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醚燃料发展趋势
2024年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发展现状

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产业领域。
本文将探讨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竞争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全球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亿美元,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达到X亿美元。
应用领域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1. 医药领域: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常用于制造药物的溶剂、乳化剂和增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制药工艺中。
2. 日化领域: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常用于洗涤剂、柔软剂和护肤品等日常化妆品产品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清洁和皮肤保湿效果。
3. 工业领域: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作为润滑剂、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各种用途,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
竞争态势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有多家重要的供应商。
其中,一些国际化的化学公司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如英国的Ineos、美国的Dow Chemical等。
此外,一些亚洲地区的公司也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如中国的北方化工、日本的曰新化成等。
发展趋势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市场未来的发展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为相关趋势:1. 生物可降解性:随着环保观念的兴起,市场对于生物可降解的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开发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 创新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的创新应用和功能也将不断涌现。
例如,开发具有更好性能和特殊功能的衍生产品,如抗菌、抗氧化等,将有助于拓展市场需求。
3. 区域市场分布:亚洲地区在聚乙二醇十六十八醚生产和应用方面的增长速度较快,并且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未来,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年产60万吨车用醇醚清洁燃料项目建议书

年产60万吨车用醇醚清洁燃料项目建议书年产60万吨车用醇醚高清洁燃料生产及配套4800吨储存、150座加注站项目建议书**天能源有限公司2020年1月年产60万吨车用醇醚高清洁燃料生产及配套4800吨储存、150座加注站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年产60万吨车用醇醚高清洁燃料生产及配套4800吨储存、150座加注站项目二、项目投资方:**天能源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址:工业园区。
四、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预计总投资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含加注站建设费用),项目建设流动资金1.3亿元,研发投资0.1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五、占地面积:100亩。
六、建设工期:工期共16个月,预计开工时间:2020年3月,预计竣工时间:2020年7月(分两期建成,一期用时10个月,二期用时6个月)。
七、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年产60万吨全自动在线调配车用醇醚高清洁燃料生产线,4800吨储存以及办公用房1500平方米、道路等配套设施,同时配套车用醇醚清洁燃料加注站150座。
八、资源(能源)需求情况:年用水约660方;年用电约60万千瓦时。
九、原材料及辅料:主要原材料包括:甲醇、二甲醚、轻质循环油、航煤、聚甲氧基二甲醚、脂肪酸甲酯;主要辅料包括:重质液体石蜡、多碳醇等。
十、生产工艺及流程:1.工艺先进性及特点介绍将添加剂(或改性剂)原料打入调配罐中进行调配,再将调配好的添加剂(或改性剂)与甲醇进行循环调和,完成后得到变性醇(或改性醚)。
后将组分燃料打入成品调和罐再打入变性醇进行调和,得到高品质的醇醚燃料(汽、柴油车用)。
本工艺优点在于:1)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2)适合大规模生产;3)所得产品质量高;4)无任何废水、废气、废物排放;5)全密闭条件下生产,安全可靠。
2.工艺原理由于原料变性醇(或变性醚)的各项指标尚未达到作为汽油(或柴油)的标准,需要对原料进行调配和调和,使其达到甲醇燃料的指标。
醇醚燃料(汽油车用)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醇醚燃料(柴油车用)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4.生产工艺过程4.1醇醚燃料(汽油车用)调配工艺添加剂调配工艺:添加剂原料用槽罐车从厂家用专用车辆运至调配现场,用防爆计量泵打入添加剂调配罐,待所有原料均打入调配罐后,用防爆泵对调配罐中混合原料进行循环调和,完成后即为添加剂。
醇醚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醇醚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醇醚是精细化工行业的子行业,其上游主要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涂料、电子化学品、油墨、清洗剂、纺织、日用化工品、农药等领域。
醇醚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下游应用范围广泛,需求稳定增长,为醇醚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球市场中,醇醚产能较大、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有陶氏、安德巴塞尔、英力士、壳牌、巴斯夫等。
我国醇醚行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13年,我国醇醚产能快速扩张,2015-2018年,醇醚产能维持在100万吨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有德纳天音、怡达化学、江苏华伦、百川股份等,以民营企业为主导。
醇醚燃料就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
