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引言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和威胁。
由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概述,包括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领土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些领土争议问题,如东海、南海等海洋争端,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等。
这些领土争端对于我国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海洋争端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包括与日本在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议,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争议等。
这些争端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存在着边界争议,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尽管中印两国一直在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但边界问题依然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其中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海盗活动、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恐怖主义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恐怖组织在周边地区活动,给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情报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跨国犯罪也是一个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贩毒、人口走私、网络犯罪等问题在我国周边地区广泛存在。
这些问题不仅对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影响,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外部干预除了上述的安全挑战和威胁,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外部干预的问题。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我国周边地区的事务,干涉和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PPT 46页)

三、坚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问 题也涉及到国际问题
台湾问题的难点主要是:台湾岛内一直存在着台独分裂势力 ;存在着外部势力的干预因素。
台湾的统一是必然趋势
三、坚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四个一” “一个可以排除,一个不能排除;
(一)美国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我国对美国的方针是: “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 ”
(二)中俄关系总体稳定,前景看好
1、解决了边境问题 2、与我国政治关系较好 3、军事上进行合作 4、扩大经济贸易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中俄关系总体稳定,前景看好
“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 敌人,只有利益是永久不变的。”
二、我国安全环境仍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家 安全,二是国家发展 统一大业 面临严峻形势 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边界争端尚未全部
二、我国安全环境仍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
(一)、美国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二)、中俄关系总体稳定,前景看好 (三)、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上升
(三)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编纂的历史教科书
(三)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我国对日本的方针是: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威”
(四)我与周边国家尚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争议
1、南沙岛权争端日益严峻。 2、中越海洋争端。 3、印度称霸南亚,中印边境之争错综复杂。 4、朝、韩与我在黄海有18.3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
(三)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70年代
80年代
列强欺凌
美国遏制
苏联核威胁
越南争强
印度争霸
美国
日本印度Βιβλιοθήκη 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
•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我国存在 着根本利益冲突。 在美国眼里,中国成了“共产主义的最后堡垒”和 “世界上把洲际导弹瞄准美国的少数国家之一”。
美国视我国为长期战略对手,力图以政治和经济手段“西 化”、“分化”和遏制中国。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 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一国的 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 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 情况
4/5/2013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邻国众多地缘情况复杂 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 周边多样性突出 处于世界主要大国利益的交汇之地
发展同蒙古的 军事合作关系 海洋方向 是美国影 响中国周 边安全的 主要地缘 方向。
在阿富 汗和中 亚驻军
军事上对中国 全面遏制和防范
与印度发展战 略伙伴关系
2011年底高调亚洲兴军 布防,航母与核潜艇的 60%到达亚太地区
日本对我国安全的威
胁
日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 对手。
但日本将钓鱼岛同冲绳一起让美军占领并托管。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 邓小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解决”。
中日东海问题会谈
Add Your Text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单位周围的安全状况。
一个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个人和单位的生活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我们要重视周边安全环境,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周边安全环境的良好状态。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要关注周边安全环境,就要从自身做起。
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接触陌生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在外出时,要注意随身携带个人财物,并且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不要让财物暴露在外面。
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
这些都是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其次,对于单位来说,要关注周边安全环境,就要加强安全管理。
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
在工作场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另外,单位要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单位的安全环境。
最后,对于社会来说,要关注周边安全环境,就要加强社会管理。
社会要加强对治安问题的管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同时,社会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另外,社会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环境的安全。
总之,周边安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乎个人、单位和社会的安全。
我们要重视周边安全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周边安全环境的良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周边安全环境的良好状态。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一体化趋势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联系的紧密 将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5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未来 展望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加强贸易往来,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促进经济 一体化进程。
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加强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促进民间交往。
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推动 建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支 持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 地民生和经济条件,增强地区经济的 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科技与教育策略
加强科技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科技合作,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创 新和成果共享,提高地区的科技 水平和竞争力。
军事合作与结盟
周边国家之间加强军事合作和结盟关 系,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地区安全形 势产生影响。
03
中国应对周边安全挑战的 策略
外交策略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倡导区域合作
科技合作与创新
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研发、创新,提高科技水 平,促进共同发展。
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护
强化安全合作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维护地区 和平稳定。
建立信任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建立与周边国家的信任机制,减少误解和 误判,预防冲突的发生。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周边安全环境的名词解释

周边安全环境的名词解释安全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然而,安全不仅仅是个人和物质的关系,还涉及到国家和国际的层面。
其中,周边安全环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周围地区的安全状况和国际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并解释周边安全环境相关的重要名词,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周边 (Periphery)周边,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邻近地区,即与其接壤或相邻的区域。
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安全状况。
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几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2. 安全环境 (Security Environment)安全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周围的安全状况的总和。
它包括了所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如地缘政治格局、领土完整性、军事威胁、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安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地缘政治是指地理因素对政治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它涉及到地理位置、资源分布、领土争端等因素。
在周边安全环境中,地缘政治格局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是否稳定、友好或敌对,都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安全。
4. 领土完整性 (Territorial Integrity)领土完整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其他国家侵犯的原则。
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领土完整性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安全诉求之一。
任何试图侵犯一个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冲突和战争。
5. 军事威胁 (Military Threat)军事威胁是指一个国家面临的来自其他国家的潜在军事攻击。
在周边安全环境中,军事威胁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
它包括了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地缘政治利益、领土争端等。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效防范和应对军事威胁是确保安全的重要一环。
6. 非传统安全威胁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不同于传统战争和军事冲突的威胁形式,通常是指人道主义、经济、环境、疾病、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威胁。
周边安全环境名词解释

