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
山东莒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7期56栽 培 与 种 植山东莒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伦伟志(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莒县 276500)摘要:山东省莒县实施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结合农时和机械化水平,充分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该文主要结合项目实施情况,介绍了选种、测土配方施肥、整地、精播、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小麦;宽幅精播;高产种植伦伟志. 山东莒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0):56.小麦是莒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莒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50万亩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麦产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的丰欠,更关乎全县的粮食生产的安全问题。
抓好小麦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日照市。
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中。
通过实施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减少了传统的小麦精播高产栽培中因为播幅比较窄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
构成产量三要素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种均有提高,较好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推进了本地小麦种植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了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
一、选种选用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鲁原502、烟农999、临麦4号等高产稳产品种。
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不仅出苗率高,而且成苗素质好,使用安全方便,能预防苗期病虫害。
二、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础。
当前培肥地力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进行秸秆还田。
在有机肥普遍缺乏的条件之下,进行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1]。
三、测土配方施肥根据莒县土壤化验结果和实际生产经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
埇桥区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主要农作物,该区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小麦生产。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采用科学化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
一、小麦栽培技术1、整地对秸秆还田的地块进行深耕旋耕,深度控制在25cm~30cm,以增强地块的保墒能力。
在深耕过程中,要做到耕层深浅一致,并耙细压实土壤;旋耕作业可以采用大型农用机械,利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旋耕、整地、播种、镇压等一整套作业。
2、播种①播种时间。
根据不同的小麦品种确定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冬性品种应于10月上半月完成播种;半冬性品种播种时间稍后推迟一些,为10月中旬。
②播种方法。
播种时采用播种机械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cm~5cm,行距控制在20cm,保证播种均匀,不能存在漏播、重播问题。
③播种量。
合理控制小麦播种量,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量为150kg/hm2~165kg/hm2,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量为165kg/hm2~187kg/hm2;如果麦田土壤肥力不足,播种期较之往常相比有所推迟,则要增加播种量。
3、田间管理①查苗补缺。
在播种后,观察麦苗的长势,当苗长出1叶~3叶缺苗断垅严重时,要进行补苗,补种相同的种子,浇入少量水;在苗出3叶~5叶时,要对长势异常的苗进行移除,补栽健壮苗,使田间无疙瘩苗。
②除草。
在入冬前和春季各除草1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杂草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对阔叶杂草,如婆婆纳等,可喷施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对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等,可喷施啶黄草胺、炔草酯微乳剂或唑啉草酯乳油进行除草,向杂草茎部喷施药液;对阔叶与禾本科混生的杂草,可喷施氯吡·炔草酯悬浮剂进行除草。
③灌溉。
在土壤保墒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要在播种后浇入“蒙头水”;在越冬之前浇入越冬水,提高小麦抗冻能力,浇水应在气温为3℃以上时浇入;在小麦进入到扬花期后,要浇入灌浆水,促进小麦籽粒形成,但不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要采用小水轻浇的方式。
关于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思考

关于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思考作者:李宏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8期民权县农业农村局李宏一、政策背景为了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把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升到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位置,这也是根据河南省种植业生产实际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和正确的选择。
当前,我国小麦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但人们对于高品质的优质强筋小麦、弱筋小麦需求增加,这类小麦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所凸显。
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例,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仅在300万~450万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逐年上升。
目前,我国优质小麦年需求量在500万~700万t,年供需缺口在200万~300万t,国外进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实际上,近3年来我国每年进口的优质小麦总量都在400万t以上,如2017年度进口441万t、2018年度进口400万t、2019年度进口450万t。
