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生命的壮歌教案2苏教版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伟大和珍贵,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他们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 词汇学习: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4. 分析与欣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欣赏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生命相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词汇学习: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例句、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
5. 分析与欣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欣赏并学会运用,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实践。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六、教学拓展1. 话题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生命的壮歌 苏教版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懂这则故事,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
难点: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词卡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与什么有关?由“壮”字可看出,所描写的场面一定非常的——(浩大)……课文赞美的是谁呢?普普通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可是,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蚂蚁在作者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读:……2.检查词句:火舌火海火神舐动肆虐焚烧烧焦灼焦焦臭①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火势越烧越大)②读第二行,你又发现什么?(舐动形容火苗乱窜;肆虐指大火疯狂、任意逞凶)③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与火有关……)④这三组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⑤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其实就是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尝试归纳:这几幅图画,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们排好吗?出示幻灯图画指名学生上台排列: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点拨: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来写的。
请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⑴同桌讨论:⑵全班交流:①《“蚁国英雄”》写一群蚂蚁被火,蚂蚁们,最后同心协力,成功。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生命的壮歌-苏教版

个生字,理解词语“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
心里惋惜地想
(扭成一团、没有束手待毙、向河岸方向突
感动呢?千言万语包含在“薄薄的烟雾”这句话中。
同学们,此时此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生什么桥?生命桥。
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设计什么问题?
(画简笔画)两个山头之间有六米,但他们最多也只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
老羚羊刚好在年轻羚羊的身上,出现了什么结果——猛然升高,引读:这是多么神圣的情境啊,再读。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命的壮歌》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3)学会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明白生命的可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生命的壮歌》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生命的壮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悟。
2.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018-2019年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一等奖教案2

《生命的壮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2.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读懂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图片、多媒体,启发式,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导学案,搜集关于蚂蚁和羚羊的资料,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去读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谁知道课题?师板书课题“蚁国英雄”,齐读课题。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相关图片,导入课文。
板书蚂蚁,欣赏图片。
(1)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
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联想到哪些词?(板书:微小微不足道区区弱者)(2)那作者为什么称蚂蚁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新课学习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还不少呢.我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语一起交流。
火舌火海火神舐动肆虐焚烧烧焦灼焦焦臭(1)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2)课文中,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把这句话找出来读读。
在这里,项链是什么?项链里又是什么?这个比喻句暗示着什么?(3)当小小的丘陵全都被火淹没了,这地方就成了——火海。
读第二行词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沉着、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板书:沉着)3.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些正在突围的蚂蚁身上了,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描写这些蚂蚁突围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好好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生命的壮歌 苏教版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任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懂这两则故事,了解文中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的方法,感悟其中蕴涵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语言文字中去感悟"壮歌"二字的深层含义。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上感知课文讲述的内容.学习《蚁国英雄》,体会在肆虐的火海中,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肝胆俱裂也要保护内层蚂蚁的勇于献身的精神.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1,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直到现在,我的耳边仍回荡着外层蚂蚁被烧焦后发出的爆裂声,我还仿佛看到蚁团冲进河里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蚂蚁用自己卑微的生命谱写出生命的壮歌令人感人肺腑.现在咱们一同学习课文中令一个故事《生命桥》.教师板书课题:《生命桥》来,咱们一起来读课题,"桥" 大家都见过,可是在这儿是--,生命桥,这座桥是用什么铸成的呢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我想每位同学读完课文以后,对课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打开书,翻书92页,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想一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好,开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谁能简单地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听你刚才说的话,让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就是悬崖,这就是年轻的羚羊,这就是(老羚羊),看到这样的画面,有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聚焦重点,自读课文,与文本静心对话.1,听到你的发言,又把我带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瞬间,那你们刚才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令你感动,令你心惊肉跳,甚至惊心动魄呢,有吗快,一样的没关系,你你你看来,咱们的心是相通的.当老师读这两个自然段的时候心中也感到久久不能平静.看来,这几个自然段,咱们非读好它不可,是不是2,好,让咱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这几段话.看看,从这几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画上横线,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做批注.试一试,你能行!3,学生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尝试在书上圈点,做批注,静心与文本对话.教师相机给予读书方法的指导.4,没有写完没有关系,咱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把你的所思所想说给大家听,好吗四,精读课文,细细品味1,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读到这儿,你看到什么你想到些什么A:断了翅的鸟,笔直坠入山涧如果鸟儿没有翅膀会是怎样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老羚羊为了年轻的羚羊即将失去生命,坠入万丈深渊,此时此刻我们的心被紧紧地揪着,你能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吗③通过刚才他的朗读,你们对他读的这一部分还有新的想法吗你能再将这一部分读一读吗老羚羊明知道自己会死去,仍勇敢地向悬崖飞跃,为的是以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这是何等的伟大B,读到这段话,你们还看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C,(心甘情愿)从你刚才的发言中我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词"心甘情愿",你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这段话的哪些字里行间你看到了老羚羊的"心甘情愿" ?它们为什么能配合得如此默契,怎样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做到恰好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呢(理解:应声)正是由于一老一少配合得刚好,所以这一刹那间让我们看到了是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引读第二节)试跳成功!同学们,试跳就意味着有怎样的可能这一老,一少,两只羚羊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到此时此景,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a你猜一猜这一老,一少,一叫,一应,会说些什么呢b是呀,这叫出来的年轻羚羊也许就是老羚羊的孩子,它们是在用生命为羚羊群探一条生存的路.D,看到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感动,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心情表达呢在剩下的部分你们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方案一:2"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从文章中那里可以看出羚羊们"秩序井然"(书写:井)同学们,你们看!这"二"多么像那宽宽的悬崖,羚羊们是自觉地分成两队,一队是年轻羚羊,一队是老羚羊,它们没有,没有,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这段文字中,从那里可以看出羚羊们是那么的秩序井然3,"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这座桥不是用钢筋,水泥,是用什么做成了桥墩对,是老羚羊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托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它是一座生命桥,这情景我们何曾见过,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它们明明知道前面就是悬崖峭壁,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它们明明知道这样会坠入山涧,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它们明明知道会被摔得粉身碎骨,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师:是呀,看着这么可贵的生命,看着这么悲壮的一幕,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做桥墩,在生与死之间为年轻的羚羊搭建了生命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桥--生命桥,难怪猎人们个个是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都放下了猎枪.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方案二:1,"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①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②这座桥不是用钢筋,水泥,是用什么做成了桥墩对,是老羚羊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托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它是一座生命桥,这是何等的壮烈.谁愿意将这一句读给大家听一听.③除此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2"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①从文章中那里可以看出羚羊们"秩序井然"②(书写:井)同学们,你们看!这"二"多么像那宽宽的悬崖,羚羊们是自觉地分成两队,一队是小羚羊,一队是老羚羊,没有,没有,秩序井然,快速飞跃.③老羚羊用自己的死亡为桥墩,在生和死之间为年轻羚羊搭建了生命桥,排在后面年轻羚羊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多么悲壮!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它们明明知道前面就是悬崖峭壁,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它们明明知道这样会坠入山涧,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它们明明知道会被摔得粉身碎骨,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这种情景我们何曾见过.连猎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放下了手中枪.让我们齐读这两节.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课外延伸1,多么壮烈,多么神圣,看到此时此景,有谁不会产生心灵的震撼,有谁不被老羚羊那为求群体生存,甘愿垫脚的高尚精神所打动,羚羊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当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时不由的想到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阳光明媚,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两岁孩子去旅游,他们非常高兴地上了高空缆车,由于是节日,缆车上的人特别的多,当缆车行驶到50米的高空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用双手托起自己两岁的儿子,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倒在了血泊当中,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而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成为唯一一位幸运者存活了下来.有一位歌手,将这个真实的故事写成了一首歌,来,让我们一块听一听.同学们,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也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都是生命,都是最可宝贵的.当生命受到威胁,当种群遇到灭顶之灾,斑羚尚且以慨然赴死相拯救,这的确令万物之灵的人类汗颜,警醒!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关爱一切生命,让我们的星球成为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乐园(来,让我们再一次地读题)第三课时回顾全文体会课文中两个小故事与课题之间的联系.选择其中一个小故事背下来.。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

