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的干预措施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4 正确使用层流间 : 术床放置在层 流天花 网对应 处 , . 2 手 一切操 作 都尽 量 在层 流天 花 网对 应 处 进行 , 免 在 回 风 口开 启 无菌 包 。 避
4 保 持 手 术 间 的正 压 . 3 保持 电动 门处 于关 闭 状 态 ,尽 量 减 少
手术 室是 控 制 医 院 感 染 的 重 点 科 室 ,手 术 室 的环 境 质 量 对
l 5.
3 覃峰 . 临床 护 理 质 量 安全 控 制 规 范 与现 代 护 理技 术标 准 工 手术 作 手 册【 ] 京 : 生科 技 出版社 ,0 7 1 ~ 3 M. 北 卫 2 0 :2 1 .
( 责任 编辑 : 云 云 ) 戴
-
1 8・ 5
T ODAY NURS J E,ANU Y ,0 , .1 AR 2 1 No0 I
毒 、 型肝 炎 病 毒 和 人类 免 疫 缺 陷 病毒 等 是 针 刺 伤 传播 的 主要 病 丙 原 体 针 刺 伤 的 危 害 性 大 , 果 严 重 , 仅 会 造 成 多 种 血 源 性 疾 。 后 不
病 的传 播 , 会 给 护 士 的心 理 造 成 很 大 的影 响 , 实 习 护 生 由于 还 而
作 人 员 只 有 充 分 认 识 医 院 感 染 的重 要 性 , 自觉 地 严 格 执 行 各 项 规 章 制度 , 真 做 好 预 防感 染 的措 施 , 能 有 效 控 制 手 术 室 医 院 认 才 感 染 的发 生 。
参 考 文 献
的气 压 , 而 保 证 室 内 的洁 净 空 气 只 能 向 室 外 流 动 , 外 的 空气 从 室
飞速发展 , 、 、 手术越来越多 , 高 精 尖 在无 菌程 度方 面 对 手 术 人 员 和手术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 因此 , 建 洁净 手术 室 是 外科 手术 创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徐美君;周庆辉【摘要】Wrist-ankle acupuncture is a type of special acupuncture therapy, featured by simple operation, swift efficiency, and few adverse effects. In the recent years, ankle-wrist acupun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ized in clinic. By retrieving the relevant medical literatures from VIP, CNKI, and Wan Fang databases, this manuscript was to analyze the history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nd to review it from both mechanism and clinical reports. Meanwhile, this article also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expected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and studies.%腕踝针是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副反应少等特点。
近年来腕踝针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通过收集和整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中应用腕踝针的医学文献,分析其历史,并将文献从机制与临床报道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同时指出腕踝针近几年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77-280)【关键词】腕踝针;针刺疗法;综述【作者】徐美君;周庆辉【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结合传统针刺与现代神经学理论发明而来,因只在四肢的腕踝部行皮下浅刺以治病而定名[1]。
针刺操作细节对针刺临床疗效评价客观性影响分析——以四大顶级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的针灸临床试验论文-吴晓

117第19卷 第1期 2017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9 No. 1 Jan .,2017针灸疗法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针灸作为有效的补充替代医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很多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均立法保护针灸的合法地位,将针灸治疗纳入国家医保范畴并确立了针灸专业医师的准入资格。
同时,随之而来的针灸研究热潮也悄然而至。
以“acupuncture”作为主题词和自由词在PubMed 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从1921年第一篇关于针灸的文章被收录,到2008年已总共收录1003篇[1],再到2014年已总共收录1775篇,表明国际学术界对针灸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这也将使针灸的发展迈入更科学的领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柳叶刀》(The Lancet)和《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是高影响因子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源刊,在国际医学杂志中有“The Top Four”之称,是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杂志。
毫无疑问,在四大顶尖医学杂志发表针刺临床试验论文是检验针灸临床研究水平的重要标杆,这些论文的发表也将直接影响到针刺疗法的国际评价和推广运用。
但令人关注和不安的是,近年来这四大杂志相继发表的一些针刺临床研究论文对针灸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比如,JAMA 杂志先后发表了《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aine Addic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针刺操作细节对针刺临床疗效评价客观性影响分析——以四大顶级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的针灸临床试验论文为例吴晓1,2,刘旭光1(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 泸州 640000)摘 要: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及自由词在PubMed 数据库对《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The Lancet》和《British Medicine Journal》进行检索。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实验设计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新的治疗方法、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倚和干扰,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一、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干预措施本身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几个重要特点:1. 随机分组:研究者将参与试验的个体或单位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别,以确保每个组别的特征和背景因素尽可能的平衡。
这样可以降低由于样本选择偏倚而引起的结果误差。
2. 对照组设置:对照组是接受安慰剂、标准治疗或其他具有已知效果的干预措施的组别。
对照组的存在可以帮助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3. 双盲设计:双盲设计是指既有参与者也有评价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真实干预还是安慰剂、标准治疗等。
双盲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主观判断和期望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4. 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通过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将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组别。
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偏好和选择对结果产生影响,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二、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优势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有效控制混杂因素: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随机分组,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干预措施引起的。
