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讲课题目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内容分析(10分)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般制造企业从筹集资金、物资供应、投入生产到产品销售过程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
那么,对于企业实现的利润应该采用何种分配方法?企业利润的分配都有哪些程序和要求?这就是本课的重点。
企业利润的分配业务处理是比较简单的,真正难于理解、处理的是利润的结转与结存,也就是收入费用科目转入“本年利润”,再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分配结束后再在“利润分配”科目的三个二级科目中内部结转,从而结存出本期的留存收益。
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是难点,但也是重点。
学生对于“转”的账户的理解从逻辑上不会像资产、负债类科目那么直接,而是需要从业务的性质与会计平衡等式的角度去体会。
这是学生进入会计视野必须要翻越的一个门槛,所以在讲解中必须随时强调,且经常组织知识回顾,强化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从而才能完全消化本章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分析(10分)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并进行相关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处理。
2、理解利润分配后结存的业务处理,正确编制结转分录。
技能目标1、对计算出的利润按业务要求按程序进行分配;2、掌握结存的分录,从会计平衡等式的高度理解结转的会计思想。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企业形成利润并对其进行分配核算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同时必须树立严谨的会计平衡等式观念与严密的会计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10分)重点:①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②利润的结转分录与结存业务的处理。
难点:①利润分配结束后的结存的业务处理与分录;②“利润分配”账户的三个二级科目内部的结转与核算。
教学方法分析(5分)①讨论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②发现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③启发式: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④讲授法:教师教授相关概念;⑤比较法:新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注意区分;⑥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学习并掌握此方法;⑦口诀法:利用总结出的口诀加强学生记忆。
(完整版)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⑥ 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学习并掌握此方法; ⑦口诀法:利用总结出的口诀加强学生记忆。
教学设教学内容计目的课程导入Ib营业外支出I*所得税费用通过对利润形成知识的简单回顾,弓I 入了“本年利润”这个 账户。
而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账户就是“本年利润”的对应 科目一一“利润分配”科目。
利润分配的所有过程基本上都要在 “利润分配”账户下完成,具体的就是“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 润”新课讲解一、利润分配的概念:将企业实现的利润(包括本期实现的利 润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按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董事会决议, 对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
二、强调:从对利润分配的概念可以看出,利润的分配是有着 严格的分配方式与分配程序限制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掌 握的重难点之所在教学过程(50 分)1、知识回顾:利润形成的核算。
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 用数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收入数发生的亏损实现的利润新知识 与以前所 学知识进 行联系,使 学生在对 旧知识掌 握的基础 上减少对 于新知识 的理解难 度。
1•通过讨论调动课堂 气氛,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夕 收入三、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转二分后结存1、利润分配核算程序一一转转:是指在年终决算时,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结平本年利润”转增资本的普通股股利(了解)本步骤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新的账户,在该账户下进行相关核算盈余公积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弥补亏损的数额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提取的盈余公积实际结存数账户讲解: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在贷方,并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用途设置明细账。
2•口诀式记忆法,便于学生的记忆,朗朗上口。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本年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收入数实现的利润【例1】31日,结转全年实现的累积实现净利润5,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5,000, 0005,000,000 0003•将新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更有兴趣学习2、利润分配核算程序 -- 分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解)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常见的利润的分配方式向投资者分配利润L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支付优先股股利支付普通股股利4.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引导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引言会计操作技能是会计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中,准确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会计操作技能来准确计算利润,以及如何进行利润分配。
二、准确计算利润的步骤在计算利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支出之差额。
准确计算利润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入的确认: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情况,确认可计入利润的收入金额。
这包括销售额、服务费收入、利息收入等。
2. 成本的计算:在计算利润之前,我们需要计算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这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营业费用的确认:除了成本之外,企业还会产生一些营业费用,比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这些费用需要在计算利润时一并考虑进去。
4. 利润的计算:根据以上步骤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润:利润 = 收入 - 成本 - 营业费用通过以上步骤,会计人员可以准确计算出企业的利润。
三、利润分配的原则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将利润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给投资者、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过程。
利润分配要遵循以下原则:1. 法定盈余公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利润划拨到法定盈余公积中。
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留存收益、规范企业分配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
2. 任意盈余公积: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将一部分利润划拨到任意盈余公积中。
任意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抵扣可供应资本和分红等。
3. 一般风险准备:企业需要根据经营风险的大小,将一定比例的利润划拨到一般风险准备中。
一般风险准备可以用于弥补业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4. 提取现金股利:企业股东可以根据所持股份比例,按照一定比例从企业的净利润中提取现金股利。
通过以上原则,企业可以合理、公平地进行利润分配。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利润计算和利润分配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教案标题:会计操作技能教案 - 准确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篇一:准确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会计,准确计算和登记利润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利润分配是指将企业所获得的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投资者、股东和内部员工等相关方。
准确计算和登记利润分配,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准确计算和登记利润分配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篇二:利润分配的计算与登记步骤1. 确定利润分配比例:企业应根据合同、章程等相关法规或协议,确定利润分配的比例。
常见的利润分配方式包括按股权比例分配、按投资额分配等。
2. 计算可分配利润:可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在计算税前利润后,扣除所需的税费、预留基金等因素后,剩余可供分配的利润。
在计算可分配利润时应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
3. 登记利润分配:根据确定的利润分配比例和计算的可分配利润,将利润分配登记到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中,包括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
篇三: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的应用方法1. 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计算:现代企业常常采用会计软件来进行财务处理,包括利润分配计算和登记。
会计软件能够根据预设的规则和参数,自动计算利润分配,并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
2. 手工计算与登记:在一些小型企业或者没有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中,会计人员需要借助手工计算和登记利润分配。
手工计算需要熟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并进行精确计算;手工登记需要仔细核对数据,确保准确记录。
4. 利润分配的报告和分析:利润分配完成后,会计人员还应编制利润分配报告,并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
利润分配报告可以用于内部决策和外部披露,以便投资者和相关方了解企业盈利状况和利润分配情况。
篇四:准确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的注意事项1. 遵循会计准则和法规:在计算与登记利润分配时,会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确保操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检查核对数据:在计算和登记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仔细核对数据,确保准确性。
利润分配教学活动设计

利润分配教学活动设计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治理的关键之一。
