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与不足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与不足

土壤污染治理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 修复,逐步改善土壤环境 质量。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生态红线划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确保生态功能不 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 生态工程实施: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促进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
•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 度,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部分地区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存在对环境违法行 为的查处不严、处罚不重等问题。
监管体系不完善
环境监管体系存在漏洞,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导 致一些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公众参与度低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对环境问题 的关注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03
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
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
• 中国环境保护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下是针对环境保护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04
应对环境保护不足的 措施
应对环境保护不足的措施
• 中国的环境保护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污染 源头防控、健全环境监管机制以及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
THANK YOU
生态环境。
生态破坏问题突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严重丧失,许多珍稀濒危 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森林破坏
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 等行为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森林生态功能退化。
湿地萎缩
城市化进程、水资源过度 开发等原因导致湿地大面 积萎缩,湿地生态功能降 低。
环境执法和监管不到位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严重的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引起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燃煤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引起的。

此外,违法建设、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工业生产方式也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导致土地退化、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影响: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

水污染导致农作物和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此外,生态环境问题还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对策1.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技术力量和执法能力。

2.推动绿色经济:鼓励和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3.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水平。

4.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和学生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

组织并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强调个人责任与行动,每个人都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谈判,推动国际环境法律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建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而如今,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认为是当前全球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已经将保护环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方面来分析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飞快,然而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尽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面临许多严重问题,比如:第一,水污染和短缺成为了严重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面上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第二,空气污染很严重。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让空气污染水平显著上升。

例子如北京和天津市,每年的雾霾天数愈演愈烈。

第三,生态破坏和环境威胁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面临很大的威胁,如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发,这导致土地稳定性降低,更极端的情况下,地面塌陷、洪水、滑坡等。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建议(1)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更为科学和有力度的环境保护法、土地利用法和恢复耕地法,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让不合法的行为受到严惩。

(2)推进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推广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取代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3)增加教育和宣传。

加强宣传推广环保知识,让公众意识到环保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还应加强教育,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实行量化管理方式。

采用一系列量化管理措施,如推广生产者负责原则、污染排放权交易、环保保险等,鼓励企业和机构减少污染和废弃物。

(5)完善城市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建立现代城市公共交通,并接受更多的公共意见参与城市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财政补助和奖励机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环保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浅谈中国环保现状。

一、环境问题严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也注定了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近年来,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毒霾天气引起全国人民的恐慌。

由于大气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巨大影响,致使群众的呼吸道疾病例数与日俱增。

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二、环保法规落实不到位环保法规制定虽多,但执行方面存在盲区和不落实。

有些企业不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甚至造假数据粉饰过关,该罚款的罚款、该停工停产的不停工不停产,有些企业因地方保护主义得到照顾,环保问题得不到解决。

此外,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环保违法行为,导致环保违法现象屡屡发生。

三、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也正在加强环保工作。

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和文件,进行了相关制度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了环境保护体系,环保成效显著。

四、企业加强环境治理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是缓解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环保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华为、海尔,把环保理念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把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改变了原来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企业的加入不仅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环保实践经验,也能够改变整个行业庸俗化、无序化的情况。

五、大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大家日常生活中从使用环保袋、低碳出行等方面关注环保,对较大企业实行全方位环保压制,将环保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综上,中国环境保护问题还存在很多挑战,但是政府、企业和大众都意识到了环保问题的迫切性,相信在未来,中国环保事业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压力。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土地退化问题中国土地资源极为宝贵,但受到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和大规模农业活动的不当利用,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耕地的消失,旱地和草地的过度开垦也让土地受到了严重破坏。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是中国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严重不足。

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水污染问题严重。

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被过度抽取导致水位下降。

此外,水土保持意识不强,给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区,大气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尾气排放、大量工厂排放和燃煤取暖等因素导致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产生。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珍稀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丧失。

此外,生境破碎化和环境污染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五、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也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超标的湖泊和河流数量居高不下。

1.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排放大量污染物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国的大城市常年笼罩在烟尘和雾霾中,大气质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高达百万。

1.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生态平衡的体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恶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二、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2.1 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在立法上,我国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节水措施的普及和推广,并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

2.2 大气污染治理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工业和车辆尾气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空气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醒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加强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限制捕捞和砍伐等破坏性行为。

此外,政府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水环境污染水是生命之源,但在中国,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了废水排放和工业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一些地方的水源已经丧失了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功能。

此外,大量的化学物质和农药通过农田和城市排水进入江河湖海,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解决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在于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和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力度,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投资加大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二、大气污染近年来,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农业燃烧等因素导致了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上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雾霾的困扰,能见度下降,居民户外活动受到限制。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提高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护措施。

此外,积极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促进跨地区、跨部门的大气污染治理合作。

三、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问题严重。

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加大对非法狩猎和偷猎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四、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

中国废弃物的产生量巨大,但处理能力有限。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述,从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以及垃圾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中国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

由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原因,中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在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早逝的人数每年超过百万。

为了应对大气污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确保其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其次,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还推广电动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中国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中国的水资源供应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很多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面临严重的水危机,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断水的情况。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其次,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鼓励人们减少用水。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水资源的调配,通过引水工程将水源调配到干旱地区。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又一个焦点。

由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垃圾填埋等原因,中国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破坏,对农业生产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来保护土壤环境。

此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使用,以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同时,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垃圾对土壤的污染。

四、垃圾问题垃圾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垃圾产生量快速增加,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已经到达极限。

垃圾围城的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垃圾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

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

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

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

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

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

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

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三大生态压力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

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

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

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采取行动刻不容缓。

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编辑本段大气污染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编辑本段水污染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编辑本段垃圾处理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编辑本段土地沙化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编辑本段水土流失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编辑本段旱灾水灾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

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编辑本段生物破坏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WTO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

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

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持久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

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

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

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

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