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20 项脊轩志

合集下载

2018高中语文必修五浙江专用课件 专题二 项脊轩志

2018高中语文必修五浙江专用课件 专题二 项脊轩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_语__气__词__“_也__”_表__判__断__ ②此吾祖太常公宜德间执此以朝 _直__接__表__示__判__断__ ③妪,先大母婢也 _语__气__词__“_也__”_表__判__断__ (2)省略句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_余__)_又__杂__植__兰__桂__竹__木__于__庭__(_省__略__ _主__语__)_ ②日过午已昏 日__过__午___(室__内__)_已__昏__(_省__略__主__语__) ③使不上漏 _使__(之__)_不__上__漏__(_省__略__宾__语__“_之__”_)_ ④读书轩中 _读__书__(于__)_轩__中__(_省__略__介__词__“_于__”_)_
(今属江苏)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书斋也名为“项 脊”,以怀宗追远;另一说极言书斋窄小,如项背之间,所 以得名。 3.解文体
“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 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 等。“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 如手书、家书等,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 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 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 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先是奶妈来这里诉说母亲依稀仿佛的身影,再是祖母细 细的叮咛与殷殷的期盼,声音像是风过门环,又像是雨打屋 瓦,瞻顾遗迹,如在昨日。覆盖着项脊轩的雨丝,也覆盖着 妻子当年手植的这棵枇杷树。十三年后,已走出故园的归有 光,却走不出项脊轩,在那些僻居荒疆的日子里,项脊轩的 影子,也许就像这棵年年攀高的枇杷树,茂盛地生长在他的 心里。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5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5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文学常识]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1715~1763 或 1764),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后四十回高鹗补作,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成为《红楼梦》的通行刊本。后来一些人研究此书的版本、作者、作者原意、 思想文化等,而形成“红学”。
[主要内容]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拜望自己的长辈,并与同辈姊 妹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事理的必然,也 是行文的必需。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一 路的目中所见、耳中所闻,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生动刻画了贾母、 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等人的形象特征,并通过众多出场人物的言 行,凸显了黛玉的气质。 [写作特色] ①描写角度特别,借林黛玉的一双眼睛来描绘贾府情况。②不同人物运用 不同的描写手法,展现其不同的形体容貌。③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 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6祝福课件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6祝福课件

鉴赏 鉴定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不同 鉴定:①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点)。②评定人的优缺点的文字。③辨 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有四: 从词义上看,“鉴赏”除有“鉴 定”的意思外,还有“欣赏”的意思,也就是说“鉴赏”是带着一种享 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趣味的心情、目的去鉴定的,而“鉴定”是带着 确定真假优劣的目的去辨别的。因此即使两个词所支配的对象都是艺术 品或文物,其意义也是有区别的。从支配的对象看,“鉴赏”多用于艺 术品、文物等的鉴别欣赏,适用范围较小,如可以说“谁如果要鉴赏我 辨 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却不能说“新产品的质量已经鉴赏 析 过了”;而“鉴定”,不但能用于评定物的真伪优劣,还能用于评定人 的道德品质,如“这幅画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如果不是专家,一般 人很难鉴定它的真假”“对他的鉴定是公正的”。从支配者来看,“鉴 赏”一般人都可用,如“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 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而“鉴定”一般都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 进行,如“这件出土文物的年代,专家们还没有鉴定出来”。从词性上 看,“鉴赏”是动词,而“鉴定”兼属动词和名词,如“毕业鉴定”。
封建思想对祥林嫂的影响,以及那些把听祥林嫂讲故事当作安慰的无聊的 麻木的看客,更突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捐了门槛之后仍不被理解成了祥 林嫂内心永远的痛。也正是这不被理解的痛苦,才让她在别人的“祝福”声中 死去。她的死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虽 然还或多或少存在,但存在更多的是关爱:雪灾之后的支援,地震之后的大爱, 都说明了这一点。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些责任,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善良, 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咀 嚼( jǔ ) . 炮烙 ( luò) . 歆 享(xīn ) .
juã 咀嚼 . 慢咽 jiáo 细嚼 . 倒嚼jià . o

2019-2020年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项脊轩志课件

2019-2020年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项脊轩志课件

(2)过
①大母过.余( 动词,看望,探望 ) ②从轩前过.( 动词,经过 ) (3)当
①他日汝当.用之( 副词,应当 ) ②以当.南日( 动词,挡住 ) (4)时 ①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名词,时候 ) ②小鸟时.来啄食( 副词,时常 )
三、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 ②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 ③凡再.变矣( 再:两次 ) ④人至不去.( 去:离开 ) ⑤吾妻来归.( 归:指女子出嫁 ) ⑥余自束.发.(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
项脊轩中的三世情缘让我们明白美丽的情感穿越千年而不老,人间的亲情 是一种异常宝贵的财富,敬老爱幼是中国民族的光荣传统,知恩图报是人的一 种可贵的情操。
人间至情是亲情,让我们每个人珍惜亲情,呵护亲情,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知 识 梳 理




