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乳腺癌卵巢癌BRCA1、2基因检测准入标准(2018V1中文版)

合集下载

中国乳腺癌患者 BRCA 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患者 BRCA 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10期 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10787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指南与共识·通信作者:邵志敏 E-mail: zhimingshao@ 徐兵河 E-mail: xubinghe@ 任国胜 E-mail: l: rengs726@ 基于当前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gene 1,BRCA 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gene 2,BRCA 2)在乳腺癌中发病、预防、治疗及预后认识的深化、检测技术的成熟以及新靶向药物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遗传/家族性高风险评估:乳腺癌与卵巢癌(2018年第1版)》、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乳腺癌BRCA 基因筛查ESMO临床实践指南(2011年版)》及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Breast Surgeons,ASBS)《乳腺癌患者遗传基因检测指南(2016年版)》等指南以及近10年来发表的重要参考文献(包括中国人群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部分肿瘤中心的数据和临床经验,在专家组讨论与投票的基础上,形成本共识。

1 BRCA 1/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癌症相关死因的第5位,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9/10万 [1]。

中国人群乳腺癌诊断时年龄主要集中在45~55岁[2-4],而美国81%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50岁,平均诊断年龄为62岁,中国乳腺癌患者总体患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更低[5]。

研究表明,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称之为遗传性乳腺癌(hereditary breast cancer,HBC)[6-7],其中BRCA 1/2基因突变占15%[8-10],其他主要易感基因有TP 53、CDH 1、LKB 1、PTEN 、CHEK 2、ATM 和P ALB 2等[8]。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二)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二)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BRCA基因检测是一种能够检测乳腺癌风险的方法。

本文将继续介绍关于乳腺癌BRCA 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包括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结果的解读、BRCA变异的分类以及检测的限制与风险。

正文内容:1. 检测方法的选择- 基因测序法:对BRCA基因进行全程测序,能够检测到所有可能的基因变异。

- 基因芯片法: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常见的BRCA变异,速度较快但可能会漏检部分罕见变异。

- 多重浮点突变检测法:通过识别常见变异的特定基因浮点,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BRCA变异。

2. 检测结果的解读- 异常结果:指BRCA1或BRCA2基因中存在致病变异,显示患者具有较高的乳腺癌风险。

- 正常结果:指BRCA基因中未发现致病变异,但并不代表患者不会得乳腺癌。

3. BRCA变异的分类- 类似汉密尔顿系统:将BRCA基因变异分为五类,从类别一到类别五,依次表示变异的致病性逐渐增加。

- 当前研究发现大约70%的BRCA变异是致病型的,而其余30%则是可能有功能影响但具体致病性尚不明确的变异。

4. 检测的限制与风险- 部分变异漏检:由于BRCA基因的复杂性和突变的多样性,某些变异可能会被检测方法漏检。

- 无法预测具体发病风险:即使检测结果为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患乳腺癌的风险,因为还可能有其他未知的致病基因存在。

总结: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是一种帮助女性评估乳腺癌风险的重要方法。

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了解BRCA变异的分类以及理解检测的限制与风险,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女性提供更加精准的乳腺癌风险评估。

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要!

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要!

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要!肿瘤抑制基因发生遗传突变,是遗传癌症风险的一个常见诱因,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是较为熟知的,携带这类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需要比普通人更早进行定期乳癌筛查。

那查明基因风险的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一、如何进行Brca1/2基因检测?自身携带Brca1/2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会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但并不等于一定会患病。

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要进行基因检测,一般只需抽血即可完成。

在香港地区,采用的基因检测多为高通序技术,可以敏锐地筛查亚洲地区最常见的Brca1 和Brca2 致病基因突变。

PanBrca基因筛查覆盖95%的基因突变,使用全面的基因测序组进行检测。

对于有家族成员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建议进行Brca1/2检测。

如果发现Brca1/2突变,需要每年进行乳腺钼靶检测。

3d乳房x光造影是升级版的乳房钼靶,提供更舒适准确的体检感,可在香港中环专科或v信(tchchk)预约。

如果需要全面健康检测,可选择银钻体检计划,附送专车接送服务。

二、Brca1/2会增高多大的患癌风险?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相比于普通人,面临着更高的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患病风险。

具体来说,对于Brca1突变携带者,小于等于70岁时,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5%-70%,Brca2突变携带者的相应累积风险为45%-70%。

一般情况下,北欧和西欧群体Brca1/2的突变频率较高,亚裔人群中较低,但仍然有15%左右的患癌几率。

Brca1/2基因检测怎么做?只需要在医疗机构完成抽血采样,后续交给专业的基因检测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即可,一些高危人群有着高危乳腺癌和卵巢癌基因突变的家族史,建议尽快赴港检测。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一)2024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一)2024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BRCA基因是乳腺癌的遗传风险因素之一,其突变可导致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成为预防和早期干预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的定义、BRCA 基因的作用、检测方法、可能的结果和应用前景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1. 基因检测的定义- 基因检测是针对个体基因组进行的分析和测试,旨在了解基因与健康或疾病之间的关系。

-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即通过分析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状态,评估个体患乳腺癌的遗传风险。

2. BRCA基因的作用- BRCA1和BRCA2基因是DNA修复和细胞生长调控的关键基因,突变可导致DNA修复功能失调,增加细胞发生恶性突变的风险。

- BR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3. 检测方法- 基于测序技术的BRCA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到基因的各类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缺失/插入、大片段缺失等。

