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超敏综合征
病毒感染与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

( MV)人疱疹 病毒- ( V7) C 、 7 HH - 的再 活化也 与 D H I S的发 病 相关 。N n a ai 等 指出 , w 副黏病毒属 中的腮腺炎 病毒和 副流
感病毒感染也促成 了 D H I S的发生 。
引起 DHS的 药 物 类 型 比较 局 限 , 要 包 括 抗 癫 痫 I 主 药 . , 3 磺胺类 药物 H , 氧酶 抑制 剂 , 心 律失 常药 ] l 环 抗 以及抗真菌药 J偶见 于氨腈 、 , 抗逆转录酶抑制剂[ 1。 o 3 2 1 抗癫痫药 . 主要 见于芳 香族抗癫 痫药 , 如卡 马西平 、 苯
4 病 毒 在 D HS发 病 中 的 作 用 机 制 I
发挥控制 B细胞增 殖 的作 用 , 在缺 乏 C 8 而 D T细胞 培养 中 C4 D T淋巴细的控制作用 不受影响 ,同时 CM T细胞被 消 1 耗, 提示 C 4 D T细胞在 清除 E V转化 的 B淋 巴细胞 中起 重 B 要作 用 ,对 C 8 D T 淋 巴 细 胞 扩 增 起 辅 助作 用。T ha oyma 等 通过对 3 2名证实存在 HH - 活化 的 D H V6再 I S患者进 行 全血 中病毒 D A检查 , 果显 示 其 中 2 N 结 4例 ( 5 ) 出了 7% 检 E V D A, B — N 并且发现 E V在发病 的前 1 B 2d未能检查 到 , 最早 患者在发病的第 1 3天检测出。最高的 E V D A拷 贝数 是在 B N
妥英 、 巴比妥、 巴喷 丁 , 类 药物 引起 DH 苯 加 本 I S可 能 与 芳 香
疗 1 , 周 出现 高热 , 巴结肿 大 , 淋 全身 红 疹 以及 肝 功 受损 等 DH I S相关症状 , 该患 者除 D H I S一 般表 现外 , 伴 随有 回肠 还
重症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PPT

机体免疫应答分为两大类
人体免疫系统分为三道防线 物理屏障组成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系统组成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系统组成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组成包括: • 天然屏障,包括皮肤、粘膜等 •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 • 体液因子包括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等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侵入病原体的清除 机制,不涉及抗原识别及二次免疫应答。
药
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DE)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 ⁃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和 系 统 症 状 的 药 物 反 应(drug reaction with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
的表达、细胞色素P450 亚型等药物代谢酶异构 体及 P 糖蛋白等药物转运体相关的基因变异, 可能影响个体对药物超敏反应的遗传易感性
病毒的活化
影响药物代谢或排泄的基础疾病、药物 的理化特性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
重症药疹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类型及相关药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 I型药物过敏反应 2 II型药物过敏反应 3 III型药物过敏反应 4 Ⅳ型药物过敏反应
非免疫反应介导的 药物过敏反应
1 遗传因素: HLA基因
2 病毒感染:EBV HHV-6
........
