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概括画面(景象)解析
诗歌鉴赏意境概括题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意境概括题训练及答案1、XXX的《迟日江山丽》春风送来花草香,江水映日,泥融土湿,燕子繁忙地衔泥筑巢,XXX鸳鸯静睡。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XXX的《清江引》通过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诗人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3、XXX的《夏意》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XXX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4、XXX的《军城早秋》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5、XXX的《闲居初夏午睡起》XXX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XXX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人在午睡起来后,感受到了夏日的慵懒与惬意,XXX的酸甜、芭蕉的绿意和窗纱的折射,都构成了一幅安逸闲适的夏日图景。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江边的月光和风灯照亮了夜色,但是人已经离去,只留下几尺距离。
沙头上的鸟儿和船尾上的鱼儿,静静地聚集在一起,仿佛也在感受着作者的孤独。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XXX的《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XXX等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4、XXX的《丰乐亭游春(其三)》写出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15、XXX的《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和方惟深的《舟下建溪》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高考高考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特定意象的内涵
——白居易《南浦别》
一夜新霜著瓦轻,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菊花,自与 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金粟初开晓更清 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
陶渊明结下不解之缘 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白居易 《咏菊》 谢亭送别 许浑
后,菊便与高洁、隐 —— 《诗经·小雅》
逸、脱俗密切相关。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江畔独步寻花 ,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
运用动静结合、视觉 (2)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杜甫 绝句 杜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黄四娘家花满蹊, 听觉结合的手法,渲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刘桢:赠从弟
千朵万朵压枝低。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高考诗歌鉴赏之 鉴赏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题的相关知识; 2.结合例题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
方法。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意
境
意 象:
郑燮 《竹石》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
雄伟、萧瑟、清幽、
指蕴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凄冷等特色,感受其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景象形象

• 【附录1】常见意象举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 的题目。(08 宁夏卷)
•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 树林(落叶)、人、瓮、寺庙 等六种景物。 这画面呈现出的 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 的题目。(2013 江西卷)
•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 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 品格和节操。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 沙暖,鸳鸯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 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分析意境类答题步骤 • 分析意境试题的答案还可按照 “意象1+意象2……构成了+概 括营造的氛围的词语+的意境, 抒发(流露)+概括情感的短语” 格式表述。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郡人送余东禅庄院 苏轼
•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 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 美丽景象。 • 颈联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 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 的孤苦和寂寥。
Hale Waihona Puke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2013 江苏卷)
•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 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 平之气;全诗却以“山”、 “馀花”、“好鸟”等闲适悠 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 格,意味平淡深长。
• 常见的提问方式: •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 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 感,请简要分析。 • 答题步骤: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答题模式】⑴描绘诗中景物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2)和风细雨(3)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蓬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4)我体会到作者欣赏美丽的春光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读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可知诗人的乐趣在于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
杏花雨”“杨柳风”,有风有雨,春天的风雨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可以用词语和风细雨来形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可知前两句的画面是: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4)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弄清诗句含义。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点评】(1)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确定关键词,在自己积累的词语提取答案。
(3)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浣 溪 沙 苏轼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 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分钟后比比 谁的回答更精彩)
1.描述“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图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钟后,比比谁的回答更精彩)
注意步骤:
• 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 莺 、树、燕、泥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莺:早出生的黄莺。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 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会飞的燕子。 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 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 泥:春天的泥粒。 巢。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 成画面。
将剩下的几句诗的画面展现出来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3-2020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解析(微专题)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
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
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
(再现画面)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意象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2.塑造环境或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 3.抒发诗人感情。 4.贯穿始终,为全诗线索。 5.衬托人物性格或品质。(多为咏物诗)
课内训练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次石湖书扇韵
适的心境(步骤三)。
课内训练3
(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题目:诗的前四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句描写了什么样
的景象?这样写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有什么用意?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