2. 获得可比较的结果: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可以提供可靠的比较信息,帮助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照组的设置,可以将干预组的效果与标准治疗或安慰剂等进行比较。
3. 具有较高的证据水平: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是产生高级别证据的金标准。
它可以提供最可靠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三、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局限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受众限制: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限制,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结果可能无法直接应用于整个人群。
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 STRICTA )

表2.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 STRICTA )1.针刺治疗的合理性1a 针刺治疗的类型( 如中医针刺、日本汉方医学针刺、韩医针刺、西医针刺、五行针、耳针等)。
1b 所提供的针刺治疗的理由、依据的历史背景、文献来源和( 或)形成共识的方法, 在适当的地方引用文献。
1c 说明对何种治疗作了变动。
2.针刺的细节2a 每一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用针的数目( 如可能, 用均数和范围表示)。
2b 使用的穴位名称(单侧/双侧) (如无标准名称则说明位置) 。
2c 进针的深度, 采用指定的计量单位或特定的组织层面描述。
2d 引发的机体反应( 如得气或肌肉抽动反应)。
2e 针刺刺激方式( 如手针刺激或电针刺激)。
2f 留针时间。
2g 针具类型( 直径、长度和生产厂家或材质)。
3.治疗方案3a 治疗单元数。
3b 治疗单元的频数和持续时间。
4.其他干预措施4a 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的细节( 如艾灸、拔罐、中药、锻炼、生活方式建议) 。
4b 治疗场所和相关信息, 包括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 以及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
5.治疗师的背景5 对参与研究的针灸师的描述( 资质或从业部门, 从事针刺实践的年数, 其他相关经历)。
6.对照或对照干预6a 在研究问题的阐述中援引资料说明选择对照或对照措施的合理性。
6b 精确地描述对照或对照措施。
如果采用假针刺或其他任何一种类似针刺的对照措施, 则提供条目1到条目3所要求的详细信息。
该清单应与对 STRICTA 条目的解释结合起来阅读。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项燕;李瑞【摘要】Objective :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know the current state of foreign acupuncture through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SCI, including methords they us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we could provide domestic research workers with meaning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cupuncture research. Methods :In Web of Science and PubMed database,taking "trials and acupuncture" , "RCT and acupuncture" as title, we finally got 1581 literature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Periodicals.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CTs involved in the literatures and assess on them. Results Explanato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used in most literatures. But the result of this kind of RCTs presented poor acupuncture outcome,with a view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While more and more western researchers affirmed that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 with complex interventions as its feature. The poor outcome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had been the result of most SCI clinical studies. While the using of technique of fMRI which presents different mechanism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sham acupuncture was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trials protocol, which without any doubt was good news for those promoters.Conclus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foreign technicians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acupuncture with" smoothi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nd adjusting qi and blood" as its main effect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wh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SCI clinical trials is not ideal. For the internal researches, we suggest that ensuring wheth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r the comparison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other therap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future studies. So the most appropriate trial protocol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study is available.%目的:为了解国外SCI针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国内针灸学术界及时掌握国际上高水准的针刺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两大数据库近5年来以“trials and acupuncture”、“RCT and acupuncture”为标题的所有被SCI收录的论文共1581篇,对其内容进行提取并分析试验设计特点和试验质量.结果:国外SCI大部分临床试验采用的是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其对于解释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对照组疗效并不理想,也不利国外针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在方法学上更适合于复杂干预的针刺临床研究.对于国外SCI的针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效与假针疗效无差异.结论: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国外针刺临床研究中操作者未得针刺“通经络、调气血”之真义才是导致临床研究中针刺疗效不显著的根本原因所在.对于国内研究者来说,今后在选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时,应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无论是选择哪种研究方法,ERCT还是PRCT作为设计方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的作用机制或针刺特异性还是研究针刺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对比,从而选择最恰当的研究方案.【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SCI;针灸;随机对照试验【作者】项燕;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0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1.2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4)1.3 认知功能和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5)1.4 本研究的边界和研究方法 (6)2. 针刺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7)2.1 中医理论基础 (9)2.