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伦敦奥运会决赛半决赛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中文摘要摘要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张继科击败王浩,同时张继科职业生涯大满贯的成绩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通过此次比赛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张继科的乒乓球技术、战术从而为今后我国乒乓球方面更上一层楼。
本文系统地查阅了有关乒乓球台内球处理、张继科王皓接发球技战术比较分析、“前三板”技术处理比赛分析等方面30余篇文献,对本次比赛中的数据展开分析。
通过观察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的比赛视频,并对张继科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采用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技术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的发球动作、得分率、使用率及相关技术的使用率进行比较分析。
张继科的乒乓球技术很有特点,发球很有特点,发球以逆旋台内短球为主;台内球处理非常好,台内球在台面上飞行时间很短且很短不出台方向多变令对手很难接球和控制,然而张继科的主动进攻台内球得分率达72.7%其反手技术非常突出。
在实战中,反手使用频率与得分率往往高于正手,快攻结合弧圈类打法,进攻力量比一般人大一号且击球质量高,技战术全面,攻守平衡,特长突出的打法,在比赛中起到了主动的作用,这与中国传统以正手技术为主的打法有着鲜明的区别,为其他运动员的训练提高以及训练方向调整都起到借鉴作用。
建议张继科在今后继续保持发球训练的基础上,多形成自己特色的发球技术。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张继科击败王浩,同时张继科职业生涯大满贯的成绩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使我们保持在乒乓球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保持优势。
关键词:乒乓球;张继科;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目录摘要 (I)目录 (II)1引言 (1)1.1课题目的和意义 (1)1.2文献综述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2.1文献资料法 (3)2.2.2录像分析法 (3)2.2.3 数理统计法 (3)3结果与分析 (4)3.1伦敦奥运会中张继科各项技术应用分析 (4)3.1.1张继科发球特点分析 (4)3.1.2张继科发球抢攻阶段技术分析 (5)3.1.3张继科在接抢攻段的技术分析 (6)3.1.4张继科在相持段技术分析 (7)3.2 张继科与王皓、奥恰洛夫身心素质对比分析 (8)3.2.1张继科与奥恰洛夫身心素质对比 (8)3.2.2张继科与王皓心理素质对比 (8)3.2.3张继科与王皓身体素质对比 (9)4结论与建议 (10)4.1 结论 (10)4.1.1 正手摆短失分多,发球落点单一 (10)4.1.2 发抢段阶段优势明显 (10)4.1.3 心态好,身体素质出色 (10)4.2 建议 (11)4.2.1 注重正手技术练习 (11)4.2.2 提高相持阶段的得分率 (11)4.2.3 继续加强发球练习,确保优势继续保持 (11)4.2.4 注重心理训练和体能锻炼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引言1.1课题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我国在乒乓球方面一直处于霸主地位,这与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技战术运用分析_谭亮

指标
发抢段
接抢段
相持段
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
开局(1- 4 分) 85.71 21.57 66.67 26.46 44.44 51.97
评估
优秀 较低 优秀 高 不及格 高
中局(5- 8 分) 75.00 35.29 50.00 35.29 60.00 29.42
行统计分析。(3)图片处理:采用 Office For Windows Excel 电子 表格软件对输入数据进行制作。 1.2.3 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3]
采用目前我国乒乓界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 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由抽象的 定性分析转变成准确的定量分析。(见表 1)
关键词:第 30 届奥运会 乒乓球 张继科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58—03
前言 2011 年世乒赛、世界杯的比赛中张继科夺得了冠军,2012
年的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上再一次战胜对手,赢得奥运会冠 军。众多国内外乒乓球专家和教练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张 继科的技、战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快攻结合弧圈类打法,技战 术全面,攻守平衡,特长突出,而且强调在比赛中力争主动的作 用[1]。张继科是这类打法的优秀运动员,主要表现为旋转强、速度 快、力量大,反手接发球拧拉技术娴熟[2]等特点,但是在比赛时也 存在一些不足,动作幅度大,导致还原速度慢,心理素质还需提 高等。本文通过研究张继科在 30 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 技、战术,为其日后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为中国 保持“国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淘汰赛阶段中张继科的技战术

