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新课标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南京市2006年图3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所给信息,下列判定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2.南京市2006年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漂亮的“冰花”。

请你判定“冰花”是显现在玻璃的内侧依旧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说明它形成的缘故。

3.江苏省宿迁市200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定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取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2006年福州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C.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5.浙江省舟山市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

如图表示的是A.晶体的熔化过程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C.晶体的凝固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6.海淀区2006清依照表中的示例完成下表。

物理现象物态变化示例烧开水时冒出“自气”的形成过程液化1 凝固2 放在箱子甲的障脑丸过一段时刻会变小7.泰安市二〇〇六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深秋的早晨,大雾充满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8.重庆市2006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将要增加9.重庆市2006年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冰冷的冬天,清晨起床经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10.广州市200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显现白色的“霜”11.广州市200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12.不变,吸热,水银,热胀冷缩13.嘉兴市2006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1期)(原卷版)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1期)(原卷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跨学科实践】1.(2024·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中考新考法】2.(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

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结合生活实际】3.(2024·山东临沂)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叶尖露珠B.山间薄雾C.枝头白霜D.房檐冰挂【新科技新情境】4.(2024·河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

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种类改变D.数目改变考点1温度1.(2024·江苏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2熔化和凝固2.(2024·江西)下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含答案)

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含答案)

2013年全国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2.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4.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A.升华、凝华B.汽化、熔化C.凝华、熔化D.汽化、液化5、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

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6.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8.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l所示。

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9.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10.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B.湿裤子C.冬天窗玻璃上D.钢水浇铸得出“白气”晾干有冰花到钢件12.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多孔的冻豆腐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多孔的冻豆腐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多孔的冻⾖腐 店铺为您整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多孔的冻⾖腐”,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站中考栏⽬。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多孔的冻⾖腐 寒冷的冬天,吃上⼀碗热乎乎的“冻⾖腐”,那真算得上是⼀种别具风味的美菜呢! ⾖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它的模样为什么会变得象泡沫塑料呢? ⾖腐的内部有⽆数的⼩孔,这些⼩孔⼤⼩不⼀,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个个⼩“容器”,这些⼩孔⾥⾯都充满了⽔分。

我们知道,⽔有⼀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体积最⼩;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是胀⼤了,⽐常温时⽔的体积要⼤10%左右。

当⾖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的⽔分结成冰,原来的⼩孔便被冰撑⼤了,整块⾖腐就被挤压成⽹络形状。

等到冰融化成⽔从⾖腐⾥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腐变得象泡沫塑料⼀样。

冻⾖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

很早以前,我国⼈民就已经懂得了冰冻膨胀的原理,并利⽤它来开采⽯头:冬天,他们在岩⽯缝⾥灌满⽔,让⽔结冰膨⼤,把巨⼤的⼭⽯撑得四分五裂,很快就能采到⼤量的⽯料。

近年来,⼯业⽣产上出现了⼀种巧妙的新⼯艺——“冰冻成型”,也是冰冻膨胀原理的应⽤。

办法是:根据零件的形状,⽤强度很⼤的⾦属,做⼀个凹形的阴模和⼀个凸形的阳模,把要加⼯的⾦属板放在两个模的中间,在阳模和密闭的外壳之间,灌满4℃左右的⽔,然后把这个装置冷却到0℃以下。

这时,由于⽔结冰,体积膨胀,所产⽣的巨⼤⼒量把阳模压向阴模,便把⾦属板压成⼀定形状的部件了。

由于⽔在4℃时的密度最⼤,体积最⼩,⽔温低于4℃时体积反⽽增⼤,所以,在4℃时⽔就不再上下对流了。

因此,到了冬季,寒冷地区的江河湖海,表⾯上虽然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下⾯⽔的温度却保持在4℃左右,这就给⽔⽣物创造了⽣存的环境。

冰冻也会给⼈们带来危害,它能使⽔缸冻破,把⾃来⽔管道冻裂,因此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保暖防冻⼯作。

