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验活动。
第二章检测项目第三条食品安全检验的检测项目,以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质量安全要求为准。
第四条食品安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检测项目:(一)营养指标的检验:检测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指标及其他特定成分的含量及质量。
(二)污染物检验: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三)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中致病菌、毒素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群、黄色葡萄球菌、婴儿口臭菌等致病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含量,以及腐败菌、大肠肝炎病毒、辣根红线虫等不良微生物数量及传染性。
第三章实施办法第五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运用合乎规定的设备和试剂,对使用行政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检验。
第六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者公认的技术规范,充分研究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检验体系和范围,并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第七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成立和办理检验业务的,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资质和检验能力。
第八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检验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与持续评定。
第九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可以采取外聘技术人员的方式,加强对检验技术水平的控制和改善。
第十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完成食品安全检验任务,检验结论应当公布到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形式向食品来源地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由于当前食品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很多,只有确保检测的效率才能更好的确保所有食品的安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1、传感器法传感器法是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传感器法的原理是按照相应的规律将食品的被测量转换成为机器可识别的信号,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最后检测出食品的质量。
传感器法的检测速度往往较快,而且其灵敏度也较高,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传感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其重现性往往较差,而且稳定性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说利用该方法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往往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核实。
当前,传感器法大都被应用在食品的农药以及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而且由于这些食品的特殊性,所以其所利用的传感器也大都是生物传感器。
如果依据感受器的类型来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划分,传感器可以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和微生物传感器,而如果按照换能器来生物对传感器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其分为光学型传感器、压电型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导型传感器四类。
免疫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种,它所利用的是抗原体结合免疫反应,由于免疫传感器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相关研究人员仍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多组分检测、传感器的自动化和传感器的再生等几个方面。
酶传感器一般是被应用在食品的残留物检测中,酶传感器依据酶种类的不同,又可以被细分为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和胆碱酶传感器,两种传感器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适用领域。
还有一些其它种类的传感器也经常被用于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中,而且当前许多科研人员对传感器法仍然在进行着研究,以期在传感器法的应用上实现新的突破。
2、酶抑制快速检测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办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所利用的就是酶的抑制作用,因为酶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往往对于化学农药残留物较为敏感,通过对该法的利用,既可以得到相应的食品残留物的程度,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农药及重金属的具体残留物。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77个)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77个)1. 可视检查:检查食品外观、色泽、气味和质地等特征,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嗅觉检测:使用嗅觉感官检测食品的气味,以识别任何不正常的味道。
3. 味觉检测:品尝食品,以确保味道正常,没有异常的苦涩、酸味或腐败味。
4. pH检测: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食品的酸碱性,以确定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5. 湿度检测:使用湿度计测量食品的湿度,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6. 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测量食品的温度,以确保符合储存和运输条件。
7. 外观检测: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检查食品的表面,以查看是否存在微观异物。
8. 磺胺类药物检测:使用色谱法或免疫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磺胺类药物。
9. 病原菌检测:使用培养基和PCR技术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10. 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等。
11. 农药残留检测:使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12. 色素检测:使用分光光度法或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色素是否合规。
13. 防腐剂检测:使用电化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含量。
14. 抗生素残留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15. 增塑剂检测:使用气相色谱法或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增塑剂含量,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16. 过敏原检测:使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如花生、鸡蛋等。
17. 氨基酸检测:使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以评估蛋白质质量。
18. 脂肪含量检测:使用脂肪测定仪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19. 糖含量检测:使用糖分析仪检测食品中的糖含量。
20. 维生素含量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光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21. 氨检测:使用色谱法或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的氨含量。
22. 硝酸盐检测:使用分光光度法或离子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硝酸盐含量。
23. 硫酸盐检测:使用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硫酸盐含量。
食品安全检验流程规定