药疹分型 - 重型药疹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EMDE)
SJS/TEN
重
型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卜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
皮损初发多为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更为严重者表现为伴面部水肿的剥脱性皮炎、SJS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通常潜伏期2-6周(平均3周)。
症状于停用原因药物之后仍持续发展并转为迁延化往往经过I个月以上缓解,典型DIH S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
致死率大约10 %,主要死于重症肝炎。
一、病因1•药物:大致限于别嘌呤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嗦、氨苯飒、柳氮磺胺吡啶、阿巴卡韦(abac avir,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美西律、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和阿米替林。
2•病毒感染:每2-6周出现HHV-6周期性的再激活。
DHS是由药物过敏和HHV-6感染再激活共同导致的疾病。
3. 遗传:DHS的易感性很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大多数药物的乙酰化是由N-乙酰转移酶2(N AT2来完成,而乙酰化的表型(快、中、慢)与N AT2基因型相关,只有快乙酰化表型能保护机体免遭药物活性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损害。
慢乙酰化基因的表达是DHS的一个危险因子。
另有证据表明,与细胞色素P450亚型等药物代谢酶异构体及P糖蛋白等药物转运体相关的基因一旦发生变异机体对药物代谢产物的解毒力下降,增强患者对药物代谢产物的易感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研究发现多个等位基因DHS的遗传危险因子。
4•原有疾病患有SLE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原有疾病者,发生DI H S的机会增加。
二、发病机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DHS是由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
存在两个关键阶段:早期存在以B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明显减少为特征的免疫抑制,这种免疫抑制一方面引发H HV-6再激活,另一方面又抑制了药物特异性T细胞活化,因而发病较一般药疹更为迟后。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免疫抑制剂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在DIHS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过敏症状。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糖 皮质激素等。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身体状况,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量和持续时间可 能有所不同。
3、生物制剂
3、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DIHS的方法。生物制剂是一种针对特定细胞因 子或免疫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针对性地抑制免疫反应或炎症反应。例如,针 对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治疗DIHS的潜 力。
二、慢性咽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二、慢性咽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1、局部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是慢性咽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多 采用消炎、收敛、润喉等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只能缓解症状,难 以根治疾病。此外,部分药物还可能存在副作用,如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免疫力 下降。
二、慢性咽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4、血浆置换疗法
4、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是一种通过置换患者血浆中的异常免疫成分来缓解DIHS的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抗体和细胞因子,从而减轻过敏症状。然而, 血浆置换疗法的使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估。
5、疫苗调节免疫反应
5、疫苗调节免疫反应
疫苗调节免疫反应是一种新兴的治疗DIHS的方法。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诱 导机体产生针对致敏药物的特异性抗体,从而降低再次接触药物的过敏风险。目 前,针对一些常见致敏药物的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T细胞活化与细胞因子
在DIHS的发病过程中,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些 研究表明,特定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DIHS患者的血清中显著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导致皮 肤损伤、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药物超敏综合征-DRESSppt课件

*
由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免疫变态反应,存在2个关键阶段:第1次高峰症状与药物过敏及免疫系统的改变相关,而第2次高峰症状与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人疱疹病毒再激活相关。
发病机制
*
初发皮损多为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损害,多伴有颜面部肿胀,口周 及口唇部可以出现伴有鳞屑的红斑或丘疹,但无Stevens- Johnson 合征样的坏死性损害,皮损逐渐相互融合,发展成为红皮病。不同患 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皮损的形态有所不同。 高热 。 淋巴结增大。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脏器受累以肝脏为主,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肺等其他器官也可受 累。主要死于肝功能衰竭。 无粘膜损害或很轻
24.1
16.2
1205
838
01-05
271
27
7.8
1.5
TP、ALB始终降低,肾功能、CK正常。
*
12-23肝胆脾胰彩超: 1.胆囊多发息肉 2.胆总管上段稍宽 3.第一肝门多发实质性病灶(肿大淋巴结可能)。 12-30肝胆脾胰彩超: 1.肝脏肿大 2.胆囊多发息肉 3.胆总管上段稍宽 4.第一肝门多发实质性病灶(肿大淋巴结可能)。
*
诊断
DRESS综合征 (芦氟沙星胶囊,淋必泰胶囊引起可能性大)
*
治疗
