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发大连某公司员工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摘要]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暴发的原因,为今后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食物和生物样本。

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1-09-25中午在某酒店一楼就餐人群440人,至27日中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次及粪便性状改变/24h)者,共有21例病例,罹患率4.77%;在1例患者肛拭样中查见副溶血性弧菌。

结论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2011-09-26,德阳市区某医院报告收治多名急性胃肠道疾病患者,且患者自述均参加了某婚宴。

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调查通知后,派出调查员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

1 基本情况2011-09-25T12:30,某酒店同时承办2起婚宴,其中A婚宴在酒店一楼大厅举办,由一楼厨房制作食物,就餐人数440余人,当晚19时许,陆续有宾客出现胃肠道症状到医院求治。

B婚宴在酒店二楼举办,由二楼厨房制作食物,就餐人数770余人,就餐者中无人发病。

2 流行病学调查2.1 现场调查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病例定义为9月25日中午在某酒店一楼就餐人群,至27日中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次及粪便性状改变/24h)者。

通过查阅报告医院和区域内其他医院门诊日志,共搜索到21例病例,罹患率4.77%。

该酒店一楼厨房较宽敞,设施设备齐全,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厨房人员均有健康证。

厨师回忆浓汁兰花蟹和大展鸿兔制作过程是,24日下午将兰花蟹宰杀、清洗、改刀后放入冰柜保存,25日晨取出置于盆内常温解冻,11时左右将其沥水后过油2次,每次3~5min,后加调料再次翻炒3~5min,起锅后倒入一洗净的盆中,在室温下放置约1h,上菜前分盘浇汁;焖烧的大展鸿兔起锅时,厨师发觉盆子不够用,便让小工赶紧清洗刚盛装过未加工兰花蟹的盆子来盛放大展鸿兔,之后放置于室温下直至装盘。

大连市甘井子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大连市甘井子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大连市甘井子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发表时间:2012-07-23T09:42:27.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齐齐[导读] 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具有高致病性,因其所致食物中毒事件常有报道[3-5]。

成为进出口海产品检验的重要项目。

齐齐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116031)【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196-02【摘要】目的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

方法对2011年食物中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结论沿海地区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Abstract】Objective Find out the cause of food poisoning, Find out the rule of food poisoning happened. Methods In 2011 food poisoning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more. Conclusion The coastal areas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ood poisoning.【Key words】 food poisoning foodborne disease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发布时间:2022-09-15T05:19:51.3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孙敏霞[导读] 食物中毒的调查是一项综合性、较为复杂和根据疾病变化不断调整的系统工作,该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孙敏霞江阴市云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422【摘要】食物中毒的调查是一项综合性、较为复杂和根据疾病变化不断调整的系统工作,该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病人的潜伏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救治,在公共卫生管理突发事件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此,本文就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了试述,分析,总结。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调查;病例;实验室结果2015年6月24日江阴市云亭街道花山村石塘桥206号顾敏在自己家中办理“三朝酒”,餐后共20人因食用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而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经江阴市云亭中医骨伤医院等医疗部门救治后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死亡病例。

现将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事件来源:2015年6月25日6:45时,云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云亭中医骨伤医院电话报告,称“云亭街道花山村石塘桥居民8人因昨日参加亲戚酒宴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症状,就诊于江阴市云亭中医骨伤医院。

接报后我中心立即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组织专技人员前往医院和现场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调查。

2、基本情况:2015年6月24日江阴市云亭街道花山村石塘桥206号顾敏家因办理“三朝酒”而宴请亲朋好友,当日中餐共10桌(约100人用餐),晚餐19桌(约190用餐),该“三朝酒”宴席全部承包给当地民间厨师顾仲庆办理,所有食品原料、调味品均由其采购并负责加工,厨师、帮工、炊具、餐具、桌椅也均由顾仲庆负责;酒、饮料由主家负责。

3、食谱情况:所有的发病人员均于2015年6月24日参加过顾敏家的酒宴,中餐食谱:洋葱炒猪大肠、笋干肉片黑木耳面筋、咸菜笋丝炒肉丝。

关于某公司部员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某公司部员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某公司部员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篇:关于某公司部员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有限公司部员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7月18日上午11时14分,我局接到**附属三部通知:**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有20多名员工因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附属三部就诊。

我局立即指派相关执法人员赶赴该食堂进行卫生学调查和监督检查。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中路125号,是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项目。

