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知识汇总(全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词语(成语)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一)选词填空。
1. 辨析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2. 辨析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3.辨析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4.结合语境,区分词义汉语语意丰富,有时一个词语有多重意思,那就要结合语境来区分。
也就是说,同一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对比、修饰等关系来明确词语语意;(二)成语运用一看词义,忌重复赘余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基础知识对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基础知识,我们需要注重字词的积累、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了解。
字词积累:学生需要掌握本册教材所有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
此外还需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词的辨析,以及常用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默写、抄写、听写等方式来巩固记忆。
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的句式结构,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此外对于词语的语境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文化常识: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名著及其作者,以及一些常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笔记、参考书等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查漏补缺,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1. 汉字拼写与词语积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正确的汉字拼写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需重点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生字、生词,掌握其正确的笔画顺序和拼音。
常见的易错字、难字要特别留意,如“蔓延”与“曼延”,“哀怨”与“幽怨”等近义词的辨析。
此外需理解并掌握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读音,如“乐”、“宁”等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发音。
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单位,丰富的词汇积累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回顾课本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特别是成语、俗语、格言等,不仅要掌握其含义,还要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使用。
此外要重视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理解它们在细微差别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如复习“伟大”、“崇高”、“壮丽”等词汇时不仅要知其义,还要能辨别其细微差别,体会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部编版)专题01七年级上册字音字形知识

专题01 七年级上册字音字形知识一、考试内容1.字音多考查多音多义字、近音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
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
(1)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多种读音,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例如:“咬文嚼字”的“嚼(jiáo)”易被误读成jué。
?(2)音近字,就是读音相近易混的字,例如:鞠躬尽瘁(cuì)、荟萃(cuì)、精粹(cuì)、心碎(suì)。
(3)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和该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该字的读音有关。
如“液”字,该字的形旁表示其与水有关,而声旁则提示了该字的读音。
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4)习惯性误读字,是指那些常见的、易被误读的字,主要是指生活中常用的字当中那些受方言发音习惯等的影响而容易被误读的字。
这也是字音题的考查热点之一。
比如“档案”中的“档(dàng)”就常常被误读为dǎng。
