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诊断、预测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评估其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异,发展成恶性肿瘤。

为了及早发现癌症并采取治疗措施,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分析某些特定基因进行判断,从而评估癌症的患病风险。

例如,对于可能存在BRCA1/2基因突变的人,大大增加了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人们可以及早了解自己的患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或定期筛查。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患病,从而避免肿瘤扩散和病情加重。

二、基因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癌症诊断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肿瘤,治疗的成功率较高,而晚期发现就极大地降低了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基因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使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的方法是“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指的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癌症细胞和它们释放的DNA来判断癌症。

由于它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一些研究人员们已经发展出了“液体活检”技术,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基因短片来检测小量肿瘤细胞的DNA,可快速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三、基因检测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治疗中有许多应用。

首先,在癌症治疗中,使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某些癌症治疗方法不敏感的病人,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更恰当的治疗方式。

这样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其次,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至关重要的基因突变和变异,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治疗可以使患者在不经历试错过程的情况下迅速得到有效治疗。

临床应用精准医学的实践案例

临床应用精准医学的实践案例

临床应用精准医学的实践案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进入21世纪后,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精准医学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为基础,通过个体化的医学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精准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案例,来说明其在提高诊疗准确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案例一:基因检测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精准医学的核心之一是基因检测,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乳腺癌为例,通过对患者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快速鉴定出癌症的亚型和突变状态,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而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则可以考虑其他治疗策略。

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可以避免患者接受无效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案例二:药物基因组学在用药个体化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分析个体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精确用药指导。

比如,对于临床常用的抗凝药华法林,患者个体遗传差异会导致华法林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可以调整药物剂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用于判断患者对某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从而提前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案例三:肿瘤异质性在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肿瘤在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的遗传变异和表达特征。

基于肿瘤异质性特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细分肿瘤,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肺癌患者可能存在多个点突变,通过对不同突变的分析,可以指导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而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则不够精准,可能无法有效击败异质肿瘤细胞,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案例四:精准营养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精准营养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变异和生活方式,为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建议。

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和代谢组数据,可以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特征,从而制定适合个体的膳食方案。