公司现有员工近2000人,90%以上为男性。

该公司于2009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汽车变速器。

二、事件发生经过2013年7月18日4点左右,**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陆续有20多名员工因腹痛、腹泻等症状到**附属三部就诊。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为主。

除部分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外,其余患者给予口服药。

经医生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无续发病例。

三、卫生学调查资料1.食堂检查情况该食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12年2月14日至2015年2月13日;从业人员72名,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食堂加工场所卫生状况较好,有留样记录及留样食品。

现场发现如下问题:1、现场未见牛肉、羊肉、鸡肉、鸭肉等肉类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在该食堂凉菜加工间内调料架上发现2袋由****区金岛调味品厂生产的白醋,未开封使用,保质期1年,未发现生产日期;3、在该食堂储物架上发现4袋腐竹,每袋净含量约为2.5千克,包装袋上无产品名称、厂名、厂址、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发病患者饮食史就诊的20多名患者临床症状自述以腹痛、腹泻为主,患者发病前即2013年7月17日均在该食堂就餐。

7月17日午餐为:套餐一:干香五花肉、菠菜炖肉丁;套餐二:豉油鸡块、角瓜木耳溜自制肉丸;素菜:椒油黄豆芽、虾皮冬瓜片;水果:西瓜;绿豆粥;海带汤;主食:米饭、馒头、发糕、炸馒头片。

食品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食品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 全可控。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不受 污染。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 监控,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提高食品质量 和安全性能。
及时报告:一旦发现食品中毒事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 取措施。
保留证据:保留中毒患者的医疗记录、食品样本和相关证据,以便后续调 查和分析。
深入调查:对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确定责任方,并依法追 究其责任。
预防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 意识,从源头上预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YOUR LOGO
20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作者: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Four 中毒原因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rt Two 事件概述
Part Five 预防措施和建议
Part Three 调查过程
Part Six 案例分析
事件发生时间:XXXX年 XX月XX日
事件发生地点:XX市XX 区XX街道
农药残留:可能由 于农药使用不当或 食品未充分清洗导 致
微生物污染:食品 加工过程中未严格 控制卫生条件,导 致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污染
重金属超标:食品 生产过程中接触到 重金属,如铅、汞 等,导致食品中重 金属超标
食品添加剂滥用: 为了改善食品口感 、色泽等特性,一 些不法商家可能会 过量添加食品添加 剂,如防腐剂、色 素等
及时报告:发现食品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迅速处理:对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封存涉事食品,防止事态扩大 调查分析:对中毒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建立预警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食品中毒事件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发大连某公司员工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发大连某公司员工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发大连某公司员工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目的:分析大连某公司部分员工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特点、致病菌及防控措施。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进行发病经过和病例调查、现场卫生勘验与控制。

结果:(1)发病时间为2008年7月19日0-6时,潜伏期为7~13 h、平均10 h;(2)共有19人发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占89.5%)和水样便(占89.5%),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3)引起中毒的餐次为7月18日晚餐,从剩余晚餐标本和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餐次为7月18日晚餐;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所致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主要症状为腹泻和腹痛,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既是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又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肠道菌群失调或细菌总数剧增时,可引起胃肠道感染而导致腹泻、败血症及多组织炎症等,病菌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环境及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1-2]。

2008年7月19日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员工因食用被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生食物中毒,本文将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资料1.1 概况2008年7月19日5时许,大连开发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开发区医院电话报告,称自7月18日4时左右开始,有数人因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前往开发区医院急救中心就诊,怀疑为食物中毒。

大连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随后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大连市某港口内,该公司近期在东北各地新招员工240人;自6月1日起,该公司租用大连某专修学院场地进行岗前培训,每天由该专修学院食堂为240名新员工和3名管理人员提供三餐。

1.2 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经过调查:包括首例发病时间、发病高峰时间、末例发病时间,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就餐人数、发病人数,进食情况等。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2014年4月1日下午15时30分,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报告:某村民小组一户居民,一家七口同时送急诊科就诊,疑似食物中毒,请求组织人员调查。

县疾控中心立即派出两组调查人员,分别赶赴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和事发居民家中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置,现将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一、中毒经过2014年3月30日下午,距县城45公里以外的某村民小组村民罗XX夫妻俩与其父母、岳父、儿子一行6人共进晚餐,食用了腌制4个月左右的自制腌猪肉(制法:将猪头肉煮熟后切片、加水、食盐、生猪血一同装入土坛中密封腌制),而食用时未经加热,同食的还有米饭、水芹菜、土豆、蚕豆米煮腌菜。

