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合集下载

如何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

如何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

如何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

以《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诗中的景物有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如:(早)莺、(暖)树、(新)燕、(春)泥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莺:早来的黄莺。

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

燕:新来的燕子泥:春天的泥。

不知谁家刚飞来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泥,筑造新巢。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先将景物一一分解呈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一要写明句意,二要忠于原诗,三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2)古诗词鉴赏中描绘画面特点常用的词语有:A.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B.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生机勃勃;C.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D.孤寂萧索、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E.雄伟壮丽、寥廊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

专题04: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专题04: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4: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课标要求】描绘诗词画面,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要求:感知古诗文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画面描写题,既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等综合欣赏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有创意地表达,因而这类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考查重点】古诗词描写画面题,要学会从所描写的景色入手,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并融入情感、生动描述,这样就能扣住题目、准确答题。

【主要题型】描绘诗词画面题目形式通常有:1.xx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描绘xx句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中xx句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4.诗歌xx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展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命题趋势】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不在于画面意境中的景色本身的美,而在于其画面意境是否与诗人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美的)境界。

因此体会“和谐、统一”的风格境界才是体会画面、意境美的关键。

【备考策略】(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法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一、诗句翻译与画面描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翻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

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2. 画面感- 你看啊,在那广袤的江南大地上,绵延千里的范围里,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

黄莺儿欢快地啼叫着,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它们在绿树红花之间穿梭,那绿色的树啊,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红色的花朵点缀其中,就像海洋里的彩色珊瑚礁一样漂亮。

再看看那些村庄和城郭,村庄靠着水,城郭靠着山,多有韵味。

而且啊,到处都能看到酒旗在风中飘扬,就好像在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来呀,来喝酒呀!”这画面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情画。

二、艺术手法赏析1. 夸张手法- 诗的开头“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其实诗人不可能真的看到一千里那么远的地方都是莺啼和绿树红花,但这样写特别有气势。

就好比我们说“我等你等了一万年”,当然不可能真的等一万年啦,但是这样说就强调了等待的漫长。

杜牧用“千里”,一下子就把江南的广阔和生机勃勃的感觉给烘托出来了,让我们觉得整个江南大地到处都是这样美好的景象。

2. 视听结合- 在诗句里,“莺啼”是听觉描写,我们仿佛能听到黄莺清脆的叫声。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视觉描写。

我们既能看到绿树红花、村庄城郭、酒旗飘动的画面,又能听到黄莺的歌声,就好像我们自己走进了江南的春天里一样,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呢?就像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既有好看的画面,又有动听的声音,这样才够吸引人嘛。

3. 意象组合- 诗人把“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这些意象单个看就很有江南特色,组合起来就更绝了。

就像厨师做菜,把各种美味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出一道超级好吃的菜肴。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把江南春天的自然美和人文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思想情感解读1. 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与赞美- 从诗里描绘的这么美的江南春景来看,杜牧肯定是特别喜爱江南的春天的。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画面描述(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画面描述(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画面描述考点:画面描述知识梳理: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此类型题能综合考查语言等的应用,一般与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关,是古诗文考查的常见题型。

答题思路:1 抓住主要意象。

句中的意象一般是名词,找到并一一列出来。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为:山、水、柳、花。

2 根据意象解读句意。

将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时要注意紧抓句中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围绕其特点进行描绘。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山、水的特点是“重”“复”(重重叠叠),意象柳的特点是“暗”(颜色深绿),意象花的特点是“明”(花色红艳),可描绘为:一座座山重峦叠嶂,一道道水迂回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柳色深绿,花色红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此题易错点:“柳暗花明”没有描绘出相对应的画面,比如“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村庄”,出现了直接引用的现象。

3 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

描述画面时尽量不要直译,要在解读句意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联想与想象。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我们还可以把古诗文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如:“阴阳割昏晓”描绘画面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

在解读句意子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不能和原句或原文相违背。

还有我们在平时的古诗文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地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答题格式:“×××”句描写了······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的美景/展现了·······的景色。

稚子弄冰用自己的话描写诗歌描绘的画面

稚子弄冰用自己的话描写诗歌描绘的画面

稚子弄冰用自己的话描写诗歌描绘的画面
宋代诗人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玩冰的乐趣,其诗《稚子弄冰》充满了童趣与生活的真实。

以下是我用自己的话对这首诗描绘画面的尝试。

在寒冷的冬日,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

村庄的角落,一群天真烂漫的稚子们正围绕着村头的小池塘。

池塘早已结成了厚厚的冰层,犹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天空的蔚蓝和飘过的白云。

孩子们兴高采烈,不畏严寒,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就像是寒冬中盛开的山茶花,娇艳而充满生机。

他们每人手持着一条小小的铜钲,轻轻敲击,那清脆的声音在宁静的冬日里显得格外悦耳动听。

忽然,一阵“玉磬穿林响”传来,那声音宛如美玉相击,清越悠扬。

原来是一位稚子用冰做成了一枚玉磬,他自豪地敲击着,引得其他孩子们围观的目光。

冰磬的透明与纯净,映衬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这一刻,冰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温暖和乐趣。