HR+、HER2-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中多基因检测的应用及进展

HR+、HER2-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中多基因检测的应用及进展

㊀㊀ʌ摘要ɔ㊀临床上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通常基于病理学的各项指标㊂然而,一些临床特征相似的患者在接受相同的治疗后,疗效和预后有很大差异,这提示经典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可能不足以用来制定乳腺癌综合治疗策略㊂该文研究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中HR阳性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人群,对3种常见的基因检测手段21基因复发评分(OncotypeDX)㊁70基因(MammaPrint)和PAM50(Prosigna)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系统的综述㊂3种检测方式均能区分预后差异,可用于HR+㊁HER2-㊁淋巴结未受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全身治疗指导,MammaPrint还可用于1 3枚淋巴结受累的患者㊂Prosigna具有长期预后能力,或可用于筛选能从延长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人群㊂ʌ关键词ɔ㊀乳腺癌;㊀多基因检测;㊀21基因复发评分;㊀70基因;㊀PAM50doi:10.3969/j.issn.1674-4136.2021.02.019文章编号:1674-4136(2021)02-0195-05ApplicationandprogressofdifferentbiomarkersinHR+andHER2-earlyinvasivebreastcancer㊀YEChaoran,CAIRuyu,ZHUYanhui,YANGJunzhe,WuXian,YUXiafei,SHENLi,ZHOUYi,LIUXiaoan.(DepartmentofBreast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LIUXiaoan,Email:liuxiaoan@126.comʌAbstractɔ㊀Theformulationoftreatmentforhormonereceptor(HR)⁃positivebreastcancerpatientsisusuallybasedonclinicalpathologicalindicators.However,somepatientswithsimilarclinicalcharacteristicshavegreatdifferencesinefficacyandprognosisafterreceivingthesametreatment,whichsuggeststhattheclassicclinical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maynotbesufficienttoformulatecomprehensivetreatmentstrategiesforbreastcancer.TheclinicaleffectivenessofthreecommongenetictestingmethodsincludingOncotypeDX,MammaPrintandPAM50onthepatientsofHR⁃positiveand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negativeinearlyinvasivebreastcancerwillbereviewedinthisarticle.AllthethreemethodscanbeusedtodistinguishprognosticdifferencesforearlybreastcancerpatientswithHR+,HER2-andnegativelymphnode.MammaPrintcanalsobeusedinpatientswith1⁃3lymphnodesinvolvement.Prosignahaslong⁃termprognosticability,andmaybeusedtoscreenpeoplewhobenefitsfromextendedendocrinetherapy.ʌKeywordsɔ㊀Breastcancer;㊀Geneexpressionprofiling;㊀OncotypeDX;㊀MammaPrint;PAM50㊀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不断地改善㊂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确诊后10年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1]㊂然而,一些患者即使没有接受化疗也不会出现疾病进展,相反,没有辅助化疗适应证的患者仍然有可能会发生远处转移㊂这提示经典的临床病理学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㊂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化疗适应症至关重要㊂目前,除了各项临床上常见的病理学指标,多基因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能提供比经典临床病理学特征更多㊁更准确的预后信息,进一步明确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化疗[2]㊂本文将介绍21基因复发评分(OncotypeDX)㊁70基因(MammaPrint)和PAM50(Prosigna)等3种检测手段,从以下两方面衡量其在HR+㊁HER2-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①临床有效性,包括对乳腺癌生存终点的预测能力以及辅助化疗有无获益的预测;②临床影响力,即检测手段指导治疗决策以改善临床结果的能力,以评估检测手段是否会导致化疗适应症的改变㊂并总结ASCO指南关于这些基因检测的建议[3⁃5],帮助临床医生做出相应治疗方案的选择㊂1㊀检测技术及发展2002年,van tVeer等[6]挑选出70个与肿瘤增殖㊁侵袭㊁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并检测其表达,根据5年和10年的远期复发风险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组,开发出了MammaPrint技术㊂该项技术最初应用于快速冰冻的新鲜组织,现可应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处理(formalinfixedandparaffinembeddedtissue,FFPE)标本[7],并在各个检测机构内和机构间都显示出高度可重复性㊂2004年,Paik等[8]开发了OncotypeDX技术,通过筛选出主要对应于增殖的基因(包括16个肿瘤相关基因和5个参考基因),采用qRT⁃PCR法检测FFPE标本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计算出复发评分(recurrencescore,RS)㊂RS评分从1 100分,用于评估仅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10年复发风险㊂据此将患者分为:低RS组(<18)㊁中RS组(18 31)㊁高RS组(>31)3组㊂2009年Parker等[9]从1906个 固有基因 中选择了50个基因,利用qRT⁃PCR方法在FFPE标本中进行检测,开发了PAM50检测技术㊂随后,Prosigna检测在此基础上,将肿瘤大小和受累淋巴结数通过算法添加到结果中,提供了以下结果:肿瘤的分子亚型,个体10年复发的可能性,复发风险(riskofrelapse,ROR)评分(0 100),并把患者分成10年复发风险低(ROR0 26)㊁中(ROR26 68)㊁高(ROR>68)组[10⁃12]㊂2㊀对预后的良好预测能力多项研究表明,上述3种多基因检测所划分的各组均在预后方面有很好的区分㊂这种预后能力在确诊后前5年非常显著,其中,Prosigna在5年后依然能提示预后信息㊂对几项前瞻性研究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患者中,OncotypeDX所划分的3个RS组之间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存在明显差异[8,13⁃16]㊂这种差异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无关,在未经系统治疗的ER+㊁pN0患者[17]㊁单独接受内分泌治疗的ER+㊁pN0患者[8,13,17⁃19]以及同时接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RS均能很好地提示预后信息㊂ER+㊁pN+患者中也发现有类似的关联[13,16,20]㊂来自TransATAC队列研究的长期数据表明,不管是总体患者,还是pN0患者[21⁃22],OncotypeDX在前5年的预后价值均优于其后5 10年,也有研究认为,其在诊断5年后将不再具有预后价值[16]㊂西德研究小组第三阶段PlanB试验(WSGPlanB)证明,RS可以识别出1个在没有接受化疗的情况下依然预后良好的临床亚群[23]㊂研究共入选3198例早期HR+㊁HER2-乳腺癌患者,其中RSɤ11的患者不接受化疗,在3年的随访中,该亚组的无瘤存活率为97 4%㊂这些前瞻性数据证实了On⁃cotypeDX的预后价值和识别极低复发风险患者的能力㊂回顾性研究发现,MammaPrint在不同人群中均具有预后价值(绝经前或绝经后㊁pN0或pN+)[24⁃26],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 5+/-2 6%和54 6+/-4 4%,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比为5 1(95%可信区间2 9 9 0,P<0 001)[26],其预后能力在确诊后前五年最强[25,27]㊂Prosigna得到的ROR评分同样能预测ER+㊁HER2-㊁pN0或pN+人群的预后[11⁃12,28⁃29]㊂在来自ATAC试验的1017例ER+患者中证实,ROR评分与10年远处复发风险相关,且较RS评分提供了更多的信息[12]㊂在ABCSG⁃8试验的1478例ER+患者中,这种相关性也非常显著,低风险组10年无远处复发生存(distantrecurrence⁃freesurvival,DRFS)率为96 7%,中风险组为91 3%,高风险组则为79 9%[11]㊂对ATAC和ABCSG⁃8中HR+患者长期数据[21,30⁃31]进行分析发现,ROR评分与5年后的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metastasis⁃freesurvival,DMFS)仍然具有相关性,低风险组诊断后5 10年的远处复发风险为2 4%,中风险组为8 3%,而高风险组为16 6%[31]㊂3㊀对化疗效果的预测能力已有研究显示,高RS的患者能从化疗中受益,对低RS的患者来说,即使存在淋巴结转移,化疗的效果也欠佳[16]㊂此外,新的RxPONDER研究[32]正在进行中,该研究旨在评估OncotypeDX在1 3枚淋巴结阳性的低RS患者中,是否能预测化疗效果,结果令人期待㊂在新辅助化疗的相关研究中,MammaPrint预后不良组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completeresponse,pCR)检出率较高[33],ROR评分高危组也与较高的pCR率[34]及较低的内分泌治疗应答率相关[35],在新辅助相关研究中,ROR评分每提高20分,患者对化疗的应答率将增加59 