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1、XRCC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进展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与基因检测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与基因检测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遗传易感性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和基因检测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与基因检测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这种检测在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个体化方面的应用。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他们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这提示了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孟德尔遗传定律参与了某些致病基因突变导致乳腺癌易感性的形成。
据统计,BRCA1和BRCA2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它们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女性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有记载显示这两个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率升高相关(King et al. 2003)。
此外,其他一些致病基因突变如PALB2、CHEK2等也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关联密切。
这些遗传易感突变使得个体携带者在生活中面临更高的乳腺癌风险,并且可能影响其治疗策略。
而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是否携带这些致病基因突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管理乳腺癌。
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1. 个体化风险评估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较高的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并给出个体化风险评估。
对于携带致病基因突变或具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早进行预防性措施,如定期体检、乳腺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等。
这样可以更早地发现患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2. 早期诊断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提前发现乳腺癌。
根据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结果,医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筛查和监测,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早期诊断不仅有利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而且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和副作用。
3. 患者管理与治疗个体化在了解患者的遗传易感性之后,基因检测结果也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研究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研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易感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会增加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
其中,最著名的是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变。
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BRCA1 和 BRCA2 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它们参与 DNA 损伤修复等重要细胞过程。
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 DNA 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导致基因突变积累,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除了 BRCA1 和BRCA2 基因,其他一些基因的变异也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例如 PALB2、ATM 等基因。
然而,遗传易感性并不是决定是否患乳腺癌的唯一因素。
环境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激素水平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着调节作用。
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暴露,例如过早月经初潮、较晚绝经、未生育或生育年龄较晚等,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其次,生活方式因素也对乳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
饮食不均衡,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和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缺乏运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相反,长期久坐、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会使身体代谢减缓,激素调节失衡。
另外,吸烟和饮酒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的代谢产物都可能对乳腺细胞造成损伤,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环境污染物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一些工业化学物质、农药残留、塑料制品中的双酚 A 等,可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乳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心理压力也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环境诱因。
乳腺癌BRCA1基因研究进展

4付员根.BRCAI基因的功能及其上游调控序列结构功能
特征[J].癌变・畸变・突变,2002,14(1):47—49.
5许奕.BRCAl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05,27(1):
50—5 2.
6
:
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是一 个频发的早期事件,可以作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标 志,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监测和肿瘤 风险评估。但是针对于启动子关键位点甲基化的 研究国内外学者还处在起步中,对于散发性和家族 性乳腺癌BRCAl启动子甲基化是否存在与临床病 理数据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的关键性位点,还没有 定论。除此之外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部分 固然有它遗传背景的成分,但是甲基化在人的一生 当中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受到生活方式和周 围环境的影响,例如一碳代谢途径可能参与了DNA 的甲基化过程,而食物中含有的通用的甲基供体
数分裂,在细胞和个体间世代传递基因表达的改
变;相对于传统遗传学信息,是更高层次、更专化的
)和非乳腺癌特 引。我国学者朱
遗传信息¨川。表观遗传学包括基因组印记,甲基
化和染色质重塑,x染色体失活等。其中甲基化是 研究得最清楚,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 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hmnferase,DNMT)
制¨副j它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1)直 接机制是甲基化使DNA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从而
