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纬度地区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选用优良品种和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小麦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
优良小麦品种要根据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耕作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选择。
在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生态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比如不耐旱或不耐寒的品种,不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适应生长。
选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选用适宜的品种。
2、优先选择高产、抗病优良等品种高产品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益,而且还能满足市场需求。
抗病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3、考虑种植特点和市场需求决定品种的种植特点包括抗逆能力、生长速度、灵敏度、抗病力和收割强度等方面。
同时,市场需求也需要被考虑。
例如,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有些品种能够产生高品质的黄油麦,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注重综合效益最终的选择应该注重所选品种的综合效益,包括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和节约施肥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品种在当地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以及市场需求的信息。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的选用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但它不足以保证生产的成功。
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样必不可少。
下面介绍几种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1、适宜的播种时间小麦的播种时间应根据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态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来决定。
在北方地区一般适宜在秋季进行,而南方地区则适宜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进行。
播种时要注意及时深埋种子,确保均匀分布和发芽率。
2、合理的肥料施用小麦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因此应适当施肥,并保证施肥量的均匀分布。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以提高小麦生长的吸收能力。
3、农药的合理使用适量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止作物损失和产量下降。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当前普遍适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选择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叶面积指数,光温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量大的作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合理科学施肥。
三、避免重茬重茬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滋生,根系损伤等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适当轮作,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小麦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五、合理控制灌水量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灌溉水,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产生水渍,导致水泡病、浸润病等病害滋生。
应根据土壤情况和降雨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
六、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选垄、揭盖、跟肥、松土等措施。
应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保证人们食用小麦的安全性。
要严格把控小麦种子的来源,对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物制剂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对采收后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等措施,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
总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
要求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二、土壤准备:选择良好的耕地进行小麦种植,确保土壤排水良好,富含养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宜的墒情。
三、施肥措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和追肥。
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四、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排水排涝,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采用适宜的间套作制度,合理安排田间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消毒处理。
五、适时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
注意避免过湿和干旱的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注意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七、合理的田间操作:严格按照小麦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操作。
八、适时的收获和处理:在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割干净、晒干等。
注意收获方式和时间,避免小麦粮食质量下降。
九、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在小麦收获后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残株,施肥翻耕等。
合理安排土地使用规划,避免连作与华本。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
小麦的优质高产对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是深厚、疏松、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供水充足的土壤。
选择土壤时应该选择pH值适中,富含有机质,以及富含磷、钾、铁等微量元素的土壤。
土壤还应该有能促进小麦生长的菌群,保持土壤的活力和养分,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具有高产、耐病虫害、耐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例如冬小麦可以选择耐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春小麦可以选择耐旱、耐病虫害的品种。
三、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6.67-33.33万株/亩,春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0-23万株/亩。
在施肥方面,根据土壤养分、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翻耕、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翻耕和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并且要注意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有效利用。
除草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要及时,避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灌溉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适量的供水,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赤霉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六、收获管理小麦的收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和小麦生长期的需要,合理选用肥料和施肥方法。
2.注意调节氮磷钾元素的平衡,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元素的均衡供应。
3.根据土壤养分吸收情况、农业生产经验和小麦生长期变化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
二、高效节水水分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然而在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高效节水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
1.合理选择地块和时间,避开旱期和盛夏高温季节,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及蒸腾量,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渗透利用率。
2.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地表流失和深层渗漏,加强土壤水分的蓄积和节约,实现节水效果。
3.透过高精度微灌技术,对土壤中过量水分进行实时处理,合理控制水量和浇灌深度。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必要从。
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将会影响小麦产量甚至完全毁掉。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挖除病体、虫体,保持田间清洁。
2.选用适当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因此,应注重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科学、合理恰当地使用。
3.加强生物防治,选用具有低毒、高效、具有长时间残效期的高效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四、合理种植小麦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有抗贫瘠性强、抗日照短、产量高的品种在适宜的地块上进行种植。
2.调整种植密度,适度控制作物间隔,控制茎叶的分布,提高茎叶比。
这样,在达到一定粗度条件下,对于营养物的支配会更加的合理。
3.地形的选择,小麦适生于较平坦的地形,而泥土过于粘重或过于松散的地形并不适合进行种植。
总之,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在于科学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种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和追求的方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良种选育小麦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小麦的良种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旱、抗灾等特性。
同时,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地选择和准备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因此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好、土层深厚、石头少的耕地。
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犁地、耕地、施肥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通透性。
三、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比较关键的营养元素。
在种植前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制定适宜的肥料使用量和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要适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并在拔节期和穗期施肥。
四、合理的密度选择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根据土地环境、品种性状和气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应根据品种和环境进行选择,一般密度为每亩300-600kg种子,可以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大小进行数量调整。
