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艺——浇糖人儿
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

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概述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而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这时,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稍俟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糖画糖画制作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在艺人的手下跃然纸上。
题材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
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
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画种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
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在四川特别是川西平原的城镇乡村,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
一个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盘。
一边木盘上画着艺人能制作的各种作品的图案和一支能旋转的竹箭。
孩子们旋转竹箭,当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图案,便意味着艺人要作什么糖画。
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颇有些博彩的意味。
手气不错,转到大龙,艺人二话不说,就当场画大龙。
但转到龙凤的时候是绝少,大量的情形是转到那些鸟、狗之类的小型动物。
另一边木盘上则是绘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装有比麻将略小的扁竹牌子,上面写有对应棋盘的不同姓氏。
北京传统美食一糖人

北京传统美食一糖人糖人是北京的传统美食。
但似乎现在的存在感变得很低,现在就让店铺带你一起来了解这个北京的传统美食吧。
北京传统美食糖人的简介制作糖人是一种汉族民间的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
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
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
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
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
放久会变黑,也就自然毁坏了。
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
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
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
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现在沿街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多卖到几块钱。
有的地段由于外国游客居多(如北京什刹海的酒吧街),会卖到10块钱。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北京传统美食糖人的历史由来据说,吹糖人儿的祖师爷是刘伯温。
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
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
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
糖人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糖人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糖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唐朝时期,糖块被制成各种人物形状,被称为“糖人”。
糖人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将糖块加热至适当温度后,再将其拉成细条,再将细条捏制成不同形状,如人物、动物等。
制作糖人需要耐心和技巧,需要掌握糖块的温度和纹路,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制作方法,因此是一门非常高超的手工艺。
糖人的寓意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糖人象征着幸福和团圆,通常在节日等喜庆场合使用。
其次,糖人也象征着勤劳和创造力,制作糖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最后,糖人还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吉祥的象征,制作精美的糖人可以用作送礼和祝福,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吉祥的祝福。
糖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糖人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代表着幸福、团圆和吉祥的文化象征。
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糖人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糖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糖人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糖人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吉祥,代表了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糖人的制作过程

糖人的制作过程
1、首先我们准备好蔗糖,然后把它倒入过来开火加热,那么它就会融化,在这个过程我们要一直搅拌。
2、然后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舀一勺融化的蔗糖开始在准备好的大理石上面画出你想要的形状。
3、我们化好了过后我们就把准备好的竹签压在上面,然后用蔗糖慢慢的淋在竹签上面,这样能把竹签固定住。
4、最后等到糖人快要干的时候我们就用尺子把它慢慢弄起来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糖人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由蔗糖或麦芽糖加热、塑形、冷却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呈红色或绿色。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捏糖人三种。
元宵节的糖人艺术

元宵节的糖人艺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中国农历新年的收官之日。
这一天,人们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等。
除此之外,糖人艺术也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是一道颇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糖制品。
糖人艺术起源于唐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传统的糖人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用熔化的糖浆一滴一滴地挤出各种形状,又在铁丝模具上旋转晃动以形成完美的造型。
糖人的种类繁多,有各种动物、人物、花卉等等。
它们栩栩如生,不仅形象逼真,还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糖人艺术不仅要求匠人有高超的手工技巧,还要求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匠人们需要观察每个细节,模仿真实的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
他们需要熟悉人物的五官特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并通过巧妙地运用糖浆和色料,将这些特点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糖人艺术的成功,离不开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和对形象的深刻理解。
糖人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可塑性和观赏性。
糖人艺术不仅能够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神态和特点,还能够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情感和内涵。
无论是一个微笑的婴儿还是一位沧桑的老者,都能在匠人的巧手下糅合出栩栩如生的糖人形象。
这些糖人艺术作品不仅富有童真和趣味,也能够激发人们的美感和情感共鸣,给人带来愉悦和惊喜。
糖人艺术在元宵节期间展示出了它的魅力,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追捧。
无论是在糖人艺术展览会上还是在街头巷尾的摊贩处,人们都纷纷驻足观赏、购买糖人。
糖人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俗习惯的体现。
通过糖人艺术,人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尽管糖人艺术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但是它却让人们感受到了匠人们的辛勤劳动和精湛技艺。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制作的糖人已经逐渐兴起。
然而,手工制作的糖人艺术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承载了人们情感和美好愿望的艺术形式。
元宵节糖人的技艺与传统