阻遏了转录因子与转录调节位点的结合;(2)改变 染色体结构抑制转录因子结合;(3)增强阻遏蛋’白 与转录调节位点结合从而产生竞争抑制。 有鉴于此,许多研究者对不同肿瘤的不同易感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 乳腺癌¨6,。j结肠癌‘”j、卵巢癌‘18】的研究都取得重 要进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基化的研究已经发展 到从对其区域的定位、发生机制的探索到甲基化与 大量临床病理资料建立有机的联系,继而到对甲基 化特异性关键性位点以及甲基化程度对转录水平 的影响等更深层次的探索。首先BRCAl启动子高 甲基化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已经基本明 确‘19,20]。继而Rice等[21]对21例散发性乳腺癌患 者BRCAl基因CpG岛中30个CpG位点的甲基化 情况和基因转录水平进行研究后提出CpG.岛甲基 化与基因转录抑制有关。Cameron Snell等∞副经过 对BRCAl相关患者的外周血进行该基因研究后提 出外周血BRCAl甲基化可能发生在肿瘤患者非癌
人类基因变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

人类基因变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所有年龄段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乳腺癌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然而,为什么有些女性患上乳腺癌,而有些女性却从未发生过呢?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乳腺癌风险与基因变异密切相关。
首先,为什么基因对乳腺癌的风险如此重要呢?基因是我们身体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外貌、身体构造、生理特征以及健康状况等。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中的错误,由于错误可能会影响到遗传物质中关键基因的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和组织出现异常,形成癌症等疾病。
如果我们身体内某些基因出现了突变或变异,就可能增加我们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遗传突变基因(如BRCA1和BRCA2等),这些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发现女性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的高发关联最为密切。
这两种基因的突变大大增加了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据统计,BRCA1或BRCA2基因的变异会使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三到七倍,而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大约只有1%。
此外,科学家已经发现很多其他与乳腺癌相关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对乳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不同的人群中,基因变异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非洲和欧洲女性中,基因变异与乳腺癌的关系可能有所不同。
而亚洲女性中乳腺癌相关基因的变异与欧洲或非洲女性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过,基因突变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导致人患上乳腺癌。
研究发现,遗传突变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例如,年龄、生育情况、饮食习惯、饮酒和吸烟等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其他与此相关的生理因素还包括早期性月经、晚绝经、未曾生育、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等。
针对遗传变异导致乳腺癌的危险性,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如果您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或怀疑自己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建议您向医生咨询有关预防和筛查的问题。
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癌症易感性影响

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癌症易感性影响概述癌症是一种导致世界各地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疾病,而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DNA损伤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维护基因组完整性的机制,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存在于个体基因组中的多态性可能对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功能产生差异,从而影响机体对癌症的易感性。
DNA损伤修复基因和癌症易感性DNA损伤是由自然环境和内源性因素引起的细胞DNA的损伤。
人类细胞具有多种基因参与维持DNA完整性,尤其是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包括BRCA1、BRCA2、TP53、XRCC1、XRCC3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导致DNA修复功能缺陷,进而增加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
BRCA1和BRCA2基因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等遗传性癌症的主要致病基因。
研究表明,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与癌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这些突变和多态性可能导致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紊乱,增加遗传性癌症的风险。
同时,BRCA1和BRCA2基因的多态性也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早发性相关。
T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在多种癌症中普遍存在。
TP53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蛋白功能异常或使其易于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研究显示,TP53基因的多态性与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易感性相关。
XRCC1和XRCC3基因是DNA损伤修复系统中重要的成员。
XRCC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基因产品的功能性缺陷,影响DNA单链断裂的修复。
XRCC3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DNA双链断裂的修复。
这些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对多种癌症的易感性。
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对癌症易感性的影响涉及基因组测序、多态性分析和功能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鉴别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常见突变,帮助识别癌症易感个体。
多态性分析可以确定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缺失等变异,并研究其与癌症的关联。
乳腺癌与BRCA1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与BRCA1的研究进展
陈潇霄;陈德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2(10)10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乳腺癌有比较好的预后,但其仍居女性因癌症死亡原因之首[1].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归纳为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失调、通过哺乳传染病毒颗粒等.研究者认为大约5% 的乳腺癌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肿瘤抑制基因BRCA1 和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BRCA1 的突变并不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而是通过造成基因不稳定性,使细胞处于高风险的恶化边缘.
