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乳腺癌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死于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环境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遗传因素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乳腺癌遗传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BRCA基因突变BRCA1和BRCA2基因是目前被最广泛研究的两个与乳腺癌有密切关联的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据研究显示,最初发现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以犹太人为主的族群中最为常见。
目前已经确定的BRCA1和BRCA2基因变异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嵌入缺失等。
这些基因突变的存在会极大增加个体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携带者的患乳腺癌的概率可高达60%至80%。
二、其他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基因除了BRCA1和BRCA2基因外,一些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基因也被发现。
例如,CHEK2碱基转换突变、ATM基因突变和PALB2基因突变等,都被证实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CHEK2 碱基转换突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突变。
携带这种突变的女性会增加25%的乳腺癌风险,而男性则会增加3倍以上的患乳腺癌的风险。
ATM突变则是另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携带了这种突变的女性也会出现显著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
最近又发现PALB2基因与乳腺癌密切相关,PALB2基因突变位于BRCA基因的下游,也会使乳腺癌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三、完整基因组测序的应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完整基因组测序可以从基因组水平研究多个基因以及复杂遗传变异模式,为乳腺癌遗传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完整基因组测序技术是最能够观察到遗传变异的一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而且可以揭示遗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包括单碱基多态性(SNP)、基因拷贝数变异、基因组结构变异等。
四、乳腺癌遗传风险评估随着乳腺癌遗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方便个人遗传风险评估,针对各种遗传变异的发现和应用,也有一系列的遗传风险评估工具被研发出来。
文献解读饱和式基因编辑-揭秘乳腺癌,卵巢癌BRCA1的致病变异

⽂献解读饱和式基因编辑-揭秘乳腺癌,卵巢癌BRCA1的致病变异⽂章题⽬: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BRCA1 variants with saturation genome editing研究⼈员:华盛顿⼤学基因组科学系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I布罗特曼·贝蒂精密医学研究所发表时间:2018. 09期刊名称:Nature影响因⼦:41.577研究亮点意义未明的变异严重的限制了遗传学信息知识的临床使⽤,其⾯临的挑战在BRCA1基因上显现出来了。
BRCA1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因⼦,发⽣在该基因上的胚系功能缺失型突变能导致妇⼥患上乳腺癌,卵巢癌。
虽然许多妇⼥都进⾏了BRCA1基因的测序,但是许多新发现的变异的致病风险⽆法评估。
本⽂使⽤了饱和基因编辑(SGE)的⽅法,从BRCA1基因编码关键功能结构区域的13个外显⼦中的所有可能的SNV中选择了96.5%进⾏了处理。
近4000个SNV的功能效果呈现双峰分布,这和已有的致病性评价⼏乎⼀致。
超过400个⾮功能性(针对细胞存活的意义⽽⾔,有害变异导致BRCA1基因不能发挥抑癌作⽤,使得细胞更易凋亡,是为⾮功能)错义突变被鉴定出来,300个SNV扰乱了基因表达,作者认为这些实验结果很快会对BRCA1的临床应⽤产⽣⽤途,也可延伸⽤于其他基因的类似意义未明变异问题。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前医学上预测⼈类基因组上的任意遗传突变导致的表型结果能⼒还是较差的,这个问题在遇到⼤量的意义未明变异时表现得更明显。
因此,发⽣在某个基因上确定意义的致病突变在临床管理上意义巨⼤。
⽐如,发⽣在BRCA1基因上的杂合突变显著增加了乳腺癌早期和卵巢癌早期的患病风险,但是这⼀突变明显⼜是可控的,因为多次数的筛查或者预防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结果。
但是⾄今为⽌的许多BRCA1基因的SNV都被定义为意义未明,所以进⼀步解释这些变异是迫切的。
常见的解决意义未明变异(VUS)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数据共享,这是由于许多复发变异在多个个体都有检出,便可以借鉴检出突变个体的癌症发展情况来分析该变异情况,但是存在BRCA1基因⼤多数变异都是罕见变异和BRCA1基因的不完全外显的情况。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第一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及从未生育过的妇女;
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7倍。
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之前或停经在55岁之后;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亲、姐妹等亲属);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
一次检测,一生防护!
“易感基因检测”项目,是评估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其特点是在人没发病时,从个体基因层面上预测疾病风险,预防将来会发生的疾病,防止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1
肿瘤易感基因的筛查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肿瘤的发生,但是可以实现肿瘤的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
为什么要进行肿瘤易感基因筛查检测?