可见,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不足的现状比较明显,每年均需要进口优质强筋小麦来弥补供给缺口,主要进口品种为美国春小麦和加拿大小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阶段,进口俄罗斯春小麦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优质高筋小麦原料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我国小麦市场优质品种的供给。
二、自然条件发展优质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必须注意自然生态条件(气候、土壤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过去河南省豫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适宜强筋小麦生长,是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可以保证强筋小麦的品质,而豫东地区则是强筋小麦的次适宜生态区。
但近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实,只要措施得当,豫东平原照样可以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强筋小麦,即使沙壤土区也不例外。
因此,优质强筋小麦的生态区域理论已经有所突破,即栽培技术也是影响强筋小麦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特别是施肥、浇水是否得当,对强筋小麦品质有很大影响。
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76XIANGCUN KEJI 2021年1月(中)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钭羽倩1马骏2叶伟胜3李威庆4(1.缙云县方溪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缙云321400;2.缙云县石笕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缙云321400;3.缙云县胡源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缙云321400;4.缙云县东渡镇人民政府,浙江缙云321407)[摘要]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的结合,有助于小麦种植业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的实践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通过规范小麦种植标准、优化农机操作步骤、灵活应用农艺技术、优选农机配套设施等途径,提升小麦秋种品质及产量。
[关键词]小麦;秋种;农机农艺结合[中图分类号]S23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2-76-2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消息,2020我国年粮食总产量高达6695亿kg ,同比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为1242.5亿kg ,比2019年增加0.5%。
这表明我国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小麦秋种环节,可充分利用夏季积攒的土壤种植条件增产,搭配农机农艺实现融合发展。
1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的实践价值1.1促进小麦优质高产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当前,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发生了较大改变,机械化设备既能提高农民种植效率,又能达到增收的目的。
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可有效促进小麦生产优质高产发展。
在农艺辅助下,可充分发挥出农机效用,结合土壤与自然气候条件调整种植计划,便于小麦高质量生长。
1.2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务院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文件,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机与农艺结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作物机械化耕种率已达63%,通过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举措,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从而为我国小麦种植业的兴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
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对提高小麦机播质量的影响

( 5 ) 小 麦机械化 高 产栽培 技术 的推 广应 用。在农 机 化技 术方面 可以采用深耕 以及深度施肥 和秸 秆还 田等结
合在 一起 , 从 而提 高 耕作 层 的肥 力 , 而 且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可
在近 些年来我国 的农作物 秸秆 还 田方面 发展 的很 快 , 在 以预防水分以及养 分的流 失 等 , 这是 提高小 麦 高产 的一 个技 术层面 的支持 。相关部门要把两深一精 技术进 行大 范围的推 广应用 , 可以通过相 关的技术教 育培训也好 , 通 过 直接的示范也好 , 总之 可以结合 多种方 式共 同进 行 , 通
推动农业 农机以及 农艺技 术 的结合 , 从 而 在 技 术 以 及 管 上 可 以保 证 农 民 的 利 益 , 同时通过监督 , 相 关 部 门 也 可 以
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 对农机 以及 农艺 结合 工作 进展 实施
( 7 ) 做 好 小 麦 的抗 旱 保 苗 工 作 。 近 年 来 由 于 气 候 因
一
些配套性 的设施 , 其工作 方式一般效 率比较高 , 因为它
往往是一种集多种 功能于 一体 的工作 机械 , 这在 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 而且 可以节约大 量的成本 , 也 就 是说改 善我 们的农机 结构 , 从而 为农机 农艺 结 合提供较 强的合力支持 , 毕竟他 们双 方任何 一 方的加 强都 会在整 体上形成 一种强有 力的合 力 , 从 而促 进小麦 机播 质量 的 ( 4 ) 农机社 会化 服 务水平 的提 升。通过 提升 农机社 会化服 务的水平 , 是小麦 机播 质量 的基 础保证 。相关 的 部门可以通 过实施 一些组 织 , 扩 大农 机的社 会化 服 务范 围与规模 , 提高农机 农艺 结合 运用 的影 响范 围。积极开 展一 系列的新 型服 务组织 , 实施 集 中的作业 方式 , 并且进 行统一实施 , 譬如技术上保证 统一 , 在管理 上也保证统 一
浅谈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利用杂交优势选用高产优质杂交品种,实行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产品增产,保障农产品安全。
发展诸多产业,做大做强了特色经济,使农民脱贫致富,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水稻、小麦、玉米和高粱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作物。
只有通过优选良种,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农产品作物单产,增加农产品总产,才能保障农产品安全。