1%[34]㊂这提示了MammaPrint与Prosigna都具有一定预测化疗效果的能力㊂4㊀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价值TAILORx研究进一步探讨了RS评分的临床价值,证明了OncotypeDX可以识别出有化疗临床适应症㊁但不接受化疗依然预后良好的患者㊂研究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中HR+㊁HER2-㊁pN0人群,使用OncotypeDX对全部受试者进行测定㊂与WSGPlanB不同的是,为了将治疗不足的风险降到最低,TAILORx研究中把RSɤ10作为低危组,2015年发表了该组的结果[36]:共包括患者1626例,仅接受内分泌治疗,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为98 0%,DFS为93 8%㊂中间RS患者结果发表于2018年[37],共计6711例患者,RS在11 25之间,其中339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为单独接受内分泌治疗,3312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㊂结果显示,单独进行内分泌治疗效果不逊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9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率和总生存无明显差异㊂但对年轻患者(ɤ50岁)而言,化疗组远期复发率较低,这表明相较于老年患者,化疗对年轻患者可能更有益㊂对该试验的二次分析[38]证实了包括年龄㊁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在内的临床资料对预后的重要性㊂临床危险因素对中间RS患者的远期复发有预测作用,这强调了在评估患者预后和治疗决策时必须同时把临床因素考虑在内㊂包括669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MINDACT的结果显示[39],对患者进行MammaPrint检测,并使用Adjuvant!Online对临床风险进行判断,当患者同时被判定为临床低风险和基因组低风险时,意味着肿瘤预后良好;当符合临床低风险或基因组低风险时,未接受化疗者与接受化疗者预后无显著差异㊂因此,在临床高风险的患者中,使用MammaPrint进行检测可使其中一部分豁免化疗㊂目前尚没有已完成的研究能证实Prosigna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力㊂一项名为OPTIMA的研究正在招募中,该项研究目标人群为40岁以上㊁ER+㊁HER2-㊁有1 9个受累的腋窝淋巴结或淋巴结阴性但肿瘤>30mm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组或根据Prosigna制定方案组㊂招募计划截止到2021年,目标包括4500例患者㊂OPTIMA研究的结果将对评价PAM50的临床实用性具有很大意义㊂5㊀指南推荐情况根据ASCO指南推荐,PAM50ROR评分(Pros⁃igna)和OncotypeDX均可用于指导HR+㊁HER2-㊁pN0患者辅助化疗的决策,高ROR评分的患者或RS>30的患者应该接受化疗[3,5]㊂基于TAILORx研究的结果,对于年龄>50岁且RS<26者,或年龄<50岁且RS<16者,化疗几乎没有益处,可考虑仅行内分泌治疗;年龄在50岁或以下且OncotypeDX评分为16 25的患者,结合临床情况,可以接受化疗㊂淋巴结阳性患者暂不推荐使用Prosigna检测来指导全身治疗㊂根据MINDACT试验结果,MammaPrint可用于HR+㊁HER2-㊁pN0或pN+(1 3个阳性淋巴结)且临床风险较高的乳腺癌,若基因组风险低则可使患者豁免化疗,但对于1 3枚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告知其不能排除化疗可能带来的益处[4]㊂EGTM给出了相似的建议[40]:对于新诊断为淋巴结阴性或淋巴结阳性(1 3枚)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ammaPrint可用于确定预后并指导制定治疗决策㊂根据临床和病理学标准,处于高风险状态但基于MammaPrint处于低风险状态的患者可以避免使用辅助化疗㊂6㊀多基因检测技术的优势与不足3种多基因检测手段均有区分HR+㊁HER2-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高低的能力㊂与最近发展起来的PAM50(Prosigna)检测相比,OncotypeDX和Mam⁃maPrint相关的研究更为广泛,但三者都缺乏足够的前瞻性数据来证明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力㊂PAM50(Prosigna)把患者分为3组,中间组的推荐治疗方案在各项临床研究中都没有准确定义,因此,在中间组患者的临床实践中指导意义有限,仍需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㊂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中,与其他两项检测手段相比,PAM50(Prosigna)检测能够提供肿瘤的固有亚型等更多的信息,并且在诊断5年后依然具有预后价值,或可用于帮助筛选能从延长至10年的内分泌治疗中受益的患者㊂理论上,多基因检测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选择出能显著从化疗中获益的患者㊂目前,多基因检测的主要功能是区分预后,然而,根据MINDACT研究的结果,基因组的高风险尚不能完全等同于患者的化疗益处㊂7㊀小结与展望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精准㊁个体化的治疗成为可能㊂目前多基因检测正逐步展现出其在预后判断方面的优越能力,有关OncotypeDX和MammaPrint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临床上进行合理使用能帮助一部分患者豁免不必要的化疗㊂值得注意的是MammaPrint检测仅在临床高风险的患者中具有治疗决策的指导意义,临床低风险的患者更适合根据OncotypeDX来进行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㊂Prosigna具有长期预后能力,或可用于筛选能从延长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但这一作用尚需更多的研究数据证明㊂由于上述检测技术均在国外开发,因此也缺乏足够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㊂相信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公布,检测范围进一步精确,检测技术逐渐成熟,经济成本不断降低,多基因检测一定会成为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有力工具㊂参考文献:[1]㊀EarlyBreastCancerTrialists CollaborativeGroup(EBCTCG),PetoR,DaviesC,etal.Comparisonsbetweendifferentpolyche⁃motherapyregimensforearlybreastcancer:meta⁃analysesoflong⁃termoutcomeamong100,000womenin123randomisedtrials[J].Lancet,2012,379(9814):432⁃444.[2]㊀Reis⁃FilhoJS,PusztaiL.Geneexpressionprofilinginbreastcanc⁃er:classification,prognostication,andprediction[J].Lancet,2011,378(9805):1812⁃1823.[3]㊀HarrisLN,IsmailaN,McShaneLM,etal.UseofBiomarkerstoGuideDecisionsonAdjuvantSystemicTherapyforWomenWithEarly⁃StageInvasiveBreastCancer: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J].JClinOncol,2016,34(10):1134⁃1150.[4]㊀KropI,IsmailaN,StearnsV.UseofBiomarkerstoGuideDeci⁃sionsonAdjuvantSystemicTherapyforWomenWithEarly⁃StageInvasiveBreastCancer: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linicalPracticeFocusedUpdateGuidelineSummary[J].JOncolPract,2017,13(11):763⁃766.[5]㊀HenryNL,SomerfieldMR,AbramsonVG,etal.RoleofPatientandDiseaseFactorsinAdjuvantSystemicTherapyDecisionMakingforEarly⁃Stage,OperableBreastCancer:UpdateoftheASCOEndorsementoftheCancerCareOntarioGuideline[J].JClinOncol,2019,37(22):1965⁃1977.[6]㊀van tVeerLJ,DaiH,vandeVijverMJ,etal.Geneexpressionprofilingpredictsclinicaloutcomeofbreastcancer[J].Nature,2002,415(6871):530⁃536.[7]㊀SapinoA,RoepmanP,LinnSC,etal.MammaPrintmoleculardi⁃agnosticson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tissue[J].JMolDiagn,2014,16(2):190⁃197.[8]㊀PaikS,ShakS,TangG,etal.Amultigeneassaytopredictre⁃currenceoftamoxifen⁃treated,node⁃negativebreastcancer[J].NEnglJMed,2004,351(27):2817⁃2826.[9]㊀ParkerJS,MullinsM,CheangMC,etal.Supervisedriskpredictorofbreastcancerbasedonintrinsicsubtypes[J].JClinOncol,2009,27(8):1160⁃1167.[10]㊀WalldenB,StorhoffJ,NielsenT,etal.Developmentandverifi⁃cationofthePAM50⁃basedProsignabreastcancergenesignatureassay[J].BMCMedGenomics,2015,8:54.[11]㊀GnantM,FilipitsM,GreilR,etal.Predictingdistantrecurrencei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patientswithlimitedclinicopatho⁃logicalrisk:usingthePAM50RiskofRecurrencescorein1478postmenopausalpatientsoftheABCSG⁃8trialtreatedwithadjuvantendocrinetherapyalone[J].AnnOncol,2014,25(2):339⁃345.[12]㊀DowsettM,SestakI,Lopez⁃KnowlesE,etal.ComparisonofPAM50riskofrecurrencescorewithoncotypeDXandIHC4forpredictingriskofdistantrecurrenceafterendocrinetherapy[J].JClinOncol,2013,31(22):2783⁃2790.[13]㊀DowsettM,CuzickJ,WaleC,etal.Predictionofriskofdistantrecurrenceusingthe21⁃generecurrencescoreinnode⁃negativeandnode⁃positivepostmenopausalpatientswithbreastcancertreatedwithanastrozoleortamoxifen:aTransATACstudy[J].JClinOncol,2010,28(11):1829⁃1834.