四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教案苏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通过翻译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文为四级语文下册中的《生命的壮歌》,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和梦想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生命的壮丽。
2. 生词和短语:(1)生词:挑战、坚持、梦想、壮丽、困难、勇气、毅力等;(2)短语: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勇于追求、实现梦想、鼓舞人心、感人至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2)生词和短语的掌握;(3)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 难点:(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2)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文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3)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词汇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词和短语;(3)鼓励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故事,要求运用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 选择一个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2019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生命的壮歌苏教版精品教育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吗?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பைடு நூலகம்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四、教学时间: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壮歌
教材简析:
本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
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语以及课文的朗读。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先听录音,思考:着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和词语。
二、初读课文。
1、提问:谁能说说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答)
2、抽读生字卡。
学生自读课后的生字。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读。
(用开火车的方法)3、映示:课后词语。
学生读。
补充词语。
指名读,齐读。
4、显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5、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难读的句子。
句子略。
三、写字指导。
1、学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字描红9个生字。
注意:“肆”的笔画较多,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
“链”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
(每个抄4遍)
2、再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上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两则小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蚂蚁团结合作、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映示:课后词语和补充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蚁国英雄”)
1、学生齐读课文。
2、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起火
3、给“临河”的“临”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靠近、对着
②来到、到达
③将要、快要
4、靠河的草丛起火了,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指导读)
映示:我们随着……。
这里的“可不是”是什么意思?(的确是),黑压压一片(蚂蚁群)指导读。
5、我当时看了这样的情景,心想:指名读。
(惋惜)指导读,反复读。
学生齐读下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6、这么紧张的场面,下来将发生什么呢?朗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映示:(1)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致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指名读,(“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英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坚守岗位
(2)可万万没有想到……。
指名读
理解“束手待毙”
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
板书:突围
7、蚁团的结果是怎样的?齐读最后一句。
板书:冲进河流
三、齐读课文,讨论:
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受到了哪些启发?
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牺牲。
四、指导背诵
讨论如何更好的背出来。
指导学生,列出提纲:起因(不慎、起火、火舌围向丘陵)——被发现——突围——蚁国英雄们坚守岗位——冲进河流
让学生反复读并背诵,同桌互背。
五、布置作业
教学要求:
巩固生字和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并背诵。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2、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题“生命桥”,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第1段,思考:
当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时,羚羊群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板书:遇险
分析这段课文,理出顺序:(分类
叫
年轻羚羊
应
飞跃)
指名口述第一段的内容。
3、齐读第2段,思考:出现了什么奇迹?指名回答。
让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意思画下来。
然后选出一幅复制在黑板上,老师讲评。
板书:老羚羊献身。
4、指名读第3段。
提问:“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
“凌空腾起”的“凌”是什么意思?
思考:为什么他是神圣的?
猎人门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映示:为什么把羚羊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读。
)
板书:成功飞跃
5、学生自由背诵。
检查背诵。
6、放录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短文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你从这则短文中想到了什么?板书:勇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