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中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之“画面描绘”课件

【实战演练】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的景象。 答案: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 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中考链接】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首联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案:首联描画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 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
资料链接
氛围(意境)
诗歌的氛围(意境)常用两个词四个字来概括,例如: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雄健高昂、高远广阔、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新明艳、朴素自然、清新飘逸 生机勃勃、华美艳丽、繁华热闹、 悲壮苍凉、萧瑟凄清、孤寂清冷、沉郁孤愁、肃杀荒寒
【精讲点拨】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画了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的明净绚丽的初春之景。
梦 境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描画画面
【【知知【识知梳识理梳】理】 识梳理】
(一)聚焦考点 明确题型
题目情势:
△ xx句描画了怎样的景象\画面 △ 请发挥想象,描画xx句所展现的画面\场景\情景 △ 诗歌中xx句描画了哪几幅图画\场景 △ 诗歌xx句描写的景物有___,展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氛围
九上古诗词赏析

九(上)古诗词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边塞萧瑟荒凉之景,表述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请描述请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答案】思家怀乡之情。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
4.“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应如何理解?【答案】“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5.如何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答案】“春风”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暗喻皇帝的恩泽,这一句含蓄地讽刺了唐玄宗不务边防,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主题内容:本诗写军旅生活的艰苦,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爱国之情。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极写边地苦寒。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这两句诗也写出了纬度的差异对于物候的影响:越往北方,冬天的物候环境来的越早。
2.诗中“折柳”的含义如何理解?【答案】“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答案】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描述【学习目标】1.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意境和形象。
2.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真题再现】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画面?试用简洁优美语言进行描绘。
(2分)解析:这是一道典型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简洁优美。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答:9.(4分)要求:写出出场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酒席)等。
【示例】【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语言描绘诗歌优美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用简洁优美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意境、主题和诗人情感。
【题型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述前四句画面:示例一:秋风凛冽,天空高远,清猿长啸,声音哀戚;江渚清冷,岸沙净白,孤鸟盘旋,无傍无依;树叶凋零,萧萧而下,飘飘洒洒,漫天遍地;长江奔腾,滚滚而来,浩浩汤汤,永不停息。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1【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叫。
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
教:让。
妾:古代妇女的自称。
辽西:辽河以西地区,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
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
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
这首诗语言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里与之相会。
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
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思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对爱人寤寐不泯的思念。
[例]事后佳秀向那个学生学会了这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此,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
(欧阳球琳《将军家的童养媳》)二、用以形容驱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王维《竹里馆》古诗鉴赏详解《竹里馆》古诗赏析

王维《竹里馆》古诗鉴赏详解《竹里馆》古诗赏析《竹里馆》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注解】1.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2.啸(xiào):长声呼啸。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5.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
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竹里馆》【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竹里馆》【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学习目标】1.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2.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真题再现】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分)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答:9.(4分)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示例】【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述前四句的画面:示例一:秋风凛冽,天空高远,清猿长啸,声音哀戚;江渚清冷,岸沙净白,孤鸟盘旋,无傍无依;树叶凋零,萧萧而下,飘飘洒洒,漫天遍地;长江奔腾,滚滚而来,浩浩汤汤,永不停息。
示例二: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
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
示例三: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
无边的落叶,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
仰望茫无边际、在秋风中瑟瑟颤动的黄叶纷纷飘坠,俯视日夜流淌、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怎能不让人既联想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答题指导】如果说到诗歌入画作的话,一般是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以上的诗中的内容,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可以涵盖和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加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理解上的发展,就能够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创作作品了。
1.先给诗句分层,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进而给描述主体选择适合语境的谓语,或者直接把诗中的单音字换成双音词。
2.抓住诗中有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描述时的注意点:(1)要忠于原诗。
(2)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牛刀小试】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将士们就排成整齐的队伍,接收将军的检阅。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看着眼前整齐的军容,肥壮的骏马,内心充满战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马肥的时节出征,一定会战无不胜吧。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分析:夜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听风吹雨:诗人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入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铁马冰河: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示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3.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
【示例】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示例一】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宽阔的平原,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辽远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课后练习】1.阅读《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答:2.《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3.《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答:4.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展现的画面。
答:5.《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答:6.《西归绝句》(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
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答:7.描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画面。
(唐·杜甫《旅夜书怀》)答: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画面答:9.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10.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答:1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1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一二句诗的优美意境。
答:13.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
答: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1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16.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答:17.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18.用自己的话,描写“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景象。
答:【参考答案】1.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2.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3.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4.(3分)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6.(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
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7.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
8.示例:(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
9.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0.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1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12.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13.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
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14.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15.大宋的江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