[14]㊀WenHY,Krystel⁃WhittemoreM,PatilS,etal.BreastcarcinomawithanOncotypeDxrecurrencescore<18:Rateofdistantme⁃tastasesinalargeserieswithclinicalfollow⁃up[J].Cancer,2017,123(1):131⁃137.[15]㊀BarcenasCH,RaghavendraA,SinhaAK,etal.Outcomesinpa⁃tientswithearly⁃stagebreastcancerwhounderwenta21⁃geneex⁃pressionassay[J].Cancer,2017,123(13):2422⁃2431.[16]㊀AlbainKS,BarlowWE,ShakS,etal.Prognosticandpredictivevalueofthe21⁃generecurrencescoreassayinpostmenopausalwomenwithnode⁃positive,oestroge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onchemotherapy:aretrospectiveanalysisofarandomisedtrial[J].LancetOncol,2010,11(1):55⁃65.[17]㊀MamounasEP,TangG,FisherB,etal.Associationbetweenthe21⁃generecurrencescoreassayandriskoflocoregionalrecurrenceinnode⁃negative,estroge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resultsfromNSABPB⁃14andNSABPB⁃20[J].JClinOncol,2010,28(10):1677⁃1683.[18]㊀NaoiY,KishiK,TsunashimaR,etal.Comparisonofefficacyof95⁃geneand21⁃geneclassifier(OncotypeDX)forpredictionofrecurrenceinER⁃positiveandnode⁃negativebreastcancerpatients[J].BreastCancerResTreat,2013,140(2):299⁃306.[19]㊀WolmarkN,MamounasEP,BaehnerFL,etal.PrognosticImpactoftheCombinationofRecurrenceScoreandQuantitativeEstrogenReceptorExpression(ESR1)onPredictingLateDistantRecur⁃renceRiskinEstroge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After5YearsofTamoxifen:ResultsFromNRGOncology/NationalSurgi⁃calAdjuvantBreastandBowelProjectB⁃28andB⁃14[J].JClinOncol,2016,34(20):2350⁃2358.[20]㊀MamounasEP,LiuQ,PaikS,etal.21⁃GeneRecurrenceScoreandLocoregionalRecurrenceinNode⁃Positive/ER⁃PositiveBreastCancerTreatedWithChemo⁃EndocrineTherapy[J].JNatlCancerInst,2017,109(4):4.[21]㊀SestakI,DowsettM,ZabagloL,etal.Factorspredictinglatere⁃currenceforestroge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J].JNatlCancerInst,2013,105(19):1504⁃1511.[22]㊀SgroiDC,SestakI,CuzickJ,etal.Predictionoflatedistantre⁃currenceinpatientswithoestrogen⁃receptor⁃positivebreastcancer:aprospectivecomparisonofthebreast⁃cancerindex(BCI)assay,21⁃generecurrencescore,andIHC4intheTransATACstudypopulation[J].LancetOncol,2013,14(11):1067⁃1076.[23]㊀GluzO,NitzUA,ChristgenM,etal.WestGermanStudyGroupPhaseIIIPlanBTrial:FirstProspectiveOutcomeDataforthe21⁃GeneRecurrenceScoreAssayandConcordanceofPrognosticMarkersbyCentralandLocalPathologyAssessment[J].JClinOncol,2016,34(20):2341⁃2349.[24]㊀KokM,KoornstraRH,MookS,etal.Additionalvalueofthe70⁃genesignatureandlevelsofERandPRforthepredictionofoutcomeintamoxifen⁃treatedER⁃positivebreastcancer[J].Breast,2012,21(6):769⁃778.[25]㊀MookS,SchmidtMK,WeigeltB,etal.The70⁃geneprognosissignaturepredictsearlymetastasisinbreastcancerpatientsbe⁃tween55and70yearsofage[J].AnnOncol,2010,21(4):717⁃722.[26]㊀vandeVijverMJ,HeYD,van tVeerLJ,etal.Agene⁃expres⁃sionsignatureasapredictorofsurvivalinbreastcancer[J].NEnglJMed,2002,347(25):1999⁃2009.[27]㊀DrukkerCA,vanTinterenH,SchmidtMK,etal.Long⁃termim⁃pactofthe70⁃genesignatureonbreastcanceroutcome[J].BreastCancerResTreat,2014,143(3):587⁃592.[28]㊀MartinM,BraseJC,RuizA,etal.PrognosticabilityofEndo⁃Predictcomparedtoresearch⁃basedversionsofthePAM50riskofrecurrence(ROR)scoresinnode⁃positive,estrogenreceptor⁃positive,andHER2-negativebreastcancer.AGEICAM/9906sub⁃study[J].BreastCancerResTreat,2016,156(1):81⁃89.[29]㊀CockburnJG,HallettRM,GillgrassAE,etal.TheeffectsoflymphnodestatusonpredictingoutcomeinER+/HER2-tamox⁃ifentreatedbreastcancerpatientsusinggenesignatures[J].BMCCancer,2016,16:555.[30]㊀FilipitsM,NielsenTO,RudasM,etal.ThePAM50risk⁃of⁃re⁃currencescorepredictsriskforlatedistantrecurrenceafterendo⁃crinetherapyinpostmenopausalwomenwithendocrine⁃responsiveearlybreastcancer[J].ClinCancerRes,2014,20(5):1298⁃1305.[31]㊀SestakI,CuzickJ,DowsettM,etal.Predictionoflatedistantrecurrenceafter5yearsofendocrinetreatment:acombinedanal⁃ysisofpatientsfromtheAustrianbreastandcolorectalcancerstudygroup8andarimidex,tamoxifenaloneorincombinationrandomizedtrialsusingthePAM50riskofrecurrencescore[J].JClinOncol,2015,33(8):916⁃922.[32]㊀Gonzalez⁃AnguloA,BarlowW,GralowJ,etal.SWOGS1007:AphaseIII,randomizedclinicaltrialofstandardadjuvantendo⁃crinetherapywithorwithout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onetothreepositivenodes,hormonereceptor(HR)⁃positive,andHER2⁃negativebreastcancerwithrecurrencescore(RS)of25orless[J].JClinOncol,2011,29(15_suppl):TPS104.[33]㊀WhitworthP,BeitschP,MislowskyA,etal.ChemosensitivityandEndocrineSensitivityinClinicalLuminalBreastCancerPa⁃tientsintheProspectiveNeoadjuvantBreastRegistrySymphonyTrial(NBRST)PredictedbyMolecularSubtyping[J].AnnSurgOncol,2017,24(3):669⁃675.[34]㊀PratA,GalvánP,JimenezB,etal.PredictionofResponsetoNeoadjuvantChemotherapyUsingCoreNeedleBiopsySampleswiththeProsignaAssay[J].ClinCancerRes,2016,22(3):560⁃566.[35]㊀DunbierAK,AndersonH,GhazouiZ,etal.Associationbetweenbreastcancersubtypesandresponsetoneoadjuvantanastrozole[J].Steroids,2011,76(8):736⁃740.[36]㊀SparanoJA,GrayRJ,MakowerDF,etal.ProspectiveValidationofa21⁃GeneExpressionAssayinBreastCancer[J].NEnglJMed,2015,373(21):2005⁃2014.[37]㊀SparanoJA,GrayRJ,MakowerDF,etal.AdjuvantChemothera⁃pyGuidedbya21⁃GeneExpressionAssayinBreastCancer[J].NEnglJMed,2018,379(2):111⁃121.[38]㊀SparanoJA,GrayRJ,RavdinPM,etal.ClinicalandGenomicRisktoGuidetheUseofAdjuvantTherapyforBreastCancer[J].NEnglJMed,2019,380(25):2395⁃2405.[39]㊀CardosoF,van tVeerLJ,BogaertsJ,etal.70⁃GeneSignatureasanAidtoTreatmentDecisionsinEarly⁃StageBreastCancer[J].NEnglJMed,2016,375(8):717⁃729.[40]㊀DuffyMJ,HarbeckN,NapM,etal.Clinicaluseofbiomarkersinbreastcancer:UpdatedguidelinesfromtheEuropeanGrouponTumorMarkers(EGTM)[J].EurJCancer,2017,75:284⁃298.[收稿日期:2021⁃02⁃22][本文编辑:钦嫣]。

