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滑动摩擦力

合集下载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功率(2)汇总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功率(2)汇总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功率(2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士兵军考军考物理考点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总=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总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 :各电阻之和 R 总=(R1*R2/(R1+R2 1/R=1/R1+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 总=W1+W2+......+Wx
分流原理 I1:I2=R2:R1=W1:W2=P1:P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 总=P1+P2或 U^2/R总
并联电路比例关系;
I1:I2=P1:P2=R2:R1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 总=P1+P2或 U^2/R
总电流的求法:I=P/U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W1:W2=R2:R1=I1:I2=P1:P2=Q1:Q2
电压相同时,越串联总功率越小,越并联总功率越大
推导:①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时,总功率为 P 总=U^2/R②当电路中有两电阻并联或串联时, 设电阻相等。

则两电路总功率分别为
并联时 P 总=U^2(R1+R2/R1*R2
串联时 P 总=U^2/R总(串联 R 总=各电阻阻值之和
③当电路中电压相同时,
因为 R1+R2(串联总电阻>R(单个电阻>R总(并联总电阻所以,P 并>P单个电阻>P串这时,还有另一个结论。

电压相同,串联时功率小的灯泡亮,并联时功率大的灯泡亮。

(来源:张为臻博客。

军校考试物理知识点归纳(例题详细解答)

军校考试物理知识点归纳(例题详细解答)

军校招生文化科目统考复习《高中物理》部分第一讲 直线运动和力一.牛顿三定律知识清单: 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清单:(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

2.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清单:(1)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3.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清单: (1)定律的内容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

(2)要点表述:(1)矢量性(方向性):F 合与a 的方向永远是一致的。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军考大纲士兵军考军考物理考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其数学表达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过程式:
1.WG+WFn=∆Ek
2.E减=E增(Ek减=Ep增、Ep减=Ek增)
状态式:
1.Ek1+Ep1=Ek2+Ep2(某时刻,某位置)
2.1/2mv1^2+mgh1=1/2mv2^2+mgh2[这种形式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弹力或重力所做的功。

【即忽略摩擦力造成的能量损失,所以机械能守恒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且是系统内机械能守恒。

一般做题的时候好多是机械能不守恒的,但是可以用能量守恒,比如说把丢失的能量给
补回来,从功能关系式中的WF外=△E机可知:更广义的机械能守恒条件应是系统外的力所做的功为零。

当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做功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叫动量守恒定律。

(来源:张为臻博客)
当只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时,机械能才守恒。

大学生考军校教材——物理

大学生考军校教材——物理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臵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 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热运动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热运动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热运动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军考大纲士兵军考军考物理考点热运动,是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原子等所进行的不规则运动。

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试验是布朗运动。

(分子热运动并不是布朗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典型现象是分子扩散。

布朗运动是通过花粉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表现了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分子的热运动,而不是花粉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只是间接证明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故不能把布朗运动叫做热运动,只能说布朗运动证实了分子的热运动。

(来源:张为臻博客)。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容器(2)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容器(2)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电容器(2)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士兵军考军考物理考点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是相当于断路的。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藏电荷的元件,也是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

这得从电容器的结构上说起。

最简单的电容器是由两端的极板和中间的绝缘电介质(包括空气)构成的。

通电后,极板带电,形成电压(电势差),但是由于中间的绝缘物质,所以整个电容器是不导电的。

在交流电路中,因为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成一定的函数关系变化的。

而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是有时间的,这个时候,在极板间形成变化的电场,而这个电场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实际上,电流是通过电场的形式在电容器间通过的。

电容器的作用:●耦合:用在耦合电路中的电容称为耦合电容,在阻容耦合放大器和其他电容耦合电路中大量使用这种电容电路,起隔直流通交流作用。

●滤波:用在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滤波电容,在电源滤波和各种滤波器电路中使用这种电容电路,滤波电容将一定频段内的信号从总信号中去除。

●退耦:用在退耦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退耦电容,在多级放大器的直流电压供给电路中使用这种电容电路,退耦电容消除每级放大器之间的有害低频交连。

●高频消振:用在高频消振电路中的电容称为高频消振电容,在音频负反馈放大器中,为了消振可能出现的高频自激,采用这种电容电路,以消除放大器可能出现的高频啸叫。

●谐振:用在LC谐振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谐振电容,LC并联和串联谐振电路中都需这种电容电路。

●旁路:用在旁路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旁路电容,电路中如果需要从信号中去掉某一频段的信号,可以使用旁路电容电路,根据所去掉信号频率不同,有全频域(所有交流信号)旁路电容电路和高频旁路电容电路。

(来源:张为臻博客)●中和:用在中和电路中的电容器称为中和电容。

在收音机高频和中频放大器,电视机高频放大器中,采用这种中和电容电路,以消除自激。

练习题: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量悬点到小球的距离为96.60cm,用卡尺量得小球直径是5.260cm,测量周期有3次,每次都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计时终止,结果如下表:123数的次数618171时间(s)60.479.870.6这个单摆振动周期的测量值是______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是______m/s2。

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动量

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动量

军校考试大纲《物理》考点—动量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军考大纲士兵军考
1、动量
动量又称线性动量。

在经典力学中,动量(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m/s,量纲MLT⁻¹)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指的是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

动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公式
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c为光速。

3、动量的基本性质
(1)动量是矢量,用符号p表示。

(2)质点组的动量为组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

(3)动量是一个守恒量,这表示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为0)内动量的总和不变。

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
物体的机械运动都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与周围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运动物体与周围物体间发生着机械运动的传递(或转移)过程,动量正是从机械运动传递这个角度度量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这种传递是等量地进行的,物体2把多少机械运动(即动量)传递给物体1,物体2将失去等量的动量,传递的结果是两者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物理》:滑动摩擦力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考培训军考大纲士兵军考军考物理考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弹簧秤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弹簧秤测出的是拉力大小而不是摩擦力大小。

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应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所以测出了拉力大小也就是测出了摩擦力大小。

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相互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能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要清楚阻碍“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物体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

如:生活中,传送带把货物从低处送到高处,就是靠传送带对货物斜向上的摩擦力实现的。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研究实际问题时,为了简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光滑的表面上,这“光滑”就意味着两个物体如果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没有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并且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来源:张为臻博客)
公式:F=μ×FN FN:正压力(不一定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μ:动摩擦因数(是数值,无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