包括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
该醇醚燃料项目计划总投资23165.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78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45%;流动资金6381.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55%。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92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7840.04万元,税金及附加425.75万元,利润总额11427.96万元,利税总额13429.98万元,税后净利润8570.9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859.0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33%,投资利税率57.97%,投资回报率37.00%,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787个。
醇醚及其醋酸酯作为含氧活性产品,主要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下游衍生产品,即乙二醇、丙二醇的低碳醇醚,醇醚类产品与醋酸进行酯化反应后便生成了醋酸酯类产品。
醇醚及其醋酸酯类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油墨、清洗剂、化纤、纺织、化工、橡胶、炼油、化肥、医药、农药、印染等多种领域。
燃料乙醇方面,今年天津率先之后,国务院会议又提出今年除东三省11个省份推广乙醇汽油外,在京津冀等15个省份继续推广,燃料乙醇推行节奏加快,而国内燃料乙醇产业也迈向新篇章,截止今年我国有生产资质且正式运行的燃料乙醇产业规模达到401万吨,但今年进口燃料乙醇对国产燃料乙醇压制较明显。
我国发展煤基醇醚经济的前景和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甲醇是 醋酸 、 甲醛 、碳 酸 二 甲酯 、 1 一 二 ,4 丁 醇 等大 宗 化 学 品 的原 料 ,是 制 造 氯 甲烷 、有 机 硅
收 稿 日期 :20 — 7 1 080—9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0 10 6 940 1)
竭 ,近 年来 氢 经 济 、低 碳 经济 、生 物 质经 济 等 后
石油 经 济模 式 纷 纷 成 为 被关 注 的热 点 这 些 新 模
式 以 清 洁 或 可 再 生 的 能 源 、资 源 和产 品 为 核 心 , 符 合 可持 续 发 展 理 念 .但 由 于技 术 、 市场 等 多 种 原 因并不 可 能 很 快 实现 。 为此 .不 同 国 家 和地 区 应 在 各 自资 源 禀 赋 、技 术基 础 、 消费 习惯 等 多 种 因素综合 影 响下 ,积 极选 择 和发 展一 些过 渡模 式 。
产 .效 率 大大 提 高 .D ME也将 逐 渐 获 得 与 甲醇 等
同的位 置 。醇 醚经 济 是 比 甲醇 经 济 更 符 合 技 术 发
展趋 势 的提法
对 我 国 而言 .依 托 丰 富 煤 炭 资 源 和 先 进 工 业 技术 发 展清 洁 的煤 基 “ 醇醚 经 济 ” .是 减 少石 油 进
的 一些 技 术 包括 以 甲醇作 为 燃 料 电池 的燃 料 或
清 洁 .但 在 生 产 、储 存 、运 输 和应 用 上 甲醇 对 技
术 和 基础 设 施 的要 求更 低 实 际上 甲醇 还 可 替 代
石 油制 备基 础化 工原 料 。为 氢经 济所 不 能
二 甲醚 ( ME)与 甲醇 一 样 .可 以直 接 用 作 D
醚基液体燃料

醚基液体燃料
醚基液体燃料是一种以醚类化合物为基础的替代能源,主要用于汽车燃料。
以下是关于醚基液体燃料的几个关键点:
1. 原料来源:醚基燃料的生产原料多样,包括天然气、煤炭、焦炉气、生物质等,这些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转化为醚类化合物。
2. 环保特性:这种燃料被认为是“21世纪超洁净替代能源”,具有高辛烷值、低蒸汽压,并且在其成分中不含苯、硫、烯烃、芳烃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 兼容性:醚基汽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汽油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这提供了灵活性并有助于现有车辆的过渡。
4. 技术发展:目前,醚基燃料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中,已有企业实现了醚基燃料的试生产,展示了其作为替代汽油的新选择。
5. 未来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化石燃料替代品的需求增加,醚基液体燃料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综上所述,醚基液体燃料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它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能源多样化提供新的方向。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发展,醚基燃料有望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国醇醚行业产能产量基本稳定涂料、油墨、汽车制动液等是主要需求领域

我国醇醚行业产能产量基本稳定涂料、油墨、汽车制动液等是主要需求领域醇醚是一类溶剂的总称,主要是乙二醇和丙二醇的低碳醇醚。
醇醚组成中既有醚键,又有羟基。
前者具有亲油性,可溶解憎水化合物,后者具有亲水性,可溶解水溶性化合物。
醇醚也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预计随着我国精细化工及溶剂工业的快速发展,醇醚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一、行业发展现状1、行业产能产量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醇醚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我国产能保持稳定,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地区。
以丙二醇甲醚为例,2015-2021年中国丙二醇甲醚市场设计产能在59.5万吨-62万吨,实际产能在40.8万吨-42.3万吨。
2021年我国丙二醇甲醚设计产能61万吨,实际产能42.3万吨;其中华东地区实际产能为19万吨,占比64.41%,华南市场实际产能为4.5万吨,占比15.25%。
数据来源:中国醇醚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产量方面,2016-2021年,由于部分闲置产能陆续被淘汰,且国内相关厂家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原料利用率逐年提升,同时在下游涂料油墨及清洗行业需求下,使得我国丙二醇甲醚产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整体产量维持在 29.2万吨-33.285万吨。
2、行业进入壁垒虽然近年来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目前醇醚市场仍存在技术、销售渠道、原材料供应、环保、资金等弊端。