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 ,泼尼松片25mg po*15天,维生素C针静滴,抗过敏(氯苯那敏 氯苯拉明)及对症(中药药浴 冷疗等)治疗。患者全身红斑丘疹基本消退,于2月16日出院。
*
按重症药疹原则 停用致敏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大量冲击;抗病毒治疗 ;血浆置换 ;支持疗法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 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
皮损初发多为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更为严重者表现为伴面部水肿的剥脱性皮炎、SJS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通常潜伏期2-6周(平均3周)。
症状于停用原因药物之后仍持续发展并转为迁延化往往经过l个月以上缓解,典型DIH S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
致死率大约10 %,主要死于重症肝炎.一、病因1。
药物:大致限于别嘌呤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嗦、氨苯飒、柳氮磺胺吡啶、阿巴卡韦(abac avir,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美西律、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和阿米替林。
2。
病毒感染:每2-6周出现HHV—6周期性的再激活。
DHS 是由药物过敏和HHV-6感染再激活共同导致的疾病。
3. 遗传:DHS的易感性很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大多数药物的乙酰化是由N-乙酰转移酶2(N AT2 )来完成,而乙酰化的表型(快、中、慢)与N AT2基因型相关,只有快乙酰化表型能保护机体免遭药物活性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损害。
慢乙酰化基因的表达是DHS的一个危险因子。
另有证据表明,与细胞色素P450亚型等药物代谢酶异构体及P-糖蛋白等药物转运体相关的基因一旦发生变异机体对药物代谢产物的解毒力下降,增强患者对药物代谢产物的易感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研究发现多个等位基因DHS的遗传危险因子。
4.原有疾病患有SLE、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原有疾病者,发生DI H S的机会增加。
二、发病机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DHS是由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
存在两个关键阶段:早期存在以B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 明显减少为特征的免疫抑制,这种免疫抑制一方面引发H HV—6再激活,另一方面又抑制了药物特异性T细胞活化,因而发病较一般药疹更为迟后。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PPT课件

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研究合作,共同推进该领域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 医,以免症状加重。
04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
症状描述
出现哪些不适症状,如发热、 皮疹、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医生如何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 综合征的描述。
治疗过程
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如停药 、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ppt课件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概述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与预防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
展
01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指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由于药物 或其代谢产物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产 生一系列炎症和损伤。
病例讨论
病因探讨
分析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可能原因, 如个体差异、遗传因素等。
治疗方案选择
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选择及依据。
鉴别诊断
与其它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
预后评估
评估该病例的预后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经验教训
重视个体差异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充 分考虑个体差异,避免使 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针对高危人群,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
治疗方案的研究
探索了新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 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等,以改善患者 预后。
抗惊厥药物致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2 . 2 癫痫 发作 时 的护 理 及 时观 察 并 记 录癫 痫 发 作 情况 , 发作 时 立 即置 患者 于平 卧 位 , 尽量 将 患者 的
致 敏药 物较 为局 限 , 具有迟发性 、 迁延性, 常 伴 有 重 要 器官 损 害等特 点 , 是一 种 具 有 特 异 征 候 的重 症 药 疹[ 1 ] , 潜 伏期 一般 为服 药后 3周 , 临床 表 现为 发 热 、 皮疹、 淋 巴结 肿大 、 内脏受 损及外 周 血 中嗜酸性 粒 细 胞 增多 。抗 惊厥 药 主要用 于治 疗d , J L 高热 、 破伤风、 癫 痫大 发作 、 子痫 和 中枢兴 奋药 中毒 等 , 常用抗 惊 厥
酶升高 ; 2例 肾功 能 明显 障碍 ; 9例 浅 表 淋 巴结 肿 大 、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 血象 高于正 常值 。所 有患者 均 出 现发热症状 ( 3 8  ̄4 0 . 3  ̄ C) , 2例 出现抽搐 。皮疹 特 征 : 1 例为麻疹 样型 , 2例为红皮病 型 , 6 例 为多形 红斑 型 , 并伴 有 口腔及 眼部黏膜糜 烂 、 咽部 充血 疼痛 。 1 . 2 治 疗方 法 人 院后停 用致 敏 药 物 , 嘱患 者 多饮 水, 静 脉输 液 以促 进 致敏药 物 的排 出 ; 给 予激 素 冲击 疗 法及 丙种 球蛋 白治 疗 , 3周 后全 身 皮 疹基 本 消 退 。 出 院时给予 口服 泼尼 松维 持治 疗 , 逐 步减 量 , 每 周 门 诊 复查 血 常 规 、 肝 功 能均 在 正 常 范 围 。3个 月 后 停
头偏 向一侧 , 迅速解开其衣领、 腰带等 , 取 下 活 动 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 欢 .冯 信 忠
FENG u n FENG Xi z o g H a, n- h n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上海 1 【 摘
20 0 ;2 上海市瑞金医院皮肤科 ,上海 00 1 .
