点加以分析。
11.作者为什么要将这篇文章的题目命为“空谈”?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答案①这篇文章不会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反动政府也不会因为这样的文章而警醒和改变。
②与烈士的英勇的行动相比,我们是惭愧的,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发出一点愤怒的呼喊,这样的呼喊太乏力。
解析作者认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这“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要结合题目与主旨的关系加以分析。
12.鲁迅先生是怎样看待“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烈士们的精神的?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答案鲁迅先生对烈士们的精神有敬仰但更多的是惋惜:①作者不赞同徒手的请愿;②认为这次死难的人员之多是极大的损失,但这损失徒增哀伤;③应该改变对敌斗争的方法,不能像三国的许褚那样,要学会壕堑战;④从最大的功效上看,这次事件只能使人发现反动派的阴毒之心。
解析作者对烈士们的徒手请愿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但更多的是从这件事中挖掘其教训。
文章的三个不同部分分别展示了侧重点,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四、语言运用训练(10分)13.“三一八”惨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社会上许多有志之士都表达了对烈士的同情与敬仰,对段政府的谴责与痛恨。
在刘和珍和杨德群的追悼会上,周作人也写了一副挽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请你就挽联表达的意思及使用的手法作简要赏析,100字左右。
(5分)答:答案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上联是假设,以老母倚门等她们回家和亲朋盼信这富有天伦色彩的细节描写为假设内容,表达自己的痛惜之情;下联是设问,以她们活着所经历的生活为回答内容,表达对段政府的谴责与痛恨。
解析对联使用的是假设及反问两种手法,思想内容在题干中已经有所提示。
14.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造一个句子,要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
(5分)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他压抑情绪的释放,也是他自信达观的写照。
仿写:答案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句式一致,引用名言得当,道理阐释合理。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