食后约12-24小时,6人相距出现头昏、眼花、腹胀、乏力、大便不通等症状。

次日晚上,罗XX的女儿进食同批腌肉,也出现了头昏、眼花、腹胀、乏力、便秘、咽痛等症状。

二、主要临床表现中毒例数及临床症状潜伏期例数(人)临床症状进食中毒头昏眼花腹胀乏力便秘吞咽困难12-24小时 77 7 7 5 6 2 1百分率(%) 100100 100 10071.43 85.71 28.5714.29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发生的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共有村民19户83人,自古有生食自制腌肉的习俗。

经对该户所食用的同一坛腌肉进行肉眼观察,发现腌肉汁稀,呈暗红色,肉质有弹性,无腐败现象,闻之有刺鼻的酸味。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特点:1.患者均有共同就餐,同食自制腌肉史,同食7人,发病7人,发病率为100%,将共同进食的菜谱进行分析,情况详见下表:菜谱名称腌猪肉水芹菜土豆蚕豆米煮腌菜米饭进食人数 7 6 6 6 7发病人数 7 6 6 6 72.患病年龄、性别、时间分布无明显差异,发病为4男3女,年龄最大71岁,最小的7岁详见下表:3.潜伏期:发病时间大约在12—24小时之间;4.2014年4月1日15:00,7名患被邻居送到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救治。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摘要:目的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范围及可能危险因素来源,作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

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及厨师肛拭、食物留样和厨房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17人,罹患率16.2%,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恶心、呕吐;螃蟹(半成品)、烹调间菜刀涂抹样和3名病例的肛拭样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

结论此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主要系酒楼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供餐食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杜绝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海产品,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的摄食率大大增加,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屡有报道。

2014年7月24日中午,成都市某酒楼在承办一起宴席后,赴宴的客人中有数人出现腹痛、腹泻等相似症状,经调查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病例定义1.1.1确诊病例为7月24日中午在该酒楼进餐,出现腹痛、腹泻(3次/天及以上)等症状且肛拭样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病例;1.1.2可能病例为7月24日中午在该酒楼进餐,出现腹痛、腹泻(3次/天及以上)等症状且血常规或大便常规检测提示细菌感染的病例;1.1.3疑似病例为7月24日中午在该酒楼进餐,出现腹痛、腹泻(3次/天及以上)等症状的病例;1.2方法1.2.1个案调查方法:采用《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对接受医院治疗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对有共同就餐史但未发病者开展非病例调查。

1.2.2病例搜索:向当事人索要所有当日就餐者的联系方式,要求当事人积极和当日就餐者联系,如发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类似症状的病人,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同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安排市内各疾控中心在辖区医院内开展病例搜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发大连某公司员工食物中毒的调查报

【摘要】目的:分析大连某公司部分员工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特点、致病菌及防控措施。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进行发病经过和病例调查、现场卫生勘验与控制。

结果:(1)发病时间为2008年7月19日0-6时,潜伏期为7~13 h、平均10 h;
(2)共有19人发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占89.5%)和水样便(占89.5%),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3)引起中毒的餐次为7月18日晚餐,从剩余晚餐标本和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餐次为7月18日晚餐;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所致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主要症状为腹泻和腹痛,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关键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既是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又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肠道菌群失调或细菌总数剧增时,可引起胃肠道感染而导致腹泻、败血症及多组织炎症等,病菌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环境及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1-2]。

2008年7月19日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员工因食用被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生食物中毒,本文将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资料
1.1 概况 2008年7月19日5时许,大连开发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开发区医院电话报告,称自7月18日4时左右开始,有数人因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前往开发区医院急救中心就诊,怀疑为食物中毒。

大连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随后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大连市某港口内,该公司近期在东北各地新招员工240人;自6月1日起,该公司租用大连某专修学院场地进行岗前培训,每天由该专修学院食堂为240名新员工和3名管理人员提供三餐。

1.2 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经过调查:包括首例发病时间、发病高峰时间、末例发病时间,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就餐人数、发病人数,进食情况等。

(2)病例调查:首先确定发病者、可疑发病者和非发病者定义,然后排除消化道疾病复诊患者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

凡7月18日在该学院食堂就餐,且有腹泻(指首次腹泻后24 h内腹泻次数≥3次、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或有腹泻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表现者定义为发病者;有腹泻(首次腹泻后24 h内腹泻次数<3次、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及腹痛表现者定义为可疑发病者;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定义为非发病者。

