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
2010全国文综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
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 气旋、冷锋D. 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 中心区,沙尘沉降D. 边缘区,沙尘沉降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辽宁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4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
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 中心区,沙尘沉降D. 边缘区,沙尘沉降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湖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使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4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 左右。
2010届高三文科综合上册开学调研测试2

2010届高三文科综合上册开学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卡上和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A.甲、丁B.甲、乙C.丙、丁D.乙、丙2.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是A.23°26′B.56°C.72°D.88°图2表示的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与其所在国家对应正确的是A.①—印度B.②—中国C.③—阿根廷D.④—英国4.当④地出现最低气温值时A.自东向西航行在北印度洋的海轮顺风顺水B.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C.巴西热带草原上草木凋萎D.我国各大河进入主汛期下表反映了我国某省2006、2007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万亩)变化情况,读后回答5~6题。
5.该省区最可能是A.青海B.陕西C.广东D.黑龙江6.该省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以A.水稻种植业为主B.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混合农业为主D.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11月份,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图3),据此回答7~8题。
7.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8.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的有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图4),回答9~11题。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文综)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文综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一)政治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Ⅲ.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调测卷)

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调测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2题。
1.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A.杭州都市区B.金华-义乌都市区C.温州都市区D.宁波都市区2.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C.千岛湖周边地区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
读图2,完成3~4题。
3.对E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4.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5℃,则我国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读图3和图4,完成5~6题。
5.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6.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图5中,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③森林茂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灌木丛生;有机质含量较低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
读图6,完成8~9题。
8.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A.温带,35°N ~ 45°N B.热带,5°N ~ 15°NC.寒带,35°N ~ 55°N D.亚热带,25°N ~ 35°N9.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10.图7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 Q相等。
2010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含答案)

试卷类型:A 2010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文科综合2010.1 本试卷共11页,共41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杭州某校有一个模拟古代中国表示时间的日晷,英国的格拉斯哥城中也有一座表示时间的竖碑(如图1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两个装置皆利用了地物影子的位置和长短变化来测定时间,其正午影长最短都在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两地自然环境的正确表述是A.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均为温带草原带C.均为海陆间水循环D.均以冰川侵蚀为主格拉斯哥杭州某校图13.读下面的天气图(图2),判断此时图2A.兰州受冷锋影响,流感患者可能增多B.西安的风力比乌鲁木齐强C.南昌吹西南风D.合肥受高气压影响,冬雨绵绵4.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图3),判断图例中1~4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图3A.地震、风暴潮、洪涝、干旱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第3页(共16页)C .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D .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5. 读塔斯马尼亚岛“年均降水量分布图”(图4)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图5),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4 图5A .该岛东部降水比西部少B .该岛西部人口密度比东部小C .该岛西部降水多与东北信风影响有关D .该岛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与海运便利有关 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世界三大疫苗生产商齐聚中国,分别在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