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共度的时刻。

那么,中秋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做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奇的力量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非常崇拜他,但后羿却总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

一次,在后羿身边出现了破坏和争斗,人们争夺他手中的长生不老药。

智慧的后羿将药丸给了最可靠的朋友——寿星,自己只服用了半颗。

后羿吞下药丸后,变成了不老不死的仙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也被人追求,她拒绝了这些追求者并保护了长生不老药。

有一天,后羿不在家,有个名叫嫦娥的女孩偷偷服下了长生不老药,她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上的仙女。

故事二:张仪打月传说古代楚国有个勇猛的将军叫张仪,他征战四方,声名远扬。

有一次,张仪在征服鲁国后,意外发现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他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决定给嫦娥争夺月亮。

于是,张仪带着精兵强将登上了高山,用强大的力量一直攀爬,终于到达了月亮。

他遥望着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的身影,开口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

然而,嫦娥告诉他,她的心已经属于月宫的玉兔了。

张仪心灰意冷地离开月亮,但他在中秋节这一天每年都会放烟火、烧香,以示怀念。

故事三:玉兔奉草很久以前,天帝派遣一只名叫玉兔的兔子去人间寻找草药,以治疗上古时的病痛。

玉兔从上天掉落到人间,醒来后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回家的路。

在浓郁的花草香气中,玉兔吃草吃得太多忘记了回去,渐渐地变胖变大。

不久,一位仙人告诉玉兔,他不能永远留在人间,要回月亮。

于是,玉兔奉上草药回到了月亮上,并被天帝赐予了不凋谢的玉兔树。

从那时起,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一同赏月、品尝月饼,以纪念玉兔奉草的故事。

这些是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中秋节除了故事外,人们还会赏月、吃月饼、品尝柚子等,一起欢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记住它的来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祭神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日一夜的药王救火大会,为了感谢夸父的努力救火,王母娘娘赐给他不死不朽的仙药。

不料一次她在月宫遇到当时燃烧不尽的大火,她担心火神会误伤凡人,于是毅然将仙药吞了下去,化身为嫦娥一下来到人间,并奔到月宫。

月宫幽圆的月亮对嫦娥显得更为美丽,她便把自己的仙药藏在了月下杏儿的树洞里。

二、嫦娥奔月后来,人们因此而认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是圆圆的,清澈澄澈的美丽异常,大家便以此为每年的固定节日,这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而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之一。

三、晚上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有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楼房高层的“月台”上,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赏月,相互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也是一种传统,而月饼则因这个节日而广为流传,成为节日习俗。

四、个人观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和快乐。

通过传说和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们对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月饼带来的美味。

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五、结语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节日。

愿我们心中的月亮也能如嫦娥驻足,明亮而温暖。

学习过传说和故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这篇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通过深入剖析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让读者更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意义。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中秋节”、“嫦娥”、“月亮”等主题文字,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地区和一些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有两种主要的传说。

传说一:嫦娥奔月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但这样的情况让人们无法生存。

后来,周帝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命令英勇善战的后羿射下了对人类有害的九个太阳。

由于他的英勇壮举,他被人们给予了一种特殊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却意识到使用这种草药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所以她偷偷地吞下了这颗草药。

当后羿发现此事后,非常伤心和失望。

嫦娥进而变成了一只细长的仙鹿,逃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神。

为了怀念嫦娥,人们于每年中秋节看望她,这也从而形成了中秋节。

传说二:起义抗秦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朝统治者秦始皇残酷地奴役百姓,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难。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起义领袖刘邦和项羽带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

而在起义中,一个名叫吴广的农民将火把绑在树枝上,然后点燃放火箭,并向敌军发射。

敌军认为天降神兵,纷纷逃跑。

这个胜利发生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所以人们在此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庆祝,后来演变为中秋节。

这两种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经典故事。

无论哪个传说,中秋节都象征着团圆、庆祝丰收和希望美好未来。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中秋节前夕,“家长壹点通”整理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及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些故事。

1.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弓,能够射中天上的九个太阳。

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一箭射下了八个太阳,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照耀人间。

这样,人间才得以生存下来。

为了纪念后羿的功绩,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2. 嫦娥奔月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传说是关于嫦娥的。

相传,古时候天宫里有十个太阳,烤焦了人间百姓的农田,因此天帝派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因此被尊为英雄,得到了不少好处。

但是,他嫉妒嫦娥美貌与天仙身份,因此将不朽药丸藏在家里。

嫦娥想得到不朽药丸,因此不小心吃了药丸,便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便在中秋节这一天放空灯笼,希望嫦娥能够看到他们的祝福。