【总页数】2页(P457-458)
【作者】陈潇霄;陈德滇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 [J], 徐晓菲;张雯柯;王莉;李娜;刘迎玉;李敏;张翊昕;范俊梅;姚元庆
2.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的研究进展 [J], 李连心;张楚微;肖娟
3.PARP抑制剂治疗BRCA1/2突变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J], 胡洋
4.乳腺癌BRCA1/2基因大片段重排的研究进展 [J], 张冬洁;孟桦;解云涛
5.BRCA1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英文) [J], Ping Liu;Chao
Wu;Shengli Yang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rca1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RCA1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指导教师:***20070430蛋白水解,就会导致BRCAl对GADD45A转录抑制的失活[20一21].此外,在BRCAl转录调控的其它下游基因中,如口J、6饿、gaddl53等,也都发现了ZNF350的特异识别序列.这向我们提示了ZNF350可能在DNA损伤后BRCAl的基因转录调控中一个更加广泛的作用[21]。
BRCAlinteractions(LH.Thompson,D.Sehild/MutationResearch509(2002)49-78)如前所述,癌症等复杂疾病是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遗传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癌症易感性的高低。
因此,本研究关注于在中国人群中分布频率较高的BRCAl、BARDl、BRIPl/BACHl和ZBRKl/ZNF35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单独或联合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以期寻找可靠的遗传标志用于筛选乳腺癌高危人群或易感个体,对今后实现乳腺癌的一级预防和早期诊断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3.3.2PCR产物的酶切和基因型检测取PCR扩增产物5山,限制性内切酶HpalI5U,10×Buffer1山,加ddH20至10山,37。
C水浴过夜.取全部酶切产物与1肛1溴酚蓝混匀,上样于3.0%琼脂糖凝胶80V电泳120分钟,透射反射仪检测酶切结果。
当等位基因为C时,能够被限制性内切酶HpalIiR另4,PCR扩增产物被切割为99bp并口26bp两个片断;当等位基因为T时,则不能被HpalI识别和切割.3种不同基因型经电泳后呈不同的条带型。
野生型纯合子CC产生99bp和26bp两个片段;杂合子cT产生125bp、99bp和26bp三个片段;突变型纯合子TT产生125bp一个片段(图1-1)。
图1-1BRCAlrs799917住点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泳道1:CC基因型;泳道2:CT基因型:泳道3:TT基因型;泳道4:DNAmarker;泳道5:空白对照基因分型成功率为病例96.10%(591/615),对照98.57%(687/697).3.4主要仪器MJPTC.200型PCR扩增仪美国M3公司Bio—RadDouerpae电泳仪美NBio—RadDYCP.31D水平电泳槽北京六一仪器厂Bio.Rad紫外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美国Bio.RadHH.W21.600S型恒温水浴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72-2l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BARDI各位点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Figuer2-1A.Pr024Ser(明),泳道l:cc基因型;泳道2:CT基因型;泳道3:订基因型;泳道4:DNAmarker;泳道5:空白对照B.Ar9378Ser(G/O,泳道1:GG基因型;泳道2:GC基因型;泳道3:CC基因型;泳道4:DNAmarker;泳道5:空白对照C.ValS07Met(G/A),泳道1:GG基因型;泳道2:GA基因型;泳道3:从基因型:泳道4:DNAmarker;泳道5:空白对照Figuer3-1BRIPlandZNF350各位点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A.BRIPlPr0919Ser(c拥,泳道1:CC基因型;泳道2:CT基因型;泳道3:TT基因型;泳道4:空白对照:泳道5:DNAmarkerB.ZNF350Asp35Aspif>C),泳遭l:TT基因型;泳道2:CT基因型;泳遭3:CC基因型;泳道4:空白对照;泳道5:DNAmarkerC.ZNF350Leu66Pro(A>G),泳道1:GG基因型;泳道2:AG基因型;泳道3从基因型;泳道4:空白对照;泳道5:DNAmarkerD.ZNF350SerS01Arg(T>A),泳道l:TT基因型;泳道2:TA基因型;泳道3:AA基因型;泳道4:空白对照;泳道5:DNAmarker基因分型成功率为BRIPlPr0919Ser,95.32%;ZNF350Asp35Asp,96.43%:Leu66Pro,95.47%;Ser501Arg,94.55%.46.。
BRCA1基因与乳腺癌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174·
医学研究杂志 2013 年 3 月 第 42 卷 第 3 期
·综述与进展·
p53 常 发 生 突 变[9]。Comen 等[10] 对 495 例 患 者 的 DNA 样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 13. 1% 为三阴乳 腺癌。发现在 BRCA1 突变者中有 70. 4% 为三阴乳 腺癌,而在非 BRCA1 突变者中仅有 9. 8% 为三阴乳 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Miki Y,Swensen J,Shattuck - Eidens D,et al.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J]. Science,1994,266( 5182) : 66 - 71
参考文献
1 Quinn JE,Carser JE,James CR,et al. BRCA1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ovarian cancer[J]. Gynecol Oncol, 2009,113( 1) : 134 - 142
