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与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与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与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与阅读教学

教书二十多年以来,我多数时间都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余,我不断的反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在设计教案、设施课堂教学的同时,很少会考虑到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更不会关注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如果关注了这两个概念,就会发现它们的一些联系与区别,从主体上看,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而阅读教学则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从实质上看,阅读是个人接受、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在意义目的、要求任务、方法过程、价值取向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清楚地认识阅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当你听完课后,你去询问执教者或是听课教师,他们也都会感到茫然。因为这是一个很少被人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不能代替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例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集体讨论“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时,有些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的理解多达十几种,真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甚至有的是误说错解,老师要么是“听其不语”,要么是言不由衷地说些赞赏的话。透过热闹的表面现象,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一些与过去矫正过的现象:因为老师过分注重多元,只是表面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因此学生对文本有好多种理解,甚至是错误的、违背实际的,老师却加以鼓励。

当然,学生理解的地方我们固然应该尊重,但是教师的引导也不容忽视。没有了教师的引导,没有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方向的层层推进,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停留在初始理解的层面,那他们的感悟,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地在向“阅读”层面滑坡。我想,这亟待我们去关注。

二、学生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引

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