通过发展诸多产业,拓宽食物来源渠道,实现农业产业稳定发展,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本文从杂交选种、实行良种良法相结合,拓展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玉米、高粱产量杂交优势利用在水稻、高粱方面是不孕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
利用不孕系和恢复系杂交产生杂种。
玉米方面一般采用自交系与自交系间杂交繁育杂种。
1、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伟大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成功地利用杂交优势,把水稻亩产只有300多公斤的产量提高到500多公斤。
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2000年达到亩产700公斤,2004年亩产达到800公斤,2013年亩产达到989.1公斤,2014年亩产达到1026.7公斤。
现在亩产1326.33公斤也试验成功。
20多年来,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90亿亩,增产农产品8.5亿吨。
每年种的杂交水稻的产量可养活8000万人口。
袁隆平院士团队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在盐碱地种植杂交水稻已试验成功,亩产可达300多公斤,为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高粱产量。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各种农业生产先进种植技术、方法最后都要通过种子来承载和体现,推广种植优质良种对农产品丰产意义重大。
“要想产量好,首先必须得种子好。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各省、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海南岛这个天然温室,繁育玉米自交系和高粱不孕系,配制玉米、高粱杂交种。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小麦错题选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小麦错题选一、判断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
)1、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对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农艺农机相结合,其核心是“扩大行距,增加播量,健壮个体,提高产量”。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对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农艺农机相结合,其核心是“扩大行距,扩大播幅,健壮个体,提高产量”。
有利于提高个体发育质量,构建合理群体;对小麦前期促蘖、中期促穗、后期攻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原题中说”增加播量"显然是错误的。
出题人:韩兵审题人:石锁建2、冬小麦一生需氮、钾多,需磷相对较少。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冬小麦一生需氮、钾多,需磷相对较少;另外,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
每生产100kg籽粒,需纯氮(3.0±1.1)kg、五氧化二磷(1.1±0.3)kg、氧化钾(3.2±0.6)kg,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
出题人:徐景红审题人:冯贺奎3、按照小麦大的生育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出苗到拔节、拔节到抽穗、抽穗到成熟三个阶段,不同地区各阶段时间比例相同。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题目选自《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教材---农学》一书。
按照小麦大的生育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出苗到拔节、拔节到抽穗、抽穗到成熟三个阶段,不同地区各阶段时间比例不同,河南省三个阶段的时间比为6:2:2,北京是7.4:1.1:1.5。
出题人:马正国济源市农业经济管理站审题人:翟孝辉江苏省铜山区江苏铜山利国镇农技中心4、播种时根据墒情确定是否抢墒,越冬水在冀中南整地质量高、播后镇压情况下可以免浇。
(√)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播种时根据墒情确定是否抢墒,越冬水在冀中南整地质量高、播后镇压情况下可以免浇。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确保小麦高产稳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小麦要高产,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育、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下面就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石。
品种选育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要求选择适当的小麦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等特点。
要加大品种的选育研究力度,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以推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水平的持续提高。
2. 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耕作、合理的水分管理、科学的密植和套作等。
适时的耕作包括种子的播种、追肥、培土等。
合理的水分管理要根据小麦的吸水特点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确定灌溉的时机和量。
科学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密植过度会导致养分竞争和病虫害的发生。
要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选择适当的密度。
合理的套作可以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科学的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科学的施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手段。
施肥应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供肥能力,科学选择肥料和施肥的时间和方法。
小麦的追肥应注意追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以及微量元素的供应。
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肥水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加强苗期管理,优化田间结构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综合治理是指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选择药剂,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
