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基础技术;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3、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
4、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复杂运算,解决实际的问题;
5、了解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
1、微型计算机概述:介绍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类型、组成结构和技术特点等;
2、微型计算机组成:分析微型计算机结构中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器件、中央处理器单元等;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深入介绍操作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4、编程语言原理:介绍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组织结构,深入学习编程语言的编译和运行机制;
5、软件应用技术:介绍供应市场上的各种软件应用,及其系统设计原理,掌握使用软件的基本方法;
6、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技术;
三、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掌握相应的技术;
2、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安装、应用、调试等工作。

微机原理与应用 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   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34X10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教材、教学参考书:1.周荷琴,吴秀清编著.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5版).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尹建华,张惠群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王克义编.微机原理:结构、编程序与接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微机原理与应用》是高等院校理工科控制和电气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应用接口,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特别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操作关系,使学生具有在微机系统上进一步开发软硬件的初步能力,并且可举一反三,为学习和掌握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课程以Intel微处理器为背景,围绕“基础”、“主线”和“关键技术”展开。

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将CPU、汇编程序设计、存储器、I/O接口作为课程的基础;结合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在不断克服瓶颈效应,提高性能和速度方面,采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如Cache、虚拟存储、超标量流水线,将微型计算机的技术发展作为贯穿课程的主线;将微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如存储管理、中断、DMA、系统总线及外设的接口作为教材的重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能力:通过了解与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如存储管理、中断、DMA、系统总线及外设的接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素质:学生在程序编制、电路设计过程中将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典型任务中,强化学生进行控制类设备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1.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微计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先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本课程以当今主流微处理器80X86为结合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操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然后讲解80X86主要外围支援芯片的功能、结构、编程方法以及基本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

在此基础上, 对键盘、LED数码显示器、AD与DA转换器等基本外部设备的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讨论。

此外对微计算机系统总线、其它微处理器结构也给以介绍。

2. 在课程体系中地位、作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满足材料类高等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研究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在微计算机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应用问题的科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对微处理器及微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程包括汇编语言的学习及应用。

还包括中断、接口、总线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如何使用软件编程控制硬件的正确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一门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微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图1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已学相关课程的关系图2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机自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关系3. 对专业培养要求支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毕业要求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毕业要求3中的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前沿、发展前景和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新的成型理论知识;(2).毕业要求5中的具有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理解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这三个名词术语的内涵;掌握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概念术语;;了解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概况。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代码:MEAU3011英文名称:Principles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唐维俊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微机原理与应用是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也是工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工科各专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

课程的特点是面向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存储器结构;80x86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的基本概念与中断系统、I/O接口技术概述、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应用等。

本课程结合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应用主题,以Intel8086/8088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建立起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课程还详细介绍了Intel8086/8088CPU内部结构,以及存储器的组织,使学生了解以8086/8088CPU 为典型结构的微处理器结构,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课程系统介绍了80x86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一定量的编程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具备汇编语言编程应用的初步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该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与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安装方法;3.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4.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搭建并进行简单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历史发展(2学时)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2计算机的历史发展概述;1.3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硬件系统(10学时)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功能;2.2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3存储器的类型和层次结构;2.4输入/输出设备的类型和功能;2.5性能评价指标。

3.计算机软件系统(12学时)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与安装;3.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3.4网络和安全软件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4.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应用(16学时)4.1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组装;4.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4.3常见硬件故障的排除与维修;4.4常见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5.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8学时)5.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5.2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介绍与搭建;5.3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6.计算机编程基础(14学时)6.1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与特点;6.2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6.3常见编程语言的入门知识;6.4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四、教学方法1.授课与互动采用讲授、示范、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倡导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2.实验与实践设计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研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入研究。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4110108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computer课程所属单位:电气信息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包装工程课程类型:选修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等学分:2.0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8)二、课程性质与目的《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非电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包装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微型计算机结构、原理和功能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微机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将微机接口的硬件电路设计和汇编程序的编制有机结合,解决工业控制中尤其是计算机控制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为其后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干,辅助于以实验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紧密围绕当前微机新技术,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了解最新技术及其开展方向。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及最主要数学知识。

1.1数制1.2逻辑电路1.3布尔代数1.4二进制数运算及其加法电路本章重难点内容:二进制数运算及其加法电路。

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基本要求:主要是熟悉微型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基本电路部件的名称及电路原理,这些基本电路中最主要的是算术逻辑单元,触发器,寄存器,存储器及总线结构等。