同时要注意,密度太大易引起小麦发芽不良,密度太小则会产生过多的薄穗,降低产量和质量。
五、适宜的灌溉和排水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和拔节期适宜多灌水,穗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以免引起小麦倒伏和流苏现象。
同时,在种植小麦的地方应建立排水系统,以免因积水而导致减产或死亡。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是易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小麦的地方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小麦种植 高产技术

小麦种植高产技术小麦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主食。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关键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小麦种植的高产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
在品种选择上,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水分条件,选择适应性良好的品种;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品种的优点和缺点,选择高产、稳产、耐倒伏、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严格控制播期小麦的播种时间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小麦最适合的播种时期是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南方地区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
三、控制密植小麦的密度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密度过大,既会导致空间竞争,造成小麦植株之间的养分、光照、水分等资源的互相竞争而影响产量。
如果密度过小,则会浪费水、肥料和劳动力。
对于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合理施肥小麦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施肥时,既要注重基础施肥,又要注重追肥。
基础施肥要分地区、分品种进行,充分发挥土地肥力,使小麦在生育期间能够充分吸收并利用现有的养分。
追肥应根据小麦生长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在保证小麦居于较好的生长状态的前提下,适当使用速效肥和缓效肥的组合,配合用草炭、稻草等有机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的危害最大的是病虫害。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常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对这些病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
六、多种农业措施综合运用提高小麦产量不是单一的措施所能解决的。
需要通过多种农业措施的综合运用来实现。
如合理的轮作技术、田间管理措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土壤环境等。
只有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小麦的高产。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1.条施肥,肥托种。
在播种前,把肥条施在地下9厘米深处,然后把种子播到3~4厘米深处,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供应上。
2.施足底肥。
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厘米。
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30~50公斤,钾肥及微肥适量。
3.适时早播,缩小行距。
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
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
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
播种量依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亩穗数而定,一般亩穗数35万穗左右为宜,这样播种量20公斤左右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早管理。
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
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
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
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
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
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浇好灌浆水。
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
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6.注意病虫害防治。
由于春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因此,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纬度地区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摘要】本文从良种准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高纬度地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地区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精选种子,搞好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
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强、中、弱筋品种。
熟期应选择7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正常成熟,以防止芽麦。
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纯度不低于9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
为苗全、苗齐、苗壮打好基础。
2.种子处理
2.1种衣剂包衣
在小麦病害易发生的地块,要进行种子包衣。
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并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使用量小,可减少药剂在商品麦及土壤中的残留,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超微粉体种衣剂可取代拌种双、福美双等用量大的胶体种衣剂。
2.2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兼防根腐病。
二、选择适宜茬口、合理轮作、精细整地
1.选择适宜茬口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最好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
提倡连片种植,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2.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减少小麦病虫草害的环保措施。
麦豆产区推行“小麦-小麦-大豆”的轮作方式,其他地区视具体情况而定。
3.精细整地
要坚持伏、秋整地。
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前茬全部深松25~30cm后耙茬作业,耙深12~15cm。
采取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高低差不大于3cm。
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耙后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2~3cm 直径的土块不得超过1~2块。
3年深翻1次。
秸秆粉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利于小麦的稳产。
埋入土壤的秸秆诱使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把秸秆中的无机氮转化成有机氮,供作物利用。
秸秆还田还能使小麦生长有后劲。
秸秆的碳、氮比高,使得土壤中的氮素缓慢释放,使小麦后期不至于脱氮。
提倡少耕、免耕。
少耕、免耕。
三、科学施肥
1.有机肥施用量
每公顷施22.5t农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
2.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稳氮、磷,增钾肥;因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秋深施底肥,深度达到12cm,秋施底肥为总肥量的l/2。
因小麦属顶凌播种,土壤化冻较浅,春季较难做到深施肥。
施肥浅不但使氮素易挥发,降低肥效,而且不利于后期下扎的根系利用氮素养分,造成后期脱氮,降低子粒蛋白质含量。
每公顷施肥量,纯氮75kg,五氧化二磷82.5kg,氧化钾45kg;东部地区纯氮82.5kg,五氧化二磷82.5kg,氧化钾52.5kg。
3.中量元素肥料
硫肥、镁肥可有效提高商品麦蛋白质含量。
硫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之一,植物体内缺硫影响蛋白质的同化作用。
缺硫的小麦面筋黏滞性比一般小麦低,面粉中二硫键减少,面筋质量变劣。
公顷施用5kg硫酸铵可使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0.4~0.8%。
镁不仅以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因而镁对碳代谢、氮代谢有多方面的影响。
施镁还可提高子粒容重和湿面筋含量和质量。
4.微量元素肥料
缺硼地区和地块,每公顷做种肥施用硼肥30~45kg。
若生产富硒面粉,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可用1.5kg硒肥,对水100kg喷施。
麦饭石微肥等矿物源肥料中含有丰富的b,mo,zn,xi,cu,mg,ca等元素,可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
四、适时早播,确保播种质量
土壤化冻达到5~6cm深时,及时播种。
采用15cm单条或30cm
双条播,边播种边镇压,镇压后的插深为3~4cm,误差不大于±1cm。
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以400~600万株为宜。
秋整地的地块,应早春耢地,耢平后播种。
春季施种肥、播种、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减少湿土裸露时间,降低土壤失墒。
五、田间管理
1.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
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压青苗能提高幼苗素质.增强抗旱能力。
2.叶面追肥
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5kg氮肥,加适量粉锈宁,对水喷施。
喷施磷酸二氢钾还有使小麦茎秆强壮,防止倒伏的作用。
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等叶面微肥混合后对水喷施。
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一次。
每公顷从总肥量中拿出7.5kg氮肥随水灌施,效果更好。
3.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病虫草害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阔叶杂草严重
地块,在小麦分蘖至拔节前,阔叶杂草3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600~750ml。
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稗草严重地块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600~750ml,或用10%骠马乳油每公顷525ml。
防治赤霉病等病害时,用50%的多菌灵防治。
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黏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可用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450ml。
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可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或5%啶虫脒超微粉150g兑水450kg喷雾,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80~240g,对水900kg喷雾。
六、适时收获,确保收获品质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
避免过晚收获,遇雨产生芽麦。
参考文献:
[1]邵凤成,李元良,丁振山等.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农林科技,2011(02):15.
[2]伊玉红,王建国,王波涛. 春小麦关键时期栽培技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25.
[3]宋永海.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现代农业,2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