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第一章认识地球1.地球的状与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地球的天球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月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心;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
②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 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④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纬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②本初子午线北岸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冬至点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篇一】海陆变迁1、当炽热的岩浆沿地裂口冲出地表,叫做火山喷发,岩层在运动中,引起地面的震动,叫做地震。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较窄的水道。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陆变迁: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2.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
②海平面的升降。
③人类活动。
3.海陆变迁的实例: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解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20世纪初德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从非洲与南美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说的)。
板块构造学说所说的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释下列现象: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③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④东非大裂谷形成,不断扩大将会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例】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多年以后形成的。
现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生存,却有丰富的煤矿。
只有一个可能,数年以前南极洲所处位置应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答案: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球 体 不规则球体 地球仪地 直觉臆断 航海实践 卫星测量球 形状:球体(实证:站得高望得远;月食时地球影子是球面;远处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面到船身)大小: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表面积 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轴(假想)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交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交点 纬线和经线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的网。
利用它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________。
高、中、低纬度划分:0-30°为______,30-60°为_______,60-90°为________。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不同季节 得到的太阳光热 多少不同五带特点及划分(在图中填出五带名称和分界线名称)N有极昼、极夜 66.5 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无极昼、极夜,获得热量比热带少,比也无阳光直射寒带多,四季分明23.5有阳光直射 0 获得热量最多,23.5 终年炎热66.5S中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_,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带,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____。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式:如:1:4000000表示方法 _______式:如: 0 40 千米文字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上面的比例尺) 大小: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____;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____。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_____---内容______;比例尺小—范围_____---内容______。
一般定向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方;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纬线指示________。
2023-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3.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4.南、北纬分界线为赤道;东、西经分界线为0°,180°;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160°E 。
五带的划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指向标通常指向北;③经纬网定位法。
8.选择合适地图:去公园游览,找景点用导游图;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参考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查阅世界国家和地区图。
9.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10.地形图判读11.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七大洲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南极洲、北冰洋。
13.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14.主要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几乎是海洋。
澳大利亚15.天气是短时间的,易变化。
气候是长时间的,较稳定。
16.常用天气符号,风向图。
P48—491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18.20.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仪器是雨量器。
21.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22.热带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地区,季风气候一般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亚洲最显著),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
23.气候的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一般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变化小;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100m ,气温降0.6℃;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精选3篇〔一〕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1. 第一章: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2. 第二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时间和时区3. 第三章:地理信息与地图3.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3.2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要素3.3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法3.4 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4.1 七大洲的分布和特征4.2 五大洋的分布和特征4.3 地球上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特征4.4 世界上的主要岛屿和其特点5. 第五章:地球的水资5.1 淡水资的分布和利用5.2 地下水资的形成和分布5.3 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分布和特点5.4 地球的重要海洋和海洋资的开发利用6. 第六章:地球的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6.2 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征6.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特点6.4 城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第七章:地球的生物资7.1 生物资的分类和特点7.2 世界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7.3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和保护措施7.4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的影响和保护8. 第八章:地球的居民和城市8.1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8.2 人口开展的因素和特点8.3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特点8.4 世界主要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9. 第九章:地球的环境问题9.1 环境污染和资短缺的现状9.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9.3 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措施9.4 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0.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0.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0.3 中国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10.4 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分布以上是地理7年级上册的提纲,涵盖了地理的根底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理信息与地图、地球的陆地和水资、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生物资、地球的居民和城市、地球的环境问题,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月食③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④地球卫星照片。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5.经度、纬度的区分6.经纬网的概念:由_经线_和__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_。
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具体位置__。
例题一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 A点的坐标是(40°N,70°W)B点的坐标是(20°S,50°E)。
(2)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西_半球。
(3)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南__半球。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A点位于_中纬度_地区。
(5) B点位于A点的_东南_方。
例题二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80°N,140°E) B:(40°N,140°W)C:(20°N,140°E)D:(20°S,140°W)(2)A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向;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3)四个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D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365或366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①时间差异(偏东地点时间比偏XX点要早)①昼夜长短变化②四季五带2.地球的公转北半球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刚好相反。
以北半球的四季为例,如下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期节气太阳直射点昼夜情况图中的C点3月20\21日春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等图中的B点6月21\22日夏至日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图中的D点9月22\23日秋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等图中的A点12月22\23日冬至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3.五带的划分(见下图)五大温度带的名称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七年级上册地理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A、地球的形状:球体。
B、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米(或八万里;例如: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是人们假想的。
书本第五页有图可以查看)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③麦哲伦全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直观)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1、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2、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纬线)3、利用经纬网定位。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B:C:D:2.A点位于C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2、地球的公转注意:①夏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③夏至:影子最短;冬至:影子最长。
注意:(1)①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热带;终年炎热的地区是热带; ②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的地区是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是温带;③有极昼极夜的地区是寒带;终年寒冷的地区是寒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圆圈,有无数条,指示东西方向,它们长度不等,分北纬N和南纬S,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例如:20°N和20°S),纬线起始:赤道(0°),终点:南北极(90°N和90°S它们是一个点。)
(2)经线:交汇于南北极点与纬线垂直的半圆,有无数条,指示南北方向,它们长度相等,分东经E和西经W。经线起始:本初子午线(0°)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终点:东西经180°。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1.1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实践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现在最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1)一般而言,低纬度(或者说赤道)气温高,高纬度(或者说两极)气温低,世界气温从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递减。
(2)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综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最主要因素)、和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一般给出的题目明显是高原山地地区)。
(3)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常用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地形剖面图最直观感受到地面起伏高低的变化。
2.1 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
概括地球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却是北冰洋;海洋大多集中在南半球,而南极却是南极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
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
______,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_______。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______。
4、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纬
线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_________。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________半球;以______和________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________为低纬度;_________为中纬度;___________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纬线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_____,海洋面积占_______,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众多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面积
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大陆和岛屿合称为__________,其中面积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岛屿叫_____________。
10、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______、非洲、_________、南美洲、_______、欧洲、_________。
_________是面积最大的大洲,_________是面积最小的大洲,__________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1、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_______、__________、北冰洋。
__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
大的海洋;___________呈“S”形;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的大洋。
1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 、。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3、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
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14、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蓝色表示、黄色表示
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5、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地面起伏小,海拔在200米以下的是、海拔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边缘陡峭的是;地表崎岖不平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叫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叫________;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叫。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闭合海拔中间高,四周低叫;等高线弯曲的部位等高
线向低海拔凸(凸低为高)是,凸向高海拔(凸高为低)是;两山顶之间的过度部分叫;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为_________。
等高线稀疏坡,等高线密集坡。
1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
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____国的气象学家_________。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
1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有地壳比较,最容易发生和。
19、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上。
20、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到目前为止人口已超过亿,人口
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和_____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1、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
口的自然增长较。
22、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沿海地带。
23、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等问题。
24、人口的增长应与、相协调,与相适应。
25、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工业污染、噪声干扰、、率
上升等。
26、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人种、人种、人种。
27、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28、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是世界上信徒和流传的宗教,主要分布在、美洲和。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非洲。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的东部和东南部。
2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30、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1、气候的两个要素:和。
32、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月,最冷月出现在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
⑵同温度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
⑶同纬度范围内,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34、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3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⑴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⑶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大陆东岸降水。
3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地球的、海陆分布、、、
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37.读世界主要气候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