了解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对学生理解企业经营以及智慧管理非常有帮助。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润分配的概念和过程,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活动目标:通过利润分配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利润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式;3. 分析不同组织形式下的利润分配机制;4.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
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15分钟)在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利润是什么?它在企业经营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企业需要将利润进行分配?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利润分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虚拟企业,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利润分配。
条件可以包括企业形式、业绩、员工贡献等。
每个小组需要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如何根据企业形式和业绩分配利润?- 是否考虑员工贡献进行分配?- 利润分配策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何影响?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准备好解释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
第三步:小组展示和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利润分配决策,并解释他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学生对利润分配的更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决策对企业的影响。
第四步: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一个真实企业的利润分配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案例可以涉及不同企业形式、利润分配比例、奖金制度等。
学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是否合理?为什么?- 这个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对员工激励有何影响?- 如果你是企业的经理,你会如何调整利润分配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况中,并进一步思考利润分配策略的合理性和改进方向。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第一章:利润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利润,包括毛利润、净利润等。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和意义:解释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
不同类型的利润:介绍毛利润、净利润等不同类型的利润及其含义。
1.3 教学活动引入利润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出利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讨论不同类型的利润: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利润,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1.4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利润的形成过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利润的形成过程,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等。
2.2 教学内容收入:介绍企业的收入来源,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成本:介绍企业的成本概念,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费用:介绍企业的费用概念,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概念: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讲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企业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2.4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股利分配、留存收益等。
3.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介绍公平、效率、合法等原则。
股利分配:介绍股利分配的概念和方式,如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
留存收益:介绍留存收益的概念和作用,如再投资、偿还债务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讲解利润分配的相关概念。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利润分配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4 作业与评估第四章:利润分配的影响因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
4.2 教学内容企业的财务状况:介绍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市场环境:介绍市场竞争、投资机会等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法律法规: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对利润分配的规定。
4.3 教学活动讲解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讲解各种因素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

利润形成及分配教案第一章:利润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利润的定义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不同类型利润的概念,包括毛利润、净利润等。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毛利润与净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类型利润在企业经营分析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利润的概念。
小组讨论,比较毛利润与净利润对企业的影响。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毛利润与净利润。
第二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理解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掌握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学会计算成本利润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2.2 教学内容成本的分类及与利润的关系。
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及分析。
不同成本控制策略对利润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不同成本控制策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税收与利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税收对利润的影响,掌握税收与利润的关系。
学会计算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税收的基本概念及税收政策。
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及计算。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以提高利润。
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税收对一家企业利润的影响。
小组讨论: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税收对净利润的影响,并提出避税建议。
第四章: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方法4.1 教学目标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
学会计算股利支付率,分析企业的股利政策。
4.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包括留存盈余与股利分配。
利润分配的方法,包括固定股利支付率、固定留存比率等。
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不同利润分配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练习题:计算一家企业的股利支付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利润表的分析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利润表,理解利润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掌握利润表的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
5.2 教学内容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指标。
利润分配管理课程设计

利润分配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润分配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利润分配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财务数据,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效果的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财务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利润分配管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课程目标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利润分配概述- 利润分配的概念与意义-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政策2. 利润分配决策过程- 利润分配决策的影响因素- 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法- 利润分配效果评价4. 利润分配政策分析- 不同利润分配政策的特点- 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5. 案例分析与讨论- 知名企业利润分配案例-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利润分配概述第二课时:利润分配决策过程第三课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第四课时:利润分配政策分析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利润分配管理”章节相关,涵盖教材第5章第1节至第5章第4节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利润分配管理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分析 (10 分)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并进行相关的基本业务的核算
处理。 2、理解利润分配后结存的业务处理,正确编制结转分录。
技能目标 1、 对计算出的利润按业务要求按程序进行分配; 2、掌握结存的分录,从会计平衡等式的高度理解结转的会计思想。
情感目标 使学生明白企业形成利润并对其进行分配核算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销售费用
新知识 与以前所 学知识进 行联系,使 学生在对 旧知识掌 握的基础 上减少对 于新知识 的理解难 度。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教学过程
(50 分)
通过对利润形成知识的简单回顾,引入了“本年利润”这个
账户。而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账户就是“本年利润”的对应
..