险[3]。所以一 旦 检 测 出 突 变,可 接 受 预 防 性 切 除 手 术,或定期接受一些检查( 如乳腺磁共振) 来监测疾 病的发生发展。对于采取干预措施的证据支持主要 来源于一些回顾性研究及一些前瞻性研究的短暂随 访。研究表明,预防性的输卵管 - 卵巢切除在预防卵 巢 - 输卵管癌上体现了一定的生存优势。与此同时, 也降低了过早绝经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4]。尽 管证据支持还不尽完美,但包括美国预防服务专责小 组在内 的 一 些 预 防 组 织 认 为,在 某 些 特 定 情 况 下 BRCA1 检测是有临床意义的[5]。但由于 BRCA1 在 乳腺癌患者中突变率较低,因此目前,BRCA1 基因突 变检测仅限于有明显乳腺癌或卵巢癌遗传家族史的 人群。目前 BRCA1 已经被证实为乳腺癌遗传易感基 因。BRCA1 突变相关的乳腺癌具有其特异性的临床 病理学特征,如发病年龄较早,组织分化较差,以及三 阴乳腺癌(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 2 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 比例较高。一项统计表 明,在 BRCA1 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中,同时为三阴乳腺 者可达到 67. 7% ,且具有较明显的乳腺癌或卵巢癌 家族史[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2012年11月第9卷第33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BRCA1是最先被识别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在DNA 损伤应答、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遗传性乳腺癌和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病与BRCA1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2]。
XRCC1是一重要的DNA 损伤修复基因,在DNA 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3]。
BR -CA1、XRCC1编码区的多态性改变很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对相关内容综述如下:1基因多态性人群中个体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性称为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主要包括DNA 位点多态性与长度多态性。
等位基因在特定位点DNA 序列间的差异称作位点多态性,包括点突变(颠换和转换)、单个碱基的缺失、置换和插入。
人群中正常个体基因组DNA 单碱基序列差异的分布频率在1%以上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SNP 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一项新的遗传标记。
造成基因多态性的原因主要是复等位基因与共显性。
2BRCA1基因2.1BRCA1结构与功能BRCA1是最先被识别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之一,共含24个外显子,并编码1863个大分子多功能蛋白。
体内超过75%的BRCA1蛋白均与BARD1结合形成异二聚体,这种结合保证BRCA 在体内的稳定存在[4]。
BRCA1蛋白产物含多个重要功能区:氨基端的环指区、11外显子1280至1524氨基酸之间的“SQ ”丛等。
正是使得这些功能区,使得BRCA1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并在多种通路中发挥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包括DNA 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和转录调控等[5-6]。
2.2BRCA1基因多态性BRCA1具有482个经报导的基因多态性改变,具有人群频率信息共308个,其中包括7个同义氨基酸和17个非同义氨基酸改变(NCBI ,dbSNP ,2007/3)。
中国人群中rs799917位点与rs16942、rs16941、rsl060915、rs1799949和rs1799966位点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r 2=l )。
西欧犹太人中常见变异是5382insC 和185delAG 。
亚群中变异的合并频率约2.0%~2.5%,其中,变异频率最高的是184delAG [7]。
2.3BRCA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目前BRCA1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因国内外研究人群、位点等选择的不同而不尽一致。
Duroeher 等[8]对美国犹他地区乳腺癌/卵巢癌病例测序时发现病例组中rs799917位点稀有等位基因T 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2)。
英国Dunning 等[9]在研究BRCA1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时发现rs799917、rs16941、rs16942和rsl799966多态性改变处于强连锁不平衡,rs799917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存在关联。
Stewart 等[10]对捷克人群进行了类似研究,研究共纳入包括上述位点的6个多态性位点,结果并未发现与乳腺癌易感BRCA1、XRCC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研究进展王永兵何苗程宏文▲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重庆404100[摘要]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最先被识别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易感基因。
X 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是一重要的DNA 损伤修复基因。
BRCA1、XRCC1基因多态性,尤其是其编码区的多态性改变,很可能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认为BRCA1、XRCC1多态性对乳腺癌易感性的影响不一,本文在大量阅读最新相关文献基础上集成此综述。