20 2 ) 005
要1 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综合征 ( IM0 s 是伴有发热、 DD H ) 皮损 、 内脏受 累及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的特殊类型的重
高可达 4倍 以上 ; 此外 , 他们还发现 : 患者 血清 中 H V一 N H 6D A
表 达 升高 、外 周 血 单 核 细 胞 / 血 中 H 一 N 定量 明 显 升 全 HV 6D A 高。这些结果均有力提示了 D E S R S 综合征患者存在 H 一 HV 6再 激 活。据此 . 日本学者提出 H V 6再激活是 D E S综合征的 H 一 RS 重要实验室诊断依据。 2 机 体 对 药物 的防 御性 解 毒 功 能受 损 . 3 部 分 患 者 体 内缺 乏 乙 酰 化 酶 ,清 除 乙 酰 化 药 物 的 速 度 变 慢, 体内蓄积过量引起过敏反应 。常见的药物是磺胺类药物 。 3 常 见 的致 敏 药物
4 临床 特 点
D E S综 合 征 (rg rs i oiohl n yt c RS du ah wt es p ia ad ss mi h n i e
sm t ,D E S  ̄ 又称药物引起 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综合 y po ms R S ) ,
征 (rg id cd dl e u i gn h pr niv y sn rm , d -nue e yd m ho a yes sit ydo e u a r e t i
2 发 病 机 制
21 超 敏 反 应 .
41 皮肤 损 害 . 皮损 大多为急性而广泛 的斑丘疹 , 也可为湿疹样或荨麻疹 样, 进而可发展为剥脱性 皮炎 , 此外 尚可 出现脓疱 和紫癜等损 害 , 常 伴 有 面 部 、 睑 水肿 . 天 后 可 发 展 成 硬性 或浸 润 性 斑 并 眼 数 块, 尤其在手足部 , 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 , D E S综合征的诊 对 RS 断有提示作用。
症药疹。该综合征尚具有迟发性 、 迁延性 的特点 。该文就其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临床特点 、 诊断、 鉴别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 关键词】 药超敏综合征 ;人疱疹病毒 6型
【 中图分类号] R 5 . 7 8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9 3 20 )9 0 2 — 2 0 0 4 6 (0 8 0 - 6 0 0
导致 D E S综合征的药物种类有限 , RS 常见的有抗癫痫药物 ( : 如 苯妥英钠 、 马西 平[I、 巴比妥 和拉莫 三嗪 )磺 胺 卡 9I苯 -l 、 药【 、 孢 类 抗 生 素 旧、 尼 撒 米 、 霉 素 [、 苯 砜 … 柳 氮 头 左 链 1氨 6 1 、 磺胺 吡啶、 美西律 、 米诺环素 、 别嘌醇 、 奈韦拉平 2、 -l o拉米夫定 、 利 托那 韦 、 奎 那韦 和 金盐 制 剂 [ 。 沙 8 等
4 . 内脏 损 害 2
与其他药疹一样 , R S 综合征也是机体对药物 的一种超 D ES 敏 反应 , 与免 疫 机制 有 关 。 22 人疱疹病毒 6型( HV 6 再激活 . H 一) 日本 学者 报 道 , 发病 后 1 在 4 d内及 2 ( 2 ) 分 别 采 8 或 1 后 d d 血, 比较 患 者不 同时 间 血 清 中 H V 6 IG 的滴 度 , 现 滴 度 升 H 一 一g 发
维普资讯
60 2
临 床皮肤科杂志 2o 堡 鲞笙 0
』
旦 I’ 卫 望 o ! ! l
, ., .