浅谈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3 结 论
[ 1 ] 贾 公孚 , 谢 惠民 . 药害临床防治大全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oo 2 : 2 3 2- 2 3 4 .
[ 2 ] 翟晓波 , 晏 马成 . 从输 液配置中心审查处方过渡 到参 与临床用 药 的一 些体会 . 药学服务与研究 , 2 0 0 3 , 3 ( 3 ) : 1 8 7 — 1 8 9 . [ 3 ] 刘振华 , 李卉 , 吕娟丽 . 药 源性疾 病的特点及预防 . 武警医学 ,
的医患关 系。
参 考 文 献
该 患者为缺铁 性贫 血 , 建议 临床 医师将美 托洛尔 减量 , 停用 单 硝酸异 山梨 酯 , 加用右旋 糖酐铁 片和维 生素 , 并 嘱患 者加
强 营养 , 改善 贫血 症状 。经 1 0 d治疗 , 患 者胸 闷症状 减轻 ,
贫血症状有 所改善 , 复查 血红蛋 白为 9 6 L 。
2 0 01 . 8 : 4 7 7 — 4 78 .
综上 所述 , 可 见 临床 药师 在诊 疗 药源 性疾 病 中有 着 不 可 估量 的作 用 , 每 一 位临 床药 师应 该 运用 所 学 的药学 专业 知识 , 探 索临 床药 师 在药 源性 疾病 诊 疗过 程 中 的方式 与方 法, 尽药师所 能减少 药源性疾 病 的临床发病率 和死亡 率 , 以 期提高 药物治疗 的安全性 , 有 效性和 经济性 , 以期 实现和谐
t u mo r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r e a s i n t o t h e N C C N s p e c i i f c a t i o n t u mo r t r e a t m e n t . , i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 t t i o n a n d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早期的癌症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是随着病情加重,病人会感到身体上的某些异常,如持续性疼痛、失眠和体重减轻等。