20 项脊轩志




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
1.实词:顾、周、当、胜、多、可、迨、已、凡、再、去、归、志
2.虚词:乃、何、然、者、所、为、以
二、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1)为
①始为.篱( 动词,可译为“扎上” ) ②已为.墙( 动词,可译为“砌成” ) ③南北为.一( 动词,成为 ) ④轩东,故尝为.厨( 动词,是 ) ⑤余既为.此志( 动词,写 )
2019/7/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 20 项脊轩志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 20 项脊轩志

⑧乳.二世(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⑨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⑩吾家读书久不效.( 名词作动词,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 ⑪或凭几学书.( 名词作动词,写字 ) ⑫亦遂增胜.( 形容词作名词,佳景,引申为“光彩” ) ⑬多.可喜,亦多.可悲( 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 ⑭庭中通南北为一.( 数词用作名词,整体 )
(2)过
①大母过.余( 动词,看望,探望 ) ②从轩前过.( 动词,经过 ) (3)当
①他日汝当.用之( 副词,应当 ) ②以当.南日( 动词,挡住 ) (4)时 ①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名词,时候 ) ②小鸟时.来啄食( 副词,时常 )
三、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 ②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 ③凡再.变矣( 再:两次 ) ④人至不去.( 去:离开 ) ⑤吾妻来归.( 归:指女子出嫁 ) ⑥余自束.发.(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
四、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
①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名词作状语,向下/从上面 ) ②时.至轩中( 名词作状语,不时 ) ③前.辟四窗(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④东犬西.吠( 名词作状语,向西面 )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名词作状语,亲手 ) ⑥内.外.多置小门墙( 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 ⑦执此以朝.( 名词作动词,上朝 )知识 Nhomakorabea梳





写 作 卡 片
20 项脊轩志
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
1.实词:顾、周、当、胜、多、可、迨、已、凡、再、去、归、志
2.虚词:乃、何、然、者、所、为、以
二、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1)为
①始为.篱( 动词,可译为“扎上” ) ②已为.墙( 动词,可译为“砌成” ) ③南北为.一( 动词,成为 ) ④轩东,故尝为.厨( 动词,是 ) ⑤余既为.此志( 动词,写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一) 单篇梳理 项脊轩志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一) 单篇梳理 项脊轩志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材课件(部编新高考版)《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选择性必修下册(一)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课文2项脊轩志(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方丈( ) ②渗漉( ) ③顾视( )一丈见方 渗漏 环视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胜( )⑤偃仰( )⑥啸歌( )⑦冥然兀坐( )⑧万籁( ) ⑨斑驳( )美 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长啸歌吟 静静地独自端坐 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错杂2.理解性默写①《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在修葺之前老、旧、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④《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面开了四个窗子,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屋里才亮堂了。

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5 荷塘月色

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5 荷塘月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主要内容]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 (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 江南”的感受,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文中淡雅朦 胧的景色极好地体现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 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特有的风格。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达标演练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1946 年朱自清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 年,朱自清
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
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无钱治病。当
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

曲 歌.折 曲.qqūǔ

纤 纤. .腰 夫
xiān qiàn

参.差cēn 人参.shēn 参.加 cān
脉 山.脉 脉.mmàòi
浅 流.笑 水浅qi浅ǎ.njiān
二、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
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
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千古名篇--归有光《项脊轩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千古名篇--归有光《项脊轩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千古名篇--归有光《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yuá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 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qì)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项脊轩志
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
1.实词:顾、周、当、胜、多、可、迨、已、凡、再、去、归、志2.虚词:乃、何、然、者、所、为、以
二、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1)为
①始为.篱(动词,可译为“扎上”)
②已为.墙(动词,可译为“砌成”)
③南北为.一(动词,成为)
④轩东,故尝为.厨(动词,是)
⑤余既为.此志(动词,写)
(2)过
①大母过.余(动词,看望,探望)
②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3)当
①他日汝当.用之(副词,应当)
②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4)时
①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名词,时候)
②小鸟时.来啄食(副词,时常)
三、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②往往
..而是(往往:到处)
③凡再.变矣(再:两次)
④人至不去.(去:离开)
⑤吾妻来归.(归:指女子出嫁)
⑥余自束发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四、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
①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向下/从上面)
②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不时)
③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④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面)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
⑥内外
..多置小门墙(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⑦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⑧乳.二世(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⑨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⑩吾家读书久不效.(名词作动词,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⑪或凭几学书.(名词作动词,写字)
⑫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佳景,引申为“光彩”)
⑬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⑭庭中通南北为一.(数词用作名词,整体)
五、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②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判断句)
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
⑤然予居于此(状语后置句)
⑥鸡栖于厅(状语后置句)
⑦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
⑧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
⑨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
⑩然自(其)后余多在外(省略句)
⑪不常居(于此)(省略句)
⑫顾视无可置(之)者(省略句)
⑬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⑭先妣尝一至(此)(省略句)
⑮得不焚(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