2.字形多考查错别字,一般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3.拼音题考查范围是人教版课内的字词,一般是书下注释和书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二、考试题型字音字形题主要着眼于汉字的正确的认读和书写。
在题型上以客观题为主,亦即选择题,基本表述为:选出下列词语(或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选出下列词语(或句子)中加点字形全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题型特点: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题肢两部分构成。
单项选择题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语文字音、字形类的选择无非是“完全正确的”“不完全正确的”或“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答题技巧:其一先审题干,精读题干找准关键词。
其二再审题肢,看看是考察对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还是多音多义字、形近字等。
其三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筛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总结资料一 重点字音、字形易错易混字音贮蓄 (zh ù) 眨眼(zh ǎ ) 高邈 (mi ǎ o) 宛转 (w ǎ n) 蓑衣 (su ō ). . . . .第 抖擞 (s ǒu) 碣石( ji é) 澄清 (ch é ng) 静谧 (m ì ) 棱镜(l é ng)一 . . . . . 莅临 (l ì) 发髻 (j ì ) 镶嵌 (xi āng qi àn) 竦峙( s ǒ ng zh ì) 单. . .. .. 吝啬 (l ìn s è ) 淅沥 (x ī l ì ) 窠巢 (k ē ch á o) 澹澹 (d à n d à n )元.. .. . .. 萧瑟 ( xi ā o s è) 酝酿 (y ù n li à ng)咄咄逼人 (du ō du ō ).. .. ..仿膳 (sh àn) 侍弄(sh ì ) 诀别 (ju é ) 整宿 (xi ǔ ) 分歧 (q í )第 . . . . . 霎时 (sh à) 粼粼 (l í n) 嗅觉 (xi ù ) 祷告(d ǎ o) 神采奕奕 (y ì ) 二. .. . . .. 单 匿笑 (n ì) 并蒂 (d ì) 攲斜 (q ī) 柳絮 (x ù ) 瘫痪 (t ā n hu à n).... ..元 憔悴 (qi áo cu ì )菡萏 (h à n d àn) 徘徊 (p á i hu á i).. .. .. 确凿 (z áo) 菜畦 ( qí ) 桑椹 (sh è n) 绽开( zh à n ) 油蛉 (l í ng). . . . .斑蝥 (m áo) 缠络 (l à o) 觅食 ( mì ) 竹筛 (sh ā i) 曲肱 (g ō ng)第 . . . . . 蝉蜕 (tu ì) 盔甲(ku ī ) 脑髓 (su ǐ )收敛 (li ǎ n) 厥土 (ju é )三 . . . . .单 秕谷 (b ǐ) 笃志(d ǔ ) 浸满 (j ì n) 系鞋带 ( jì ) 锡箔 (x ī b ó ). . . . ..元珊瑚 (sh ā n h ú ) 搓捻 (cu ō ni ǎ n) 倜傥 (t ì t ǎ ng) 拗过去 ( ǎo) .. .. .. . 金叵 罗 (p ǒ ) 人声鼎 沸 (d ǐ ng) 人迹罕 至(h ǎ n) 花团锦簇 (c ù ). . . .易错易混字形酝酿抖擞 嘹亮 贮蓄 澄清 .. . . . . 静谧高邈 娇媚 棱镜 凄冷 . . . . . 碣石 澹澹 竦峙 吝啬 屋檐 . .. .. .. . 睫毛 干涩 淅沥 窠巢.. .. ..瘫痪 侍弄 匿笑 憔悴 诀别.. . . .. . 烂漫 分歧 粼粼 沐浴 姊妹 . ... .. .. 徘徊 遮蔽 心绪 捶打 荫蔽 .. .. . . .. 喜出望 外.确凿 云霄 鉴赏 倜傥 绅士. .. .. . 绽开 奥秘 企盼 争执 . .. . . 人迹罕 至 人声鼎 沸.. . 不求甚 解 疲倦不堪. .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殉职 (x ùn) 狭隘 ( à i) 热忱 (ch é n) 派遣 (qi ǎ n) 鄙视 (b ǐ ). . . . . 第 废墟 (x ū) 乍看(zh à ) 突兀 (w ù) 坍塌 (t ā n) 干涸 (h é )四 . . . . . 戳穿 (chu ō ) 流淌 (t ǎng) 灼人 (zhu ó) 抽噎 (y ē) 单 . . . . 呻吟 (sh ēn ) 晕眩 (xu à n ) 恍惚 (hu ǎng ) 酬劳 (ch ó u) 元. . . . 参差 不齐 (c ē n c ī) 哄堂大笑 (h ō ng ) 拈轻怕重 (ni ā n).. . .派遣 殉职 狭隘 热忱 酬劳.. . .. 呼啸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 . ... 溜达 突兀 险躁 干燥 . . . . 刨根问底 见异思迁 . . . 沉默寡 言 拈轻怕重. .相称 (ch èn)第 .嗔怪 (ch ēn) 五.单 羞怯 (qi è).元 咒骂 (zh òu).污涩 (s è ) 婢女 (b ì). . 一缕 (l ǚ ) 小凫 (f ú). .禁锢 (g ù ) 驯养 (x ùn) . .怂恿 (s ǒ ng y ǒng) ..蜷伏(qu á n) 惩戒 (ch é ng) . . 麝香(sh è ) 怅然 (ch à ng) . . 虐待(n üè ) 苫蔽( sh à n ) . .蹒跚 (p á n sh ān) ..懒惰 怂恿 乞丐 怅然 蜷伏 .. .. .. . . 惩戒 冤枉 虐待 匍匐 鹦鹉 . . . .. .. 安详 预警 苫蔽 眈眈 假寐.. . .. . 狡黠 神采奕奕 .. .. 滑稽 (j ī) 陛下(b ì ) 头衔 (xi á n) 女娲 (w ā ) 开辟 (p ì ). . . . . 第 勋章 (x ūn) 称职(ch è n) 御聘 (y ù p ì n) 缥缈 (pi ā o mi ǎo) 六 . . .. .. 