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淘汰赛阶段中张继科的技战术1.张继科2012伦敦奥运会淘汰赛阶段技战术1.1张继科vs萨姆索诺夫比赛结果4:3(4:11;11:7;11:5;8:11;8:11;11:7;11:7),张继科对萨姆索诺夫技术统计见表1。
表1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评价65% 27% 42.9% 30.4% 51% 42.6% 良好及格良好及格良好不及格从表1发抢段来看,张继科的发抢断使用率略偏低,得分率良好,主要原因是张继科的力量较好,在相持阶段应该占有一定的优势.从比赛统计的数据来看,在统计的115分中(意外求除外),相持球占有49分,超过总分数的40%。
从表1接抢段来看,张继科的接发球战术的使用率是较高的,并且得分率较高,从统计数据上看张继科的接发球战术虽然直接得分只有15分,看似较低,但更多的球是张继科反手拧拉,形成相持球,变被动为主动。
拧拉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张继科在接抢段丢掉20分。
从表1的相持段来看,相持段得分率良好,使用率不及格,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张继科的发球抢攻的战术运用得当,发球抢攻得到12分;在接抢断多使用接抢拧拉技术,在前3板的运用上明显好于沙姆索洛夫。
从比赛进程上来看,张继科这场比赛比较慢热,进如比赛状态较慢,在第一局比赛中其反手位的相持球全部失分,可已看出赛前没有做到准备充分。
在第二局9:1领先时,被对手连追6球。
可以看出张继科在比赛刚开始阶段技战术的运用是不合理的。
从第三局开始张继科慢慢找回了状态,并且提高了相持球的成功率。
第四局、第五局沙姆索诺夫加强了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工,张继科没有很快的适应对手的战术变化,导致了丢掉第四局、第五局。
1.2张继科vs江天一比赛结果4:1(11:4;8:11;11:4;11:9;11:6),张继科对江天一技术统计见表2。
表2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 得分率% 使用率%评价63.3% 35.3% 54.8% 36.5% 62.5% 28.2%良好及格优秀及格优秀不及格从表2发抢段数据和统计数据来看,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明显加强了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发球抢攻直接得分有10分。
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技战术特征动态分析

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技战术特征动态分析摘要:文章分析研究了2013年——2015年中国乒坛领军人物之一张继科分别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半决赛、2013乒超联赛第16轮、2014年中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2014年直通东京选拔赛、2015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半决赛、2015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时的六场比赛技战术的运用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现了在六场球赛中张继科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抢攻阶段和相持阶段的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张继科分别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对阵相同对手时,自身技术的运用,战术的运用,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将2013年——2015年张继科技战术动态变化特征作出一个清晰的对比,得出结论,以此对张继科今后的训练和比赛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乒乓球;张继科;技战术;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200-01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石张继科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半决赛、2013乒超联赛第16轮、2014年中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2014年直通东京选拔赛、2015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半决赛、2015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
1.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有关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的相关内容,并对查阅的内容和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奠定第一步基础。
1.3 录像观察法通过网络下载观看张继科在国内外6场重大比赛中的录像,对张继科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