例如在环保方面,目前在全社会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是国家环保监控行业,对环保的要求相对高于其他行业。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根据国家环剂、洗涤剂、双封端醚溶剂等十多个行业,其中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包括涂料、油墨、电子化学、汽车制动液以及日用化学品行业。
(1)涂料涂料又称为油漆,是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
2024年PTMEG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PTMEG市场分析现状PTMEG(聚四亚甲基二氧基甲基丁二醇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的聚合物原料。
本文将对当前PTMEG市场的分析进行简要讨论,涵盖市场规模、主要应用领域和竞争态势。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报告,PTMEG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间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内,PTMEG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需求增长:PTMEG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在纺织、汽车、电子等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随着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对PTMEG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
2.新应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PTMEG开始在新兴领域如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应用。
这些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为PTMEG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增长机会。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PTMEG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X%,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美元。
主要应用领域PTMEG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合成纤维:作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PTMEG被广泛用于生产聚氨酯弹性纤维。
这些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制造服装、家纺和工业材料。
2.涂料和胶粘剂:PTMEG可以用作合成高性能聚氨酯涂料和胶粘剂的原材料。
这些涂料和胶粘剂具有出色的耐候性和粘接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汽车行业中。
3.电子材料: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PTMEG也在电子材料中找到了广泛的应用。
PTMEG被用作制造硅片、电子封装材料和绝缘材料等。
4.医疗应用:PTMEG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医用弹性支架、医疗器械密封件等。
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其成为医疗材料的首选。
竞争态势PTMEG市场竞争激烈,存在许多国内外生产商。
目前,全球的PTMEG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跨国公司主导,如拜耳、东邦化学、科思创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和优质客户服务来维持其竞争优势。
在中国,PTMEG市场也有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参与竞争,如中国石化、巴斯夫等。
液蜡醇醚燃料主要成分

液蜡醇醚燃料主要成分
液蜡醇醚燃料是一种由液体蜡和醇醚组成的燃料,主要用于柴油机的燃烧。
液蜡醇醚燃料由于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关注。
其主要成分包括蜡状烃和醇醚。
液蜡是一种由长链烷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液蜡醇醚燃料中,液蜡可以提供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润滑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燃料成分。
液蜡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来自植物油、动物脂肪或石油的副产品。
由于液蜡可以通过催化加氢或聚合反应从这些原料中得到,其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可行。
醇醚是一类含有氧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在液蜡醇醚燃料中,常用的醇醚包括乙二醇甲醚(EGME)、聚乙二醇甲醚醚(DME)等。
醇醚对于提高燃料的可燃性和点火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醇醚也可以减少燃料中的硫含量,从而降低燃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物。
液蜡醇醚燃料的配方根据具体需求可以调整。
根据研究表明,液蜡醇醚燃料的配方中液蜡含量在10%至30%之间,醇醚含量在70%至90%之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蜡醇醚燃料的性能,可以添加其他成分,如添加剂用于增加可燃性或抗氧化剂用于延长燃料的寿命。
液蜡醇醚燃料的主要成分使其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首先,液蜡醇醚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其次,液蜡醇醚燃料的可再生性使其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燃料选择。
此外,液蜡醇醚燃料的使用也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总而言之,液蜡醇醚燃料的主要成分是液蜡和醇醚。
液蜡和醇醚的特性使液蜡醇醚燃料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绿色燃料。
随着对环境污染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关注,液蜡醇醚燃料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广醇醚燃料是我国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现实途径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能源发展方向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2005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近50%。