综 述
药物 超敏 综 合征
D r -i ug ndu e pe s nstv t s nd o e c d hy r e ii iy y r m
D E S 内脏损害 多见 , 以肝脏为 主 。 RS 伴 并 421 肝脏损害[1 _ _ 5 I肝脏受 累发生率约 占 D E S 合征患者 , 1 RS 综 的 8 %。为肝 细胞溶解 , 0 转氨酶升高 , 最高可达正常值的 1~ O O 2 倍 ( 其 是 半 乳 糖 羟 赖胺 酰 葡 萄 糖 基 转 移 酶 )也 可 伴碱 性 磷 酸 尤 , 酶及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 但黄疸少见 。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 : 弥漫『肝细胞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若肝功能受损伴凝血 生 酶原下降, 则提示存在严重 的肝细胞坏死 , 预后不佳 。 4 . 肾脏损害 肾功能表现为肌酐升 高 , .2 2 中度蛋 白尿 , 镜下 血 尿或 无 菌性 蛋 白尿 。 3%的 患者 可 出 现急 性 肾 衰 而需 透 析 治 0 疗。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肾小管一 间质性 肾炎 。 423 肺脏 损害 肺 功能 受 累率 约 占 D E S综合征 患者 的 .. RS 1 %。 5 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 呼吸困难伴干咳、 支气管痉挛 。 胸部 x 线 检 查提 示 双 侧 对称 性 间质 性 肺 炎 . 可 出现 胸 腔 积 液 。 也 4 . 心脏损害 心脏损害较少见 。若 出现心肌炎 , .4 2 可并发坏 死性 心肌炎而致死 。 心包炎更 为罕见。 若出现心脏症状 、 心电图 异常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 应作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 。 4 . 血 液 系 统损 害 9 %的 D E S患 者 可 出 现 外 周 血 嗜 酸 .5 2 0 RS 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0 4 %的患者可出现单核细胞 明显升高 。 如有 不典 型的淋 巴细胞升高则有助于诊断 ,但需排除 E s i— a ptn Br e r ( B) E 病毒感染或淋巴瘤 。 43 皮损 组 织 病理 改 变 . D E S皮 损组 织 病 理 改 变大 多 为非 特 异 性 的 。 皮 可有 散 RS 表 在 坏 死 的 角质 形 成 细 胞 。 皮 有 较 多 的 淋 巴 细 胞 和 嗜酸 性 粒 细 真 胞 浸 润 , 可 伴 有真 皮水 肿 。如 果 真 皮 浸 润 细 胞具 有 向表 皮 性 还 倾向时需与皮肤淋 巴瘤及假性淋 巴瘤鉴别『 】 】 。
DD H )1 药物 超敏综 合 征 (rg i ue yesniv y I MO S [ 3 或 du —n cd h pr sit d e t i snrme D S 1 是一 种 潜 伏 期较 长 、 重 、 死 的特殊 类 型 的 ydo , H )1 4 , 严 致 药物反应 , 引起 D E S综合征 的药物种类 比较有限。临床上主 RS 要 表现为发热、 皮损及 内脏受累, 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系 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1 流 行 病 学与 发 病 率
与一般 药疹相 比 . R S D E S综 合征潜伏 期长 ( 可达 4周 以 上 )起病 急骤 , , 绝大多数患者发疹前先有 发热( 其是 红皮病 尤 型 )可 伴 关 节 痛 或 肌痛 。3 %~ 0 , 0 8 %有 对 称 性淋 巴结 增 大 , 径 直
1 2e ~ mI 。 ,
文 献 报道 苯 妥 英钠 、卡 马 西平 和 苯 巴 比妥 类 芳 香 族抗 癫 痫 药引起 的 D E S R S 综合征 发病率在 1 0 ~ 0 0 , / 00 1 0 但缺乏其他 5 0 药物所致 D E S综合征发病率 的资料。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 RS 儿 童少 见 。 男女 发 病 比例约 为 1 5 1 4 在 人 种 方 面 , 种人 发 病 . ~. 。 4 3 黑 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