1.4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材料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 结果与分析2.1 张继科2013年重大比赛技战术的运用通过观看2013年赛事视频,认为张继科为横拍进攻型打法技战术特征,比赛以抢先上手、主动积极为核心思想,发球多为中路和中路片偏正手,有效的控制了对手接发球质量。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张继科和王皓技战术分析_李华新

(6)将外露螺栓涂一层黄油,并用布包严。防止螺栓在打 混凝土过程中粘混凝土,导致丝扣受损。
(7)附属设备基础上的预埋件、预留孔等应与设备安装图 核对无误后方可埋设。对预留孔采用抽芯法,应派专人负责,在 适合的时间内拔出。对于直埋螺栓应采取型钢支架固定。
(3)虽然王皓的相持能力比较强,但在与张继科的相持阶 段没有占据上风。在相持阶段由于张继科的回球旋转强烈造成王 皓多次拉球失误。
参考文献 [1] 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竞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开发及效 用[M].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 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焕群.关于我国乒乓球男队对付欧洲弧圈球相持能力的 研究[M].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 练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韩晓虎.第50届世乒赛王皓技战术的统计分析[J].运动,2010, 03:14-15 [4] 何哲赟,王艳.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王皓技战术的分析 [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3:45-47 [5] 何瑞映.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 特征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01:13-15+17 作者简介 李华新(1988-),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 教育训练。
的优化设计问题,比采用传统的编程工具(比如VC、VB、 Delphi等)具有更加简单、代码的执行效率更高等优点,并且所 求的最优解能够有效满足工程设计中的要求。因此,对于工程设 计中遇到的优化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利用Lingo软件编写最优化 程序来解决。
图3 运行结果 3 结语
根据上面的具体实例可以看出,利用Lingo语言解决工程中
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作者:胡海涛施之皓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摘要通过对2013年法国巴黎世乒赛男子单打半决赛、决赛录像的观察与统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半决赛、决赛中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研究发现:张继科在发抢段与接抢段优势较大,使用率较高,是比赛胜利的关键,相持段得分率低,使用率偏低,但相持段的反拉表现出色,是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张继科乒乓球技战术特点一、研究对象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技战术。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评估法。
三、结果与分析(一)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半决赛的技战术分析1.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发抢段分析张继科在半决赛中以4∶0战胜了我国选手许昕,决赛中以4∶2战胜了队友王皓,最终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
以下将张继科的这两场比赛分别进行三段技战术的统计。
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较高,得分率为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且发抢的平均使用率也较高,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对许昕的比赛中有压倒性的优势。
2.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接发抢段分析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接发抢段也明显占优。
通过录像观察主要是许昕的发球相比较速度旋转都不是特别厉害,张继科往往利用他比较成熟的反手拧拉技术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从而在比赛中由被动转主动占据优势。
3.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相持段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张继科在半决赛对许昕的比赛中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为51.72%。
结合比赛录像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许昕对张继科的拉球力量大和旋转强不适应所致。
从对许昕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连续拉冲下旋球的能力较强。