由于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及世界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使国家的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中, 石油已成为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诱因。
一场没有硝烟的石油争夺战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如何应对世界“石油危机”,实施科学可行的替代能源战略,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从我国实际出发,大力推广煤基醇醚燃料替代汽柴油,势在必行,是一次战略性决择。
一、积极推广醇醚燃料是我国替代能源的现实选择(一)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良好对策。
1、石油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对石油需求越来越迫切。
1996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进口依存度达到36.6%,超过警戒线。
2005年石油出现4个突破:消费量突破了亿吨,达3.2亿吨;进口量突破1.5亿吨,依存度近50%。
据预测,到2010、2015、2020年我国分别需要石油4.3、5.3、6.3亿吨;进口石油分别需要2.5、3.3、4.3亿吨。
届时,我国要进3-4亿吨,是极具风险性的。
2、世界将面临“真正的石油危机”。
在世界历史上,虽有过两次石油危机,均缘自经济、政治、军事等外部原因而引发的:第一次(1973-1974)是由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禁运、减产、提价”等集体行动,造成供应短缺。
第二次(1978-1979)是因为伊朗革命造成石油供应短缺。
但研究表明,全世界到2010年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今后20年左右,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下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
0PEC石油储量90年代后期没有增长,中东石油资源占全球65%,1997年已开始下降。
据美国调查“世界大多数大油田,已过高产期”。
即使再发现几个大石油田,也改变不了世界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趋势。
据世界石油权威机构预测,石油资源40年左右枯竭。
这充分显示,今后的石油危机是石油自身短缺危机,是真正的石油危机。
我国依靠大量进口风险极大,走醇醚燃料为主的替代之路是极为明智之举。
(二)缓解我国能源风险的有效措施1、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矛盾突显。
从能源资源来看,我国幅员辽阔、能源蕴藏总量相对丰富。
缺油、少气、富煤是典型特征。
全国煤炭总储量超过万亿吨,探明可采储量7650亿吨,占世界的11.6%,可开采年限为114年;石油资源量1000亿吨,占世界的2.3%,剩余可采储量32.7亿吨,可开采年限20年;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预计可采储量13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15000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可开采年限为50年。
按目前情况,在世界探明的一次性能源储量中,中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居第3位,石油探明储量居第11位,天然气探明储量居第18位。
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4%左右。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了一套利用本国煤炭资源的能源供应体系,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61%,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总量的52%。
从能源消耗来看,能源短缺矛盾显现。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7倍、改革开放初的3.29倍。
其中煤炭产量达到21.9亿吨,已多年居世界第一;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500亿立方米;电力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国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到3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装机近700万千瓦,年产沼气约80亿立方米,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
但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去年已达22.2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生产与消费相减,我国消费超出生产能源1.65亿吨标准煤,这就显现出我国能源生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资源。
而大量进口石油既不可能,又极具风险,需要另寻对策。
2、急需应对我国石油风险。
我国虽不是贫油国,石油储量从160亿吨增加到22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长的阶段性也非常明显,乐观地估计,未来至少还有10年的储量增长期,石油勘探前景相当广阔,然而,石油安全形势却依然十分严峻,面临极大风险:风险之一是油价。
油价不断攀升,导致中国外汇支付将大量增加。
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花掉430多亿美元,2005年花掉500多亿美元。
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国际油价必将震荡上扬,不可避免,对我国威协极大。
风险之二是油源。
目前全世界年产原油38亿吨,除了本国使用外,真正进入国际石油贸易的只有22亿多吨,其中美国一年进口石油7亿多吨,占世界整个石油贸易总量的1/3。
日本年进口石油2.6亿吨,韩国、德国、法国等年进口石油都在1亿吨以上。
今后世界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我国将可能面临无油可买的局面。
风险之三是通道。
我国现在年进口石油1.4-1.5亿吨,70%以上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来的。
现在,马六甲海峡通过能力已接近基本满负荷状态,再加上国际局势动荡,通道安全已成为关系我国石油安全的一个极具威协的瓶颈。
风险之四是政治。
当前,我国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利的教训即是最好最充分的证明。
石油的背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能源外交将更加重要。
以上的石油四大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如何化解和应对这四大风险,关键要靠我国实施替代能源战略,而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关键又在大力推广醇醚燃料上。