3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肿瘤绝大多数治愈率在90%以上,因此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对高风险人群来说意义重大。
预测性基因检测能告诉您……
精确的基因检测可以告诉你是否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疾病相关基因变异; 如果你有了这种基因,还有各种外界因素会影响到这个基因的外显率,它们的综合效应才决定你是否真正发病; 携带BRCA1易感基因妇女有80%的几率在65岁时发展成乳腺癌;她们的风险很高,但不是绝对的。
01
抵御外界环境因素的能力下降:
易感基因的缺陷使人体正常防御功能产生“漏洞”,这些特定的人群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御能力不足。
对肿瘤患病因素敏感度有所提升:
易感基因缺陷后人体对焦油、尼古丁等致癌物敏感度提高,更容易受到致癌物的刺激。
02
易感基因的缺陷为什么会导致肿瘤?
高 危 人 群
*
*
长期应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
—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基因检测部
什么是人基因组?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BRCA1(BreastCancer1)基因是与乳腺癌相关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突变被认为是遗传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是一种用于检测个体是否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并且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相关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筛查方法。
正文内容:一、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意义1.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性2.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性3.BRCA1基因筛查的意义和应用场景4.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及基因突变的遗传风险二、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方法1.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2.SNP芯片检测技术及其优势3.FISH技术在BRCA1基因筛查中的应用4.多重PCR技术在BRCA1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三、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1.突变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缺点对比2.DNA测序结果分析与突变位点鉴定3.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4.BRCA1基因突变频率与人群遗传背景的关联性四、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临床应用与意义1.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预警2.提高早期乳腺癌发现率和预后3.个体化乳腺癌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4.利用BRCA1基因筛查指导乳腺癌治疗方案五、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局限性和展望1.基因突变的复杂性与筛查方法的限制2.筛查结果解读的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3.BRCA1基因筛查的社会伦理问题4.未来BRCA1基因筛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总结: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是一项重要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和遗传性乳腺癌预防工具。
通过准确检测和分析个体BRCA1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并采取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易感基因_BRCA_的生物学功能与临床意义_宋依凝

综述 乳腺癌易感基因(B R C A )的生物学功能与临床意义宋依凝,魏敏杰,金万宝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a n d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g e n eB RC AS O N GY i -n i n g ,W E I M i n -j i e ,J I NW a n -b a o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C h i n a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i s t h e m o s t c o m m o n f e m a l e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T h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g e n e (B R C A )i s a ni m p o r t a n t a n t i -o n c o g e n e r e l a t e dt o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 B R C A 1,B R C A 2a n dB R C A 3.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o f B R C Aa r e e x t e n s i v e ,w h i c hc a ni n f l u e n c e t h e c e l l c y c l e ,g e n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D N A d a m a g e a n d r e p a r a t i o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i s r e l a t e d t o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r m e t h y l a t i o n ,l o s s o f h e t e r o z y g o s i t y o f B R C Ag e n e f a m i l y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o n c e r n i n g B R C Ah a s g o o dg u i d a n c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s c r e e n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K e y w o r d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R C A ;b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M o d e r n O n c o l o g y 2008,16(11):1992-1994【指示性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组织中。
由于其高发生率和较高的致死率,乳腺癌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揭示乳腺癌形成和发展机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特定基因突变、异常信号通路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乳腺癌基因突变的研究1.1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变BRCA1和BRCA2基因是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联的关键基因。
研究发现,BRCA1 与 BRCA2 基因突变明显增加了患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中具有DNA修复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突变会导致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使得细胞易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1.2 HER2 基因扩增HER2基因扩增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分子遗传变异。
HER2受体是一种生长因子受体,扮演着细胞增殖和存活调控的重要角色。
当HER2基因发生扩增时,该受体被过度表达,导致异常信号通路活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二、乳腺癌异常信号通路的研究2.1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一个被广泛研究且在多种癌症中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
