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本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课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部编版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6花儿草儿真美丽授课年级一年级(下册)
树木,还要阻止那些伤害它们的行为。
什么?说说不在公
共场所破坏
化的原因。
环节三
注意花草
1我们在与花草相处时,也
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啊!(出示
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对待有
刺的植物、有毒的植物、容易引
起过敏的植物。
2出示课件引起同学们的注
意,告诫大家与植物相处时哪些
行为是不恰当的。
1交流分
享:你还知道
哪些和花草树
木相处时,要
注意的地方?
2完成闯
关游戏。
通过思
辨,能区分
在公共场所
与野外爱护
花草的不同
之处,并说
出恰当理
由。
达标检测
课余时间,可以在家中栽种一些自己喜欢的花草,用拍照、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记录下花草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心情,与家人朋友进行分享。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联系生活,感知花草的美丽和有生命;第二,知道如何爱护花草;第三,与植物相处时,知道如何自我保护。
课堂上,请学生交流熟知的花草,欣赏图片和视频,直观感受花草的美。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看视频和阅读绘本故事,了解植物生长和四季轮回变化,引导学生感知花草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有的花儿草儿特别神奇,小朋友比较感兴趣,所以将观察、了解神奇花草作为本课一个补充的教学资源。
还通过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或辨一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的提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花儿草儿真美丽”,通过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花儿和草儿,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可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花儿的开放和草儿的绿意,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索。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到自然界中的美丽。
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到自然界中的美丽,培养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2.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花儿和草儿的美丽,培养审美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花卉和草地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用于讨论和思考。
3.准备一个美丽的大自然情境,如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或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花卉和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花儿和草儿美丽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花儿和草儿,让它们更加美丽?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制定一个环保计划。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怎样保护大自然?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保护花儿和草儿,我们还应该做什么来保护大自然?–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如何爱护环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是中国人》1. 学习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第2课:《遵守纪律》1. 学习学校和社会的基本纪律要求。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维护集体利益的个人品质。
第3课:《尊重他人》1. 学习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品质。
第4课:《诚实守信》1. 学习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
第5课:《自我保护》1. 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和求助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材料。
六、第6课:《依法行事》1. 学习法律的基本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依法行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意识。
七、第7课:《关爱他人》1. 学习关爱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传递正能量的品质。
八、第8课:《负责任的行为》1. 学习负责任的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表现。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九、第9课:《环保意识》1.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意识。
十、第10课:《团队合作》1. 学习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花草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
2.知道鲁迅先生的名言:“生命不息,护绿不止。
”3.掌握珍爱花草,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
1.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花草的特点,提高对自然的敏感性。
2.能够自觉保护身边的花草和环境,形成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3 情感目标1.热爱大自然,感受花草的美丽与生命。
2.具有责任心和爱护花草和环境的积极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贯彻“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主题。
2.发展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加深对花草的理解。
2.如何将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感悟、识字、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花草,理解自然生态环境重要性,并通过组合、配对、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体验、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呈现,介绍春季花草开放的美景,引导学生们对花草的美丽及其对生命的意义的关注。
4.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校园内或家庭附近外出,观察、描述身边的花草。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观察,感受花草不同的美,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花草的生命需要,并强调对花草和环境的保护和关爱。
4.3 学生对话交流1.学生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草的图片,交换图片展示,并描述所交换的花草特点。
互动交流,从中提取出明显的特点和共性。
2.全班交流:各小组带领全班观赏组内选择的花草图片,交流比较喜欢的花草,以及当中的特点和意义。
4.4 知识体验结合《花儿草儿真美丽》这篇文章,让学生们深入感受青青草原,嘉峪关上的花海等图景,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环境中花草的美丽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没有了这些花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样呢?4.5 知识运用1.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场“花草配对”活动。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配对不同种类的花草,并通过描述花草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点,让其他小组猜测花草类别。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负责任等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个人与集体第1课:我是谁第2课:我与集体第二单元:规则与秩序第3课:生活中的规则第4课:遵守规则第三单元:尊重与理解第5课:尊重他人第6课:理解与宽容第四单元:责任与担当第7课:我的责任第8课:承担责任第五单元:法治与道德第9课:法治观念第10课:道德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境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会中的道德与法治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考察报告的质量。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教案内容:六、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法治与道德(续)第11课:法律的作用第12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七、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作用。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 模拟法庭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法治意识。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含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校园第1课:遵守学校规则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知道遵守校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的习惯,维护校园秩序。
第2课:尊重他人1. 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生活中尊重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庭第3课:孝顺父母1.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2. 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照顾父母,践行孝顺父母的美德。
第4课:家庭和谐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4.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1课:遵守学校规则(2课时)第2课:尊重他人(2课时)第3课:孝顺父母(2课时)第4课:家庭和谐(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第5课:热爱祖国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1课:我们的新伙伴第2课:团结友爱大家庭第3课: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 第二单元:我们的校园第4课:我们的学校第5课:我们的班级第6课:爱护我们的校园3. 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第7课:我们的传统节日第8课:欢度节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与新伙伴友好相处,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增强集体荣誉感。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与新伙伴相处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1课:我们的新伙伴第2课:团结友爱大家庭第3课: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第二单元:我们的校园第4课:我们的学校第5课:我们的班级第6课:爱护我们的校园(3)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第7课:我们的传统节日第8课:欢度节日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三个与新伙伴友好相处的例子。
(2)说说我们的学校有哪些特点?(3)简述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2. 答案:(1)例如: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一起玩游戏等。
(2)例如: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生和谐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校园第1课:我爱我们的学校第2课:我们班级的小规则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庭第3课: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第4课:家人的爱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通过课后调查和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3. 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第1周:第1课我爱我们的学校第2周:第2课我们班级的小规则第3周:第3课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第4周:第4课家人的爱第5周:实践活动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第5课:我们的社区大家庭第6课:社区中的规则与秩序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第7课:我们伟大的祖国第8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七、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国家的发展与公民责任。
3. 采用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情境,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通过课后调研报告,评价学生对社区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责任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安排第9周:第5课我们的社区大家庭第10周:第6课社区中的规则与秩序第11周:第7课我们伟大的祖国第12周:第8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第13周:实践活动十、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2. 辅助材料:案例素材、视频素材、图片素材等3. 实践场地:学校、家庭、社区等4. 实践工具:调查问卷、实践报告模板等教学计划中未涵盖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