元宵节糖人的技艺与传统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独特和有趣的莫过于制作和欣赏糖人的技艺了。
糖人是用糖制作成的各种形状的小雕塑,它不仅富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下面将介绍元宵节糖人的技艺与传统。
一、糖人的制作技艺糖人的制作技艺源于古代中国,追溯至唐朝。
制作糖人的原料主要是红糖和糯米粉,经过加热加工后,可以将糯米粉制成可塑性较强的面团。
面团用于制作糖人的基本形状,然后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糖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上色和装饰。
糖人制作技艺需要高超的手工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二、糖人的传统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糖人具有独特的意义。
首先,糖人代表了吉祥和团圆。
作为元宵节当晚的传统食物,糖人象征着团圆美满。
人们在元宵节时制作和赏玩糖人,寓意着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其次,糖人也代表着祈求和祝福。
在制作糖人的过程中,人们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健康等等。
因此,糖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和祝福的象征意义。
三、糖人的流传与发展糖人的技艺和传统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相反,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如今,糖人的形象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还包括网络红人、动漫人物等现代元素。
糖人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如使用食用色素进行上色、增加装饰品等等。
这些新的元素和技术赋予了糖人新的生命力,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总结:元宵节糖人的技艺与传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传承的意义,在中国民间流传至今。
糖人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和技艺的高超水平,更在于它代表着团圆、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糖人在不断发展中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和技术,使之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今天的元宵节庆典中,我们能够欣赏到传统和现代的糖人作品,领略到这项技艺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手工艺糖人的故事

中国传统手工艺糖人的故事
中国传统手工艺糖人,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美食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糖人的制作技巧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朝时期,它不仅是一种糖果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达形式。
糖人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巧手舞动。
首先,他们选用优质的白糖,经过煮沸、锤打、拉长等工序,使其成为柔韧可塑的糖块。
然后,工匠将糖块用手艺精湛的技巧,巧妙地塑造成各种形态如人、花、鸟等。
糖人的制作需要多年的经验和耐心,手法独特且技艺要求极高。
工匠们化身为艺术家,运用丰富的轮廓线条与色彩搭配,赋予每个糖人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神韵。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使糖人栩栩如生。
糖人艺术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春节、元宵节还是其他庆典活动中,糖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糖人的制作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但如今得到了重新发扬光大。
许多传统手工艺人不仅致力于制作糖人,还通过各种途径传授技艺,确保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
中国传统手工艺糖人的故事充满了无尽的创意和智慧,每一个糖人都诉说着世代传承的故事。
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蕾,更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通过欣赏和了解糖人的故事,我们能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手工艺之美,感受岁月流转中的文化魅力。
描写糖人的优美句子

描写糖人的优美句子糖人,又称拔丝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通过将熬制好的糖浆倒在大理石板上,用手工快速拉丝,塑造出各种立体形态的艺术品。
这种技艺源自中国古代,至今仍在一些传统庆典和民间活动中得到传承。
糖人是一种极富艺术感的手工艺品,它可以展现出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每一只糖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和风格,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技艺。
糖人的制作过程需要制作者具备一定的手工技能和经验,需要在糖浆还未凝固时迅速拉丝成型,这需要制作者有着精湛的手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制作者通过不断拉丝、塑形,将糖浆变成各种生动形态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每一只糖人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只俏皮可爱的小动物,也可能是一位古代仙人或神话人物。
无论是简单的造型还是复杂的构图,都能在糖人的制作中得到完美展现,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糖人的制作需要制作者具备耐心和细心,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斟酌,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糖人才能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糖人并非只是一种手工艺品,它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淡忘,但是糖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糖人制作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其形态的塑造,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糖人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糖人是一种让人心生温暖和愉悦的手工艺品,它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份纯真和快乐。
每一只糖人都像是一位小小的使者,带着制作者的心意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糖人的制作是一种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制作者需要将心思和情感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才能制作出一只精美的糖人。
在糖人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不仅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更是在传递一种美好的情感和祝福。
糖人,是一种蕴含着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的手工艺品,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