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7届3-2导学案学生版04

合集下载

4《花之歌》导学案学生版

4《花之歌》导学案学生版

20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一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课题:4、花之歌教学目标:1、掌握“苍穹、坠落、绿茵、祭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4、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导学案,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

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蕴含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诗人看到这两点的同时,特别赞赏前者,末尾两节写1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真正的意图。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至少3遍),标注自然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冠.冕(guàn guān)送行.(xíng háng)摇曳.(zhuài yè)朝.露(zhāo cháo)琼浆.(jiàng jiāng)旖旎..(yǐ nǐ qí ní)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17《孤独之旅》(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7《孤独之旅》(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7《孤独之旅》导学案1.过细节分析,说出形象特点。

2.能概括环境特点并能说出其作用。

3.会鉴赏优美语言,能体会出成长的意义。

2课时1.结合时代背景,试着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议论、抒情性的文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旨。

结合议论、抒情性的文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旨。

1.查找资料:关于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途径查找。

2.圈点批注: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点生字词,思考本文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3.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与全班同学分享,解决彼此的疑问。

同时也可以相互之间出题目相互考察。

4.质疑探究:对小组内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进行探究,或请教老师,或查找资料。

5.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与检测》的相关练习,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1.自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了课文。

我能概括出这个故事的梗概。

2.查阅资料①曹文轩,当代家,家。

江苏盐城人,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②本课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

《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

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和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查一查写一写,生字词读两遍,不出示答案找同学读,然后再读两遍,写一遍。

嬉.闹()稠.密()雍.()掺.杂()胆怯.()撅.断()空旷.()觅.食()撩.逗()炊.烟()戳.破()旧茬.()镰.刀()驱.除()逃窜.()4.查一查,记一记。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 2.3 示波器的使用(导学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 2.3 示波器的使用(导学案)

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示波器的使用【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示波器的面板2.合作探究观察荧光屏上的亮斑并进行调节,.观察扫描并进行调节,.观察亮斑在竖直方向的偏移并进行调节,.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的图线3.激情投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重难点】 1.认识示波器的面板2、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课程内容标准】(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1、同学们要先通读教材,然后依据课前预习案再研究教材;通过梳理掌握:认识示波器的面板和各个旋钮、开关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一)教材助读【预习内容】认识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如图2-3-1 J2459型示波器1.电源开关2.电源指示灯。

3.辉度调节旋钮用来调节图像4.聚焦调节旋钮使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束汇聚成一个,为了保护荧光屏,亮斑亮度,可调节,使它变暗。

5.辅助聚焦旋钮与4配合,功能同4旋钮6.竖直位移旋钮用来调节图像的位置7.水平位移旋钮用来调节图像的位置8.Y增益调节旋钮调节图像在方向的幅度9.X增益调节旋钮调节图像在方向的幅度10.衰减调节旋钮它有四个挡位,“1”表示,“10”、“100”、“1000”表示衰减为、、、。

右边的符号表示机内提供信号,把旋钮调到此处,可看到波形。

11.扫描范围旋钮用来调节扫描电压的,共四个挡位,最低的是10~1100Hz,即可以在10~100Hz范围内调节,向右每拨一挡,频率范围增大倍。

最右是外X挡,即使用外部输入的。

12.扫描微调旋钮在选定扫描范围内调节。

13.外部信号输入端包括“”、“”、“”三个接线柱,“地”是公共端。

如果使用机内扫描,则不用“”。

14.交直流选择开关“DC”代表、“AC”代表。

15.同步极性选择开关可使荧光屏上的电压波形从或开始。

【问题反馈】:请将你在预习本节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下面。

《梦回繁华》导学案(学生版)

《梦回繁华》导学案(学生版)

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梳理“繁华”具体表现。

2.体会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领略说明文语言的典雅美。

3.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明确说明文内容,梳理“繁华”的具体表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明晰美,领略说明语言的典雅美。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了解作者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研究领域:艺术史及艺术理论。

开设课程: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美术鉴赏、建筑赏析。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梦回繁华》等。

2.作品简介《》,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画中有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十分恢宏。

(约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人。

活跃于北宋晚期。

少年时在家乡潜心读书、画画,青年时期到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游学,后改工绘事,因画艺精湛得徽宗常识,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经考试被选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宫廷画家。

张择端绘画长于楼阁建筑、舟车桥梁、市井风情,善于构筑宏人的场景与复杂多变的构图,手法写实精细,自成一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绢.()翰.林()题跋.()春寒料峭.()驮.()擅.长()城郭.()长途跋涉.()檀.()田畴.()岔.道()摩肩接踵.()冗.()簇.拥()踏.青()络绎.不绝()敞.()摄.取()遒.劲()舳.舻相接()理解词义:擅长:遒劲:题跋:春寒料峭:摩肩接踵: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活动一:赏一幅好画1.走近名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学生版)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学生版)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

3.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

【学习重点】1.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修改和润色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强调文章修改的目的是提高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和吸引力。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这包括语法修正、拼写检查、句子结构改进、段落重组等。

帮助学生理解何时使用不同的修改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们。

【学习难点】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修改和润色过程中独立思考,同时也能与同伴共同改进作文。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活动一、学习使用修改符号1.记住下面的修改符号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改正号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自处改正。