通过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下游效应物质,如 protein kinase B (AKT) 和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参与了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等关键过程。
多项研究表明,在许多乳腺癌患者中存在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情况,这提示了其在乳腺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是另一个在乳腺癌研究中引起关注的异常信号通路。
正常情况下,β-catenin 在细胞质中被破坏性蛋白复合体降解,这样可以避免它进入细胞核并促进相应基因的转录。
乳腺癌及卵巢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及卵巢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乳腺癌及卵巢癌是两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BRCA1基因突变是这两种癌症的重要致病基因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BRCA1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及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其相关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回顾和整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从BRCA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入手,分析其突变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和DNA修复的影响,同时探讨BRCA1基因突变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响应。
本文对于深入理解BRCA1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及卵巢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卵巢癌;BRCA1基因突变;生物学机制;分子机制【引言】乳腺癌和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全球乳腺癌每年新增病例约为168万例,卵巢癌新增病例约为23万例。
BRCA1基因突变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基因,其突变与相应的癌症家族史、早发和高度侵袭性乳腺癌以及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BRCA1基因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失活或表达严重下降,影响细胞增殖、凋亡、DNA修复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BRCA1基因突变的结构和功能入手,阐述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探讨其生物学和分子机制以及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响应,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内容】1. BRCA1基因与癌症1.1 BRCA1基因结构和功能1.2 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的关系1.3 BRCA1基因突变对乳腺癌、卵巢癌的影响2. BRCA1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机制研究2.1 BRCA1基因突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2.2 BRCA1基因突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3 BRCA1基因突变对DNA修复的影响3. BRCA1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3.1 BRCA1与非同源末端连接酶(NHEJ)和同源重组(HR)修复的关系3.2 BRCA1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3.3 BRCA1对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4. BRCA1基因突变的治疗及预防研究4.1 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响应4.2 借助CRISPR/Cas9技术预防BRCA1基因突变【预期目标】本研究拟通过系统性回顾和整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探究BRCA1基因突变对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其相关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并通过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响应研究,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及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及临床分析的开题
报告
本文拟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及临床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
HER2/neu过表达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该病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进展快的特点,治疗难度大。
BRCa-1是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蛋白质编码产物,是一种细胞核蛋白,参与调节DNA的修复、转录、细胞周期
等生物学过程。
多项研究表明,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收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案、随访情况等;
2.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BRCa-1的表达情况;
3.统计并分析BRCa-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4.进一步探讨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机制。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
1.明确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的表达情况;
2.分析BRC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3.探讨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化工研究丄 O I I Chenmical I ntermediate生物制药■与研究2019•01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辛艾玲(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川610000)摘要:BRCA1作为乳腺癌关键蛋白参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本文对BRCA1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其整体的亲疏水 性,氨基酸组成,表明BRCA1倾向是核蛋白,整体呈亲水性•使用PS0RT2分析工具对BRCA1亚细胞定位进行领测,表明BRCA1蛋白主要分 布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软件进行BRCA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人BRCA1与猿的BRCA1亲缘关系高度相近•最后,采用同源建模(比较建 模)方法构建了BRCA1蛋白的三级结构,从建模质量评估显示预测结果准确。