食品安全检验流程规定食品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检验流程的规定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检验流程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食品安全检验流程简介食品安全检验流程是对食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食品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检验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送检、检验项目选择、检验方法确认和检验结果评定等环节。
二、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食品安全检验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样品采集应当遵循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包括采样人员的合格要求、采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采样地点的确定等。
采样时应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保证采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三、样品送检样品采集完成后,需要将样品送往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样品送检需要填写相关的送检单,确保样品的来源、数量和送检要求等信息准确无误。
样品送检应选择正规的检验机构,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四、检验项目选择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常见的食品安全检验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检验、化学成分检验、重金属检验等。
检验项目选择应根据食品类型、国家标准和监管要求进行确定,确保全面覆盖和准确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五、检验方法确认检验方法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关键环节,确定适用于具体食品的检验方法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检验方法的确认需要依据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者行业规范进行确定,并应确保检验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六、检验结果评定检验结果评定是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用以判定食品符合与否。
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对食品进行合格、不合格或者待定等评定。
评定结果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以供后续监管和管理使用。
七、食品安全检验流程规定的意义食品安全检验流程规定的意义在于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规范的检验流程,可以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升食品行业的信誉度,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食品抽检与检验流程

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食品抽检与检验流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各国纷纷设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其中食品抽检与检验流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抽检与检验流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食品抽检是指从市场上购买食品样品,通过制定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对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添加剂使用等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抽检旨在保障市场上食品的质量安全,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食品抽检流程1. 抽样计划食品抽检的第一步是制定抽样计划。
食品监督机构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地区、季节等因素,制定抽样计划,确定需要抽检的食品种类、数量和抽检时间等。
2. 样品采集根据抽样计划,食品监督员到市场上购买要检验的食品样品。
样品的购买要具有随机性,即不可预知、不可操纵,以保证抽样的客观性。
3. 样品封存与标识购买回来的样品需要封存并进行标识,以防止样品在运输和检测过程中发生混淆或污染。
封存和标识的目的是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溯源性。
4. 样品送检封存和标识完成后,样品将被送往食品检验实验室。
食品检验实验室是具备检验资质的机构,负责对食品样品进行各项检验项目。
5. 实验室检验样品到达实验室后,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样品制备和检测。
实验室会采用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和微生物学方法,对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6. 结果判定实验室检验完成后,会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报告,食品监督机构会对样品的合格与否进行判定。
若样品检验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可释放到市场销售;若样品检验不合格,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责令生产经营者停产整顿、下架销售等。
二、食品抽检与检验的意义食品抽检与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食品抽检与检验,可以筛选出市场上不合格的食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幼儿园安全食品检测方法 幼儿园食品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幼儿园学生的芳龄小,抵抗力较弱,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安全,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必须科学、严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一、外观检测外观检测是最简单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质量。
在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中,外观检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食品是否受到了外界环境的污染。
食品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变色、异味、霉烂等现象。
外观检测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人员无需特殊训练即可进行,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污染或质量问题可能并不容易通过外观检测发现。
二、化学成分检测化学成分检测是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其安全性。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化学成分检测可以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从而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但化学成分检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设备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三、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来判断其质量。
幼儿园中的食品往往需要在儿童口味的同时保证安全,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因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检测、大肠杆菌检测、霉菌检测等。
微生物检测方法将食品样品放置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观察一段时间后菌落数量的增长情况,从而判断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微生物检测方法相对其他方法而言更加直观、准确。
总结在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中,外观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微生物检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为了有效保障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安全,常规食品检测应该结合多种手段,不断完善检测方法,严格把控食品安全质量。
也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限鲜、湿米粉制品检测
》
。
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原则上抽取样品量不少于500g 。样品量可根据检验需要适当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调整。
