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之描绘画面
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在古诗词中,环境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环境的独特体验和情感表达。
环境描写在古诗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意识。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为古诗词营造一种美好的氛围。
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浓厚的意境色彩,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文字从平淡的描写中脱离出来,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现壮丽的景象,使人感受到雄奇壮丽的美景,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古人常常将诗词视为修身养性的良药,通过欣赏和吟咏古诗词,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安慰。
其次,环境描写可以展示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自然为师以修心养性,因此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通过环境描写,诗人可以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
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以描绘冰天雪地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冬季的感慨和思考,以自然映照内心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对生命变迁的感慨和哲思。
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进而引发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传递诗人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意识。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古诗词作为文人墨客的心灵独白,往往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诗人可以通过情感表达和意象塑造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写秋夜的凉爽,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他对社会兴衰的忧思之情。
通过环境描写,诗人可以借助自然景观,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在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七年级秋季第十五课古诗古诗鉴赏描述画面题类型题目

第十五课【古诗】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题类型解读题目示例(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天山平中》这一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登高》第二联展现的画面-0(3)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寒夜》第一、二句的情景。
【基础热身】分析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分析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意境的概念:意境的构成要素:赏析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小练习:请结合以下诗句内容,将符合画面特征的选项序号填入括号中。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①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②运用了“桃花”“流水”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③用“空山”“人生缥缈”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④以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知识详解】《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阅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意境之美。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③尽望乡。
【注释】①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蒙古杭锦旗乌加河北岸。
一说,是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李益(789—约829),字君虞,陇西站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
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做“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练一练: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之一(画面描写)

诗词鉴赏之一《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品读、思考、研讨、归纳,掌握诗歌画面描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诗词鉴赏——朗读分析: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方法:1.听朗读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配乐诗朗诵:孟浩然《春晓》、高鼎《村居》、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叶绍翁《游园不值》、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杜甫《绝句(一)》、《绝句(二)》、《江畔独步寻花》、贺知章《咏柳》、朱熹《春日》、白居易《忆江南》、张志和《渔歌子》)2.配乐朗读,体会朗读的美丽;(与春有关的古诗)3.反复朗读,强化积累。
(比一比,谁积累得多)第二步:诗词鉴赏——画面描写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1.观美景,猜诗句。
(抢答题)(五张ppt)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当中,画意往往取代了诗情的成分。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的顺序);二是画面色彩(情感基调);三是动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四是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诗句来体会一下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绘诗的画面美。
例1: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更精彩。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分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 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 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 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 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 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 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单击添加副标题
如何分析 诗歌鉴赏中景物
描写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 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在阅读时,读出
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 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 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 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 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 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四、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 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 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 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 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 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 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五、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之画面描写

1.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 展现的图景
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 是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 居于天际,辉映这波澜不惊的闪着白 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 烟,直上高空。
2、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做一段景物描写
秋天的季节,诗人手提花篮悠闲地走出 茅屋,一片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 地开放着,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 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 扑鼻,诗人不时地缓缓抬起头来,远处 的南山尽收眼底。
1、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 做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 2、发挥想象,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 注意此题与以往题目考察的异同: 1、都更加关注意境的描写,更加关 注想象,要求内容的丰富; 2、有了字数的限制; 3、考察的句子也许不是名句。
新题型示例——挑战题:
评分意见:画面描绘2分,语言1分。
新题型示例——挑战题:
阙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 做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 春光 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 花随溪水飘流而至, 远远地就可闻 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 蜒的山路, 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 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 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2、傍晚潮水夹带着春雨而来,渡口河面上 的小船独自横斜着。 (1分)
直译,内容不丰富,语言不生动
(0分)
3、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潮水横冲 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 周围了无人踪。 景物不全 (2分)
参考答案 • 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潮水横冲 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 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 横斜在河中。(3分)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 横。
七年级秋季第十五课 古诗 古诗鉴赏描述画面题类型题目

第十五课【古诗】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题类型解读题目示例(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天山平中》这一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登高》第二联展现的画面。
(3)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寒夜》第一、二句的情景。
【基础热身】分析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分析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意境的概念:意境的构成要素:赏析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小练习:请结合以下诗句内容,将符合画面特征的选项序号填入括号中。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①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②运用了“桃花”“流水”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③用“空山”“人生缥缈”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④以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知识详解】《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阅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意境之美。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③尽望乡。
【注释】①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蒙古杭锦旗乌加河北岸。
一说,是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李益(789—约829),字君虞,陇西站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
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做“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练一练: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描绘诗歌画面(解析版)

04、古代诗歌四首——群文阅读描绘诗歌画面诗歌需要通过意象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来表情达意,而意境往往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一组典型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对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作用。
【考点解读】描绘诗歌画面﹐是指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情景。
这是中考古诗词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技法点拨】描绘诗歌画面,一般的思路是: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所有景物。
第二步: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把握景物的特征。
如由“枯藤”中的“枯”,可知藤的特点是干枯。
第三步: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景物连缀成画面。
注意事项:1.描述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诗句。
2.要忠实于原诗,不能脱离原诗的情境或主题。
3.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真题演练】(一)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杜甫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0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又”字表达了作者漂泊的感伤。
02.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
示例: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诗词赏析
之描述画面
【学习目标】
1.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2.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通过品读、思考、研讨、归纳,掌握诗歌画面描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真题再现】
试一试: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莺:早出生的黄莺。
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会飞的燕子。
泥:春天的泥粒。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方法总结: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
4、语言流畅生动
练一练: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分)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答:
9.(4分)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示例】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述前四句的画面:
示例一:秋风凛冽,天空高远,清猿长啸,声音哀戚;江渚清冷,岸沙净白,孤鸟盘旋,无傍无依;树叶凋零,萧萧而下,飘飘洒洒,漫天遍地;长江奔腾,滚滚而来,浩浩汤汤,永不停息。
示例二: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
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
示例三: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
无边的落叶,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
仰望茫无边际、在秋风中瑟瑟颤动的黄叶纷纷飘坠,俯视日夜流淌、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怎能不让人既联想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答题指导】
如果说到诗歌入画作的话,一般是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以上的诗中的内容,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可以涵盖和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加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理解上的发展,就能够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创作作品了。
1.先给诗句分层,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进而给描述主体选择适合语境的谓语,或者直接把诗中的单音字换成双音词。
2.抓住诗中有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描述时的注意点:
(1)要忠于原诗。
(2)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牛刀小试】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将士们就排成整齐的队伍,接收将军的检阅。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看着眼前整齐的军容,肥壮的骏马,内心充满战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马肥的时节出征,一定会战无不胜吧。
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分析:夜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听风吹雨:诗人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入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铁马冰河: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示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3.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
【示例】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示例一】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宽阔的平原,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辽远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演练:发挥想象与联想
1、描述“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图景(不少于40字)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示例:如水的月色里,劳动归来的诗人,肩扛沾着几星泥土、几根草叶的锄头,神情悠然地走在深密的草丛里。
2、对“山下兰芽短浸溪”做一段景物描写(不少于40字)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示例:新雨过后,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的幼芽,短短的,嫩嫩的,浸在清澈的溪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