3. 月宫玉兔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月宫玉兔的。

相传,月宫里住着玉皇大帝、嫦娥和玉兔三位仙人。

玉兔是嫦娥的宠物,喜欢吃桂花。

因此,人们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象征着月宫里的玉兔吃桂花。

以上这些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一部分。

无论哪个版本的故事,中秋节都是一个表达团圆、感恩、祈愿的节日,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1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几乎与春节同样重要。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几个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人间民不聊生。

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张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大地于是变得凉爽,草木开始生长,牲畜也开始繁衍,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

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赐给后羿两颗药丸,并告诉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

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称病在家,持剑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誓死不给,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变得极其轻盈,慢慢地飘向了天空。

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

赶到的时候,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飞离了他和故土,飞到了月亮之上。

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

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2早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月,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最精致高雅、隆重的,当属宫廷宴席。

八月十五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用餐赏月。

明代的宫廷,在八月十五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时间,因此中秋这天,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用餐。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月夕”、“团圆节”、“仲秋节”等不同的称呼。

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有很多种版本,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一、纪念胶东起义相传中秋节的来历源于唐朝时期,当时,唐玄宗喜欢慕名佛教,居住在崇仁宫。

与此同时,胶东地区的人民经历了饱受压迫的生活,于是发动了一场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袖是刘黑土、田武等人。

这场起义的时间是在中秋节前夕,因此很多人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这场起义。

二、纪念嫦娥奔月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传说,那就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相信月亮里面有个仙女,她名叫嫦娥,每天都在月亮中度过。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想要飞到月球上,却发现人在天上难以行动,于是后羿就射下了9 只日。

此后,人们在月亮上也就能看到草木、山川了。

后羿的妻子嫦娥因为对他念念不忘,便突破重重阻隔,飞到了月球上。

因此,中秋节就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而兴起的。

三、纪念拯救孟姜女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传说,那就是拯救孟姜女。

相传在古代时期,有一个妇女叫孟姜女,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度过了很长的岁月,思念家乡的心情非常强烈。

她天天向着东方祈祷,每一天看着东方,眼泪就像西江水一样流失。

最后,她的泪水流成了一条大河。

月亮上的玉兔、蟾蜍,听说这位美丽的女子心有所思之后,执了孟姜女的手,带她直上天空,让她在明亮的光环中与家人团聚。

所以,为了纪念这一传说,人们就在中秋节之夜的月色中,观赏月亮,向嫦娥等月亮中的神仙祈愿团圆、幸福。

四、古代的祭月节除了以上的传说之外,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代的祭月节。

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是无以伦比的,而在秋季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月亮非常美丽,因此就安排了一些仪式来祭拜月亮。

古代的明月祭拜非常严肃,甚至比较复杂。

到了唐朝时期,月祭还升级成一个重要的颁帖交流活动,各方的重要人物都能在此集中会面,加深交流,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秋节的“团圆”之意。

中秋节的传说小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八则】

中秋节的传说小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八则】
07
故事七:
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03
故事三:
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庄的前山后,阿美人的姑娘们就聚集在一块杵米磨谷,歌唱丰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间有一拱美丽的虹桥相连,从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难,特别是八月十五满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许多身穿五彩达戈纹衣裳的姑娘,背着装满谷子的藤篓,一个接一个地攀上虹桥,登上月亮。
从十六开始,月亮姑娘又一天关上一个门,到三十,月亮门全关上了,也就看不见月亮了。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年年这样。
不知道是哪一年,来了一个叫亚西的男人。这个亚西是个窥视癖,爱好悄没声地跑到月亮门外偷着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气急了,把所有的门啪、啪、啪全关上了。
一下子,天昏地暗,白天黑夜不分。这可糟了,天下的人们以为月亮被天狗吃了,说这是月食,就拿出铁桶、铜盆,当当当、当当当地敲起来,亚西听见有动静,吓跑了。月亮姑娘就又把关上的门打开,给天下的人照亮。
玉兔回宫后,百姓非常感激他,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并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各种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样子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年八月十五京城百姓都要设供拜月供奉兔儿爷,还亲切地称它兔儿爷兔奶奶 。北京的东岳庙都会按照老北京的风俗摆一座高高的兔爷山,成百上千尊兔爷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承载着老北京几百年的民俗风情,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导读: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
的关系。

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
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

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

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

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

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

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

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

"八月中秋月
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

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
风味。

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1.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2.中秋节的来历与故事
3.英文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作文
4.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5.除夕夜的来历故事介绍
6.介绍春节的来历和故事
7.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介绍
8.压岁钱的来历故事介绍
上文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