周边安全环境名词解释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地理位置或社区的整体安全情况,包括该地区的犯罪率、交通安全状况、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健全程度以及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交往环境等方面。
下面是对周边安全环境相关名词的解释:1. 犯罪率: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发生的犯罪行为的频率。
犯罪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
2. 治安:指社会中各种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正常保护和维护活动,包括警察力量的部署、社会秩序管理、社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3. 监控系统:指通过安装摄像头、监视器等设备,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视和录像,以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提高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公共秩序。
4. 消防设施:指用于防范和控制火灾的各种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疏散通道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升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5. 规划设计:指在城市或社区的建设中,根据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以提高周边安全环境的整体素质。
6. 交通安全:指在车辆行驶和交通流动过程中,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7. 社区警务:指警察通过与居民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环境。
包括加强巡逻、建立警民联防制度、开展社区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8. 安全预警系统:是一套设备和程序,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威胁和隐患,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加以及时应对并解决。
9. 防护设施:是指为了保障周边环境安全而设置的各种设备和设施,如围墙、护栏、安全门、安全窗等。
它们起到了防止不法入侵和提高周边环境整体安全性的作用。
10. 心理安全:指人们在周边环境中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
一个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可以提升人们的心理安全感,使人们更加愿意居住和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
总之,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地理位置或社区的整体安全情况,包括犯罪率、治安、监控系统、消防设施、规划设计、交通安全、社区警务、安全预警系统、防护设施和心理安全等诸多因素。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一直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边安全环境的稳
定与和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与安全。
当前,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首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地区
矛盾与纷争、国际恐怖主义等因素都对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影响。
特别是一些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给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其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的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些非传
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问题,对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一些地区冲突和战争,也给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再次,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与和平。
首先,我
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地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与挑战。
同时,我国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防范能力。
最后,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
惕与谨慎。
只有通过积极的外交政策、强大的国防力量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才能够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总之,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合作,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与和平,为我国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第一种讲课内容)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
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
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第二种讲课内容)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臵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
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
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
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
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
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
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这就要我们不同的方式对待、处理不同的关系。
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按照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观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
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
同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
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多是军事强国(世界上有5个军队在100万以上的国家,即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
美国一位专家说,“美国与自己近邻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为六比一,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是根本不可设想的。
而中国则不一样,尽管它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支,但即使抛开较远的美国不算,7个主要邻邦和地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比中国兵力多一倍”。
俄、印度、越南、韩国、日本发生过军事冲突,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
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争端上。
我国的陆疆边境线很长,2.2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和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要解开这堆乱麻尚需花费很大的精力。
尤其复杂的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有8个海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二、缓和和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地区之一。
从50年代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之所以长期紧张不安,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美苏争霸所致,有的则是直接针对我国的。
从我国建国初期,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构成对我直接军事威胁。
70年代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并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完全摆脱了美国全面的现实军事威胁。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其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美国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和欧盟、日本的经济关系日趋紧张,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动摇。
“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强化了美国内外交困的状态。
美国出于经济上力不从心,政治上矛盾重重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在调整其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的部署时,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做了较大调整。
目前驻亚太地区美军为10多万人,主要是支持其盟国在这一地区保持稳定,不构成对我国的严重军事威胁。
近来中美关系已出现明显转折。
尽管中美在人权、贸易、技术交易、台湾问题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美政府已认识到合作与对话比对抗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中美在缔结“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将取得较大进展,这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前苏联从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后,直到80年代后期。
长期对我大兵压境,甚至进行核讹诈,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严峻;再加上当时印尼排华,中印边界军事对峙,台湾国民党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等等,世界上的反动势力掀起一场反华大合唱,迫使我们提出建设大三线,把一些重要工业迁往内地山区。
毛泽东主席甚至提出重上井冈山。
当时我国的军费支出达到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2.7%。
苏联解体前,由于其经济失去活力,政治危机,民族矛盾加剧,被迫于1988年宣布单方面裁军50万人,其中驻亚洲部队裁减10余万人。
1989年又从阿富汗无条件撤军,撤出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1992年又全部撤走驻蒙苏军。
至此,不仅前苏联在我边界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不存在了,而且核战争的乌云也大大减少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冷战局势发生改变,我国周边环境和平因素增长,因此我们可以说,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睦邻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逐步营造出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睦邻政策受到了冲击,但时间毕竟是短暂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与发生过摩擦、矛盾和边境冲突的邻国的关系也走向了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睦邻政策看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和与邻国的关系,为中国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世界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以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使我们有机会缓和了同印度的关系;苏联的解体使我们有机会同中亚三国疏通了关系;苏联从越南撤退使我们有机会疏通了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特别是我们和越南的关系,和东盟的关系;应该说是发展和继续发展了同周边国家方方面面的关系。
我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我们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家安全的屏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总的原则是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臵,这样的结果就是资源将流向哪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而造成资源流通的不平衡。
为了抗衡这种不平衡,许多地区形成了地域性的多边合作机制,如欧洲、美洲、非洲等。
在这种情况下,亚洲也面临着需要合作的的问题。
我国政府坚持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的工作的方向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积极倡导多边的区域合作,为建立亚洲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做出重大贡献。
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明显增强,中国的国际声望日益提高,安全环境得到重大改善。
连美国舆论界也承认我国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果,同亚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已经进入了我国建国以来的最好的时期之一。
(四)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过去我们一研究周边形势,常常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因为除了与不丹、锡金这些小国之外,我们与其他的邻国几乎都有领土纠纷和磨擦。
有些磨擦还是很激烈的,因为亚洲这些国家,历史上都曾受过强国的侵略,所以领土意识非常强,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进入九十年代,我们的党中央充分利用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充分调动了周边国家愿意和中国搞好关系的愿望和积极性,使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得到了解决。
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与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边界问题。
现在,中国陆地疆界除与印度有较大的领土争端外,与其它邻国的边界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