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由来50字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中,你知道的中秋节习俗有哪些?我国各地都有哪些中秋节习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目录【1】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

历法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每逢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看到较之其他月份的更圆、更皎洁的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他乡的游子,也以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因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其意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里面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其一,与农业生产相关。

“秋”字的含义是:“庄稼成熟曰秋。

”农历八月,各种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们为表达因丰收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进行庆祝。

因为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其二,《礼记》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因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有祭月、拜月的活动。

后来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渐渐传到民间。

形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人民,获得王母娘娘所赐两颗仙丹。

如若服一颗就会长生不老,两颗就会即刻升仙。

后羿大喜,想与自己的爱妻——美丽善良的嫦娥——一同服用。

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让她先珍藏起来,以择良辰吉日,沐浴更衣再一同服用。

然而此事,被后羿的手下蓬蒙所知,趁一日后羿不在家,就持剑闯人女眷居所,逼嫦娥把仙丹拿出来,嫦娥自知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趁其不备,把仙丹全部吞人腹中。

嫦娥吞下仙丹,身子马上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空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后羿回来不见爱妻,得知因果,伤心欲绝的他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50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50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50字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最早源自对秋天丰收的庆祝和感恩。

相传古代帝王为了纪念太阳女娲神之后羿的妻子月亮仙子嫦娥,于秋天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仪式,因而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

首先是观赏月亮。

人们会选择在晴朗的夜晚赏月,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一同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同时也祈福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次是品尝月饼和其他传统食物。

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是月饼。

月饼寓意团圆,常常被赠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

除了月饼,人们还会品尝一些其他传统美食,如柚子、糖葫芦、莲藕、南瓜等。

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赏花灯。

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如纸灯、彩灯等。

晚上,人们会点亮这些花灯,赏玩灯谜,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中秋节期间,还会有一些传统的表演活动,如舞龙灯、杂技、剪纸等。

这些表演丰富了节日庆祝的形式,让人们更加欢乐。

此外,给子女点灯烧香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人们会将灯点燃,然后让儿女们向月亮拜祭,祈求平安和健康。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表达了家人的思念之情,彰显了团圆的价值观和感恩的精神。

同时,中秋节也是交流和分享的时刻,人们以各种形式的祝福和礼物传递着深厚的情谊。

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不仅在中国内地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在许多其他东亚国家也有类似的庆祝活动和风俗。

这显示了中秋节对东亚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499字)。

中秋节的来历50字8篇(优秀版)

中秋节的来历50字8篇(优秀版)

中秋节的来历50字8篇(优秀版)《中秋节的来历50字》中秋节的来历50字(一):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

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

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

后认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意为:全家团圆的日子。

期望有一天后羿与嫦娥能够团圆。

中秋节的来历50字(二):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构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之后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构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向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50字(三):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那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50字(四):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50字(五):中秋的由来中秋节是从哪时开始兴起的?是怎样由来的?中秋这天的习俗又有哪些?月饼是怎样由来的?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王龙教授。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秋季的中心月圆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丰收和团圆。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月神嫦娥传说。

相传,古时候世界有十个太阳,导致地球生灾害,人民苦不堪言。

于是,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仅剩一个太阳照亮世界。

人们对后羿心生感激和崇敬,纷纷向他祭拜。

后羿娶了嫦娥为妻,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后羿的徒弟冀诣贪婪不满足现状,想夺取后羿的神仙草药。

为了保护草药不落入冀诣手中,嫦娥决定吞下这颗神奇的草药并飞向天空。

最终,她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人们为了表达对后羿和嫦娥的崇敬之情,以及思念故乡的情感,便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举行祭拜活动,并赏月庆祝。

这便是中秋节的起源。

二、中秋节的传统风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赏月。

人们在这个夜晚,尽情欣赏皎洁的明月,寄托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赏月时,家庭成员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瓜子、柚子等传统食品,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便是月饼。

月饼的外皮金黄酥脆,内陷多种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点灯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添节日的氛围。

传统的灯笼多为红色,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和祝福语。

灯笼挂在窗户、庭院等地方,给家中增添了温馨和喜庆。

4. 赛诗会: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赛诗会的活动。

参与者可以即兴吟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一传统活动既促进文化交流,也丰富了节日的气氛。

5. 玩兔子灯:兔子是中秋节的象征动物之一。

人们会用玉米叶或纸制作兔子的灯笼,并将其放在窗台或户外。

兔子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

三、中秋节在不同地区的风俗特色1. 南方: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期间人们吃的是莲蓉月饼。

此外,南方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叫做“掷柚子”。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八月的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传统食品。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版本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炎热的阳光照耀下大地干旱无水,百姓们受苦不堪。

为了拯救人民,英勇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平静。

同时,后羿还得到了日晷和不死药的赐予。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不死药,她因此飞升到了月宫。

后羿为了怀念妻子,每年在中秋之夜设宴款待朋友,并且把嫦娥的形象赋予到那轮明月上,赏月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二、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秋夜,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或者和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户外赏月。

赏月的同时,大家会品尝着月饼、瓜果等美食,边赏月边聚餐,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2.吃月饼:中秋节的最传统美食就是月饼了。

它的形状像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美。

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个地区的口味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3.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

人们用彩纸、竹篾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灯笼,如兔子、仙鹤等,然后在户外摆放或悬挂起来,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灿烂。

4.玩灯谜: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玩灯谜游戏。

各种灯谜和谜底都会写在纸上,挂在灯笼上,在大家一起猜谜的同时,增进了亲人之间的交流与感情。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1.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它是用细面和糖制作的圆形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等,每种口味都有独特的风味。

2.柚子:中秋节时,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之一。

柚子象征着团圆和平安,人们喜欢将柚子作为中秋节的礼物互赠,寓意着祝福。

3.蟹:中秋节正值蟹肥时节,所以许多地方将蟹作为中秋节的特色美食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和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各地都有什么风俗习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_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节由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精选4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精选4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精选4篇)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篇一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 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 (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 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 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 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3、栗子 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 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 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 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 且栗子香案,放上 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 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 中秋节的习俗就延续下来啦!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也是回 家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毕竟“独在异乡为异 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管多远,如果 有时间都会尽量赶回去跟家人一起过节。
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 ‘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 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 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 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传统习俗: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 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 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 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传统习俗: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 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 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 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 多是拿红酒代替。
1、月饼 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 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 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
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 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 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 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 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 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 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 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 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 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 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 785~ 约 827 年)于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 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 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 秋节的饮食习俗
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板 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馔,着名的菜 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 美味的同时,又可以完全的将板栗的美味发 挥,中秋节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 的。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 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 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 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 廷焕和宋吴自牧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 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 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 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一文 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 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 ‘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 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
中秋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由来 50

大家知道,咱们中国有两大团圆的日 子,一个是春节,另一个就是中秋节了。你 知道中秋的来历和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 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秋的 来历和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的来历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时已有秋分祀 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 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 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 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 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记 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 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 一。 中秋节的由来想必大家也有听说过,最 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 药飞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后裔为了思念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