(二)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对王皓决赛的技战术分析1.张继科对王皓决赛发抢段分析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都较高,尤其是在对王皓和许昕的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分别为73.52%和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且发抢的平均使用率也较高,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有较大优势。
对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对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张继科是以右手横握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是我国新一代的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2012年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上4比1战胜王皓,夺得奥运会冠军,成为中国乒坛中最快的“大满贯”得主。
在新的奥运周期内,国际乒坛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比赛中张继科技战术表现状态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为张继科在今后的训练与制定战术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标签:技战术;乒乓球;奥运会前言近几年来,张继科作为新一代年轻兵兵球运动员的代表,在2008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取得男单冠军;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男团冠军;2010年第23届亚洲杯男单冠军,在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中率先入选第50届世兵赛团体赛的主力名单;2011年取得世兵赛和世界杯男单冠军。
2012年取得了奥运会兵兵球男子单打、团体冠军。
作为一名兵坛新星,兵兵球男队的领军人物,精湛的技战术是必需品,本文以张继科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出其技战术打法的先进性及其优、劣势。
1 技术与战术的联系乒乓球技术是战术的组成部分,战术是技术有效组合体,两者在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和实施,是评价乒乓球运动员技能高低的标准。
因此,所谓技术,是身体运动的一种方式;而战术,是把一些思维、思想和身体运动(技术)的结合。
技术是基础,战术是技术的升华。
2 张继科总的三段实力评估情况由表1、2可以看出,张继科在三段中的使用率比较稳定。
发抢段得分率为56.38%、56.31%、57.55%,状态良好,使用率均在正常的范围内。
接抢段中,只有2012年的得分率较低为49.29%,其他两年的得分率较为理想,分别为54.19%和55.87,使用率均在正常的范围内;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在良好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张继科的发抢段是其优势段,也是其主要得分的阶段,而接抢段与相持段也都处于稳定状态,效果较为理想。
3 张继科发球落点与旋转分析由上表可得,张继科奔球的发球后得分率较高,高达80.28%、其次为右下与左下旋球,得分率均高于平均得分率。
30届奥运会张继科技战术特征分析

30届奥运会张继科技战术特征分析作者:于江川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1期摘要在2012年30届伦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男子项目比赛中,中国男队再次包揽所有项目的金牌,继续引领世界男子乒坛发展趋势。
本文以中国男团主力队员张继科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本届奥运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场比赛录像,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选手的技战术特征进行较深入地分析。
以期找出张继科在本次比赛中技战术特征规律,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备战及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30届伦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技战术特征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张继科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30届奥运会上3场最具有代表性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
(2)研究方法。
①录像观察法:选取30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项目共3场比赛录像。
②数理统计法:本文采用乒乓球技战术研究中“三段”指标法对张继科进行了技战术分析。
2 结果分析张继科在本次大赛中独取男团、男单两枚金牌,成就个人大满贯。
显示了他超强的技战术实力和在巨大压力下良好的心理爆发力。
但他在奥运男团半决赛被波尔打败也是中国男队在本次比赛中唯一一场外站失利。
纵观其比赛中技战术表现不难看出,他在接抢段采用反手拧拉为主的进攻体系,改变了以往接抢段以控制为主的被动战术思路,成为当今男子技战术发展的领军者。
发抢段张继科表现最好,得分率均在50%以上。
他以发左和右侧旋球为主,旋转强。
在对手控制不严密时第3板正反手两面高质量上手,利用击球强旋转、大力量的特点往往一击致命。