[关键词]BRCA1;XRCC1;基因;多态性;易感性[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c )-0030-02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CA1,XRCC1polymor -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WANG Yongbing HE Miao CHENG Hongwen ▲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anzhou District,Chongqing 404100,China[Abstract]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1(BRCA1)is the first identified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with genetic predisposition.X-ray repair complementing defective repair in Chinese hamster cells 1(XRCC1)is an important DNA re -pair gene.BRCA1and XRCC1genes polymorphism,especially the polymorphism change of their coding region,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nset of breast cancer.Current study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BRCA1and XRCC1polymor -phism on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are different,and this summary is based on a lot of latest relevant literatures.[Key words]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1;X-ray repair complementing defective repair in Chinese hamster cells 1;Gene;Polymorphism;Susceptibility▲通讯作者302012年11月第9卷第33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性间存在关联。
Yarden 等[11]利用全基因重测序法探讨BRCA1单倍型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时发现haPlotyPeZ 单倍型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Freedman 等[12]纳入多个种族的研究结果显示,BRCA1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多态性改变均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联。
可见,BRCA1基因多态性普遍存在,并且极可能存在种属特异性,rs799917可能与乳腺癌的易感性相关,BRCA1多态性改变可能影响其蛋白产物的肿瘤抑制功能,进而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影响癌症的表型及预后。
3XRCC1基因3.1XRCC1基因结构和功能XRCC1是一种参与DNA 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定位于19q13.2~13.3,全长约33kb ,包含17个外显子,编码63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13]。
XRCC1基因蛋白主要通过3个功能域参与修复的不同类型和步骤,其N 端功能域通过与DNA 多聚酶β结合而影响活性[14];其DNA 多聚酶β催化1~6nt 缺口的填补反应和AP 位点5'脱氧核糖核酸磷酸残基的释放而进行碱基切除修复。
另外两个功能域均为BRCT 域,由BRCT 域蛋白质组成的BRCT 超家族共同参与DNA 损伤修复和一些细胞周期调控[14]。
XRCC1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及单链断裂修复在DNA 修复体系与其它细胞功能方面发挥广泛而复杂的作用。
3.2XRCC1基因多态性目前研究发现XRCC1基因主要存在3个常见的多态性位点,它们分别是第10外显子G28152A (Arg399Gln )、第9外显子C27466A (Arg280His )及第6外显子C26304T (Arg194Trp )。
3.3XRCC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关于XRCC1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也不甚一致。
有研究认为Arg399Gln 、Arg194Trp 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15],但Zhang 等[16]的研究则认为Arg399Gln 、Arg194Trp 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并不相关。
2009年一项Meta 分析发现XRCC1399Gln/Gln 基因型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Arg280His 、Arg194Trp 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并不明显[17]。
目前对XRCC1Arg399Gln 、Arg194Trp 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尚未明了,但它们均位于XRCC1重要结构域:BRCT 结构域和PARP 结构域,前者位于BRCT 结构域,后者位于PARP 结构域与DNA 聚合酶-β结构域之间。
XRCC1利用两个BRCT 结构域与PARP 及DNA 连接酶Ⅲ结合,并参与DNA 单链断裂修复[18]。
所以,其多态性改变可能会影响XRCC1蛋白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DNA 修复能力,影响肿瘤的易感性和生物学行为。
影响该项研究结果一致性的因素很多,如非随机抽样、未知的混杂因素等。
另外,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频率差异。
环境中不同致癌物或先后,或同时作用在肿瘤不同激发过程,这些都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DNA 损伤。
