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4

合集下载

《名师大讲堂》课件

《名师大讲堂》课件

如何避免PPT演示中的常见 错误?
如何将PPT演示的效果最大 化?
避免读稿、文本过载、动画过度、 无聊的视觉效果等,确保演示流 畅、简洁和吸引人。
注意使用适当的幻灯片顺序、重 点呈现、掌握时间管理和演讲技 巧,提升演示的影响力。
结束语
PPT的局限与发展趋 势
虽然PPT有一些限制,但随着技 术的进步,PPT正在不断演化和 提升,为用户创造更多创新的 展示方式。
《名师大讲堂》PPT课件
PPT是一种强大的演示工具,可以帮助你以创意和互动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 本课程将引导你从入门到专业的PPT制作技巧。
第一章:PPT入门介绍
1 什么是PPT?
PPT全称为Microsoft PowerPoint,是一款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作、教 育和其他场合。
2
动画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动画属性设置、定时和顺序控制,确保动画效果舒适流畅,而不会分散观众 的注意力。
3
动画与音效的结合运用
在必要时使用音效来增加戏剧性和吸引力,但要避免太多的音效和分散注意。
第五章:PPT演示技巧与注意事项
如何有效地演示PPT?
通过交互式演讲、故事叙述和引 人入胜的幻灯片,吸引观众的注 意力并保持与他们的互动。
2 PPT的基本用途
PPT可以用于创建演示文稿、培训材料、销售报告、学术研究等,让你的信息更加生动和 易于理解。
3 PPT的优点和缺点
PPT的优点包括可视化、互动性强、易于分享和编辑。而缺点则包括过度使用动画和文本、 视觉冲击力不足等。
第二章:PPT制作流程
准备工作
在制作PPT前,要明确目标受众、 主题和核心信息,收集素材和 数据。
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1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1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010 江苏卷)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 科技、 文化的“奥林匹克” 盛会。从 1981 年英国伦敦的第一届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 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 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 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 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人网上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有人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 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
深刻的影响。但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 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 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 江苏卷)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 宗教团体纷纷组织 “宗教救援队”积极参加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 超度祷告, 给地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相适应 ② )
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 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很需要战略任务, 激发全民族文化 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综合提升课件部编版必修4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综合提升课件部编版必修4

续上表 一、支持正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 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 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如盲目崇拜、拘泥于片面的 成见、轻率下结论等。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时代延续,
答案 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 生成 二、支持反方:①认识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立场、观点、
见不可克 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
服 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 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解题流程】
命题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为什么说偏见是可以(不可以)克服的,需要 角度 调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整合知识网络】
【常考题型突破】 推理、传导类主观题解法及演练
【题型特点】 推理传导型主观题一般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
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然后进行回答。推理传导型主观题目的题目要 求中,常有“传导路径”“传导预期”“传导顺序”“传导机制”等词语。呈现 的材料通常以一种现象作为传导源,由于系统的关联性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 生,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类试题实现了背景材料与基础知识的有机结 合,以能力立意为主,既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三步:根据传导路径,整合材料组织答案。
【典题演练】 (2020·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 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 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程要求]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精神 4.哲学的作用对应学生用书p168美好生活的向导错误!一个来源:哲学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一个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个原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两个作用:哲学的两大作用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四个关系:实践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点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正确理解哲学的功能与作用哲学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在对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哲学的作用与功能:①给人智慧,使人聪明,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②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对社会而言,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2017·天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

新高考202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部编版必修4

新高考202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部编版必修4

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
2.表达无神论立场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 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 动性的关系等。要运用上述原理及其方法论分析

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体系构建·统全局
人类社会 物质世界
考点辨析·提素能
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① ___规__律___形成 和 发展 的 ,都 有 自己 的 起源 和 发展 史 ,都 是 统一 的② ___物__质_错 : _物___质__的__固__有__属__性__是__运__动__,__它__揭__示__了__物__质__的__存__在__方__式__。__物__质__ _的__唯__一__特__性__是_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__它__揭__示__了__物__质__的__本__质__。___
(2)物质的内涵 ①含义:物质是③___不__依__赖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④___客__观__实__在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⑤__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_。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 然,还是人类社会,在⑥___本__质___上都是物质的。
客观
物质性
能动
普遍性
易错明辨
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改错:_物__质__和__具__体__的__物__质__形__态__是__共___性__与__个__性__、__一__般__与__个__别__的__关___系_。 2.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改 错 : _意___识__离__不__开__物__质__,__意__识__依__赖__于__物__质__,__但__物__质__不__依__赖__于__意__识__, _物__质__是__独__立__于__意__识__之__外__的__客__观__实__在__。_____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改错:_只__有__人__具__有__自__觉__反__映__的__特__性__。_____

高考第一轮复习 名师大讲堂 :1-1-1细胞中的元素、化

高考第一轮复习 名师大讲堂 :1-1-1细胞中的元素、化

答案:(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 H2O 含量最多,占 85%~90%,而水由 H、O 组成 ②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都有 C、H、O 三种元素
解析:通过对第一个图表分析可以看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化学 元素组成上既有种类的相似,又有含量的差异,充分说明生物界与 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对第二个图表分析可以看 出,水在化合物中的含量最多,占 85%~90%,而且有机物中都 有 C,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 C、H、O 含量最多。
2.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
B.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 N、P、Zn 等微量元素 C.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离子 答案:A 解析: 生命活动是由细胞内大量的化学反应支持的,而这 些化学反应只有在水中才能顺利进行。 N、 P 属于大量元素, Zn 属于微量元素;水是弱电解质,含有 H+和 OH-。
2.存在形式: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举例)
元素 生理功能举例
N P Ca 叶绿素、ATP、各种酶的组成元素 ATP、核酸、各种生物膜的组成元素 动物血液中的钙离子对血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缩有调节 作用,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会出现抽搐
Mg
Fe
叶绿素的成分,是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2010 年高考· 全国Ⅱ-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 3 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 元素是__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____。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件 新人教必修2

【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件 新人教必修2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 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 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 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国体决定政体),是中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 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 点。 (2)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选择,是适合我国国 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A.领导机关 B.常设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解题思路】
根据我国的政体,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年
只召开一次,在不开会期间就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来行使全 国人大的部分职能,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 关。选 B。 【答 案】 B 本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属于考查基
【命题立意】
注意:①只有全国人大才拥有最高权力,地方人大包括全国人 大常委会都不能用“最高”。 ②全国人大拥有修改宪法的权力, 而不是起草制定宪法的权力,世界各国的成文宪法一般都规定 设立宪法特别起草和修改委员会。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修改 宪法的权力。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 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多数通过。
来说的。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③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我国的政体。④我国的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4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4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标要求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考点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的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认识世界)哲学的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特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联系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二者都来自生活实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错误倾向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归纳提升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具体科学区别对象整个世界世界某一具体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错误倾向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归纳提升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

2.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3)正确认识战后世界的和平局面。

第一,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二是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二,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一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二是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是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3.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的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处于和平与发展的状态
【点评】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并不是说世界已经完全处于和平与发展的状态。

所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它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又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这两者只有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全面理解,才能完整地表达时代主题的含义。

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出现片面性。

(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①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②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③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题思路】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这一原则和基本立场始终不可动摇,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是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②的说法错误;④与我国外交政策不符合,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战略。

故本题应选C。

【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