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教堂 政府建筑
× 火车站 河流 铁路 电车轨道 广场
步行街 老城区 零售区 精英社区
M 仓储式
购物中心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 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 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 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 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50~51题。
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组团式 条带式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城市 数目


城市 距离


服务 范围


职能 种类
多 少
检 服务 功能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2.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检
A.甲普通服务店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
4.图中 ( ) A.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 B.①区与③区的最小高差约为2米 C.城市地势北高南低 D.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台风袭击
成都 带
伦敦
工人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通 勤

城市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自中心向外扩展。
4、扇形模式有何特点?

我国城市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城市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化 J 。 城 市 群 是 特 定 地 域 范 围 内 不 同 性 质 、 型 和 等 类

城 市 群 地 域 结 构 特 征
降 低 城 市 群 空 间 结 构 的 分 维 值 , 进 一 步 优 化 城 市 将
群 的空间结构 。
城市群 区域作 为 2 1世 纪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一 种 新
的组 织 形 式 , 推 动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的 再 组 织 以 及 协 将 调健康 发展 。而深 入研 究 城 市群 地域 结 构特 征 , 将 更 好 地 发 挥 城 市 群 整 体 的 经 济 优 势 , 进 我 国 区 域 促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城 市 群 地 域 结 构 的 基 本 特 征 包
的 更 大 的 转 换 取 决 于 城 市 群 边 缘 地 区新 极 的 产 生 过
1 城 市 群 空 间 结 构 的 分 形 特 征 。 分 形 理 论 是 .
美 国 学 者 曼 德 尔 布 罗 特 ( B. n e rt在 2 B. Ma d l o) b 0世 纪 7 O年 代 创 立 的 。 通 过 分 维 分 析 , 以 揭 示 系 统 的 演 可
洲 、 宁 中 南 部 等 城 市 群 , 市 群 区域 是 我 国 经 济 社 辽 城
会 最 为 发 达 的 地 区 , 革 开 放 以来 工 业 化 、 市 化 进 改 城 程 飞 速 发 展 , 市 群 地 域 结 构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由 城 于 我 国 的 城 市 正 处 于 中 心 集 聚 阶 段 , 市 群 地 域 结 城 构 的运 演 与 整 饬 极 为 活 跃 。 只 有 正 确 认 识 城 市 群 地 域 结 构 的特 征 及 发 展 趋 势 , 能 从 总 体 上 把 握 城 市 才 群 基 本 特 点 及 发 展 演 化 的 规 律 , 而 促 进 我 国 城 市 从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03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 优缺点
集中式城市地域结构的优缺点
总结词:紧凑高效
优点:集中式城市地域结构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减少交通距离和通勤时间,提高城市 管理和服务效率。同时,这种结构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缺点:集中式城市地域结构可能会导致城市无序蔓延,过度依赖中心城区,导致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这种结构也可能限制城市的扩展空间,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目 录
• 引言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主要类型 •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优缺点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选择因素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发展趋势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要点一
研究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关注 城市内部各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城市 规划、建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0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发展 趋势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的应用
01
02
03
绿色建筑
推广节能建筑,降低能源 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保护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加强 绿地、湿地等自然保护区 建设。
低碳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 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碳排 放。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影响
分散式城市地域结构案例:洛杉矶
总结词
低密度、蔓延发展
详细描述
洛杉矶采用分散式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呈低密度蔓延发展,各区域功能相对独立。这种模式有利于缓 解中心城区压力,但容易导致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组团式城市地域结构案例:广州