如果能够在早期诊断并治疗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而基因检测技术成为了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分析人体的基因序列,了解个体的基因信息并检测其异常情况。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癌症的风险,以及确定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预防方面的作用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预测个体患癌的风险。

一旦知道自己患病的风险增加,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例如,如果基因检测表明一个人有更高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他们可以注意减少饮酒,经常锻炼身体以及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通过预防措施,个体可以减少自己患癌的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还可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癌症并不总是相同的,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基因序列,从而更好地诊断疾病并定制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患者癌细胞中有某种基因异常,医生可以使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癌症。

而在没有基因检测技术之前,患者往往需要经过试错疗法,直到最终找到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对于某种药物的反应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遗传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消除。

这意味着同一种药物可能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不同的效果。

通过了解患者的基因信息,医生可以制定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这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不过,基因检测技术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也有某些局限。

例如,虽然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某种遗传疾病,但并不能预测疾病的具体表现。

此外,患者自身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基因预测所得的结果有影响。

例如,饮食、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都会影响患者患癌的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与基因变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因检测技术因此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变异来评估个体患病风险、预测疾病的进展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方法。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现代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 突变基因的检测基因突变是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突变基因的检测,提供早期肿瘤的风险评估和筛查。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风险个体中进行这些基因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早采取措施。

2. 微环境基因的检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微环境基因的变异,了解肿瘤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靶向治疗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细胞的特定突变和异常基因表达,从而制定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例如,EGFR基因突变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携带此突变的患者,从而选择适合的靶向治疗药物。

2. 药物反应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而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与药物代谢和作用相关的基因变异,预测个体对某种药物的反应。

这种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五、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1. 疾病进展的预测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可以预测肿瘤的进展速度和生存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