在对手接发球拧拉上手时他近台能快撕快带打出高质量进入主动或均势相持。
当对手接发球控制严密时,张继科第三板基本上大多采用回短方式回击,手段较为单一,有时会出现回摆质量不高被对手抓住机会进攻失分。
此时可尝试采用主动劈长或一些非常规技术回击,既能丰富回击手段也可造成对手不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不够快 , 导致失分 。 且相持 中战术路线 略显单调 , 失误较多 。 本文 通过观察录像等方 法对本次 比赛 ,决赛 半决赛 中张继科相 持段技
战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 为今后训练提高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 2 、 研 究对象及研 究方法 2 . 1 、 研究对象 张继科相持段技战术 。
I S P OR T S A ND T RA I Nl N G> > > 竞 技 与训 练 I
张继科伦敦奥运会决赛半决赛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口 李秀 ( 北京体育大学 北 京 1 0 0 0 8 4 )
摘要 : 通过文献资料 法, 录像观察 法, 数理 统计法, 分段指标评估法, 对 张继科在 伦敦奥运会 乒乓球 决赛半决赛 比赛 中的相持段技 战术 的运
3 . O % , 得分率 1 8 . 8 % ; 敲击 , 使 用率 4 . 1 % , 得分率 5 1 . 2 % 。 将张继科相 持段技战术使用情 况按三段统计法 ,进行统计所 1 从 张继科 相持段正反手各技术运 用统计 中看 出 ,相 持中正反 得 的数据 , 加以整理与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手拉 球得 分 比例 为 1 : 1( 6 4 . 3 %: 6 4 . 3 % ) ,但正 手 拉 球 的使 用率 ( 5 ) 分段评估指标法 。
4 0 % , 使用率为 1 4 % 不及格 。 原 因是朱世赫 是削球运动 员 , 大部分 回 ( 2 ) 录像 观察法 。 对2 0 1 2年伦 敦奥运会 男子 单打 比赛 决赛半 决赛进 行观 看并 合朱世 赫都 退到 中远 台或后 台进 行削球而打到相持 阶段 。张继科 连续拉 冲下旋球 时 。 对 方并 不吃亏 , 而张继科没有快速变 线或变化 统计 , 对张继科 相持段技战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和技术分析 。 ( 3 ) 三段统计法 。 落点, 导 致对方持 续削球 时 , 张继 科 因体 力消耗过 大而 失球 。 而 当 张继科 由于大角度移动不够快 , 就增 大了 按照三段统计 法将张继科 的 比赛按发球抢攻段 ( 包括第 一板 、 朱世 赫拉弧圈球反攻时 , 接对方 回球 的难 度。 第三板 ) 、 接 发球抢攻 段 ( 包 括第二板 、 第 四板 ) 和相持段 ( 第五板 以
2 0 1 2 年伦敦奥运会 ,张继科在本次单打 比赛 中获得 了男子单 大角度球 , 张继科 由于移动步伐不到位 , 且用正手或反手 接球的时
打冠军 。 从 比赛录像 中 , 看 出张继科发抢 段和接抢段技 战术 运用情 候 , 球 的质量 不高或直接失分 , 这是 张继科相 持段 薄弱的环节。 况成熟 而稳定 . 达到优 秀水平 。 在相持 段 , 张继科 因移 动速度 和范
4 5 . 5 % ) 明显 高于反手 拉球使 用率 ( 1 1 . 4 % ) , 因此可 以判 断张继科 按 照 目前乒乓球研究 中常用的分段指标评估 法 ,将所得到 的 ( 正手拉球持续得分能力缺乏是张继科相持能力薄弱 的原 因之一 。 有效数据 与模 式值评估指标进 行 比较 ,定量地得 出张继科 的技 战
后) 进行得失分 的统计 。 段得分率 =段得分 / ( 段得 分 +段失 分 ) ×1 0 0 %
l0 0 %
3 _ 2 、 张继科相持 段正反手各技 术运 用统计
正 手 :拉球 ,使用 率 4 5 . 5 %,得 分率 6 4 . 3 % ;攻球 ,使 用率
使用率 5 . 7 % , 得分率 5 7 . 1 % 。
术优劣情况 。 模式值评估指标 为 :
而且从 录像 中观察 ,张继科 相持段使用率最 高的是正反手拉
. 5 % 、 发 抢段 : 使用 率 2 5 % 一 3 0 % 为 良好 , 得 分率优 秀在 7 0 % 以上 , 良 弧圈球,而正 手扣杀和反 手敲击技术 使用率过低 分别 只有 6 4 . 1 % , 所 以对 他们 的研 究就没有实际意义 。 好 6 0 % 一 7 0 %, 及格 5 0 % 一 6 0 % 。 威 胁小一些 . 使用率仅次 于正反手拉弧 圈球 的正 反手攻球, 达 接抢 段 : 使用 率 1 5 % 一 2 5 % 为 良好 , 得 分率优 秀为 5 0 % 以上 , 良 好为 4 0 % 一 5 0 % , 及格 3 0 % 一 4 0 % 。
章, 分析其 中乒乓球相持段 技战术使用情况说 明 , 奠定本 研究理论
基础 。
本文 通过 查 阅相关 文献 资料 以及阅 读有 关技 战术 统计 的文 球 而不 能防守住 。 张继科 在对 朱世赫的 比赛 中 ,张继科 的发抢段虽得分率 高达
6 0 % ,但使用率却 只有 1 5 % 不及格 。其接抢段也 同样得分率为优秀
3 . 8 % , 得分率 3 O . 8 % ; 侧身拉 球 , 使 用率 6 . 5 % , 得 分率 8 7 . 5 % ; 扣杀 段使用率 = ( 段得分 + 段失分 ) /( 全局 得分 + 全局失分 ) × 1
( 4 ) 数理统计分 。 反 手 :拉球 ,使用率 1 1 . 4 %,得分率 6 4 . 3 % ;攻球 ,使用率
2 . 2 、 研 究 方 法
张继科 对奥恰洛夫 的 比赛 中 ,相持阶段得 分率 3 6 % 和使 用率 2 8 % 也不及格 。 奥恰洛夫是相持能力 比较 强的欧洲运动员 , 相持 时 ,
张继科 比较 被动 . 在正反手攻球 防守 时 , 也 因对手得 高质量拉弧 圈
( 1 ) 文献资料法 。
用, 进行深入 的统计 分析 , 得 出相持段 是张继科 的薄弱环 节是 步法移动速度 不够快和 范围不够大 , 以及 防 守时正反 手攻球质 量和准确性
不 高。 关键词 : 伦 敦 奥 运 会 张 继 科 相 持 段 决 赛 半 决 赛
1 、 前 言
继科和 王浩相持 时 , 从 比赛 录像 中看到 , 王浩在 中远 台拉 到张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