【摘要】小麦是涡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近些年的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越发显现,实践证明,科技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力保障,涡阳县的小麦种植技术就是其很好的范例,我们通过农机农艺结合的科学方法,促使我县小麦生产又上拉一个新台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越发高涨,进一步使我县的经济得以繁荣。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农艺;技术推广;小麦;高产
我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又是小麦千斤县。
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小麦单产增产幅度,实现我县小麦生产持续发展,只有强化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加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四良配套”,构建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主的高质量群体技术。
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构建技术。
1.精细整地
小麦要达到高产优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田块整地要达到“深、净、细、实、平、畅”六字要求。
深:即适当逐年加深耕层,达到25~35cm,最好以三年为周期进行一遍深耕和深松,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净:即不漏耕、不重耕、灭茬好、净;细:表层土壤细碎,无大可垃;实:即耕土层相对坚实,能使种子与土壤密接,旋耕后镇压轻甚至不镇压,就导致土壤缝隙较大,影响出苗,其次保湿保墒能力下降,在冻害发生严峻,加重冻害程度;平:即土地平整,能灌能排;畅:即排水通畅,因为排水不畅就会导致田间渍害、涝害的发生和加重。
因此整地时要精细整地,耕实耙透,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沟渠配套相通,切实给小麦创造一个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
在整地同时要按农艺要求做好药剂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药剂可选用3%的辛硫磷颗粒或3%的乐斯本颗粒,每亩1.5-2kg拌土5kg于耕犁前撒施,或选用5%的辛硫磷乳油200ml或48%的乐斯本乳油150ml拌细土20kg随犁撒施。
2.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就是根据小麦需要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N、P、K肥配合,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并采用科学施肥方法。
根据我县土壤状况亩产600公斤的产量应亩基施3000kg以上的土杂肥,尿素25kg,普通过磷酸钙50kg或二铵12.5kg,氯化钾8kg,硫酸锌肥0.5kg(上一次可用2年),在小麦拔节期(约3月中下旬至4月份)亩追尿素5-6.5kg。
追施拔节肥不仅能够提高成穗率,减少小穗、小花退化,而且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据多次试验,追施拔节肥一般亩可增产2-50kg。
用天达2116、美洲星、硕丰481微肥拌种,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促进根长粗、长深、长长,根数增加,促进分蘖,增强作物抗逆性。
3.科学播种
3.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能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夺取小麦高产。
播种过早、温度过高,幼苗徒长,形成肥苗,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早衰,春性品种还容易过早拔节,遇低温易受冻害。
播种偏晚、气温低,营养生长弱,不能形成冬前壮苗,产量低。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近几年气候变暖的情况,半冬期品种一般于10月10-17日,弱春性品种于10月15-2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适量播种也就是合理密植,要求苗期有适宜的基本苗,越冬前后有适宜的茎蘖数,最后有适宜的亩穗数。
现在,总体产量水平由中产向高产过渡,部分田块已达到高产水平。
由于现在施肥足,所以要高产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大播量,因地制宜降低播量,推广半精量播种技术(当然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种子的牙率、播种的时间等亦要达到高产要求)。
我县土壤主要以砂礓黑土为主,质地粘重,难以整碎整平,亩基本苗宜在15万,冬前茎基蘖数60-80万,年后苗最大茎蘖数达80-100万,不超过100万,最后成穗40万左右为较好。
半冬性品种播量一般7.5-9kg,弱春性品种9-11kg,但播期推迟,墒情和整地质量差时适当增加播量,也就是根据所需基本苗,结合具体品种的发芽率、千粒重、田间出苗率及净度计算实际播种量。
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整地质量高、墒情足可按90%计算,整地质量差按70%计算,播种量计算公式为:
播种量(公斤/亩)=[每亩计划基本苗数x千粒重(克)]/[种子净度(%)x 发芽率(%)x田间出苗率(%)x103x103]
4.秋种期间的气候特点与科学播种对策
4.1气候特点
我县秋种期间的气候整体特点是5年3灾,以旱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灌溉条件基础落后,常常贻误适宜播种期。
4.2存在问题
趁早早播,不能减少播量,推迟播种期时又盲目增加播种量,两种现象同时并存,都对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4.3科学播种基本对策
在科学播种技术中,播种量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由于秋种期间受到干旱或连阴雨影响,造成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地调整播种量,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适墒播种:指适宜墒情、适宜播种期情况下播种,按上述方法确定播种量。
②抢墒播种:指时间未到,墒情适宜情况下提早播种的现象,应降低播种量,如半冬性品种于10月上旬趁墒播种的,基本苗可以降低到12万左右。
③造墒播种:指季节到了,土壤墒情不足,有条件情况下造墒按时播种。
④等墒播种:指过了季节,土壤墒情不足,又没有造墒条件,等墒播种的情况,为保证足够的穗数,通常采取增加播种量的办法进行调整(不提倡播种等雨出苗)。
5.选用科学播种方法—扩行机播
首先,我们要选用机械条播方法,机械条播可以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下种均匀一致、出苗整齐,同时也是降低播量的有效方法,尽量杜绝撒播,撒种后翻犁或旋耕会导致种子入土深浅不一,既浪费种子,又影响出苗的整齐和出苗质量,难以达到健壮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其次是扩大行距,把原18左右的行距,调整为20-22,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植株生长健壮,利于实现高产优质。
第三,播种深度要掌握在3-5,过深或过浅都不易形成壮苗。
6.结束语
总之,在农业的实际生产中,只要抓住了上述的技术环节,使农机技术和农艺要求完美结合起来,就为小麦生产的持续增产奠定了一个成功的基础,俗语讲
“七分种,三分管”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我县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近些年农民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