关鍵词:BRCA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分析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Pathogenic gene BRCA1 in Breast CancerXin Ailing(Experimental School of Chengdu No.7Middle School,Sichuan,610000)A bstract: BRCA1, as a key p rotein in breast cancer,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 f b 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This p 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 f t 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BRCAl. By analyzing its overall hydrophilicity and h ydrophobicity and a mino acid c omposition, it shows that BRCA1 tends to be nucleoprotein and o verall shows hydrophilic. By using P SORT2 analysis tool to cany out the p rediction on the location o fB RCA1 subcells, it indicats that BRCA 1 protei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ucleus. By mak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o f B RCA1 using MEGA software, it s howed t hat the g 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RCA1 and a pe BRCA1 was highly s imilar. Finally, the three-level s tructure ofBRCAl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by the method o f h omologous modeling (comparative modeling), and the p rediction results were accurate f rom the modeling quality evaluation.K ey w ords i BRCA1 protein;Three-level structure p redic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 redic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1背景近些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逐渐升高,特别 是在一线城市的发病率很高。
目前,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 肿瘤首位,在家族中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且发病年龄逐渐 年轻化,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需对此引 起重视。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相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
它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已成为评估女性 患乳腺癌风险和指导方案选择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其生物 功能广泛,对细胞周期,基因转录,D N A修复等功能均有影 响。
BRCA1蛋白是一种由BRCA1基因产生的由1863个氨基酸组 成的多功能区核蛋白,它与其它肿瘤抑制因子和信号传感器 等形成复合物,在D N A修复损伤,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的调 节和泛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就BRCA1蛋白的氨基 酸组成、疏水性、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和它的蛋白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这些结果对于更进一步地了解 BRCA1与乳腺癌的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2.材料与方法⑴人蛋白氣基酸序列从uniprot上下载人Brcal蛋白氨基酸序歹|J(FAST格式),以人Brcal蛋白序列为例:>sp|P38398|BRCAl_HUMAN Breast cancer type 1 susceptibility protein 0S=Homo sapiens OX=9606 G N=B R C A1 PE=1 SV=2M DLSALRVEEVQN V IN AM Q K ILECPICLELIKEPVSTK CD H IFCK FCM LK LLN Q K K G PSQCPLCKNDITKRSLQESTRFSQLVEELLKIICAFQLDTGLEYANSYNFA K K EN N SPEH LK DEVSIIQ SM G Y RN RA KRLLQ SEPEN PSLQ ETSLSVQ LSNLGTVRTLRTK QRIQPQKTSVYIELG SDSSED TV N K A TY CSV G D Q ELLQ ITPQ G TRD EISLD SA K K A A CEF SETD V TN TEH H QPSN N D LN TTEK RA A ERH PEK Y Q G SSV SN LH V EPCG TN TH A SSLQ H EN S SLLLTK D R M N V EK A EFC N K SK Q PG LA R SQ H N R W A G SK ETC N D R R TPSTEK K V D LN A D PLC ER K EW N K Q K LPC SEN PR D TED V PW ITLN SSIQ K V1S1EW FSR SD EL LG SD D SH D G ESESN A K V A D V LD V LN EV D EY SG SSEK ID LLA SD PH EA LICK S ERVHSKSVESNIEDKIFGKTYRKKASLPNLSHVTENLIIGAFVTEPQIIQER PLTN K LK RK RRPTSG LH PED FIK K A D LA V Q K TPEM IN Q G TN Q TE QNGQVM NITN SG HEN K TKG D SIQN EK NPN PIESLEKESA FKTKA EPIS SSISNM ELELNIHNSKAPKKNRLRRKSSTRHIHALELW SRNLSPPNCTELQIDSCSSSE E IK K K K Y N Q M PVR H SR N LQ LM EG K EPA TG A K K SN K PN EQ TSK RH D SD TFPELK LTN A PG S FTKCSNTSELKEFV N PSLPREEK EEK LETV K V SN N A ED PK D LM LSG ERV LQ TERSV ESSS ISLV PG TD Y G TQESISLLEV STLG K A K TEPN K CV SQ CA A FEN PK G LIH G CSK D N RN D TEG FK Y PLG H EV N H SRETSIEM EESELD AQ Y LQ N TFK V SKRQ SFA PFSN PG NAEEECATFSAH SG SLK K Q SPK V TFECEQ K EEN Q G K N ESN IKPV Q TVN ITAG FPW GQ K D K PVDN AKCSIKG GSRFCLSSQFRGNETGLITPNKHGLLQNPYRIPPLFPIKSFVKTKCKKNLLEENFEEHSM SPEREM GNENIP2019•01生物制药■与研究当代化工研究Chenmical I ntermediate187STVSTISRNNIRENVFKEASSSNINEVGSSTNEVGSSINEIGSSDENI 1 susceptibility protein 0S=Homo sapiens 0X=9606 Q A ELG R N R G PK L G N=B R C A1 PE=1 SV=2N A M LR LG V LQ PEV Y K Q SLPG SN CK H PEIK K Q EY EEV V Q TV N TD FSPY L Length = 1863 amino acidsISD NLEQPM GSS Molecular Weight - 207710. 25 DaltonsH A SQVCSETPDD LLD DGEIK ED TSFAEN DIK ESSA V FSK SV Q K G ELSR Amino Acid Number M ol% SPSPFTHTHLAQ Ala A84 4.51GYRRGAKKLESSEEN LSSED EELPCFQ HLLFG K V NN IPSQ STRH STV A Cys C44 2. 36 TECLSKNTEENL Asp D85 4. 56LSLKNSLNDCSN Q VILA KASQEH H LSEETK CSASLFSSQCSELED LTA Glu E19810. 63 NTNTQDPFLIGS Phe F49 2. 63SK Q M R H Q SESQ G V G LSD K ELV SD D EER G TG LEEN N Q EEQ SM D SN LG EA Gly G87 4.67A SGCESETSV SED CSG LSSQ SD ILTTQ Q RD TM Q H N LIK LQ Q EM A ELEA V LEQ His H49 2.63 HGSQPSNSYPSIISDSSALE lie I77 4. 13D LRNPEQSTSEKAVLTSQKSSEYPISQNPEGLSADKFEVSADSSTSKN Lys K1377. 35 KEPGVERSSPSK Leu L1568. 37C PSLD D RW Y M H SC SG SLQ N R N Y PSQ EELIK V V D V EEQ Q LEESG PH D LT Met M30 1.61ETSY LPRQ D LEG Asn N121 6. 49TPYLESGISLFSDDPESDPSEDRAPESARVGNIPSSTSALKVPQLKVA Pro P96 5. 15ESA Q SPA A A H TT Gin Q97 5.21D TA G Y N A M EESV SR EK PELTA STER V N K R M SM V V SG LTPEEFM LV Y K F Arg R76 4. 08 ARKHHITLTNLI Ser S22412.02 TEETTH V V M K TD A EFV C ER TLK Y FLG IA G G K W V V SY FW V TQ SIK ER K M Thr T111 5. 96LN EH D FEV R G D V V N G R N H Q G PK R A RESQ D RK IFRG LEICC Y G PFTN M PTD Q L Val V101 5. 42EW M V Q LC G A SV V K ELSSFTLG TG V H PIV V V Q PD A W TED N G FH A IG Q M C EA PV Trp W100. 54V TREW V LD SV A LY Q CQ ELD TY LIPQ IPH SH Y Tyr Y31 1.66⑵氧基酸组成分析利用B ioedit中的ProtParam进行BRCA1氣基酸组成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