(区域空间结构参考)城市地域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参考)城市地域结构

五、城市的地域结构
4.城市地域结构的扩展 4.城市地域结构的扩展 (2)点→轴→面扩展规律 在城市地域扩大过程中, 由于交通线路或地形的作用, 使城市扩展方向产生非均衡 位移,形成若干个生长点、 伸展轴和生长面。
城市地域结构的扩展1圈层扩展规律圈层扩展是指在不考虑地形起伏交通线路走向的均质条件下城市在各个方向上的伸展是等距的城市外圈同一距离上所受到的城市化压力相等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压力增大城市自内向外不断扩展表现为圈层扩展的规律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人类活动的中心 聚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 村落 城市与区域关系
四、城市的地域形态
(2)蔓生扩展阶段 随着城市的漫溢膨胀,城市边缘距市中心越来越远,所感 受到的向心力越来越弱,城市开始受到对外交通干线的吸引, 不再向四周均匀漫溢,而是沿着瓜蔓式的交通线向外蔓生。
四、城市的地域形态
(3)飞地扩展阶段 当城市的蔓生扩展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因此在城市远郊建 设拥有多种产业和综合功能区的大型卫星城,发挥了对中心城 市的反磁力效果,达到缓解中心城市压力的目的。
五、城市的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景观上已经完全城市化及城市功能要素地域扩 散直接影响作用的空间范围。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功能地域的空间分布及多种功 能地域的空间整合关系,是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结构在城 市空间上的投影。 城市地域扩展是指城市功能要素的扩散及城市空间范围 的扩大、城市景观的延伸,是城市化的空间表现侧面。
同心圆理论
城市各功能 区经过不断 地侵入和迁 移,呈同心 圆状, 圆状,自核 心向外扩展。 心向外扩展。
中心 商务区 过渡 带 工人 住宅 区 中等住 宅区
通 勤 带
扇形理论
在交通工具 影响下, 影响下,城 市功能区出 现沿着交通 线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 展的趋势。 展的趋势。

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南京市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学生姓名张敏学号20081303028院系遥感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指导教师葛云健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没有抄袭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张敏日期:2012/5/26目录引言 (1)1综述 (1)1.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解析 (1)1.2国外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1)1.3国内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2)1.3.1国内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2)1.3.2国内城市地域结构模型研究 (3)1.4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演变动力 (4)2.研究区概况 (4)3.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5)3.1建国前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5)3.2建国后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 (6)4.驱动力分析 (8)4.1人口驱动 (9)4.2经济驱动 (9)4.3政策驱动 (10)5.南京市地域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10)5.1数据来源 (10)5.2选取评价指标体系 (11)5.3评价结果 (12)5.4预测 (13)6.结论与讨论 (14)6.1结论 (14)6.2讨论 (14)南京市地域结构演变研究张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南京 210044摘要:本文以南京为研究区域,介绍南京市发展的变化历程。

分析南京市地域结构变化过程中的驱动力因子,选取1998年与2008年南京市统计数据,运用综合因素评价法,绘制南京市分区县地域综合发展条件图,对近十年来南京市地域结构、地域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南京市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定性分析。

研究表明,南京市地域规模不断扩大,在未来近几年内,南京市将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开发江宁、江北、仙林3个副城。

城市地域结构内容

城市地域结构内容

城市地域结构内容一、引言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形态和分布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读者对城市地域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概念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形态和分布特征。

它包括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三、类型根据功能分区可以将城市地域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中心型:以一个明显的中心为核心,周围环绕着较为集中的商业区和住宅区。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周围。

2.多中心型: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自然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多个独立而较为集中的商业中心或者住宅中心。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

3.辐射型:以一个中心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形成的辐射状结构。

例如纽约曼哈顿。

4.环状型:以中心区为核心,周围形成一圈商业区或住宅区,外围则是工业区或者郊区。

例如巴黎的拉德芳斯。

5.混合型: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不明显,各种功能交错分布。

例如伦敦。

四、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往往与城市历史有关。

例如北京的皇城和紫禁城就是北京地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山区或者河岸附近建立城市会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3.政府规划:政府规划也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划来调整和优化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

4.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和住宅区往往会向外扩张。

五、现状目前,中国的城市地域结构呈现出多中心型、辐射型和混合型等形态。

不同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中心型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多中心型则可能导致城市不平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支柱是宗教,索引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并且超出一切的高度以其庞大的体积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而在中国,则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城市围绕着皇宫和衙门布局,例如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充分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城市的地域结构导致了城市产生了地域结构分异,形成各种功能区。

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不同阶层有不同的住宅区。

未来的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相互作用作为城市存在的根据城市功能区以提高人的生活基本质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有些学者设想将来的城市是田园城市,市中心为清洁、优雅的圆形花园,四周建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画廊以及医院等公共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