- 基因测序方法包括Sanger测序、下一代测序(NGS)和多重联合定量PCR等。

4. 可能的结果- 阳性结果意味着个体携带BRCA基因的致病突变,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 阴性结果意味着个体未发现BRCA基因的致病突变,但并不排除其他基因的突变引起乳腺癌的风险。

5. 应用前景- 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可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早期发现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 对BRCA基因突变患者,可通过遗传咨询、患者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性乳腺癌风险评估工具。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准确了解个体的基因突变状态,预测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将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8年“两癌”检查督导标准

2018年“两癌”检查督导标准

2018年“两癌”检查督导标准什么是“两癌”?“两癌”是指宫颈癌和乳腺癌,它们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乳腺癌则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为什么需要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两癌”预防的有效方法。

宫颈癌和乳腺癌在早期发现时,治疗和康复的成功率很高,因此定期进行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女性进行“两癌”检查的频率有相应的要求,一般发病率高的女性要定期接受检查。

2018年督导标准根据官方的规定,2018年全国实施的“两癌”检查督导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 宫颈癌筛查标准1.1 筛查人群•年龄在35岁~59岁之间的女性•当年没有进行过宫颈癌筛查•过去3年内没有宫颈癌筛查或者宫颈细胞学异常检查记录1.2 筛查方法采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或者宫颈涂片检查1.3 诊断标准在病理学或者细胞学诊断中,如果发现以下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应当视为宫颈癌病变:•高度疑似宫颈炎症细胞学•TCT结果提示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非典型病变细胞学如果是早期癌变,则应当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

2. 乳腺癌筛查标准2.1 筛查人群•年龄在35岁以上的女性•当年没有进行过乳腺癌筛查•过去2年内没有乳腺癌筛查或者乳腺钼靶异常检查记录(需要注意的是,特殊高危人群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检查)2.2 筛查方法•初次乳腺癌筛查采用B超或者乳腺X线照片;如有不正常,需进一步做乳腺钼靶检查•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去年乳腺癌筛查正常,今年可选择做必要时检查2.3 诊断标准乳腺钼靶影像学标准:钼靶检查结果正常为阴性,发现钙化、结节等病变均为阳性,必须再次做钼靶或核磁输乳等相关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

“两癌”检查是保护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

2018年全国实施的“两癌”检查督导标准明确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人群、筛查方法以及诊断标准。

希望女性朋友们能够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患某些慢性乳腺疾病,如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等;
第一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及从未生育过的妇女;
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7倍。
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之前或停经在55岁之后;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亲、姐妹等亲属);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
一次检测,一生防护!
“易感基因检测”项目,是评估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其特点是在人没发病时,从个体基因层面上预测疾病风险,预防将来会发生的疾病,防止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1
肿瘤易感基因的筛查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肿瘤的发生,但是可以实现肿瘤的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
为什么要进行肿瘤易感基因筛查检测?
3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肿瘤绝大多数治愈率在90%以上,因此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对高风险人群来说意义重大。
预测性基因检测能告诉您……
精确的基因检测可以告诉你是否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疾病相关基因变异; 如果你有了这种基因,还有各种外界因素会影响到这个基因的外显率,它们的综合效应才决定你是否真正发病; 携带BRCA1易感基因妇女有80%的几率在65岁时发展成乳腺癌;她们的风险很高,但不是绝对的。
01
抵御外界环境因素的能力下降:
易感基因的缺陷使人体正常防御功能产生“漏洞”,这些特定的人群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御能力不足。
对肿瘤患病因素敏感度有所提升:
易感基因缺陷后人体对焦油、尼古丁等致癌物敏感度提高,更容易受到致癌物的刺激。
02
易感基因的缺陷为什么会导致肿瘤?
高 危 人 群
*
*
长期应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
—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基因检测部
什么是人基因组?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BRCA1(BreastCancer1)基因是与乳腺癌相关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突变被认为是遗传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是一种用于检测个体是否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并且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相关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筛查方法。

正文内容:一、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意义1.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性2.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性3.BRCA1基因筛查的意义和应用场景4.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及基因突变的遗传风险二、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方法1.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2.SNP芯片检测技术及其优势3.FISH技术在BRCA1基因筛查中的应用4.多重PCR技术在BRCA1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三、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1.突变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缺点对比2.DNA测序结果分析与突变位点鉴定3.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4.BRCA1基因突变频率与人群遗传背景的关联性四、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临床应用与意义1.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预警2.提高早期乳腺癌发现率和预后3.个体化乳腺癌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4.利用BRCA1基因筛查指导乳腺癌治疗方案五、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的局限性和展望1.基因突变的复杂性与筛查方法的限制2.筛查结果解读的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3.BRCA1基因筛查的社会伦理问题4.未来BRCA1基因筛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总结: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是一项重要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和遗传性乳腺癌预防工具。

通过准确检测和分析个体BRCA1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并采取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乳腺癌BRCA1基因筛查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诊疗要求规范(2018年版)

乳腺癌诊疗要求规范(2018年版)

WORD格式1.1.1.1.1.2 标准文档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 )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 )。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 50 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WORD格式实用大全(一)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1.20 ~ 39岁(1)每月 1次乳腺自我检查。

(2)每 1-3 年1次临床检查。

2.40 ~ 69岁(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2)每 1~ 2年 1次乳腺 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 c型或 d型)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4)每月 1次乳腺自我检查。

(5)每年 1次临床检查。

3.70 岁以上(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每月 1次乳腺自我检查。

(3)每年 1次临床检查。

(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