. ..
.. .
讲课题目
利润分配的核算
教学容分析 (10 分)
经过前面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般制造企业从筹集资金、物资供应、 投入生产到产品销售过程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那么,对于企业实现的利润应该采用何种分配方法?企业利润的 分配都有哪些程序和要求?这就是本课的重点。
法定盈余公积
转增资本
任意盈余公积
【例 2】 12 月 31 日,A 企业按全年净利润的 10% 提取法定盈 余公积 500,000 元,按全年净利润的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s. .
..
...
..
. ..
.. .
250,000 元。 要求:编制分录,并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 角度对该分录进行分析
账户讲解:“应付股利”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 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付而未付,形成 企业的负债,记入负债类科目的贷方;对利润进行分配,企业的 权益减少,记入借方。
3、利润分配核算程序——结存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②
应付股利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③ ②
①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同时必须树立严谨的会计平衡等式观念与严密的会计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 点(10 分)
教学方法分析 (5 分)
重点:①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 ②利润的结转分录与结存业务的处理。
难点:①利润分配结束后的结存的业务处理与分录; ②“利润分配”账户的三个二级科目部的结转与核算。
① 讨论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 ② 发现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 ③ 启发式: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④ 讲授法:教师教授相关概念; ⑤ 比较法:新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注意区分; ⑥ 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学习并掌握此方法;
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500,000 250,000
500,000 250,000
应付股利
已支付的现金股利
企业应向投资者支付的现金股利 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⑦ 口诀法:利用总结出的口诀加强学生记忆。
.s. .
..
...
..
. ..
.. .
教学容
教学设 计目的
一、 课程导入
1、知 识 回 顾 :利 润 形 成 的 核 算。
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本年利润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用数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收
入数
发生的亏损 实现的利润
企业利润的分配业务处理是比较简单的,真正难于理解、处理的是利 润的结转与结存,也就是收入费用科目转入“本年利润”,再从本年利润 转入“利润分配”,分配结束后再在“利润分配”科目的三个二级科目中 部结转,从而结存出本期的留存收益。
该部分容的理解是难点,但也是重点。学生对于“转”的账户的理解 从逻辑上不会像资产、负债类科目那么直接,而是需要从业务的性质与会 计平衡等式的角度去体会。这是学生进入会计视野必须要翻越的一个门 槛,所以在讲解中必须随时强调,且经常组织知识回顾,强化记忆的基础 上加强理解,从而才能完全消化本章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将新知识 的讲解与 现实生活 联系起来, 使学生更 容易理解, 同时更有 兴趣学习
2、利润分配核算程序——分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解)
常见的利润 的分配方式
提取盈余公积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支付优先股股利
支付普通股股利
转增资本的普通股股利(了解)
本步骤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新的账户,在该账户下进行相关核算
科目——“利润分配”科目。利润分配的所有过程基本上都要在
“利润分配”账户下完成,具体的就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
润”
新课讲解
一、利润分配的概念:将企业实现的利润(包括本期实现的利
润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按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董事会决议, 1.通过讨论
对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
调动课堂
气氛,激发
企业的留 存收益 本年利润
① 结转全年利润; ② 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③ 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个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合计数结转 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分类账的借方。
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平“本年利润”。 口。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本年利润
从损益类账户 从损益类账户
转入的费用数 转入的收入数
实现的利润
【例 1】 31 日,结转全年实现的累积实现净利润 5,000,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5,000,000
贷:利润分配
5,000,000
盈余公积
以盈余公积转增资 本、弥补亏损的数额
企业从利润中提 取的盈余公积
4. 启 发 提 问,引导学 生自主思 考,同时引 导容贴近 生活,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
提取的盈余公积实际结存数
账户讲解: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在贷方,并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用途设置明细账。
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
学生学习
二、强调:从对利润分配的概念可以看出,利润的分配是有着 兴趣
严格的分配方式与分配程序限制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掌
握的重难点之所在
三、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转二分后结存
2.口诀式记 忆法,便于
.s. .
..
...
..
. ..
.. .
1、利润分配核算程序——转
学生的记
转:是指在年终决算时,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 忆,朗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