2.1算术逻辑单元2.2触发器2.3寄存器2.4三态输出电路2.5总线结构2.6存储器本章重难点内容:触发器以及如何由各种触发器组成相应的寄存器,存储器的主要作用以及分类。

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要求:熟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的工作原理。

[工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工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The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编码:B0421100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机械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8086/8088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

以8086/8088为基础,启发学生对80386/80586及P—Ⅱ、P—Ⅲ工作原理的理解,为实际使用计算机及掌握计算机安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常用芯片性能与使用。

(1)熟悉计算机中数制和码制(2)了解微处理器工作原理(3)了解总线与时序(4)输入/输出系统(5)掌握中断系统系统概念及8259的使用(6)掌握串行通信与8251A、并行接口芯片8255A及DMA控制器(7)掌握数/模、模/数转换使用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中数制和码制(1学时)1数制(0.5学时)2原码、反码、补码(0.5学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计算机中的原码、反码、补码。

第2章微型计算机概论(2学时)1 计算机系统概述(0.5学时)2 存储器(0.5学时)重点难点3 8086中央处理机、外部设备(1学时)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8086CPU的编程结构、流水线技术、存储器组织结构。

第3章8086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5学时)1 数据寻址方式(2学时)重点2 指令格式(1学时)难点3 8086指令系统(2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8086CPU的指令格式及指令系统。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学时)1 汇编语言语法(0.5学时)2 汇编语言程序实现及举例(1.5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8086汇编语言格式,会编写简单汇编语言。

第5章总线操作与时序(2学时)1 8086/8088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1学时)难点2 8086/8088典型时序(0.5学时)重点3 总线标准(0.5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8086/8088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及典型时序。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引言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能够进行汇编语言编程;3. 熟悉计算机总线、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了解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系统结构: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层次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微处理器原理:详细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数据传输等;3. 汇编语言编程:教授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汇编语言编程;4. 计算机总线和存储器:介绍计算机总线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 输入输出接口: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等;6. 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以及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原理和应用的理解;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5. 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02431110
课内学时:64学时
学分:4
开课学期:秋季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信息与系统、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学目的:
学生应通过本课程及微机实验课(24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机原理有关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提高用微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

大纲内容:
以Intel 80X86系列为例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CPU、体系结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组成、I/O 传送方式、中断系统、I/O接口及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总线概念。

注重对工作原理、编程方法、硬件功能、I/O接口电路、软/硬件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介绍。

第一章微机系统导论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微机运算基础知识、硬件系统结构、微处理
器组织及各部分作用、存储器组织及其读/写操作过程、微机分类及特点。

第二章Inter 80X86 CPU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Inter 80X86 CPU的基本结构、引脚功能、工作方式、各部分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三章Inter 80X86 指令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Inter 80X86 指令系统、指令格式、各指令的功能、作用、使用条件及指令的寻址方式。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汇编语言中使用的各种操作数、操作符、伪指令、宏指令、程序结构、编程方法及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应用方法,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接口。

第五章内存储器及其管理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存储器类型、原理、组成、虚拟存储器、Cache、分段管理、分页管理、段页式概念。

常用的存储器芯片及存储器系统。

第六章输入/输出传送方式与中断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输入/输出、中断的概念,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中断类型、中断过程、中断矢量表以及如何实现多任务操作,DOS、BIOS调用等。

第七章I/O接口及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Intel8255、8253、8251、
8237的功能及编程方法,串行(异步、同步)、并行通信的概念。

第八章常用外设及人机接口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学用外设的工作方式、特点及人机接口的主要特征。

第九章A/D、D/A接口及应用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A/D、D/A板卡的设计与编程方法,常用微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调试方法。

第十章总线技术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微机常用总线的概念、类型、特点、功能及总线的技术规范等。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包含上述各门课程的实验)
考试方式:作业、讨论、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70%
教材及参考书:
1、《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史新福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技术》沈美明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杨季文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孙德文等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朱庆保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6、《Barry B Brey 80X86 Intel 系列处理器结构、编程和接口技术》金惠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7、《微型计算机原理常见题型及模拟题》武自芳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8、《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李继灿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刘建华
大纲撰写日期:2003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