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

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风险评估成为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基因检测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一、乳腺癌基因检测的意义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于是否患有乳腺癌,一些女性常常感到担忧。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早地了解个体患病的风险,以采取更科学的预防措施。

1.1 遗传乳腺癌的基本知识遗传乳腺癌是由多个基因突变累积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

这两个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时还与卵巢癌等其他肿瘤有关。

1.2 早期干预和预防通过乳腺癌基因检测,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患病的风险,从而采取更早的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高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乳腺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早期发现病变,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乳腺癌的风险评估方法乳腺癌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包括基于家族史的评估、基于个体生理指标的评估等。

其中基因检测是最为直接、准确的方法之一。

2.1 家族史的评估家族史是乳腺癌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患有乳腺癌,那么该人的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通过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可以大致判断个体患乳腺癌的可能性。

2.2 基因检测的风险评估基因检测是乳腺癌风险评估的最直接手段。

通过对BRCA1和BRCA2等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可以直观地了解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水平。

有了准确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采取更合理的预防措施。

三、乳腺癌基因检测的应用前景乳腺癌的基因检测,在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实现个体化的基因检测,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风险,为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1 个体化预防策略基因检测的进一步发展,将能够实现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基因信息,我们可以为每个人制定特定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和预防方案,提高早期发现的机会,降低患病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妇科领域,基因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介绍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技术原理和优势。

一、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乳腺癌筛查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为乳腺癌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患癌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妇科遗传疾病的诊断许多妇科疾病都与遗传有关,比如卵巢癌、宫颈癌等。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分析患者基因序列中的变异,可以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

这样,患者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3.女性生殖健康的检测女性的生殖健康直接关系到出生率和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检测出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

比如,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卵巢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通过这些检测数据,能够更好地指导妇女的生育计划和健康管理。

二、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通过对患者的DNA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其中的基因序列是否存在变异。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检测出单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等变异形式。

同时,基因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和敏感性也非常高,可以检测到低频率的突变情况。

目前,基因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基因突变检测,另一种是全基因组检测。

单基因突变检测一般用于对某一特定疾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而全基因组检测则是对一个人的全部基因进行了检测,可以鉴定多个疾病的风险。

三、基因检测技术的优势1.早期发现疾病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患者基因序列中存在的突变情况,这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疾病管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ID: 26700119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BRCA1/2基因检测意义之预防及预后指导
预防及预后指导——BRCA1/2携带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
• 铂类敏感的复发浆液性卵巢癌 患者中,无论奥拉帕尼治疗或 非奥拉帕尼治疗,携带有 BRCA突变型的患者OS较 BRCA野生型患者更好。
1.85% -
1.60% 1.80%
BRCA2
Total BRCA1/2
3.03% 5.70% 2.06%
6.88%
北大肿瘤医院
9.9%,其中胚系7.9% ,体系1.8%
华西医院
3.91%,散发乳腺癌 2.0%
北大肿瘤医院
-
散发乳腺癌为3.5%, 健康人群为0.38%
上海肿瘤医院
3.83%
5.43%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
BRCA1 BRCA 2
BRCA1——1990年发现,定位于17q21,约100 kb,含有24个外显子,其 中第1、4号外显子不编码氨基酸,另外22个转录出7.6 kb mRNA,最终可 编码含186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而第11号外显子较大,长3.4 kb。 已报道 其突变位点多于1785个。 BRCA2——1994年发现,定位在13q12-13,有27个外显子,仅编码区就有 11.4K。其中11号外显子几乎含编码序列的一半,完整的BRCA2编码3418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2基因检测意义
1
预防及预后指导
2
治疗方式指导
3
临床用药指导
BRCA携带患者对侧乳腺癌风险增加 多种恶性肿瘤的预防
保乳手术禁忌症:携带BRCA突变患 者不宜行保乳手术;
BRCA携带患者能够从双乳切除术中 获益
BRCA突变携带乳腺癌、卵巢癌患者铂类 治疗疗效更好;
≤50岁的、携带BRCA致病突变的三阴性 乳腺癌患者蒽环化疗疗效更好;
≥3 例 若干 ≥3 例 ≥2 例, 其中一例 <50 岁
是,如有另一位小于50岁 的亲属被诊断为乳腺癌




是, 但需有另一名女 性乳腺癌患者


‒ 卵巢癌 卵巢癌 卵巢癌,同时患有乳腺癌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2017-2018年BRCA检测共识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多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临床应用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 刘岩松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目录
CONTENTS
11 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BRCA为核心 22 多基因检测指导乳腺癌临床用药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1
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的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 BRCA1/2突变携带情况
三阴性乳腺癌 家族性乳腺癌
11.2% 18.1%
早发性乳腺癌 (发病年龄≤40岁)
6.4%
1. PMID: 28724667 2. PMID: 27393621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BRCA1突变不同人种患者中的出现率
乳腺癌患者:根据族群估算出携带有害突变的风险率 • 白种人:2.5%( 95% CI,1.1%-3.8%) • 黑种人:4.0%(95% CI, 3.2%-5.0%) • 亚洲人:3.1%( 95% CI,2.4%-4.0%) • 西班牙裔:5.8%(95%CI,4.9%-6.7%) 卵巢癌患者:根据族群估算出携带有害突变的风险率 • 白种人:7.2%( 95% CI,5.9%-8.8%) • 黑种人:13.4%(95% CI, 7.7%-21.1%) • 亚洲人:6.2%( 95% CI,3.4%-10.1%) • 西班牙裔:16.1%(95%CI,11.8%-21.2%)
中南大学
3.50%
5.3%
北大肿瘤医院
1.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6 Apr;156(3):441-445. 2.Xiao rong Zhong et al. Plos One, 2016 3.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6 Aug;158(3):455-62. 4.Int J Cancer. 2017 Jul 1;141(1):129-142. 5.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7 Oct;143(10):2011-2024. 6.Clin Cancer Res. 2017 Oct 15;23(20):6113-6119.
DNA 损伤
传感/信号 DNA 损伤
磷酸化
BRCA1
BRCA1和BRCA2基因是抑癌基因1,2
BRCA2
RAD RAD 51
51
DNA 修复
RAD 51
RAD 51