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10)2.3 针刺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11)3.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12)3.1 缺血性脑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3)3.2 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16)3.3 认知功能的评估方法 (17)4. 针刺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效应 (18)4.1 针刺对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改善 (19)4.2 针刺对语言和空间认知的促进作用 (20)4.3 针刺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影响 (21)4.4 针刺与其他康复方法联合应用的综述 (22)5. 针刺对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应 (23)5.1 针刺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 (25)5.2 针刺对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改善 (26)5.3 针刺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升 (27)5.4 针刺在高级躯体运动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28)6.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 (29)6.1 针刺治疗的时机和疗程 (30)6.2 针刺治疗的操作与参数控制 (31)6.3 针刺与其他康复手段的配合 (33)6.4 患者个体差异对针刺疗效的影响 (34)7.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35)7.1 研究趋势的分析 (37)7.2 针刺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8)7.3 针刺与其他现代化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40)7.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41)1. 内容概览缺血性脑卒中概述:简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研究背景做铺垫。
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现状分析:阐述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这些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

·论著·“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陈立和 张路 毛文虹 沈建武 李博 许智先 郭孟萌王克键 张丽娟 徐峰【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ProQuest、ChiCTR、ISRCTN Registry、及CENTRAL注册的研究,同时手工检索2004年1月-2015年1月出版的《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
将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共检索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188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共7项研究,受试者1 230例。
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OR=3.22,95% CI(1.81~5.75)];但症状积分改善[MD=0.69,95%CI(-0.56~1.93)]、IgE[SMD=-0.07,95%CI(-0.97~0.83)]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但纳入研究多存在方法学偏倚,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予以支持。
【关键词】针刺;蝶腭神经节;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Evaluation on allergic rhinitis treated by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stimulation with acupunc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Chen Lihe, Zhang Lu, Mao Wenhong, Shen Jianwu, Li Bo, Xu Zhixian,Guo Mengmeng, Wang Kejian, Zhang Lijuan, Xu Feng.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Lu, Email: zhanglu7810@.【Abstract】Objectiv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AR) by sphenopalatineganglion stimulation with acupuncture were evaluated. Methods Databases including CBMDisk, CNKI, WanFang, VIP,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ProQuest, ChiCTR, ISRCTN, and CENTRALwere search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database established to Jan 2015. All issues from Jan 2004 to Jan 2015published on journals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weresearched by hand at meantime. All data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the inclusive and exclusive criteria which waspre-designed, the Revman5.3 was applied for meta-analysis, and the studies qualities were analyzed by gradescore. Results 118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7 studies that involving 1 230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ve criteria.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stimulation with acupuncture as the main treatment of AR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03.016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Z070852)作者单位:100091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陈立和、张路、许智先、郭孟萌、王克键、张丽娟),泌尿外科(沈建武),临床药理基地(李博),外事办(徐峰),麻醉科(毛文虹)通信作者:张路,Email: zhanglu7810@showed the better total response rat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rugs, the OR (95% CI) was 3.22(1.81 - 5.75); however the change of total symptom scor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MD (95% CI) was 0.69 (-0.56 - 1.93), the change of Ig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SMD (95% CI) was -0.07 (-0.97 - 0.83). Conclusion The main treatment on AR by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stimulation with acupuncture may has better efficacy than western medicine. But due to the methodological biases existed in most studies, future high-quality RCTs were needed to be included into Meta-analysis to test today’s study conclusion.【Key words】 Acupunctur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Allergic rhinit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ystematic review变应性鼻炎影响全球10%~20%的人口,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1],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常相互影响,约有10%~4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