调查发病者和可疑发病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效果。

1.3 现场卫生学调查 (1)现场卫生勘验:大连某专修学院食堂采取内部承包管理模式,委托他人负责食堂的全面管理。

食堂冷荤配餐间无上下水设施及制冷空调,主食库无防鼠设施(挡鼠板),且库
房内米、面均就地存放;副食加工间内的各种食品容器无分类标识及生、熟标识,盛放食品的容器为回收再生塑料制品。

因学生已经放假,仅为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培训的员工供餐,但7月18
日早、午、晚三餐食品均未留样。

(2)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学院食堂共有从业人员6人,均持有效健康证明,近期均无化脓性皮肤病和腹泻等病症。

(3)现场采样及控制:现场采集发病者大便标本4份、肛拭标本9份、血标本2份,采集员工剩余晚餐主食2份,送实验室检查;对所有剩余食品及原料、食品用具、容器等进行了封存控制。

2 调查结果
2.1 发病时间首例发病时间为7月19日0时,患者发病高峰时间为7月19日3时,末例发病时间为7月19日6时;潜伏期为7~13
h、平均10 h。

2.2 临床情况本次共有发病者17例、可疑发病者2例;表现有发热3例(15.8%)、头晕8例(42.1%)、头痛1例(5.3%)、恶心13
例(68.4%)、呕吐6例(31.6%)、腹痛17例(89.5%)、腹泻17(89.5%),多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水样便,发病24 h内腹泻次数多在4~6次。

经医院对症治疗后19例患者很快康复,预后均良好,无死亡病例发生。

2.3 发病与饮食的关系 7月18日共有207人在大连某专修学院食堂就餐,早餐时间为7:10,主食为煎鸡蛋、大米粥,副食为拌黄瓜花生米、拌大头菜;午餐时间为12:00,主食为米饭、馒头,副
食为红烧肉土豆、芹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晚餐时间为17:00,主食为海蛎子包子、大米粥,副食为黄瓜拌猪耳朵。

根据平均潜伏期推算,引起中毒的可疑餐次为7月18日晚餐。

19例患者均食用了晚餐的主、副食品,而未在该学院食堂就餐的员工无一人发病。

2.4 实验室检验结果 2份剩余晚餐主食标本和13份患者粪便标本均检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2份患者血液标本未检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3 讨论
3.1 调查结论本次中毒事件发病急骤,患者局限在该公司的员工中,发病者有共同饮食史、临床症状相似,发病高峰呈一过性,相互之间物传染,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

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确定本次事件是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再依据平均潜伏期推算,引起中毒的可疑餐次为7月18日晚餐,可疑食品为“海蛎子包子”及“黄瓜拌猪耳朵”。

3.2 中毒事件特点分析
3.2.1 临床特点 (1)潜伏期较短,患者在进餐后6~15 h内发病,平均潜伏期10 h,基本符合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特点[3]。

(2)临床症状相似:患者均有腹痛、腹泻表现,腹痛多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大便为水样便;败血症及多组织炎症表现少见,仅较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高并有发热症状,基本符合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致病的临床特点[4]。

(3)实验室检测阳性率高,采
集患者9份大便标本和1份食品标本均检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3.2.2 流行病学特点 (1)集中发病,中毒者占就餐人数的
21.09%,均在进餐后7~13 h内集中发病,可排除个案散发。

(2)污染食物易确定,中毒者均无外出就餐史,均在食堂内食用同一类食物发病,而未在该学院食堂就餐的员工无一人发病;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均饮用同批出厂的桶装矿泉水而仅少数人员发病,可排除饮水污染所致。

(3)现场存在卫生学隐患,食堂在卫生管理方面有欠缺,冷荤配餐间无上下水设施及制冷空调;主食库房内无防鼠设施,米、面就地存放;副食加工间的各种食品容器无分类标识及生、熟标识等。

3.3 防控措施与建议 (1)责令该学院加强对食堂的日常卫生管理,搞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对所有剩余食品进行销毁处理,餐具、食品容器、设备等用1%~2%碱水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清洗消毒。

(2)责令该学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出入食品生产加工间,预防食品意外污染。

(3)要求该学院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4)卫生监督机构对该学院食堂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后,应及时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坤,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7.
[2] 焦凤兰,石淑霞,李永强.一起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9,4(4):224-226.
[3] 左翠瑛.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3):403.
[4] 宫晓君,宋利国.一起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6(12):635-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