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最新精品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6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1.深切领会诗中感情。
2.领会环境描绘的成效。
3.剖析描绘声音(音乐)的技巧。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读准生字词。
2.采集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二、自练自测1.为下边加点字注音。
贾人 ( ) 泰然 ( ) 迁谪 ( ) 霓裳() 六幺() .....嘈嘈 ( )间关() 虾蟆 ( ) 教坊( ) 红绡 ( ).....钿头银篦 ( )( ) 呕哑 ( )( )嘲哳 ( )( )......2.诗句累积。
(1) 千呼万唤始出来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
(2) 弦弦掩抑声声思 , 。
(3) 嘈嘈切切错乱弹 , 。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 。
,凝绝不通声暂歇。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 东船西舫悄无言 , 。
(7) 同是天涯堕落人 , !(8) 座中泣下谁最多 ? 。
合作研究1.阅读小序和第一节,谈谈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乐声描绘是第二节中尤其出色的部分,依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能够分为几个小层次?3.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堕落人”的感叹呢?试联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平生来谈一谈。
4.诗歌常常少不了对环境的描绘,相同,本诗中也有几处描绘环境的句子,这些环境描绘有什么作用呢?请联合详细内容简要剖析。
b5E2RGbCAP讲堂练习(一 )基础知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悯然 (mǐn) 憔倅 ( qi áo cu ì) 湓浦口 (f ǔ) 商贾云集 (ɡǔ).....B.转徙 (xǐ) 迁谪 (zh é) 铮铮然 (zhēnɡ) 东船西舫 (f ā n)ɡ....C.幽咽 (yè) 铁骑 (j )ì..D.红绡 (xi āo) 阑干(l án)..水浆迸 (bèn ɡ).悄无言 (qi āo).钿头银篦 (bì).轻拢慢捻.(ni ǎn)2.以下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A. 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改衣裳起脸容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以下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明年 (次于今年 ) 快弹(迅速 ) 长句 (长诗 ).....B.左迁 (贬官、贬职 ) 转徙 (迁徙 ) 年长色衰 (面貌 )....C.暗问 (静静地 ) 耳暂明 (突然 ,一下子 ) 感斯人言(这)...D.命酒 (叫人摆酒 ) 声声思 (悲,伤 ) 乍破 (突然 )....4.以下句中加点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A. 委身为贾人妇B.由于长句..C.为君翻作《琵琶行》D.霓为衣兮风为马..5.默写。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2-6《琵琶行》精品导学案

第6课 琵琶行并序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点拨 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今异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①古义:第二年。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阅读方法。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容。
4.学会朗读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琵琶行》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2.讲解古文阅读方法(20分钟)提醒学生在阅读古文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熟悉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②遇到生字或生词,应及时查找字典或手册进行补充了解。
③注意阅读体裁和文化背景,寻找文句和词语的奥秘。
④注意句子结构和含义,透过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描绘手法。
3.分析文章结构(30分钟)按照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教材内容,介绍《琵琶行》的结构,由头、骨干和尾构成,骨干部分为故事主体,头尾部分为铺垫和收尾,通过讲解文中表现的情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4.背景和内容解析(40分钟)通过讲解《琵琶行》的产生背景和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分析文中的特定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
5.朗读和模仿韵律(20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口语训练和朗读操练,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学的美妙和神韵,提高学生的音韵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课后复习(10分钟)强调学生要认真复习每一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和梳理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自身学习水平的反思。
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难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吸取精华,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琵琶行》是一首表现人生苦难和人生观的优秀古诗,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分析文章结构、背景和内容解析、朗读和模仿韵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学案导学设计》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6课 琵琶行(并序)(新人教必修3)

一、词句梳理
本 课 栏
1.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目
开
古义: 第二年。
关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 于是创作。
今义:连词,表原因。
第6课
导读第·9章边学扩声边系思统调音
第6课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忽然爆发出。
今义:①超出一般,②鼓出来。 (4)整.顿.衣裳起敛容
第6课
【主题积累】
“诗王”白居易
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1.白居易诗歌名句
栏
目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开 关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关 3.行,又叫“歌行”,与“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
魏乐府,是乐府曲名。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
变化,可多次换韵。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
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
导读第·9章边学扩声边系思统调音
关
(3)钿.头( diàn ) (6)银篦.( bì ) (9)乍.破( zhà ) (12)裂帛.( bó )
导记第·9章晨读扩声晨系练统调音
2.辨形组词
(1)沦 伦无沦 与落 伦 比 纶涤 纶
本
课 栏 目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兄,长子。 6.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理解”“关注弱者”“同情”
“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 等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范例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6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诵读法、自学【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任务二朗读整首诗,完成下列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稀..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C.整顿..声..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新

与价值观
⒈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⒉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
重点
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提到白居易,我们会想到《新乐府》、《秦中吟》,更不能忘记《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今天我们学习《琵琶行》——这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借此,走进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精神家园,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技巧。
《琵琶行》是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解文章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重点)
2.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
(难点)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预习任务
1.给加点字注音:
湓浦
..铮铮.然商贾.
悯.然憔悴
..转徙.
恬.然迁谪.浔.阳
荻.花慢捻.霓裳
..
六幺.水浆迸.裂帛.
虾蟆
..红绡.间.关
钿.头银篦.阑.干
呕哑
..
..嘲哳
2.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往往取酒还独倾。
来去江口守空船,。
3.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作者相关
⑴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⑵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⑶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5.有关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
(808 ),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
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二、设问导学
(一)整体感知
细读理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诗歌的脉络和结构。
课文分为五个段落,试依照例句,为各段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江头送客思管弦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二)精要解读
1.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诗人对琵琶女持什么样的情感?
3.诗人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能根据诗文加以概括吗?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至少说出一个。
四、自我检测、点拨巩固
1.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6.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7.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
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
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
D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8.《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
9.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