随着孩子们的嬉戏,冰面上不时传来“玻璃碎地声”,那是孩子们在冰上玩耍时不小心弄碎冰层的声响。

但这并没有吓到他们,反而增添了更多探索的乐趣。

他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与冰面下的鱼儿仿佛在欢快地对歌。

这首诗通过稚子弄冰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冬日画面。

孩子们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乐趣,体现了童真的无畏和生活的美好。

(完整版)诗歌写景的方法

(完整版)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上)诗歌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色彩的运用、动静、虚实,对比、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一)描写的顺序.写景是要有一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

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范成大①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色彩绚丽、富有生趣的暮春景象。

近处,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绿水淙淙;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近及远,后两句先高后低.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是从面上着笔,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两句则是从点上着笔,工笔细描特定的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这首诗在写景时点面结合,极有层次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金德淑①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①金德淑,南宋旧宫人,宋亡后流落至元大都,这首词即作于此时.根据首句和“六街灯火已阑珊”看,这首词是按什么线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是按时间线索写景的。

“积雪满燕山”和“万里长城横缟带”是早晨春睡起来所之景,“六街灯火已阑珊”是傍晚之景。

作者从春睡起来一直写到傍晚灯火阑珊之时,表明其一整天都伫立于玉楼之上,这就表现出了她内心深重而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二)多感官写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描绘诗歌画面(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描绘诗歌画面(解析版)

04、古代诗歌四首——群文阅读描绘诗歌画面诗歌需要通过意象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来表情达意,而意境往往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一组典型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对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作用。

【考点解读】描绘诗歌画面﹐是指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情景。

这是中考古诗词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技法点拨】描绘诗歌画面,一般的思路是: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所有景物。

第二步: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把握景物的特征。

如由“枯藤”中的“枯”,可知藤的特点是干枯。

第三步: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景物连缀成画面。

注意事项:1.描述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诗句。

2.要忠实于原诗,不能脱离原诗的情境或主题。

3.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真题演练】(一)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西南寓居杜甫草堂之时,时值暮春。

0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杜甫有“诗圣”美誉,创现实主义高峰,与李白合称“李杜”。

B.本诗“又”字写出了“春光易逝,无所作为”的心酸无奈。

C.本诗一、二句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清新亮丽怡人的风光。

D.本诗“借乐景抒哀情”,借融融春光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又”字表达了作者漂泊的感伤。

02.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写的画面。

示例: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谧娴静 明快高旷 空灵悠远 空寂寥落 辽阔苍凉
优美幽静 热烈欢快 朴素自然 萧条荒凉 深远辽阔
宁谧悠远 生机勃勃 清新明丽 荒芜空旷 雄浑悲壮
三、练习
除夜自石湖归苕十首(其七) 姜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 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 只有诗人一舸归。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 简要叙述。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 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 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叙述。
(5分)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 然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 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 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 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 在那儿栖息。(3分)
如何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高三语文教师 马 云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画面描述题的易错点
2. 使学生掌握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重点)
3. 结合练习举一反三 ,提高答题能力(难点)
一、回顾考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学生三: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安静的秋日 在山路上看到的晚景图。骏马在山川行 走,菊花微微泛黄,任凭马儿悠然自在 的驰骋,无数的山峰在斜阳中矗立,棠 梨叶已落,呈现胭脂的颜色,荞麦花开 了有一种淡淡的幽香。 (4分)
补充:古诗词鉴赏中画面特点常用词语
1 恬淡闲适 2 华美艳丽 3 清新自然 4 孤寂萧索 5 雄伟壮丽
参考答案: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 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 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鸳鸯鸂鶒, 悠闲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 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到处都是一 片翠绿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 幽深。(3分)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 春晚之景。(2分)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如何描绘古 诗词中的画面这一问题,希望 同学们记住答题要点即抓意象、 点时地、明特点。
参考答案: 本诗描绘了一幅由太湖、长桥、远山、 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寂静清冷、 空蒙淡远的冬夜行舟图。
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 鸂鶒 (xīchī)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请分析诗歌中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步骤一: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及特点 步骤二:点明时间、地点 步骤三:概括画面的总体特点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一:这首诗描写了山菊初黄,棠 梨叶落,荞麦花开的景象。 (1分)
学生二:夕阳西下,作者骑马穿过 山经,看到菊花慢慢变黄,马儿悠 然自得,在夕阳的映照下,千山万 壑此时无声胜有声,树叶飘落案: 这首诗抓住了野马、微黄的菊花、有 声的万壑、无语的数峰斜阳、红艳的棠梨叶、 雪白的荞麦花、 村庄、 小桥等意象,(2分) 描绘了一幅诗人信马由缰在山路上看到的静谧 多彩的秋景图/画面/景色/景象。(2分) (或者山村秋天静谧多彩的景色)
二、描绘诗歌画面的总体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