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合集下载

《病梅馆记》教案B(教师中心稿)

《病梅馆记》教案B(教师中心稿)

《病梅馆记》教案B(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病梅馆记》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教学内容:介绍清代文人龚自珍及其作品《病梅馆记》的背景。

教学方法:讲解、图片展示、讨论。

章节二:作品概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病梅馆记》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概括《病梅馆记》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三:文本解析(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病梅馆记》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

教学内容:对《病梅馆记》的开头部分进行逐句解析,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和情节设置。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四:文本解析(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继续培养学生对《病梅馆记》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对《病梅馆记》的中间部分进行逐句解析,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和情节设置。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五:文本解析(第三部分)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病梅馆记》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对《病梅馆记》的结尾部分进行逐句解析,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和情节设置。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六、文学鉴赏与批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病梅馆记》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作品。

教学内容:分析《病梅馆记》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手法、修辞技巧等,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七、创作背景探讨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病梅馆记》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清代社会状况、文人的生活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图片展示、讨论。

八、比较阅读教学目标: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内容:推荐与《病梅馆记》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九、写作练习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学到的文学分析方法进行写作。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病梅馆记》。

(2)理解《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3)分析《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病梅馆记》。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病梅馆记》的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

2. 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难点:1. 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2. 古典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病梅馆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病梅馆记》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作品(1)分析《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如辞藻、句式、修辞等。

(2)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病梅馆记》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 结合课文,分析《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

3. 写一篇关于《病梅馆记》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病梅馆记》的理解程度,包括作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学生的朗读、背诵情况。

3. 学生对作品所蕴含哲理的领悟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 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如读后感、艺术特色分析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梅馆记》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病梅馆记》的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默写《病梅馆记》中的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病梅馆记》的文意理解和观点把握。

2. 文中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句子。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重点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默写重点句子,检测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病梅馆记》的文意,能够识别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关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病梅馆记》通过对病梅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弊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文化背景:介绍清代文人的生活背景,以及文人墨客对梅花的特殊情感。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梅馆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病梅馆记》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2.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探讨。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简介《病梅馆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题和价值。

3.2 文本阅读与解析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对文本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3 小组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文本解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4.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病梅馆记》原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文本和相关资料。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和解析。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测试和评估。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文本朗读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病梅馆记》原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病梅馆记》教案共3篇

《病梅馆记》教案共3篇

《病梅馆记》教案共3篇《病梅馆记》教案1一、教材分析《病梅馆记》是清代杂剧大师、文学家、评论家陈廷敬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分为“病梅馆”、“宰相府”、“秋香庵”三幕,全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平经历;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人物性格特点;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人物的刻画;2.社会背景对话剧的影响;3.情节的丝丝入扣和情感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老师讲解剧情和人物形象;2.演示法:老师和学生表演段落;3.分析法: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4.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主题思想和情感动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和学前预测1.导入:向学生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陈廷敬,了解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学前预测:让学生看一下本剧的封面,让学生根据封面推测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剧情讲解和人物剖析1.剧情讲解:讲述本剧的主要情节,包括三个幕的情节内容,以及三幕情节之间的联系。

2.人物剖析:介绍本剧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梅香、商纣、殷蛟、秋香等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剧中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情感展现和表演演练1.情感展现:以一段情节为例,讲述情感展现的方法,探讨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情感动机。

2.表演演练: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表演,然后在班级上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感的变化。

第四课时:主题思想分析和小组讨论1.主题思想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本剧的主题思想,从人性、社会问题、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

2.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主题思想和情感动机。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表演,评价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情感展现和形象刻画的能力;2.开展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分析主题思想的能力;3.组织测验,检测学生掌握剧情、人物和主题思想的程度。

高中语文教案:《病梅馆记》

高中语文教案:《病梅馆记》

高中语文教案:《病梅馆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病梅馆记》,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怀和人生哲学。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文中描述的景物、情感和哲理。

2. 分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运用鉴赏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文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病梅馆记》的兴趣,如:“你们喜欢看梅花吗?你们了解梅花有哪些象征意义吗?”师生进行讨论。

2. 分析文本(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病梅馆记》,注重理解文中描述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师生一起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诗中有‘病梅馆’、‘庭院无尘,病客无闲语,卧听戎事’等描写,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作者通过怎样的词句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共同探讨。

3. 进一步解读(15分钟)教师对学生分析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扩展,帮助学生理解《病梅馆记》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教师可以引入诗词、典故等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4. 鉴赏与评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病梅馆记》进行鉴赏与评析,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5. 巩固与拓展(10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作文练习,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或批评评论。

四、教学反思与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广泛阅读的作品等多方面来评估学生对《病梅馆记》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与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教学目标1.学习《病梅馆记》故事情节,提高阅读能力;2.学习生词和熟词的使用方法,增强词汇量;3.掌握简单的中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生词的掌握和应用方法;3.简单的中文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2.中文写作技巧的应用。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法;2.团队合作法。

教学内容1.学生自由阅读《病梅馆记》一书;2.学生制定生词表,学习生词和熟词的使用方法;3.学生自由写作一篇简短的关于《病梅馆记》故事的文章;4.学生分组合作,合作完成一份学生版的图书评论。

学习任务任务1:自由阅读《病梅馆记》学生自由阅读《病梅馆记》一书,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任务2:学习生词和熟词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制作一份生词表,并掌握生词和熟词的使用方法,如词性、词义、使用方法等。

任务3:简短文章写作学生自由写作一篇关于《病梅馆记》故事的文章,文章篇幅150-200字。

任务4:团队合作完成学生版的图书评论学生分组合作,合作完成一份学生版的图书评论。

要求在文章中包含以下内容:1.对《病梅馆记》这本书的整体评价;2.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评价;3.对书中情节的评价;4.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和目标读者群体。

教学评估方式1:个人评估学生根据任务1,任务2,任务3的书写情况和发言表现进行个人评估。

方式2:团队评估学生根据任务4中团队合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团队评估。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学会了生词的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中文写作技巧。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沟通和合作能力。

最终评估和总结后,进一步推进了本次教学的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病梅馆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文:讲解《病梅馆记》的原文,包括诗句的翻译和解释。

1.2.2 词语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1.2.3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2.1.2 词语解析和句式分析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2.2 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1.3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和背景。

4.1.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1.4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1.5 课堂练习: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合作探讨:15分钟4.2.4 教师讲解:20分钟4.2.5 课堂练习: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5.1.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白银实验中学邢瑞霞
自读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延伸目标:启示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体自读过程:
一、说“梅”。

问:“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观念里代表何种精神?(引导学生想想说说——不畏艰险、与众不同、坚强、忠贞、美丽等。


二、观“梅”。

投影显示以下文字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梅图,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梅”审美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投影资料]:(略)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抓住关键词,如:斜斜、横斜、疏影等,想象梅树的形态;然后通过欣赏名家梅图,体会“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特点:曲、欹、疏。


三、读《病梅馆记》,在解决字、词、句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几题。

1.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3.联系时代背景,再领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参考答案略)
(备课资料略)
四、扩张阅读:
材料一:(略)
[阅读提示]:以上各诗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样的精神?
(参考解说略)
材料二:[略]
[阅读提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和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处吗?(参考解说略)
案例评析:在这个理解过程中,教师首先能充分给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并且给学生提供了训练创新思维的机会,引导他们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作者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