这是现实可行之所在。
3、我国清洁可再生能源一时难以救急。
全球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目前开发仅占1%,生物质能开发前景可观;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量约为近年能源年消耗总量(13亿吨标准煤)的2000倍,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技术水平发展程度处于中上等。
但全世界目前的可替代能源平均使用率仅为13.6%,发展中国家平均仅为6%,我国仅为3%-3.2%。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替代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30%。
我国达到这个比例的时间是在2050年。
所以,从目前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来说,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一时还难以解决大问题;小补可以,救急难成,需要另辟新路。
4、粮食制乙醇难以担当替代能源重任首先,用陈化粮生产乙醇,资源难以为继。
国内外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燃料乙醇的应用证明,它能够使汽车发动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改善不良排放,有明显环境效益。
但其主要原料是剩余粮食、能源作物和农作物秸秆等。
2002年我国制定了以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的政策,已在河南、吉林等省示范。
规划发展102万吨,2005年生产量为100万吨左右。
然而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耕地的相继减少,粮食很难出现大量剩余,陈化粮制乙醇,将很难做为持续的依靠能源。
这是因为:按水稻专家袁隆平的算法,我国的粮食安全线是4.7亿吨——人均720斤。
而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提出:中国16亿人口,人均需要1亩耕地、700斤粮食,才能实现基本自给,按此计算中国粮食安全线应提高到5.6亿吨。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小康生活水平人均粮食水平应为1200斤左右。
我国过去曾认为人均1300斤才算过关。
199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13亿吨,以后5年产量连续滑坡,到2003年下降到4.3亿吨,粮食缺口在四五千万吨。
而且我国每年还要增加1000万人口,在粮食消费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现有正在逐年减少的耕地,不可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生产乙醇,用于汽车燃料,这是显而易见的。
况且,用粮食生产乙醇缺乏经济性。
制造一吨车用乙醇燃料约需3.5吨粮食和0.8吨煤,成本4500元,比成品油约高50%(实际3.5吨粮只制成0.5吨乙醇;而0.8吨煤可制0.5吨甲醇)。
推行乙醇燃料需财政长期补贴,每吨补贴1670元,价格上对石油燃料没有竞争力。
连美国也将否定乙醇替代模式,因美国自1991年以来,为维持每年50亿升的玉米制乙醇产量,政府每年要付出7亿美元的巨额补贴。
据专家分析,若生1000万吨乙醇,大体需要养活1.4亿人口的粮食,在中国一是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粮食,二是既使生产1000万吨乙醇,也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石油短缺的问题。
所以,从我国实际出发,依靠粮食制乙醇,从长远看,根本不能做为主导替代能源来发展。
5、生物柴油替代成本高昂也一时无法上升为主导替代能源来发展。
用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麻疯果、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优质的柴油代用品,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我国每年消耗植物油1200万吨,直接产生下脚酸化油250万吨,大中城市餐饮业的发展产生的地沟油高达500万吨,尚未利用。
按理说,利用地沟油及废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废物再利用,经济可行,利国利民。
但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过高,难以成为主导替代能源产品。
国家鼓励发展,但近期解决不了石油短缺的根本问题。
二、大力发展醇醚燃料是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的可行举措今后,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就必须大力实施替代能源战略,其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醇醚燃料。
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一是石油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尽快转变能源利用结构。
当前世界能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所支持的主要能源,仍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常规能源体系,属化石燃料储量中优质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稀缺,煤炭则相对丰富。
这就迫使人类的能源依赖结构,在近几十年内由石油、天然气向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并用转变。
尽快改变能源利用结构是当务之急。
二是我国汽车消费刚性增长,呼唤石油替代战略。
汽车作为一种耗油量大,使用面广,增长速度快、社会保有量大、流动性强的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占石油消耗量的53%。
2005年我国汽车拥有量突破3000万辆,比2000年增长了1400万辆。
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4.3%上升至2006年的11%。
到2006年年底,国内汽车需求量将达700万辆,超过汽车消费大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按稳妥的年增长率10%左右测算,到2010、2015、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分别为5500、8500和13000万辆。
因此,为保证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除石油基燃料外,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稳定、持久、经济、方便、洁净的车用燃料,补充或部分替代石油燃料,满足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是我国节油代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我国原油紧缺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