08-10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2(物

08-10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2(物

1、(2008·柳州北海)如图6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由此可判断当地气压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2008·恩施)如图8,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

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3、(2008·恩施)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

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

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____________。

4、(2008·成都市)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1)电线结起的冰柱主要是由______ 。

A .水蒸气液化而成的B .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 .水凝固而成的D .水气化而成的6、(2008·济宁市)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

7、(2008·临沂市)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

如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9. (2008·株洲市)今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

在无雨、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______,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2.(2016•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3.(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4.(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5.(2016•攀枝花)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6.(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8.(2016•哈尔滨)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9.(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0.(2016•临夏州)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1.(2016•贺州)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晨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淸晨小草上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瓦片上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2016•遂宁)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13.(2016•宿迁)关于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14.(2016•凉山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15.(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16.(2016•淄博)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7.(2016•广元)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18.(2016•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19.(2016•桂林)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20.(2016•乌鲁木齐)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物态的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雾的形成,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判断能力.2.(2016•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分析】(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2)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3)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4)自然界的最低温度是﹣273.15℃.【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正确;B、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故B错误;C、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物体的温度最低能降低到﹣273.15℃,故D错误.故选A.【点评】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3.(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 错误;B、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4.(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液化过程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5.(2016•攀枝花)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分析】液化现象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6.(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7.(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解答】解: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蒸发吸热的知识,让我们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就说明了物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理念.8.(2016•哈尔滨)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个物态变化特点是解题关键.9.(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10.(2016•临夏州)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点评】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1.(2016•贺州)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晨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淸晨小草上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瓦片上的霜,这是凝固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2.(2016•遂宁)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分析】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解答】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选A.【点评】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可以对比记忆,例如雨、雪、雾、雹等的形成过程.13.(2016•宿迁)关于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草叶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B、山峰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C、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D、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升华成为水蒸气.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4.(2016•凉山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刚从室外拿进来的冻梨的温度非常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冻梨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附着在冻梨表面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具体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15.(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升华现象,不合题意;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凝华现象,不合题意;C、冰雪熔化了,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属熔化现象,不合题意;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6.(2016•淄博)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7.(2016•广元)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裤子晾干,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情况,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18.(2016•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水变干了,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中的蒸发过程.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不符合题意;D、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时,关键是看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19.(2016•桂林)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D、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20.(2016•乌鲁木齐)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解答】解:。

2006年中考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2006年中考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2006年中考试题汇编-物态变化(湖北省黄冈市2006)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C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江苏省淮安市2006)6.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CA.雨B.露C.霜D.冰(江苏省淮安市2006)28.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A____(填写序号).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诲波熔点为48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诲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图19________石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泰州市2006)3.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B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泰州市2006)24.请写出图11中各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温度为-3℃(2006年安徽省)17 .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

请你任选一幅并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A 汽车启动向后倾倒(北京市2006)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B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北京市2006)3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新课标.doc
1.南京市2006年图3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
共存态,其内能增加
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
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
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
其内能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
其内能增加
2.南京市2006年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

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3.江苏省宿迁市200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2006年福州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5.浙江省舟山市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

如图表示的是A.晶体的熔化过程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C.晶体的凝固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6.海淀区2006清依照表中的示例完成下表。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8.重庆市2006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将要增加9.重庆市2006年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10.广州市200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11.广州市200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
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
选用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
质来测量温度的.
12.不变,吸热,水银,热胀冷缩
13.嘉兴市2006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14.宁波市2006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9C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
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
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15.乐山市2006年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16.乐山市2006年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
17.江苏省镇江市二○○六年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18.石家庄市2006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1)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

图18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19.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20.北京市200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7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 min 。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 ,则水的温度是______℃。

图16
图17 图18
21.江西省2006年“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2.江西省2006年通过观察图6所示的三幅晾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3.河北理综物理部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