当然,基因-基因相互作用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4结语综上所述,BRCA1、XRCC1多态性可能单独和/或联合改变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迄今为止,令人费解的是,许多相同类型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预后,相当一部分分化好、分期早、经正规治疗的患者,仍较早出现复发和转移,因此有必要寻找乳腺癌患者不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大多数肿瘤均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因此多基因、多位点的联合分析可能更有利于揭示其遗传病因。
[参考文献][1]詹启敏.分子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2]Jhamwar UM.BRCA1in cancer ,cell cycle and genomic stability [J].Front Biosci ,2003,8:1107-1110.[3]Kubota Y ,Nash RA ,Klungland A ,et al.Reconstitution of DNA base ex -cision repair with purified human proteins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polymerase beta and the XRCC1protein [J].EMBO J ,1996,15:6662-6670.[4]5Schuchner S ,Tembe V ,Rodriguez JA ,et al.Nuclear targeting and cellcycl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human BARD1[J].J Biol Chem ,2005,280(10):8855-8861.[5]Deng CX.BRCA1:Cellcyele checkpoint ,genetic instability ,DNA dam -age response and cancer evolution [J].Nucleic Acids Res ,2006,34(5):1416-1426.[6]霍翔,王艳,沈洪兵.BRCA1相关基因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7,16(12):982-986.[7]Uehida T.BRCA1gene mutation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y on Chromo -some 17q21in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J].Int J Cancer ,1999,84(1):19-23.[8]Durocher F ,Shattuek ED ,Me CM ,et parison of BRCA1Polymor-phisms ,rare sequence variants and/or missense mutation In unaffected and breast/ovarian cancer Populations [J].Hum Mol Genet ,1996,5(6):835-842.[9]Dunning AM ,Chiano M ,Smith NR ,et mon BRCA1variants and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Hum Mol Genet ,1997,6(2):285-289.[10]Stewart GS ,Wang B ,Binell CR ,et al.MDC1is a mediator of the Mam -malian DNA damage check Point [J].Nature ,2003,421(6926):961-966.[11]Yarden RI ,Pardo R ,Sgagias M ,et al.BRCA1regulates theG2/M Check -point by activating Chkl Kinas upon DNA damage [J].Nat Genet ,2002,30(3):285-289.[12]Freedman ML ,Penney KL ,Stram DO ,et al.A haplotype-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BRCA1and sporadic breast Cancer risk [J].Cancer Res ,2005,65(16):7516-7522.[13]Lee JM ,Lee YC ,Yang SY ,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XRCC1andrisk of the esophageal cancer [J].Int J Cancer ,2001,95(4):240-246.[14]Spinola M ,Leoni VP ,Tanuma J ,et al.EGFR4Gly388Arg polymorphismand prognosis of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 [J].Oncol Rep ,2005,14(2):415-419.[15]Chacko P ,Rajan B ,Joseph T ,et al.Polymorphisms in DNA repair geneXRCC1and increase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J].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05,89(1):15-21.[16]Zhang Y ,Nwecomb PA ,Egan KM ,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s inbase-excision repair pathway gene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J].Can -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15(2):353-358.[17]Yongsheng H ,Linguo L ,Long Y ,et al.XRCC1Arg399Gln ,Arg194Trpand Arg280His polymorphisms in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J].Mutagenesis ,2009,24(4):331-339.[18]Dulic A ,Bates PA ,Zhang X ,et al.BRCT domain interactions in theheterodimeric DNA repair protein XRCC1-DNA lipase Ⅲ[J].Biochem -istry ,2001,40(20):5906-5913.(收稿日期:2012-07-16本文编辑:李继翔)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