其编码的蛋白通过同源重组(HR)通路参与DNA双链 (dsDNA)损伤的修复
功能性BRCA蛋白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并防止可能导致肿瘤生长的异常细胞的
• 保乳治疗前的术前谈话:有乳腺癌家族史 或乳腺癌遗传易感(如BRCA1、BRCA2或 其他基因突变)者,有相对高的同侧乳腺复
至80岁时卵巢癌累积风险: 44% (BRCA1, 95% CI, 36%-53%) , 17% (BRCA2, 95% CI, 11%-25%)
PMID: 28632866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BRCA1/2携带情况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总BRCA1/2突变率约为5%-10%
分裂 BRCA1/2结构与功能
1 PMID: 16998501 2 PMID: 11707511 3 PMID: 15343273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BRCA与乳腺癌/卵巢癌关系
至80岁时乳腺癌累积风险: 72%(BRCA1, 95% CI, 65%-79%), 69% (BRCA2, 95% CI, 61%-77%)
乳腺癌危险因素
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
备注
性别 年龄 家族史 遗传因素 个人乳腺癌史 放射线治疗 乳腺疾病 种族 体重 生活习惯 致密的乳房组织 激素替代治疗
在女性第一次足月妊娠前,女性乳腺细胞为非成熟细胞,非常活跃,对雌激素及其他激素非常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风险增加 一级女性亲属患乳腺癌人群,其患乳腺癌风险加倍 约5%-10%的乳腺癌为遗传性乳腺癌,BRCA1/2等遗传基因突变增加女性患癌风险 乳腺癌患者原位及其他部位再次患癌风险为正常人3-4倍 30岁前胸部及面部的放射线治疗大大增加乳腺癌风险 良性乳腺疾病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2-11倍 白人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高 超重增加乳腺癌风险,特别是对于绝经后女性 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致密的乳房组织患癌风险增加了5倍 联合雌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乳腺癌风险约75%
数量
癌种
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比例
发表单位
N=18161 N=5072
变异类型
未筛选乳腺癌
胚系
BRCA1 3.85%
乳腺癌
胚系+体系 4.10%
N=59313
未筛选乳腺癌
胚系
N=2991乳腺癌 (+N=1043 健康人对照)4
乳腺癌
胚系
N=3135 N=80856
未筛选乳腺癌 未筛选乳腺癌
胚系 胚系
DOI: 10.1056/NEJMc1813800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BRCA1/2基因检测意义之治疗方式指导
预防及预后指导——BRCA突变携带患者不宜选择保乳手术
保乳手术的相对禁忌症:已知乳腺癌遗传易 感性强(如BRCA1/2突 变 ) , 保 乳 后 同 侧 乳 房 复 发 风 险 增 加 的患者。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BRCA1/2携带情况
BRCA致病突变的患者其发病具有以下特点:
• 早发性:BRCA1突变携带者平均确诊年龄44.8岁(P <
0.001),BRCA2突变携带者平均确诊年龄47.8岁, (P < 0.001)
• 家族性倾向: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检出BRCA2突变频率较
BRCA1/2咨询及检测。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男性乳腺癌
• 男性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对乳腺癌更易感 • 与女性相反:遗传性BRCA2突变者似乎比BRCA1突变者风险更高。
– BRCA2突变男性乳腺癌终生风险约为6% – BRCA1突变的男性乳腺癌风险约为1% – 男性一般人群中乳腺癌终生风险约为0.1%
FDA批准奥拉帕尼、他来唑酸等用于 gBRCAm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BRCA1/2基因检测意义之预防及预后指导
预防及预后指导——BRCA1/2携带患者对侧乳腺癌风险增加
6294名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研究发现, 携带有BRCA1/2突变的患者对侧乳腺 癌发病风险增加,且发病年龄越年轻, 风险越高。
卵巢癌、三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转 移性乳腺癌#
是, 如果小于50岁或小于 是,但需要有另一例
≥4 例
60岁中有一例双侧及一例 小于50岁或两例小于

单侧乳腺癌患者
60岁患者
SEOM 2015
CANCER PLAN 2011 GC-HBOC 2011
CGC 2012
≤35 岁 ‒ ‒
≤40 years
≤50 岁 ‒ ‒ ‒
Liede A, Karlan BY, Narod SA. Cancer risks for male carriers of germline mutations in BRCA1 or BRCA2: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Clin Oncol 2004; 22:7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