硼酸
GB 5009.27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硼酸的测定》
附件2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序号 1
食品大类 (一级)
粮食加工 品
食品亚类 食品品种 (二级) (三级)
小麦粉 小麦粉
挂面
挂面
其他粮食 谷物粉类 加工品 制成品
食品细类 (四级) 通用小麦 粉、专用
小麦粉
普通挂面 、手工面
生湿面制 品
发酵面制 品
米粉制品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a
抽样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DBP)
测定》
菜籽油
邻苯二甲酸二(2-乙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基)己酯(DEHP) 测定》
原则上小包装产品(净含量<
辣椒素总量(天然辣 椒素、二氢辣椒素、 BJS 201801《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
(DBP)
测定》
花生油
邻苯二甲酸二(2-乙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基)己酯(DEHP) 测定》
辣椒素总量(天然辣 椒素、二氢辣椒素、 BJS 201801《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
合成辣椒素)
原则上小包装产品(净含量< 25L(kg),抽样数量不少于1L (kg),且不少于2个独立包
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项目检验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别紧要的领域。
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的一项基本手段,只有通过认真的检测、分析和评估,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质量。
因此,科学的检验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紧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及其特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验、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检验等。
一、质量指标检验质量指标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紧要参数。
而质量指标检验就是针对这些参数进行检验。
常用的质量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等。
质量指标检验重要是通过生化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食品中的各项质量指标的含量,从而评估食品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二、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含量和种类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包括总菌落数、大肠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一些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重要是通过培育试验法、检疫检测法等方法进行,以确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的数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三、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验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是指铅、汞、镉、砷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重要来源于土壤、肥料和工业废水等,而有害元素污染重要与工业化、污染源等相关。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验重要是通过原子汲取分析法、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进行,以确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是否超出卫生标准,从而评估食品的健康安全性。
四、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检验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质期、改善口感等而加入的化学物质,以及莳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害虫和病毒等而使用的农药残留。
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检验重要是通过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方法进行,以检测不同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量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从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是必要的且不可缺少的,而科学的检验方法则是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号:Q/MN-JT/JS22.2-1-2010-(12)-0 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起草人:马文丽审核人:宋晓东 审批人:宋晓东(代)文件实施日期: 2010.4.1目 录1 目的 (5)2 适用范围 (5)3 凡例 (5)4 原料乳中硫氰酸盐定量检测 (5)5 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定量检测 (5)6 抗生素药物的检测 (5)7 泛酸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 (6)8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6)9 磺胺二甲基嘧啶检测—酶联免疫法 (6)10 磺胺总量(七合一)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6)11 卡那霉素检测 (6)12 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检测 (6)13 香精中甲醇检测 (7)14 红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7)15 青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7)16 四环素类(Tetracyclies)检测 (7)17 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 (8)18 奶茶粉中茶多酚检测 (8)19 乳与乳制品中敌百虫检测(气相色谱法) (8)20 乳及乳制品中甲拌磷残留的检测(气相色谱法) (9)21 白奶类产品中硫氰酸盐掺假定性检测 (9)22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9)2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9)24 氯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10)25 维生素B12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 (10)26 烟酸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 (10)27 叶酸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 (10)28 生物素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 (10)29 三聚氰胺检测 (10)30 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检测(液相法) (10)31 乳及乳制品中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检测..1132 玉米赤霉烯酮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11)33 庆大霉素检测 (11)34 β-激动剂(沙丁胺醇、克仑特罗)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11)35 β-内酰胺酶类药物定性检测 (11)36 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 (12)37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定性检测 (12)38 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检测说明 (12)39 白砂糖的混浊度和色值的测定的注意事项 (13)40 《NY/T800-2004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4)41 《GB/T 21676-2008乳与乳制品 脂肪酸的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4)42 《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 (15)43 《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5)44 《GB/T 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6)45 《GB/T 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7)46 《GB/T 5009.138-2003 食品中镍的测定》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17)47 《GB/T 5009.161-2003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 (18)48 《GB/T 5009.162-2008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19)49 《GB/T 5413.2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21)50 《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测定》注意事项 (22)食品安全项目检验方法1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检验方法的使用,避免因方法繁多混乱造成检验结果不统一,不准确,避免因方法使用不一致给公司产品带来较大的质量隐患,特制订本标准。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本部、技术中心质量一、二中心及分析中心。