澄澈 (ch éng ch è) 骇人听闻 (h à i) 莽莽榛榛 (zh ē n zh ēn) 单 .. . .. 掺和 (ch ān huo) 钦差大臣 (q ī n) 随声附和 (h è )元.. . . 中伤 (zh óng ) 躇步跐 蹈 (ch ú c ǐ). . .炫耀 愚蠢 妥当 钦差 滑稽 .. .. . . .. 狡猾 爵士 勋章 缥缈 澄澈 .. . . .. ..气概 爱慕 凯歌 臃肿 魁梧......骇人听闻 莽莽榛榛 . .... 杞人忧天 随声附和 . .1. 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我们复习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说 2. 有时候, 字音、字形的考查会直接选取课文当中的原句,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回归原文, 熟悉重点字、明词所在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文字作品鉴赏1.古代诗词鉴赏(1)古诗词鉴赏方法(2)诗歌的艺术特征(3)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2.现代作品鉴赏(1)现代散文的特点(2)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二、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定义(2)比喻的鉴赏方法(3)常见的比喻手法2.拟人(1)拟人的定义(2)拟人的作用(3)拟人的表现形式三、古诗词1.古诗词的特点(1)古诗词的韵律(2)古诗词的意境(3)古诗词的艺术价值2.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诗句的断句(2)句读的把握(3)意境的理解四、散文1.散文的基本特点(1)真实性(2)自由性(3)表现性2.散文的文章结构(1)主题的表达(2)情感的宣泄(3)语言的优美五、小说1.小说的分类(1)依题材分类(2)依体裁分类(3)依题材分类2.小说的艺术特征(1)人物形象的刻画(2)情节的安排(3)语言的写作技巧六、修辞用语1.修辞手法的表达(1)对比的表达(2)排比的表达(3)夸张的表达2.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2)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3)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七、修辞技巧的运用1.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2)运用修辞手法的写作技巧(3)修辞技巧的实践应用2.写作技巧的培养(1)培养写作技巧的方法(2)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3)写作技巧的实际训练八、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的技巧(1)阅读理解的方法(2)阅读速度的掌握(3)阅读习惯的养成2.写作的技巧(1)写作主题的把握(2)写作结构的构思(3)写作语言的表达九、语文学习态度1.积极的态度(1)对语文学习的态度(2)对课文的认真阅读(3)对作业的认真完成2.乐观的态度(1)对语文问题的积极思考(2)对困难的乐观面对(3)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十、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论。
首先要注意诗句的断句,理解句子之间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其次是句读的把握,要深入理解诗句的内在含义,并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字音专项)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字音专项)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字音专项)一、单选题1.(2023七上·黄石月考)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机械(xiè)藤蔓(màn)张灯结彩(jié)B.朝露(zhāo)杂拌(pàn)抽噎(yē)C.侵蚀(shí)收敛(liǎn)急遽(jù)D.挪移(nuó)概括(kuò)逆时针(lì)【答案】C【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藤蔓(màn)——wàn ;B.杂拌(pàn)——bàn;C.正确;D. 逆时针(lì)——nì;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音。
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023七上·南岗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发髻(jì)棱镜(líng)抚摸(mō)B.池畦(qí)花苞(bāo)抖擞(sǒu)高邈(miǎo)C.吝啬(sè)贮蓄(zhù)狭窄(zhǎi)粗犷(kuàng)D.莅临(1ì)黄晕(yùn)着落(zháo)烘托(hōng)【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棱镜(líng)——léng,B.正确;C.粗犷(kuàng)——guǎng;D.着落(zháo)——zhu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
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第3-7段: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