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五上《邯郸冬至夜思家》精品课件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及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译文及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参考。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邯郸冬至夜思家》鉴赏《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1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及注释邯〔hán〕郸〔dān〕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注释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夜深:犹深夜。
创作背景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表达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2邯郸冬至夜思家朝代:唐代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络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邯郸冬至夜思家

古诗文系列:邯郸冬至夜思家
赏析: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 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 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 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 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 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 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 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 “影”。
古诗文系列:邯郸冬至夜思家
赏析:
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 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 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 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 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 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 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 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古诗文系列:邯郸冬至夜思家
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 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 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 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 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 诗。
古诗文系列:邯郸冬至夜思家
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 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 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 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 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 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 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 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古诗文系列:邯郸冬至夜思家
赏析: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 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 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 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 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 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 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 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 阔天地。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唐・邯郸①驿②里逢冬至③,抱膝④灯前影伴身⑤。
想得家中夜深⑥坐,还应说着远行人⑦。
【注释】①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④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⑤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⑥夜深:犹深夜。
⑦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翻译】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赏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邯郸冬至夜思家唐・邯郸①驿②里逢冬至③,抱膝④灯前影伴身⑤。
想得家中夜深⑥坐,还应说着远行人⑦。
【注释】①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④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⑤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⑥夜深:犹深夜。
⑦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翻译】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赏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描写冬天的诗句——《邯郸冬至夜思家》六篇

描写冬天的诗句——《邯郸冬至夜思家》六篇篇1:描写冬天的诗句——《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其佳处,首先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第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身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XX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XX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闻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篇2:描写冬天的诗句——《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鉴赏“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课邯郸冬至夜思家公开课PPT课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得远行人。
凡冬至大陈设如元正之仪。 ——张九龄等《唐六典》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 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 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想一想,改写和原诗比较,哪句更好?好在哪儿?
改写:想得客中夜深坐,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流泪的样子)
原诗: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得远行人。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绝句取径贵深,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 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2 《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 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 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THANKS
的 思
+评价(可省略)(总分总式)
想
内 容
3 揭示主旨,抒发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了……”
空间
(设想) 家人
家
思
中 深夜
时间
灯前
邯 郸
行人
驿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项脊轩志》
探讨
除夜作 [唐]高适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 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 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这个冬至佳 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 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 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 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 个“远行人”吧!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 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 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 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 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 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 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 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 郸驿舍中。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 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 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 子相伴。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 之根。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 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 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 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 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 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 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 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 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 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 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 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 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 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 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 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 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 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 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 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 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 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 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 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 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 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 系。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 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 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 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 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 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 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 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 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 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 的基调所决 军人们驻扎的地方,有点 像了望台吧
塞上听吹笛 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 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 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