3 凡例此文件中未涉及到的项目依据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执行分析中心最新版本文件。
如遇即属食品安全检验项目,又属于常规检验项目,请参考对应的检验方法。
凡是依据分析中心标准化文件的,以分析中心中心文件版本为准。
4 原料乳中硫氰酸盐定量检测依据Q/MN-JS/JS22.2-8-2010-0原料乳中硫氰酸盐定量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5 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定量检测依据Q/MN-JS/JS22.2-9-2010-0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定量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6 抗生素药物的检测依据Q/MN-JS/JS22.2-20-2010抗生素药物的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法:Q/MN-JS/JS22.2-20-2010-(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依据Q/MN-JS/JS22.2-20-2010-(1)-0(1)第一法: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第二法:微生物试剂盒法依据Q/MN-JS/JS22.2-20-2010-(2)-0 第二法:微生物试剂盒法。
第三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依据Q/MN-JS/JS22.2-20-2010-(3)-0 第三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
7 泛酸定量检测—微生物培养法依据Q/MN-JS/JS22.2-21-2010-0泛酸定量检测作业指导书—微生物培养法。
8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2-2010-0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定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法。
9 磺胺二甲基嘧啶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3-2010-0磺胺二甲基嘧啶检测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法。
10 磺胺总量(七合一)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4-2010-0磺胺总量(七合一)定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法。
11 卡那霉素检测依据Q/MN-JS/JS22.2-25-2010卡那霉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法:卡那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5-2010-(1)-0 第一法:卡那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第二法:卡那霉素定性检测—胶体金法依据Q/MN-JS/JS22.2-25-2010-(2)-0 第二法:卡那霉素定性检测—胶体金法。
12 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检测依据Q/MN-JS/JS22.2-26-2010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法: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依据Q/MN-JS/JS22.2-26-2010-(1)-0第一法: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第二法: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定性检测-胶体金法 依据Q/MN-JS/JS22.2-26-2010-(2)-0第二法: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定性检测-胶体金法。
13 香精中甲醇检测依据Q/MN-JS/JS22.2-15-2010-0香精中甲醇检测的作业指导书。
针对该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说明,以下说明针对下发作业指导书中对应的编号进行阐述。
“8.2仪器参考条件”:由于不同实验室仪器之间存在差异,该仪器条件只是推荐采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更改。
“7.2 试剂”:无甲醇乙醇:经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无甲醇峰及其他干扰峰出现。
“8.1样品处理”:(1)样品粘度大小的区分:如果使用10ml吸管很容易吸取样品,可认为样品粘度较小,直接定容50mL就可以进行仪器检测;如使用移液管较难吸取样品,则认为样品粘度较大,需要经过水蒸馏处理,才能进行仪器检测。
(2)可以使用电热套和电炉,温度控制在使烧瓶中溶液沸腾即可;在进行蒸馏时,蒸馏出的溶液不好接入50mL容量瓶口时,可采用漏斗。
14 红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7-2010-0红霉素定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法。
15 青霉素定量检测-酶联免疫法依据Q/MN-JS/JS22.2-28-2010-0青霉素定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法。
16 四环素类(Tetracyclies)检测依据Q/MN-JS/JS22.2-29-2010 四环素类(Tetracyclies)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法:GB/T 21317-2007 动物源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依据Q/MN-JS/JS22.2-29-2010-(1)-0第一法:GB/T 21317-2007 动物源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法:四环素类药物的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依据Q/MN-JS/JS22.2-29-2010-(2)-0第二法:四环素类药物的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
17 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依据Q/MN-JS/JS22.2-30-2010-0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酶联免疫分析法。
18 奶茶粉中茶多酚检测依据Q/MN-JS/JS22.2-10-2010-0奶茶粉中茶多酚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19 乳与乳制品中敌百虫检测(气相色谱法)依据Q/MN-JS/JS22.2-16-2010-0乳与乳制品中敌百虫检测作业指导书(气相色谱法)。
针对该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说明,以下说明针对下发作业指导书中对应的编号进行阐述。
“7.2 试剂”:敌百虫工作液:根据各自仪器情况,将敌百虫储备液用丙酮稀释成0.5-1.0μg/mL,最多可普通冰箱冷冻保存1个月;如果稀释到0.01-0.5μg/mL,必须现用现配。
“8.1.3 奶油、奶酪类”:称取1g(精确到0.01g)样品于50mL 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海砂研磨。
说明:此处研磨直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就可以,不用将样品放在研钵中研磨。
“8.1 样品处理”:(1)离心转速为4000rpm。
4000rpm主要是考虑大多数实验室实际情况,如果样品在4000转离心后还比较浑浊的话,可以根据自己实验室离心机的实际情况提高转速,直到可离心澄清。
(2)浓缩时温度。
浓缩时温度控制在37-40℃。
(3)关于待测液的定容:浓缩液用乙酸乙酯定容到2mL。
定容时可选用5mL或10mL离心管,使用前要测试量程是否准确。
(4)敌百虫前处理:定容到2ml后取1ml待测液过膜检测。
1ml不需要准确,只要能保证自动进样器取上样品就可以。
现在用的进样小瓶装1ml比较合适。
20 乳及乳制品中甲拌磷残留的检测(气相色谱法)依据Q/MN-JS/JS22.2-17-2010-0乳及乳制品中甲拌磷残留的检测(气相色谱法)作业指导书。
针对该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说明,以下说明针对下发作业指导书中对应的编号进行阐述。
“8.1样品处理”:(1)若无具塞三角瓶可用普通三角瓶代替,但要用封口膜或保鲜膜将瓶口封好,防止溶剂挥发。
(2)加入丙酮及二氯甲烷时用量筒量取即可,体积范围分别为40ml±1ml和30ml±1ml,氯化钠质量范围在6g±0.5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