删除号表明删除。

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增补号用圈或大括号把增补内容框起来,叉表示增补的位置。

对调号将语序不合理的词句顺序对调。

转移号将要转移的词句圈起来,用线连接到转移位置。

接连号将一行文字接连到另一行文字后面。

另起号用箭头曲线将另起句引到另起一行的位置。

2.运用上面的修改符号,在自己写过的文章中试用。

活动二、学习修改方法(一)“意”的修改。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意”?怎样修改“意”?(在书上勾画出要点,然后回答)▲当堂训练1.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自己爸爸的外貌,在“意”的方面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修改。

爸爸今年四十岁,身高一米八五,略微有些驼背,头发不长不短,不知什么原因,额头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疤痕,爸爸长着一双“扫帚眉”,呈八字形耷拉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很小,一笑就没了;鼻梁有点塌,鼻头肉墩墩的,偶尔还会长出几颗“粉刺”;脸型是椭圆形的,他从不留胡子,最让老爸不满意的是牙齿,他不仅长着两颗“大板牙”,而且排列得非常不整齐;一双嘴唇厚厚的,给人以非常憨厚的感觉。

3-2《哦,香雪》(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3-2《哦,香雪》(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青春的时代印记 ——《哦,香雪》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划分场景,概括小说情节。 2.通过语言、心理描写等品析人物的形象。 3.通过文本细读,理解“火车”、“铅笔盒”等的象征意义,体味小说主题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思考文本人物情感和思想主题,培养当代青年对于青春价值意识与时代的责任意识。
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 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 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③小说的语 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 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二、学习任务
积累字词
皱褶(zhòu,zhě) 嘟囔(dū nang)
吮吸(shǔn)
捂(wǔ)
瞥(piē)
怂恿 (sǒng yǒng) 娇嗔(chēn)
辗轧(niǎn 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 sū) 隧(suì)道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A.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 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这写出了香雪内心的 “怕”。
B.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
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 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这写出了香雪内 心的“不怕”。

历史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历史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历史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历史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导学案概述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研究历史相关知识。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探索,学生将能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目标
- 掌握特定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细节
- 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 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原因和结果
- 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导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堂历史课的主题和目标,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 解释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例如:
- 历史事件:发生在过去的重要事件或发展
- 时间与地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 影响与意义:历史事件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和意义
3. 探究活动
- 提供学生独立或小组探究历史事件的资料或文献,并引导学
生回答以下问题:
-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 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性和影响?
- 这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4. 总结与讨论
- 要求学生回顾他们的发现和答案,并结合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课堂延伸
-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相关历史事件,并撰写论文或
展示报告。

- 推荐相关历史书籍、电影或纪录片供学生阅读和观看,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

总结
本导学案模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框架。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学生将能够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河南省项城二高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2导学案设计:4-1划时代的发现(答案不全)

河南省项城二高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2导学案设计:4-1划时代的发现(答案不全)

4-1划时代的发现编写:凡连锋审核:彭志俊学习目标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学习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自主学习案1、磁通量的定义2、公式3、适用条件4、单位5、磁通量是标量,但磁通量有正负。

那么磁通量正、负如何理解?6、用磁感线如何来形象地描述磁通量呢?7、如右图,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abcd的面积为S,它与磁场方向不垂直,a′b′cd是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则穿过平面abcd的磁通量为多大?若平面abcd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穿过平面abcd的磁通量又是多大?8、磁通量的变化包括三种情况①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则磁通量的变化Δφ=②磁感应强度B变化,有效面积S不变,则磁通量的变化Δφ=③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都发生变化,则磁通量的变化Δφ=新课探究问题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阅读教材奥斯特梦圆“电生磁”部分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问题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阅读教材法拉第心系“磁生电”部分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导学案沪科版物理3-2第一章:§1.2(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版)高2017届物理学科组编号:04 编写人赵筱岗审核人
班级姓名学习日期学案评价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会利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一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还是;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
(4)利用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1如图所示,若套在条形磁铁上的闭合弹性金属导线圈由图示Ⅱ的位置扩大到图示Ⅰ位置,则在此过程中,关于线圈的感应电流及其方向(从上往下看)是()
A.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D.无感应电流
当堂检测区(牛刀小试)
1一根条形磁铁自左向右穿过一个闭合线圈,则流过灵敏电流计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A.始终由a流向b B.始终由b流向a
C.先由a流向b,再由b流向aD.先由b流向a,再由a流向b
学案作业区
1★如图所示,条形磁铁以某一速度做下列哪些运动时,螺线管中会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
() A.向左平动B.向右平动
C.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D.垂直纸面向里运动
2★★如图,线圈M和线圈N绕在同一铁芯上.M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N与电阻R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P向右移动,通过R的电流为b到a B.当P向右移动,通过R的电流为a到b C.断开S的瞬间,通过R的电流为b到a D.断开S的瞬间,通过R的电流为a到b
3★★★如图所示,在两根平行长直导线M、N中,通入同方向同大小的电流,导线框abcd和两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线框沿着与两导线垂直的方向,自右向左在两导线间匀速移
动,在移动过程中,线框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A.沿abcda不变
B.沿adcba不变
C.由abcda变成adcba D.由adcba变成abcda
学案收获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